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銅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銅帶加工的裁切裝置。
背景技術:
銅帶是一種金屬元件,產品規格有0.1~3×50~250mm各種狀態銅帶產品,主要用于生產電器元件、燈頭、電池帽、鈕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導電、導熱、耐蝕器材。如電氣元器件、開關、墊圈、墊片、電真空器件、散熱器、導電母材及汽車水箱、散熱片、氣缸片等各種零部件。
在銅帶的加工中,需要對銅帶進行裁切,以便裁剪成合適的尺寸,但是在裁切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現有的裁切機構為閘刀式裁切機構,這種裁切方式應用與薄型銅帶時,會產生波紋皺,導致其質量不能達標。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銅帶加工的裁切裝置,可防止銅帶切邊過程中產生褶皺、銅粉等,并適合厚度較薄的銅帶。
為實現所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銅帶加工的裁切裝置,包括機座、送料機構、裁切機構及收料機構,機構的左端設有送料機構,右端設有裁切機構,其右側設有收料機構
送料機構包括1個上錕軸和2個下錕軸,上錕軸位于兩個下錕軸之間的上方;
裁切機構包括上刀、下刀,上刀固定于上刀座上,上刀座通過導柱與機座固定連接,下刀固定于下刀座上,下刀座的左右兩端與L型軸一端固定連接,L型軸另一端穿過安裝于機座的套筒與從動盤連接,從動盤下方設有相應的凸輪盤,凸輪盤通過傳動軸與電機連接。
收料機構包括收料盒,收料盒的底部由2條橫桿組成,其右側由2條豎桿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座上設置有光電保護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上錕軸的兩端與機座固定的軸架為可伸縮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的橫桿為可伸縮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座上設有控制面板,其與電機、橫桿、軸架導線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銅帶加工的裁切裝置,通過設置送料機構,將銅帶整理壓平,便于裁切機構裁切,裁切機構設有上、下刀結構,取代閘刀式的裁切方式,速度快,刀具磨損小,能夠提高裁切質量,使銅帶無褶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的放大圖。
圖中:1-上錕軸,2-下錕軸,3-光電保護裝置,4-上刀座,5-上刀,6-下刀,7-下刀座,8-橫桿,9-豎桿,10-導柱,11-軸架,12-L型軸,13-套筒,14-從動盤,15-凸輪盤,16-傳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銅帶加工的裁切裝置,包括機座、送料機構、裁切機構及收料機構,機構的左端設有送料機構,右端設有裁切機構,其右側設有收料機構,機座上還設有控制面板。
送料機構包括1個上錕軸(1)和2個下錕軸(2),上錕軸(1)位于兩個下錕軸(2)之間的上方;上錕軸(1)的兩端與機座固定的軸架(11)為可伸縮結構,由控制面板控制。銅帶通過送料機構壓平處理,便于裁切機構裁切,保證裁切的準確性。
裁切機構包括上刀(5)、下刀(6),上刀()固定于上刀座(4)上,上刀座(4)通過導柱(10)與機座固定連接,下刀(6)固定于下刀座(7)上,下刀座(7)的左右兩端與L型軸(12)一端固定連接,L型軸(12)另一端穿過安裝于機座的套筒()與從動盤()連接,從動盤()下方設有相應的凸輪盤(),凸輪盤()通過傳動軸()與電機連接,凸輪盤()的轉動使下刀座()上下運動,與上刀座()嚙合進行銅帶剪切,取代閘刀式的裁切方式,刀具磨損小,能夠提高裁切質量,使銅帶無褶皺。
收料機構包括收料盒,收料盒的底部由2條橫桿(8)組成,其右側由2條豎桿(9)組成,橫桿(8)為可伸縮結構,由控制面板控制調節橫桿(8)的長度,用于收集不同寬度的裁切后的銅帶。
所述的機座上設置有光電保護裝置(3),更加安全。
盡管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