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手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精度機械手用雙向滑動平臺。
背景技術:
一些半自動化的機械手加工設備,需要人工在載具平臺上放置加工產品,然后在機械手處理完畢后,再經由人工將產品取出,這種操作方式,在產品取出時,存在加工空閑時間,不利于快速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高精度機械手用雙向滑動平臺,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能夠雙向不間斷加工,提高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高精度機械手用雙向滑動平臺,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操作平臺表面的滑軌,兩個所述滑軌上設置有滑動平臺,所述滑動平臺表面沿滑軌的滑動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載具,所述操作平臺表面還設置有電動滑臺,所述電動滑臺與滑動平臺連接,所述操作平臺表面還設置有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頂部位于滑動平臺上方,所述安裝支架頂部上設置有若干CCD相機,所述CCD相機與安裝支架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載具表面設置有若干吸盤,所述載具表面還設置有產品限位框。
進一步的,所述產品限位框由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組成,第一邊框與第二邊框之間設置有預留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平臺上還設置有感應支架,所述感應支架上設置有接近感應器,所述感應支架包括兩個立柱,兩個所述立柱頂部之間設置有U型板,所述U型板兩端通過縮緊螺釘與立柱連接,所述U型板底部設置有接近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U型板底部設置有安裝槽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裝置通過在滑動平臺表面兩端上設置放置產品的載具,這樣在一個載具上放置時,另一個載具上就可以進行加工,因此不論移動位置,均由一個產品供加工,實現快速生產的效果。載具上通過產品限位框限位四周位置以及吸盤定位,能夠有效保證產品加工時的穩定性和位置精確度,提高加工良率。在機械手放置好產品后,通過CCD相機拍攝圖像即可判斷擺放位置是否正確,以進一步的提高加工良率。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滑動平臺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 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與圖2所示,一種高精度機械手用雙向滑動平臺,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操作平臺1表面的滑軌2,兩個滑軌上設置有滑動平臺3,滑動平臺表面沿滑軌的滑動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載具4,操作平臺表面還設置有電動滑臺5,電動滑臺與滑動平臺連接,通過電動滑臺帶動滑動平臺在滑軌上移動,實現滑動平臺表面兩個載具能夠交替使用,已形成不間斷加工的效果,載具表面設置有若干吸盤6,載具表面還設置有產品限位框7,產品限位框使人工放置產品時無需考慮位置擺放問題,簡單快捷,放置好后由吸盤吸附,穩定可靠。產品限位框由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組成,第一邊框與第二邊框之間設置有預留間隙,便于人工拿取加工好的產品。
操作平臺表面還設置有安裝支架14,安裝支架頂部位于滑動平臺上方,安裝支架頂部上設置有若干CCD相機15,CCD相機與安裝支架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機構16。通過調節機構調整CCD相機在空間中的位置,以保證拍攝下方產品的清晰度和位置,在機械手夾取放置好零件后,CCD相機捕捉畫面,判斷是否放置到位,提高識別效果,配合接近感應器能夠精準的判斷加工狀況,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減少不良品產生。
其中,滑軌底部設置有墊塊8,避免操作平臺表面雜質影響滑動平臺的滑動,并且能夠適應電動滑臺的高度安裝,組裝方便。
操作平臺上還設置有感應支架9,感應支架上設置有接近感應器10,當零件安裝到產品上后,通過接近感應器可以判斷是否漏裝,提高加工良率。
感應支架包括兩個立柱11,兩個立柱頂部之間設置有U型板12,U型板兩端通過縮緊螺釘與立柱連接,U型板底部設置有接近感應器,U型板能夠沿立柱頂部翻轉,實現角度可調,以便于接近感應器位置適應不同產品需要,調節方便快捷。
U型板底部設置有安裝槽條13,實現接近感應器水平位置的調整,與U型板旋轉角度調整配合形成多角度位置固定,適用性廣。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 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