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輔助工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輔助工裝,包括:底座(10);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底座(10)上;柜機承載件(30),設置在升降組件上;第一驅動裝置(40),設置在底座(10)和升降組件之間,第一驅動裝置(40)驅動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移動。本發明的裝配輔助工裝無需人工抬起柜機,降低了勞動強度。
【專利說明】
裝配輔助工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工件裝配【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裝配輔助工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如圖1所示,太空艙結構的柜機I外周面呈圓柱狀。在生產線上,柜機I放置在工藝板2上,工藝板2放置在傳輸裝置3上。生產過程需要將柜機I平放進行零件的裝配。具體地,工作人員將柜機I從工藝板2上抬起,進行零件的裝配,裝配不同的零件時,需要轉動柜機I已達到合適的零件裝配位置。裝配完成后,工作人員將柜機I放回到工藝板2上。上述裝配過程至少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勞動強度的裝配輔助工裝。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輔助工裝,包括:底座;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底座上;柜機承載件,設置在升降組件上;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底座和升降組件之間,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移動。
[0005]進一步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架,通過第一導向機構連接在底座上;托架,通過第二導向機構沿水平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升降架上,柜機承載件設置在托架上;第二驅動裝置,設置在升降架和托架之間,第二驅動裝置驅動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動。
[0006]進一步地,第一導向機構包括:第一導軌,沿豎直方向設置在底座上;第一滑塊,設置在升降架上并與第一導軌配合。
[0007]進一步地,第二導向機構包括:第二導軌,沿豎直方向設置在升降架上;第二滑塊,設置在托架上并與第二導軌配合。
[0008]進一步地,柜機承載件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支撐板,各支撐板均具有支撐凹部;多個轉軸,每個轉軸均穿設在兩個支撐板上,多個轉軸沿支撐凹部間隔設置;多個滾輪,與多個轉軸一一對應設置,滾輪可轉動地套設在相應的轉軸上,滾輪位于兩個支撐板之間,滾輪部分突出于支撐凹部。
[0009]進一步地,支撐凹部呈圓弧面狀。
[0010]進一步地,柜機承載件為多個,多個柜機承載件沿被承載的柜機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
[0011]進一步地,第一驅動裝置為第一驅動缸,第一驅動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第一缸體安裝在底座上,升降架還包括與第一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
[0012]進一步地,底座還包括第一承載板,第一缸體的頂部安裝在第一承載板上,第一承載板具有避讓第一活塞桿的避讓孔。
[0013]進一步地,第二驅動裝置為第二驅動缸,第二驅動缸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升降架還包括與第二缸體的頂部和底部一一對應連接的兩個第二承載板,托架還包括與第二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
[0014]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將柜機承載件移動至柜機的下方,第一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向上移動,進而升降組件能夠帶動柜機承載件以及柜機向上移動。當柜機提高的指定位置時,即可在柜機上進行零件的裝配。本發明的裝配輔助工裝無需人工抬起柜機,降低了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柜機、工藝板以及傳輸裝置的相互配合狀態示意圖;
[0017]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裝配輔助工裝的實施例與圖1所示的各裝置相互配合的狀態不意圖;
[0018]圖3示出了圖2的裝配輔助工裝中的升降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示出了圖2的裝配輔助工裝中的托架與柜機承載件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示出了圖2的裝配輔助工裝中的柜機承載件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1]圖6示出了圖2的裝配輔助工裝中的底座的俯視示意圖。
[0022]其中,上述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0023]1、柜機;2、工藝板;3、傳輸裝置;10、底座;11、第一導軌;12、第一承載板;13、避讓孔;30、柜機承載件;31、支撐板;32、轉軸;33、滾輪;34、支撐凹部;40、第一驅動裝置;50、升降架;51、第一滑塊;52、第二導軌;53、第二承載板;54、第一連接部;60、托架;61、第二滑塊;62、第二連接部;70、第二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4]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25]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裝配輔助工裝包括底座10、升降組件、柜機承載件30和第一驅動裝置40。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底座10上。柜機承載件30設置在升降組件上。第一驅動裝置40設置在底座10和升降組件之間,第一驅動裝置40驅動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移動。
[0026]應用本實施例的裝配輔助工裝,將柜機承載件30移動至柜機I的下方,第一驅動裝置40能夠驅動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向上移動,進而升降組件能夠帶動柜機承載件30以及柜機I向上移動。柜機I與工藝板2相分離,當柜機I提高的指定位置時,即可在柜機I上進行零件的裝配。本實施例的裝配輔助工裝無需人工抬起柜機1,降低了勞動強度。
[0027]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架50、托架60和第二驅動裝置70。升降架50通過第一導向機構連接在底座10上。托架60通過第二導向機構沿水平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升降架50上,柜機承載件30設置在托架60上。第二驅動裝置70設置在升降架50和托架60之間,第二驅動裝置70驅動托架60沿水平方向移動。這樣,在放置裝配輔助工裝時,無需同時將柜機承載件30放置在柜機I的下方,而是通過第二驅動裝置70實現托架60的水平移動,進而使柜機承載件30位于柜機I的下方。上述結構能夠使底座10與傳輸柜機I的傳輸裝置3具有一定距離,這樣,避免了底座10與傳輸裝置3之間的相互影響。針對第二驅動裝置70的技術方案,在放置裝配輔助工裝時,需要移動底座10以使柜機承載件30位于在柜機I的下方。
[0028]如圖3和圖6所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機構包括第一導軌11和第一滑塊51。第一導軌11沿豎直方向設置在底座10上。第一滑塊51設置在升降架50上并與第一導軌11配合。導軌與滑塊的配合結構比較穩定,第一滑塊51只能夠沿第一導軌11的延伸方向移動。上述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當然,作為可行的實施方式,第一導軌11與第一滑塊51的設置位置可以互換。
[0029]如圖3和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向機構包括第二導軌52和第二滑塊61。第二導軌沿豎直方向設置在升降架50上。第二滑塊61設置在托架60上并與第二導軌配合。當然,作為可行的實施方式,第二導軌52和第二滑塊61的設置位置可以互換。
[0030]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柜機承載件30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支撐板31、多個轉軸32和多個滾輪33。各支撐板31均具有支撐凹部34。每個轉軸32均穿設在兩個支撐板31上,多個轉軸32沿支撐凹部34間隔設置。多個滾輪33與多個轉軸32 —一對應設置,滾輪33可轉動地套設在相應的轉軸32上,滾輪33位于兩個支撐板31之間,,滾輪33部分突出于支撐凹部34。這樣,轉動柜機I時柜機I受到的摩擦力較小,進一步減小了勞動強度。此外,由于與柜機I接觸的滾輪33在柜機I的摩擦力作用下轉動,因此,柜機I不會被劃傷,保證了柜機I外表面的美觀。
[0031]如圖2和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凹部34呈圓弧面狀。圓弧面狀的支撐凹部34與柜機I的外表面相貼合,這樣,柜機I受力更均勻。當然,支撐凹部34也可以是凹字形的結構或其他方便加工的形狀。優選地,支撐凹部34的第一端低于第二端,如圖2所示,第一端靠近柜機1,這樣,能夠使第一端比較方便的穿過柜機I下方的空間,并且第二端對柜機I起到止擋作用,增強柜機I放置在支撐凹部34上的穩定性。
[0032]為了使柜機I更穩定的進行升降,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柜機承載件30為兩個,兩個柜機承載件30沿被承載的柜機I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設置兩個柜機承載件30的結構相對于設置一個柜機承載件30的結構而言,能夠減少兩個支撐板31之間的距離,進而降低了轉軸32和滾輪33的軸向長度,提高了轉軸32的強度,同時節約了制造成本。當然,柜機承載件30的個數可以根據現場需要進行選擇。
[0033]如圖2、圖3和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裝置40為第一驅動缸,第一驅動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第一缸體安裝在底座10上,升降架50還包括與第一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54。優選的,第一活塞桿的端部與第一連接部54固定連接,當然,作為可行的實施方式,第一活塞桿的端部也可以抵頂在第一連接部54的下部。
[0034]如圖2、圖3和圖6所不,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0還包括第一承載板12,第一缸體的頂部安裝在第一承載板12上,第一承載板12具有避讓第一活塞桿的避讓孔13。上述結構使第一驅動裝置40的支撐位置位于第一缸體的頂部,第一驅動裝置40所受支撐力的位置與所受壓力的位置之間的距離最短,進而提高了第一驅動裝置40的穩定性。
[0035]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驅動裝置70為第二驅動缸,第二驅動缸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升降架50還包括與第二缸體的頂部和底部一一對應連接的兩個第二承載板53,托架60還包括與第二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62。第二缸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連接在兩個第二承載板53上的結構,提高了第二驅動裝置70的穩定性。
[0036]如圖2至4和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均為兩個。這樣,提高了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的穩定性。當然,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的個數可以根據現場需要進行選擇。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升降組件,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所述底座(10)上; 柜機承載件(30),設置在所述升降組件上; 第一驅動裝置(40),設置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升降組件之間,所述第一驅動裝置(40)驅動所述升降組件沿所述豎直方向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 升降架(50),通過第一導向機構連接在所述底座(10)上; 托架(60),通過第二導向機構沿水平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所述升降架(50)上,所述柜機承載件(30)設置在所述托架(60)上; 第二驅動裝置(70),設置在所述升降架(50)和所述托架(60)之間,所述第二驅動裝置(70)驅動所述托架(60)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機構包括: 第一導軌(11),沿所述豎直方向設置在所述底座(10 )上; 第一滑塊(51),設置在所述升降架(50)上并與所述第一導軌(11)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向機構包括: 第二導軌(52 ),沿所述豎直方向設置在所述升降架(50 )上; 第二滑塊(61),設置在所述托架(60)上并與所述第二導軌(52)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柜機承載件(30)包括: 兩個間隔設置的支撐板(31),各所述支撐板(31)均具有支撐凹部(34); 多個轉軸(32),每個所述轉軸(32)均穿設在兩個所述支撐板(31)上,多個所述轉軸(32)沿所述支撐凹部(34)間隔設置; 多個滾輪(33 ),與多個所述轉軸(32 )--對應設置,所述滾輪(33 )可轉動地套設在相應的所述轉軸(32)上,所述滾輪(33)位于兩個所述支撐板(31)之間,所述滾輪(33)部分突出于所述支撐凹部(3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凹部(34)呈圓弧面狀。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柜機承載件(30)為多個,多個所述柜機承載件(30)沿被承載的柜機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40)為第一驅動缸,所述第一驅動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缸體安裝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升降架(50)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54)。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還包括第一承載板(12),所述第一缸體的頂部安裝在所述第一承載板(12)上,所述第一承載板(12)具有避讓所述第一活塞桿的避讓孔(13 )。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輔助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裝置(70)為第二驅動缸,所述第二驅動缸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所述升降架(50)還包括與所述第二缸體的頂部和底部一一對應連接的兩個第二承載板(53),所述托架(60)還包括與所述第二活塞桿的端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62 )。
【文檔編號】B25B27/00GK104290070SQ201310296892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5日
【發明者】龔志偉, 林培豐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