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樓逃生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樓逃生裝置,包括固定外殼、轂、制動盤、卷繩筒、制動器、吊繩、滑輪;所述固定外殼的內(nèi)部設置有軸頸,轂通過兩個軸承安裝在軸頸上,制動盤安裝在轂上,卷繩筒一端連接制動盤,另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固定外殼上,轂、制動盤、卷繩筒安裝在同一軸線上;在固定外殼的外部與軸頸同一側(cè)面上設置有楔形插銷,在固定外殼的外上部設置有吊鉤,外下部開口,吊繩穿過開口一端卷在卷繩筒上,另一端連接制動器,滑輪安裝在位于固定外殼外的吊繩上,制動器安裝在固定外殼內(nèi)。本發(fā)明采用純機械方式,保證了因災逃生時,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本裝置可以實現(xiàn)高樓快速自救,為高樓自救提供了一種可靠安全的新設備。
【專利說明】—種高樓逃生裝置
【技術(shù)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逃生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高樓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高層樓房的增多,高層逃生成了不容忽視的問題,等待救援有時無法成立,特別是樓層火災時,樓層過高,滅火難道大,此時位于火層上方的居民沒有自救的工具,因而導致無法實現(xiàn)自救;如果能提供一種高樓逃生的設備,實現(xiàn)居民自救,則可以減少傷亡,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未見此種高樓逃生設備的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當前技術(shù)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輕松實現(xiàn)高樓逃生、安全可靠的高樓逃生裝置。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手段是:一種高樓逃生裝置,包括固定外殼、轂、制動盤、卷繩筒、制動器、吊繩、滑輪;所述固定外殼的內(nèi)部設置有軸頸,轂通過兩個軸承安裝在軸頸上,制動盤安裝在轂上,卷繩筒一端連接制動盤,另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固定外殼上,轂、制動盤、卷繩筒安裝在同一軸線上;在固定外殼的外部與軸頸同一側(cè)面上設置有楔形插銷,在固定外殼的外上部設置有吊鉤,外下部開口,吊繩穿過開口 一端卷在卷繩筒上,另一端連接制動器,滑輪安裝在位于固定外殼外的吊繩上,制動器安裝在固定外殼內(nèi)。
[0005]進一步的,所述制動器包括定摩擦片、動摩擦片、位于定摩擦片和動摩擦片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定摩擦片、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外殼的內(nèi)殼體上,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動摩擦片上,動摩擦片的一端通過滑動槽連接在固定外殼的內(nèi)殼體上,吊繩的一端安裝在動摩擦片上;制動盤位于定摩擦片和動摩擦片之間,并與定摩擦片摩擦接觸。
[0006]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外殼與卷繩筒連接的面設置為蓋板,與固定外殼的其他殼體通過螺栓連接,在卷繩筒軸位于固定外殼的外部設置有搖把。
[0007]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外殼在吊繩連接動摩擦片的開口處設置有導輪,在卷繩筒處固定外殼的開口處設置有定位輪,在滑輪兩端的吊繩上設置有手持夾繩器。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裝置結(jié)構(gòu)采用純機械方式,保證了因災逃生時,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本裝置可以實現(xiàn)高樓快速自救,為高樓自救提供了一種可靠安全的新設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楔形插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1]圖中:1、固定外殼,2、轂,3、制動盤,4、卷繩筒,5、制動器,51、定摩擦片,52、動摩擦片,53、復位彈簧,6、吊繩,7、滑輪,8、軸頸,9、楔形插銷,10、吊鉤,11、蓋板,12、搖把,13、導
輪,14、定位輪,15、手持夾繩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2所示的一種高樓逃生裝置,包括固定外殼1、轂2、制動盤3、卷繩筒4、制動器5、吊繩6、滑輪7 ;所述固定外殼I的內(nèi)部設置有軸頸8,轂2通過兩個軸承安裝在軸頸8上,制動盤3安裝在轂2上,卷繩筒4 一端連接制動盤3,另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固定外殼I上,轂2、制動盤3、卷繩筒4安裝在同一軸線上;在固定外殼I的外部與軸頸8同一側(cè)面上設置有楔形插銷9,在固定外殼I的外上部設置有吊鉤10,外下部開口,吊繩6穿過開口一端卷在卷繩筒4上,另一端連接制動器5,滑輪7安裝在位于固定外殼外的吊繩6上,制動器5安裝在固定外殼內(nèi)。
[0013]所述制動器5包括定摩擦片51、動摩擦片52、位于定摩擦片和動摩擦片之間的復位彈簧53,所述定摩擦片51、復位彈簧5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外殼I的內(nèi)殼體上,復位彈簧53的另一端固定在動摩擦片52上,動摩擦片52的一端通過滑動槽連接在固定外殼I的內(nèi)殼體上,吊繩6的一端安裝在動摩擦片52上;制動盤3位于定摩擦片51和動摩擦片52之間,并與定摩擦片51摩擦接觸。
[0014]所述固定外殼I與卷繩筒4連接的面設置為蓋板11,與固定外殼I的其他殼體通過螺栓連接,在卷繩筒4軸位于固定外殼I的外部設置有搖把12。
[0015]所述固定外殼I在吊繩連接動摩擦片的開口處設置有導輪13,在卷繩筒4處固定外殼的開口處設置有定位輪14,在滑輪7兩端的吊繩上設置有手持夾繩器15。
[0016]導輪13和定位輪14的作用在于保證吊繩6運行。
[0017]工作原理:人的重力通過滑輪作用于卷繩筒和導輪兩側(cè)的吊繩上,作用力各為G/2,作用在卷繩筒上的力使得卷繩筒轉(zhuǎn)動,通過轉(zhuǎn)動從而使和吊繩拉長,滑輪和人下降,而吊繩的另一端則通過導輪將力施加于動摩擦片上,從而壓在制動盤上,制動盤被兩側(cè)的摩擦片夾緊,制動器與制動盤之間產(chǎn)生摩擦力,此摩擦力即為阻力。該阻力產(chǎn)生的摩擦力矩為M=GfR/2,其中f為為摩擦系數(shù),R為制動盤的摩擦半徑,通過選擇合適的摩擦系數(shù)的摩擦片,使動力矩和阻力矩相等,即可保證轉(zhuǎn)筒勻速旋轉(zhuǎn),人就可勻速下降,安全著地。下降過程中,如果感覺速度過慢,可通過左側(cè)的手持夾繩器拉動左側(cè)繩索,使轉(zhuǎn)筒轉(zhuǎn)速加快,如果速度過快,可通過右側(cè)手持夾繩器拉動繩索,使制動塊與制動盤的摩擦阻力增大,實現(xiàn)減速。當一人逃生后,樓上之人可通過外側(cè)的搖動手柄,將動滑輪搖回,使下一個受困人員逃生。
[0018]本申請實施例只是用于說明本申請所公開的技術(shù)特征,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通過簡單的替換所進行的改變,仍然屬于本申請所保護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高樓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殼(I)、轂(2)、制動盤(3)、卷繩筒(4)、制動器(5)、吊繩(6)、滑輪(7);所述固定外殼(I)的內(nèi)部設置有軸頸(8),轂(2)通過兩個軸承安裝在軸頸(8)上,制動盤(3)安裝在轂(2)上,卷繩筒(4) 一端連接制動盤(3),另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固定外殼(I)上,轂(2)、制動盤(3)、卷繩筒(4)安裝在同一軸線上;在固定外殼(I)的外部與軸頸(8)同一側(cè)面上設置有楔形插銷(9),在固定外殼(I)的外上部設置有吊鉤(10),外下部開口,吊繩(6)穿過開口一端卷在卷繩筒(4)上,另一端連接制動器(5),滑輪(7)安裝在位于固定外殼外的吊繩(6)上,制動器(5)安裝在固定外殼內(nèi)。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樓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器(5)包括定摩擦片(51)、動摩擦片(52)、位于定摩擦片和動摩擦片之間的復位彈簧(53),所述定摩擦片(51)、復位彈簧(5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外殼(I)的內(nèi)殼體上,復位彈簧(53)的另一端固定在動摩擦片(52)上,動摩擦片(52)的一端通過滑動槽連接在固定外殼(I)的內(nèi)殼體上,吊繩(6)的一端安裝在動摩擦片(52)上;制動盤(3)位于定摩擦片(51)和動摩擦片(52)之間,并與定摩擦片(51)摩擦接觸。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樓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殼(I)與卷繩筒(4)連接的面設置為蓋板(11),與固定外殼(I)的其他殼體通過螺栓連接,在卷繩筒(4)軸位于固定外殼(I)的外部設置有搖把(12)。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樓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殼(I)在吊繩連接動摩擦片的開口處設置有導輪(13),在卷繩筒(4)處固定外殼的開口處設置有定位輪(14 ),在滑輪(7 )兩端的吊繩上設置有手持夾繩器(15 )。
【文檔編號】A62B1/10GK103656888SQ20131067893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張家璽, 李洪, 范正偉 申請人:范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