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物流配送的助力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仿生學原理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物流配送領域,由于工作環境限制,貨物搬運的過程中,無法使用大型運輸設備,相關從業者只能靠人力完成,勞動強度很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同時,某些大型搬運設備(如:起重機等)體積過于龐大,也欠缺靈活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人體負重情況,提供一種可穿戴式、結構精巧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助力裝置。
為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仿生學原理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裝置,它包括依次連接的拼接式仿生脊椎、束狀負重轉移單元和仿生鴕鳥足;
所述拼接式仿生脊椎由多個拼接塊組成,每兩個拼接塊間采用銷釘連接,多個拼接塊組成在一起符合脊椎的生理曲線;
所述束狀負重轉移單元包括橡皮軟管、細彈簧和金屬絲,所述橡皮軟管底部固定于結塊上,所述金屬絲設于橡皮軟管內,所述金屬絲頂部安裝頂塊,所述細彈簧套于金屬絲頂部,所述細彈簧位于頂塊與橡皮軟管之間;
所述仿生鴕鳥足包括彈簧束、連桿、彈簧以及橡膠鞋底,所述連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彈簧束兩端連接,所述連桿底部安裝橡膠鞋底,所述橡膠鞋底上設置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精巧簡單、功能多樣、成本低、穿戴方便,穿戴后可減輕人體受力部位負荷,適用人群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拼接式仿生脊椎結構簡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束狀負重轉移單元結構簡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仿生鴕鳥足結構簡圖。
1.拼接式仿生脊椎,11.拼接塊,12.銷釘,2.束狀負重轉移單元,21.橡皮軟管,22.細彈簧,23.金屬絲,24.結塊,25.頂塊,3.仿生鴕鳥足,31.彈簧束,32.連桿,33.彈簧,34.橡膠鞋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于仿生學原理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裝置,它包括依次連接的拼接式仿生脊椎1、束狀負重轉移單元2和仿生鴕鳥足3,
圖2所示,拼接式仿生脊椎1由多個特定形狀的拼接塊11組成,每兩個拼接塊11間采用銷釘12連接。多個特定形狀的拼接塊11組成在一起符合脊椎的生理曲線。設置拼接式仿生脊椎1的目的在于抑制穿戴者在背后負重時的后仰趨勢,增強整體結構的剛性,從而更好的實現重力從人體到大地間的傳導。因此采用拼接塊的形式,當人身體直立時多個拼接塊11緊密貼合,相互作用,抑制脊椎向后彎曲,從而使脊椎保持直立。同時采用銷釘12連接,使其實現向前單向彎曲。
圖3所示,束狀負重轉移單元2包括橡皮軟管21、細彈簧22和金屬絲23,橡皮軟管21底部固定于結塊24上,金屬絲23設于橡皮軟管21內,金屬絲23頂部安裝頂塊25,細彈簧22套于金屬絲23頂部,細彈簧22位于頂塊25與橡皮軟管21之間。通過橡皮軟管21約束金屬絲23形變,當此結構受到向下壓力時,細彈簧22受力壓縮,金屬絲23沿橡皮軟管21內壁向下運動,直至接觸結點,實現將力從受力點轉移至結點。整個束狀負重轉移單元2,由多個這樣的基本結構形成一種束狀結構,增強力的轉移分散效果。
圖4所示,仿生鴕鳥足3包括彈簧束31(與小腿連接的絲狀部分)、連桿32、彈簧33以及橡膠鞋底34,連桿3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彈簧束31兩端連接,連桿32底部安裝橡膠鞋底34,橡膠鞋底34上設置彈簧33。用彈簧束31模擬鴕鳥韌帶,在行進過程中,彈簧束31收縮,通過連桿32,為仿生足提供蹬力,采用這種設計,增加了小腿長度,同時加大了人體行進的步幅,同時鞋底的彈簧33具有減震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裝置,其拼接式仿生脊椎結構1分布在人體背部,由多個拼接體拼接而成;束狀負重轉移單元2分布在人體各非關鍵承重部位,設置附加的受力點;仿生鴕鳥足3基于仿生學原理仿生鴕鳥的腿部肌肉結構,增大步幅,減緩腳踝負荷。
本實用新型通過兩種方式來減輕人體負重時各部位的負荷:通過外骨骼整體實現將負重從人體轉移至地面;通過束狀負重轉移單元、仿生鴕鳥足等結構,實現負重的分散轉移。使穿戴著在使用時,負重分散在外骨骼基本骨架的各個受力點,減緩負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