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手柄結構及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外手柄是汽車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承擔車門開啟、關閉的功能。汽車外手柄由復位簧提供回彈力。當外手柄打開后復位簧受到扭轉積蓄能量,松手后復位簧釋放能量驅動轉臂旋轉,轉臂旋轉帶動外拉手快速復位時撞擊車門鈑金產生異響,給用戶的乘車體驗帶來較大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手柄結構及汽車,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外手柄在復位過程中與車門鈑金發生碰撞出現較大噪音,影響用戶的乘車體驗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手柄結構,包括:
外手柄支座;
轉臂,所述轉臂上設置有與所述轉臂連接且與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觸的復位簧;
通過銷釘與所述轉臂和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觸的緩沖組件;
所述銷釘依次穿設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緩沖組件、所述轉臂,與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
優選的,所述緩沖組件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凸起結構,所述緩沖組件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結構。
優選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設置在所述外手柄支座的第一支撐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結構與所述第一凹槽配合。
優選的,所述轉臂與所述緩沖組件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凸起結構與所述第二凹槽配合。
優選的,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孔徑,且所述銷釘與所述第一安裝孔配合的一端設置有蓋帽。
優選的,所述復位簧套設在所述轉臂上,且所述復位簧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轉臂卡接的第一連接結構,所述復位簧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觸的第二連接結構。
優選的,所述外手柄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鎖芯罩蓋和外拉手,所述鎖芯罩蓋與所述外手柄支座螺接,所述外拉手與所述外手柄支座卡接。
優選的,所述緩沖組件為橡膠、塑料或毛氈材質。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的外手柄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在外手柄上增加緩沖組件,在車門打開后復位簧受到扭轉積蓄能量值不變,當松手后在復位簧釋放能量時緩沖組件發揮作用,延長復位簧能量釋放時間,降低外拉手復位速度,可以減弱甚至消除外拉手復位時撞擊車門鈑金產生的異響,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乘車環境。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外手柄結構在汽車上的安裝示意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外手柄結構示意圖一;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外手柄結構爆炸圖;
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外手柄結構示意圖二。
其中圖中:1、外手柄結構;2、外手柄支座;21、第一支撐板;22、第二支撐板;3、轉臂;31、轉軸;4、復位簧;41、第一連接結構;42、第二連接結構;5、銷釘;6、緩沖組件;61、第一凸起結構;62、第二凸起結構;7、鎖芯罩蓋;8、外拉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 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外手柄結構,如圖1~圖4所示,外手柄結構1包括:外手柄支座2;轉臂3,轉臂3上設置有與轉臂3連接且與外手柄支座2接觸的復位簧4;通過銷釘5與轉臂3和外手柄支座2連接的緩沖組件6;銷釘5依次穿設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裝孔、緩沖組件6、轉臂3,與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
具體的,銷釘5的一端設置有蓋帽,另一端設置有花鍵。緩沖組件6為一中空柱體,轉臂3上設置有一中空的轉軸31,復位簧4套設在轉軸31上。銷釘5設置花鍵的一端依次穿設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裝孔、緩沖組件6、轉臂3上中空的轉軸31,最后與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其中,第一安裝孔的孔徑大于第二安裝孔的孔徑。蓋帽的形狀通常設置為圓形,第一安裝孔的孔徑小于蓋帽的直徑。銷釘5設置花鍵的一端與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實現銷釘5與外手柄支座2的連接。
且緩沖組件6與轉臂3和外手柄支座2連接,復位簧4位于轉軸31上,且一端與轉臂3連接,另一端與外手柄支座2接觸,在車門打開后復位簧4受到扭轉積蓄能量值不變,當松手后在復位簧4釋放能量時緩沖組件6發揮作用,延長復位簧4能量釋放時間,降低外手柄結構1的復位速度,可以減弱甚至消除外手柄結構1復位時撞擊車門鈑金產生的異響。
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緩沖組件6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凸起結構61,緩沖組件6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結構62。且第一安裝孔設置在外手柄支座2的第一支撐板21上,第一支撐板21上設置第一凹槽,第一凸起結構61與第一凹槽配合,可以實現緩沖組件6與外手柄支座2的第一支撐板21的卡接。轉臂3與緩沖組件6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結構62與第二凹槽配合,實現緩沖組件6與轉臂3的卡接。
在銷釘5依次穿設第一支撐板21上的第一安裝孔、緩沖組件6、轉臂3上的轉軸31,且與外手柄支座2的第二支撐板22上的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之后,第一凸起結構61與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凸起結構62與第二凹槽配合,可以實現緩沖組件6與外手柄支座2、轉臂3的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復位簧4套設在轉臂3 上,且復位簧4的一端設置有與轉臂3卡接的第一連接結構41,復位簧4的另一端設置有與外手柄支座2接觸的第二連接結構42。
具體的,復位簧4套設在轉臂3的轉軸31上,且復位簧4一端的與復位簧4一體連接的第一連接結構41與轉臂3卡接,復位簧4另一端的與復位簧4一體連接的第二連接結構42與外手柄支座2接觸。第一連接結構41和第二連接結構42具體為彈簧鋼絲。
如圖3和圖4所示,在銷釘5依次穿設第一支撐板21上的第一安裝孔、緩沖組件6、轉臂3上的轉軸31,且與第二支撐板22上的第二安裝孔過盈配合之后,第一凸起結構61與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凸起結構62與第二凹槽配合,可以實現緩沖組件6與外手柄支座2、轉臂3的連接,第一連接結構41與轉臂3卡接,第二連接結構42與外手柄支座2接觸,可以實現復位簧4與轉臂3的卡接、復位簧4與外手柄支座2的接觸。
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外手柄結構1還包括:設置在外手柄支座2上的鎖芯罩蓋7和外拉手8,鎖芯罩蓋7與外手柄支座2螺接,外拉手8與外手柄支座2卡接。
其中外拉手8用于開啟車門,在車門打開后復位簧4受到扭轉積蓄能量值不變,當松手后在復位簧4釋放能量時緩沖組件6發揮作用,延長復位簧4能量釋放時間,降低外拉手8的復位速度,可以減弱甚至消除外拉手8復位時撞擊車門鈑金產生的異響。
其中,鎖芯罩蓋7和外拉手8之間設置間隙,且鎖芯罩蓋7與外手柄支座2螺接,外拉手8與外手柄支座2卡接,鎖芯罩蓋7與外手柄支座2、外拉手8與外手柄支座2之間的連接方式簡單有效,且易于組裝和拆卸。
進一步的,緩沖組件6可以為橡膠、塑料或毛氈材質,可以保證對復位簧4的緩沖,進而延長復位簧4的能量釋放時間。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上述的外手柄結構。
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