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作臺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
背景技術:
車間工作臺是在工作桌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產品改造,現階段大部分車間工作臺為固定式,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工件需要一個平臺進行加工,但當工件需要移動到下一個工作臺時,需要借助天車和吊裝工具進行,比較費時費力,且存在安全隱患,降低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有效降低安全隱患的氣動式助推工作臺。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包括工作臺、氣缸、氣缸架、支架、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固定在氣缸架上,所述氣缸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上活動連接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與工作臺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為“V”型,角度為鈍角,“V”型的所述支架的轉角處與工作臺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上端面設有方形通孔。
進一步的,每一所述支架一端與連桿鉸接,另一端通過鉸接軸連接一個滾輪。
進一步的,所述滾輪可穿過所述工作臺的方形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氣缸下端與鉸接架鉸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通過利用氣缸帶動四桿機構,將滾輪抬起,從而使工件抬起,通過簡單的人工輔助,實現工作臺上工件的直線移動,避免了使用天車或者其他設備輔助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證人員的安全且省時省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產加工效率。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的抬起工件時的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的俯視圖。
1、工作臺;2、滾輪;3、鉸接軸;4、支架;5、工件;6、第一鉸接點;7、連桿;8、第二鉸接點;9、第三鉸接點;10、氣缸;11、第四鉸接點;12、氣缸架;13、鉸接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3所示,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包括工作臺1、氣缸10、氣缸架12、支架4、連桿7,氣缸10固定在氣缸架12上,氣缸10連接有連桿7,連桿7上活動連接有若干支架4,支架4與工作臺1活動連接。
支架4為“V”型,角度為鈍角,“V”型的支架4的轉角處與工作臺1鉸接。
工作臺1上端面設有方形通孔。
每一支架4一端與連桿7鉸接,另一端通過鉸接軸3連接一個滾輪2。
滾輪2可穿過工作臺1的方形通孔。
氣缸10下端與鉸接架13鉸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氣動式助推工作臺的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專利是利用氣缸帶動四桿機構,將滾輪2抬起實現工件的移動。如圖1所示,氣源進入氣缸10使氣缸產生動力,氣缸通過第四鉸接點11與氣缸支架12進行鏈接,氣缸可實現輕微擺動,氣缸桿通過第三鉸接點9將動力傳遞到連桿7上,連桿7與若干個支架4通過第二鉸接點8鏈接在一起,若干支架4與工作臺1通過第一鉸接點6鏈接,若干支架4與滾輪2通過鉸軸3鏈接,滾輪2可以圍繞鉸軸3進行自由回轉運動,當動力傳遞到連桿7上時,通過四桿機構動力傳遞,使滾輪2抬起,從而將工件5抬起,此時,通過人工簡單輔助,即可實現工件的直線移動。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