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膠粘帶紙管的自動裁切機。
背景技術:
在膠粘帶紙管的生產過程中,用于膠粘帶的紙管是整根筒狀形,需要將這些紙管切割成一定的長度,才能用于收卷膠粘帶供使用。
傳統的膠粘帶紙管的切管大都是采用人工切,需要人工用手將紙管放至切刀進行切割,這樣,不但不良品多,可能會影響后續作業的順利進行,且存在安全隱患,容易使操作員受傷,而且,這種人工作業的方式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缺陷,提供膠粘帶紙管的自動裁切機,其不但提高了安全性,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膠粘帶紙管的自動裁切機,包括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包括上料控制柜,上料控制柜的內側設有用于放入紙管的進料槽、旋轉取管盤和推送軌道,上料控制柜的內部設有帶動旋轉取管盤的取管電機,所述推送軌道的上方設有推送槽,所述下料機構包括下料控制柜、承接輥旋轉盤和切割裝置,下料控制柜的內部設有驅動切割裝置上下移動的執行氣缸和承接輥電機,承接輥電機的輸出與承接輥旋轉盤連接,該承接輥旋轉盤上連接有四根紙管承接輥,四根紙管承接輥菱形分布,同時在紙管承接輥上設有卸管推動器。工作時,根據需求的紙管寬度將對應的切刀模具裝入裁切機,將紙管放入進料槽,紙管自動落入進料槽中,進料槽中的轉盤將單個紙管依次送入推送槽中,推送槽的感應器在感應到紙管后,將紙管推送到下料機構的紙管承接輥中,并卡上卡扣,啟動裁切機開始切管,切好后裁切機自動翻轉到下一條裝好紙管的紙管承接輥,并連續進行切管,切好管的軸翻轉后,由卸管推動器將紙管自動推出至卸管導流槽后直接落入裝料區。
作為優選地,所述切割裝置包括滾動軸,滾動軸的外壁均勻分布有圓切刀,滾動軸的兩端設有傳動塊,該傳動塊與執行氣缸連接,執行氣缸動作帶動傳動塊,使圓切刀沿著滾動軸上下移動。
作為優選地,所述推送槽的一側設有感應器。
作為優選地,所述紙管承接輥的末端設有卸管導流槽,在卸管導流槽的出口處設有裝料區。
作為優選地,所述上料控制柜的前側設有上料操作界面,所述下料控制柜的前側設有下料操作界面。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以及下料機構的切割裝置,整個切割過程采用自動切割控制,從而實現了紙管自動裁切,以提高紙管切面整齊美觀、生產的安全性以及實現生產的高效率性,減輕了人力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中,1為上料控制柜,2為進料槽,3為旋轉取管盤,4為推送軌道,5為推送槽,6為下料控制柜,7為承接輥旋轉盤,8為執行氣缸,9為紙管承接輥,10為卸管推動器,11為圓切刀,12為卸管導流槽,13為裝料區,14為上料操作界面,15為下料操作界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參照圖1,本方案中的膠粘帶紙管的自動裁切機,包括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包括上料控制柜1,上料控制柜1的內側設有用于放入紙管的進料槽2、旋轉取管盤3和推送軌道4,上料控制柜1的內部設有帶動旋轉取管盤3的取管電機,所述推送軌道4的上方設有推送槽5,所述下料機構包括下料控制柜6、承接輥旋轉盤7和切割裝置,下料控制柜6的內部設有驅動切割裝置上下移動的執行氣缸8和承接輥電機,承接輥電機的輸出與承接輥旋轉盤7連接,該承接輥旋轉盤7上連接有四根紙管承接輥9,四根紙管承接輥9菱形分布,同時在紙管承接輥9上設有卸管推動器10。
本實施例的切割裝置包括滾動軸,滾動軸的外壁均勻分布有圓切刀11,滾動軸的兩端設有傳動塊,該傳動塊與執行氣缸8連接,執行氣缸8動作帶動傳動塊,使圓切刀11沿著滾動軸上下移動。
另外,所述推送槽5的一側設有感應器。所述紙管承接輥9的末端設有卸管導流槽12,在卸管導流槽12的出口處設有裝料區13。所述上料控制柜1的前側設有上料操作界面14,所述下料控制柜6的前側設有下料操作界面1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以及下料機構的切割裝置,整個切割過程采用自動切割控制,從而實現了紙管自動裁切,以提高紙管切面整齊美觀、生產的安全性以及實現生產的高效率性,減輕了人力負擔。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