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包括:可移動棒(1)、柔性底板(2)、彈性固定帶(3)、繩系(4)、軟尺(5);其特征是:彈性固定帶(3)固定在柔性底板(2)上,彈性固定帶(3)與柔性底板(2)之間間隔設置橫向固定平行縫線(7),可移動棒(1)穿套在彈性固定帶(3)中,柔性底板(2)上設有軟尺。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靈活、使用方便,所放樣本精確,有效減少了材料消耗,減化了下料程序,解決了各類型材接口的相切、相貫、相交連接中重復修口、反復試組裝的施工難題,提高施工生產效率、節約工程安裝成本,保證施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3~5倍。
【專利說明】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型材安裝改造的下料工具,可應用于各種型材焊接施工中放樣,具體而言是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鋼結構工程、化工裝置流程以及各類供水、供暖管道流程的安裝改造過程中,各類不同口徑的管道、型材因連接需要而相切、相貫、相交,受空間位置限制,在進行上述連接時平面尺寸可以準確測量,但空間位置尺寸,即相接處不宜測量且無法進行下料。傳統的連接方法是進行反復試連接,反復修理異型接口,造成生產效率低下、異型接口殘次品率較大以及組裝質量不高等問題,為后續生產埋下各種隱患,如連接不嚴引發的管線滲漏、泄漏、斷裂等,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造成能源浪費,污染環境。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可移動棒、柔性底板、彈性固定帶、繩系、軟尺。其彈性固定帶固定在柔性底板上,彈性固定帶與柔性底板之間間隔設置橫向固定平行縫線,可移動棒穿套在彈性固定帶中,柔性底板上設有軟尺。
[0005]上述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中的可移動棒兩端設有球頭,一端球頭設有通孔,通孔內穿有繩系。可移動棒之間的間距至少設定為球頭直徑的0.5倍。可移動棒是圓柱體或者是多棱體。
[0006]上述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中的彈性固定帶是層間設有彈性皮筋的松緊帶。
[0007]上述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中的柔性底板兩端的長度至少比彈性固定帶大2cm,彈性固定帶的長度至少與被施工型材的外形尺寸相等。
[0008]上述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中的柔性底板一端比彈性固定帶長出來的正面設有尼龍粘接扣、不設彈性固定帶的另一端設有尼龍粘接面。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靈活、使用方便,所放樣本精確,有效減少了材料消耗,減化了下料程序,解決了各類型材接口的相切、相貫、相交連接中重復修口、反復試組裝的施工難題,同時,在提高施工生產效率、節約工程安裝成本的同時,確保了施工質量,消除了下料不精、施工質量不佳帶來的各種隱患,保證了后續生產的安全性和連續性。通過實際操作證明,其操作方便靈活,能提高工作效率3?5倍,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本發明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本發明的現場應用示意圖。
[0012]圖中1.可移動棒,101.球頭,2.柔性底板,3.彈性固定帶,4.繩系,5.標尺,6.交線,7.平行縫線,8.型材A,9.型材B。【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0014]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由可移動棒1、柔性底板2、彈性固定帶3、繩系4、軟尺5組成。其彈性固定帶3固定在柔性底板2上,彈性固定帶3與柔性底板2之間間隔設置橫向固定平行縫線7,可移動棒I穿套在彈性固定帶3中,柔性底板2上設有軟尺。可移動棒I兩端設有球頭101,一端球頭101設有通孔,通孔內穿有繩系4。可移動棒I之間的間距至少設定為球頭101直徑的0.5倍。彈性固定帶3層間設有彈性皮筋的松緊帶。柔性底板2兩端的長度比彈性固定帶3大2cm,彈性固定帶3的長度大于被施工型材的外形尺寸。柔性底板2 —端比彈性固定帶3長出來的正面設有尼龍粘接扣、不設彈性固定帶3的另一端設有尼龍粘接面。
[0015]使用時,依照被施工與被施工型材的外形尺寸,將柔性底板2壓緊在異型接口型材A7和異型接口型材B8的表面上,將柔性底板2包裹異型接口型材A7邊緣以后的平行線6對齊,按壓柔性底板2上的尼龍粘接扣和尼龍粘接面。在彈性固定帶3的彈力作用下,依次推動可移動棒I,使其到達異型接口型材B8的交線5,松開柔性底板2即可得到所需異型接口型材A7的接口樣本,按照樣本在異型接口型材A7劃線,進行切割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包括:可移動棒(I)、柔性底板(2)、彈性固定帶(3)、繩系(4)、軟尺(5);其特征是:彈性固定帶(3)固定在柔性底板(2)上,彈性固定帶(3)與柔性底板(2)之間間隔設置橫向固定平行縫線(7),可移動棒(I)穿套在彈性固定帶(3)中,柔性底板(2)上設有軟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可移動棒(I)兩端設有球頭(101),一端球頭(101)設有通孔,通孔內穿有繩系(4)。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可移動棒(I)之間的間距至少設定為球頭(101)直徑的0.5倍。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可移動棒(I)是圓柱體或者是多棱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彈性固定帶(3)是層間設有彈性皮筋的松緊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柔性底板(2)兩端的長度至少比彈性固定帶(3)大2cm,彈性固定帶(3)的長度至少與被施工型材的外形尺寸相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型材對接下料樣板,其特征是,柔性底板(2)—端比彈性固定帶(3)長出來的正面設有尼龍粘接扣、不設彈性固定帶(3)的另一端設有尼龍粘接面。
【文檔編號】B25H7/00GK103433910SQ201310367070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1日
【發明者】賈學志, 趙文峰, 姜松竹, 劉福音, 李勇進, 孟祥忠, 胡培樂, 高龍, 渠濤, 梁強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