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式推拉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隱藏式推拉鎖,包括主基座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主基座上設置有對稱的對接孔,主基座內設置有導向槽,導向槽左端面與對接孔連通,其內部設置有導向滑塊,導向滑塊的左端設置有鎖舌,導向槽的右端面設置有內部具有彈簧的導向定位孔,所述導向滑塊的右端設置有與導向定位孔配合的導向定位塊;所述限位座內設置有與對接孔連通的限位孔,頂部設置有與限位孔連通的開口,開口內設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與設置在鎖舌上的固定孔位置對應且相互配合。這種隱藏式推拉鎖結構簡單,其安裝后的外表面可以與門板的表面齊平,不會凸出在門板外部,可以防止磕碰,提高了安全系數,且具有一定的美觀性。
【專利說明】
隱藏式推拉鎖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隱藏式推拉鎖。
【背景技術】
[0002]鎖是五金用品的一種,其是指加在門、箱子、抽屜等物體上的封緘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鎖具的種類和用途也越來越多,按其種類劃分,可以分為電子鎖、掛鎖、抽斗鎖、彈子門鎖、插芯門鎖、球形門鎖、電控鎖等等;按用途劃分,可以分為防盜鎖、臥室鎖、浴室門鎖以及廚房和通道鎖。
[0003]—般的門鎖都具有保險功能,這樣可以提高鎖具的安全性,但是,現有的鎖具為了方便使用,其都具有把手,一般用在房門上的鎖具把手都具有兩個,分設在房門的前后兩面,方便使用;一些櫥柜上面,為了方便柜門的閉合,大多數的柜門上也安裝有鎖具,為了方便開啟,這些鎖具外部都會安裝把手,這些把手突出在柜門的外部,由于大多數柜子的高度是比較低的,對于有小孩子的家庭來說,這種帶有把手的門鎖容易使小孩子磕碰到,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會凸出在門板外部的隱藏式推拉鎖。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隱藏式推拉鎖,包括主基座和設置在主基座左側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主基座的對應面上設置有相互對稱且連通的對接孔,所述主基座內設置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的頂部與主基座頂部外側相通,左端面與對接孔連通,所述導向槽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導向滑塊,所述導向滑塊的左端固定設置有與對接孔滑動配合的鎖舌,所述導向槽的右端面設置有導向定位孔,導向定位孔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導向滑塊的右端固定設置有與導向定位孔滑動配合的導向定位塊,所述導向定位塊的右端位于導向定位孔內,并與導向定位孔內的彈簧相抵觸;所述限位座內設置有與對接孔連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寬度與對接孔的寬度相同,所述限位座的頂部設置有與限位孔連通的開口,所述開口內活動連接有能夠翻閉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設置有由金屬材質制成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與設置在鎖舌頂部的固定孔位置對應且相互配合。
[0006]作為優選,所述鎖舌的長度與導向槽左端面至限位孔左端面的距離相同。
[0007]作為優選,所述導向滑塊的頂部與主基座的頂部齊平,其右端面與導向槽的右端面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的長度與限位孔左端面至限位座右端面的距離相同。
[0008]作為優選,所述限位板與限位座之間通過銷軸活動連接。
[0009]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孔底部設置有能夠吸附限位凸起的永磁體。
[0010]作為優選,所述導向滑塊的頂部設置有防滑槽。
[0011]作為優選,所述限位板的頂部設置有凹槽,凹槽內固定設置有拉桿。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這種隱藏式推拉鎖結構簡單,其安裝后的外表面可以與門板的表面齊平,不會凸出在門板外部,可以防止磕碰,提高了安全系數,且具有一定的美觀性。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隱藏式推拉鎖鎖閉后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不意圖;
[0016]圖3是圖2中A-A的結構剖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隱藏式推拉鎖開啟后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主基座;2、限位座;3、導向槽;4、導向滑塊;5、開口;6、限位板;7、銷軸;8、防滑槽;9、拉桿;10、導向定位塊;11、導向定位孔;12、彈簧;13、對接孔;14、鎖舌;15、固定孔;16、限位凸起;17、限位孔;18、永磁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0]圖1至圖4所示一種隱藏式推拉鎖,包括主基座I和設置在主基座I左側的限位座2,所述限位座2和主基座I的對應面上設置有相互對稱且連通的對接孔13,所述主基座I內設置有導向槽3,所述導向槽3的頂部與主基座I頂部外側相通,左端面與對接孔13連通,所述導向槽3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導向滑塊4,所述導向滑塊4的頂部設置有防滑槽8,方便導向滑塊4推送,所述導向滑塊4的左端固定設置有與對接孔13滑動配合的鎖舌14,所述導向槽3的右端面設置有導向定位孔11,導向定位孔11內設置有彈簧12,所述導向滑塊4的右端固定設置有與導向定位孔11滑動配合的導向定位塊10,所述導向定位塊10的右端位于導向定位孔11內,并與導向定位孔11內的彈簧12相抵觸;所述限位座2內設置有與對接孔13連通的限位孔17,所述限位孔17的寬度與對接孔13的寬度相同,所述限位座2的頂部設置有與限位孔17連通的開口 5,所述開口 5內活動連接有能夠翻閉的限位板6,為了保證限位板6翻閉靈活,所述限位板6與限位座2之間通過銷軸7活動連接,為了方便限位板6開啟和閉合,所述限位板6的頂部設置有凹槽,凹槽內固定設置有拉桿9,所述限位板6的底部固定設置有由金屬材質制成的限位凸起16,所述限位凸起16與設置在鎖舌14頂部的固定孔15位置對應且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孔15底部設置有能夠吸附限位凸起16的永磁體18。
[0021]為了方便鎖舌14能夠與限位座2配合連接,且同時能夠縮入主基座I內,所述鎖舌14的長度與導向槽3左端面至限位孔17左端面的距離相同,所述導向滑塊4的頂部與主基座I的頂部齊平,其右端面與導向槽3的右端面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的長度與限位孔17左端面至限位座2右端面的距離相同。
[0022]使用時,將主基座I固定安裝在門板的預設槽內,其外表面與門板外表面齊平,同時將限位座2固定安裝在與主基座I安裝門板對應的門板或門檻上,其外表面與安裝面的外表面齊平,并保證主基座I和限位座2的載體在閉合后,所述的主基座I和限位座2相互對應;閉門時,推動導向滑塊4向后,使鎖舌14退入主基座I上的對接孔13內,然后閉門并松開導向滑塊4,導向滑塊4在彈簧12的作用下推動導向定位孔10向前,從而驅動導向滑塊4和鎖舌14向前,使鎖舌14通過限位座2側面的對接孔13插入限位座2內的限位孔17內,接著合上限位板6,使限位板6上的限位凸起16卡進鎖舌14上的固定孔15內,固定孔15內的永磁體18將限位凸起16吸附,防止自動脫離,完成保險定位;開門時,先通過限位板6上的拉桿9將限位板6翻開,使限位凸起16脫離固定孔,然后將導向滑塊4向后推送,使鎖舌14脫離限位座2即可。
[0023]這種隱藏式推拉鎖結構簡單,其安裝后的外表面可以與門板的表面齊平,不會凸出在門板外部,可以防止磕碰,提高了安全系數,且具有一定的美觀性。
[0024]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隱藏式推拉鎖,包括主基座(I)和設置在主基座(I)左側的限位座(2),所述限位座(2)和主基座(I)的對應面上設置有相互對稱且連通的對接孔(13),所述主基座(I)內設置有導向槽(3),所述導向槽(3)的頂部與主基座(I)頂部外側相通,左端面與對接孔(13)連通,所述導向槽(3)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導向滑塊(4),所述導向滑塊(4)的左端固定設置有與對接孔(13)滑動配合的鎖舌(14),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的右端面設置有導向定位孔(11),導向定位孔(11)內設置有彈簧(12),所述導向滑塊(4)的右端固定設置有與導向定位孔(11)滑動配合的導向定位塊(10),所述導向定位塊(1 )的右端位于導向定位孔(11)內,并與導向定位孔(11)內的彈簧(12)相抵觸;所述限位座(2)內設置有與對接孔(13)連通的限位孔(17),所述限位孔(17)的寬度與對接孔(13)的寬度相同,所述限位座(2)的頂部設置有與限位孔(17)連通的開口(5),所述開口(5)內活動連接有能夠翻閉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底部固定設置有由金屬材質制成的限位凸起(16),所述限位凸起(16)與設置在鎖舌(14)頂部的固定孔(15)位置對應且相互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鎖舌(14)的長度與導向槽(3)左端面至限位孔(17)左端面的距離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滑塊(4)的頂部與主基座(I)的頂部齊平,其右端面與導向槽(3)的右端面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的長度與限位孔(17)左端面至限位座(2)右端面的距離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與限位座(2)之間通過銷軸(7 )活動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5)底部設置有能夠吸附限位凸起(16)的永磁體(18)。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滑塊(4)的頂部設置有防滑槽(8)。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推拉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的頂部設置有凹槽,凹槽內固定設置有拉桿(9 )。
【文檔編號】E05B17/20GK205713534SQ20162057423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鄧永蓮
【申請人】蘇州蓮敬機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