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柜。
背景技術:現有的機柜一般包括門框、門和門鎖,門框設有鎖扣部,門鎖包括鎖舌,鎖舌收容于鎖扣部中以將門鎖扣于門框。但,鎖舌和鎖扣部之間沒有鎖固結構,從而在門縫被撬時,鎖舌極易脫離鎖扣部,導致門鎖失效,機柜內設備被盜。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著機柜易被盜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柜,門框、門和門鎖,所述門框設有第一鎖扣部,所述門鎖安裝于所述門,所述門鎖包括第一鎖舌和鎖軸,所述第一鎖舌和所述鎖軸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鎖舌扣持于所述第一鎖扣部,以防止在所述門縫被撬時所述第一鎖舌脫離所述第一鎖扣部,所述鎖軸與所述門轉動連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鎖舌與所述第一鎖扣部之間的鎖扣或解鎖;所述第一鎖舌呈棒狀,所述第一鎖扣部為掛鉤,所述第一鎖舌的末端膨脹。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門鎖還包括多個第二鎖舌,所述門框還包括多個第二鎖扣部,所述第二鎖舌扣持于所述第二鎖扣部,以防止在所述門縫被撬時所述第二鎖舌脫離所述第二鎖扣部。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門鎖還包括轉動盤和一對鎖桿,所述第二鎖舌與所述鎖桿固定連接,所述轉動盤與所述鎖軸固定連接,所述鎖桿與所述轉動盤固定連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鎖舌與所述第二鎖扣部之間的鎖扣或解鎖。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鎖舌呈棒狀,所述第二鎖扣部為掛鉤,所述第二鎖舌的末端膨脹。本發明提供的機柜,利用鎖軸控制第一鎖舌與第一鎖扣部之間的鎖扣與解 鎖,從而在門縫被撬時,第一鎖舌不會輕易脫離第一鎖扣部,進而提高了機柜的防盜性。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組裝示意圖,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鎖扣狀態;圖2與圖1類似,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開鎖狀態;圖3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組裝示意圖,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鎖扣狀態;圖4與圖3類似,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開鎖狀態;圖5是本發明第三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組裝示意圖,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鎖扣狀態;圖6與圖5類似,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開鎖狀態;圖7是本發明第四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組裝示意圖,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鎖扣狀態;圖8與圖7類似,其中門框和門處于開鎖狀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請一并參考圖1和圖2,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100,其包括門框10、門20和門鎖30。所述門框10設有第一鎖扣部12,所述門鎖30安裝于所述門20,所述門鎖30包括第一鎖舌32和鎖軸34,所述第一鎖舌32和所述鎖軸34固定連接,所 述第一鎖舌32扣持于所述第一鎖扣部12,以防止在所述門20縫被撬時所述第一鎖舌32脫離所述第一鎖扣部12,所述鎖軸34與所述門20轉動連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鎖舌32與所述第一鎖扣部12之間的鎖扣與解鎖。如圖1和圖2所示,當需開啟門20時,沿第一方向轉動鎖軸34使第一鎖舌32相對門框10轉動,致使第一鎖舌32脫離第一鎖扣部12,從而可開啟門20。當需關閉門20時,沿第二方向轉動鎖軸34使第一鎖舌32相對門框10轉動,致使第一鎖舌32鎖扣于第一鎖扣部12,從而可關閉門20。換而言之,本發明的機柜100通過轉動鎖軸34來控制第一鎖舌32與第一鎖扣部12之間的鎖扣或解鎖,即通過轉動鎖軸34來控制門20的開啟與關閉,從而在門20縫被撬時,第一鎖舌32不會輕易脫離第一鎖扣部12,提高了機柜100的門20縫被撬開的難度,增強了防盜性,進而降低了機柜100的防盜成本。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反向。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鎖舌32的末端設有倒鉤320,所述第一鎖扣部12為掛鉤。第一鎖舌32和第一鎖扣部12均為L形。使用時,所述倒鉤320扣持所述掛鉤,從而在門20縫被撬時,第一鎖舌32不會脫離第一鎖扣部12,即在門20縫被撬時掛鉤會阻止第一鎖舌32滑出門框10,進而提高了機柜100的防盜性。請一并參考圖3和圖4,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100a,所述第二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a與第一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請參考圖1)的結構基本相同,實現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鎖舌32a呈棒狀,且所述第一鎖舌32a的末端膨脹,用于抵靠第一鎖扣部12,用于在門20縫被撬時,阻止第一鎖舌32a脫離第一鎖扣部12。請一并參考圖5和圖6,為本發明第三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100b,所述第三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b與第一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請參考圖1)的結構基本相同,實現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鎖扣部12b為卡槽,所述第一鎖舌32a插入所述卡槽中,用于在門20縫被撬時,阻止第一鎖舌32a脫離第一鎖扣部12b。請一并參考圖7和圖8,為本發明第四種實施方式提供的機柜100c,所述第四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c與第一種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機柜100(請參考圖1)的結構基本相同,實現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門鎖還包括多 個第二鎖舌32c,所述門框10c還包括多個第二鎖扣部12c,所述第二鎖舌32c扣持于所述第二鎖扣部12c,以防止在所述門縫被撬時所述第二鎖舌32c脫離所述第二鎖扣部12c。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鎖舌32c的結構與所述第一鎖舌32(請參考圖1)的結構相同,實現的功能相同,且所述第二鎖舌32c的末端設有倒鉤320c。所述第二鎖扣部12c的結構與所述第一鎖扣部12(請參考圖1)的結構相同,實現的功能相同,且第二鎖扣部12c亦為掛鉤。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鎖舌32c和所述第二鎖扣部12c均為兩個。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鎖舌32c和所述第二鎖扣部12c可以為三個以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鎖舌32c的末端膨脹。所述第二鎖扣部12c為卡槽。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門鎖30c還包括轉動盤38c和一對鎖桿37c,所述第二鎖舌32c與所述鎖桿37c固定連接,所述轉動盤38c與所述鎖軸34c固定連接,所述鎖桿37c與所述轉動盤38c固定連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鎖舌32c與所述第二鎖扣部12c之間的鎖扣或解鎖。換而言之,轉動鎖軸34c可使轉動盤38c轉動,轉動盤38c再驅使鎖桿37c轉動,從而控制所述第二鎖舌32c與所述第二鎖扣部12c之間的鎖扣或解鎖,即鎖軸34c的轉動可控制所述第二鎖舌32c與所述第二鎖扣部12c之間的鎖扣或解鎖。因本發明的機柜100c具有多個第二鎖舌32c和多個第二鎖扣部12c,更進一步提高了機柜100c的門縫被撬開的難度,增強了防盜性。因本發明的機柜100c通過鎖軸34c的轉動來控制所述第二鎖舌32c與所述第二鎖扣部12c之間的鎖扣或解鎖,從而在門縫被撬時,第二鎖舌32c不會輕易脫離第二鎖扣部12c,進而提高了機柜100c的防盜性。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該技術方案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該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