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備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聚偏氟乙烯薄膜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備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背板是指具有25年以上使用壽命的含氟塑料薄膜或涂料作為保護層,與作為基層的耐高壓絕緣性能優異的不透水性的片材(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PET)復合而成。由于需要對能夠進行光伏轉化的芯片封裝、保護和絕緣,使其能夠長時間、高效率地進行光電轉化,因此要求背板具有較高的電絕緣性能、耐水、隔濕、耐紫外、耐酸堿和煙霧,耐冷熱沖擊性。含氟塑料薄膜層是背板中起保護作用的最關鍵膜層。含氟塑料包括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四氟乙烯以及一些含氟共聚物。目前,復合型太陽能電池背板用氟膜采用若干可熱塑加工的氟塑料,如聚氟乙烯(PVF)薄膜,商品名為Tedlar,美國杜邦公司生產;3M公司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與偏二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簡稱THV)的薄膜;Honeywell公司采用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簡稱ECTFE)制備氟膜。現有復合型氟塑料背板都采用干式復合的工藝,與雙向拉伸過的PET防水卷材形成三明治結構。其中,上下兩層或其中的一層采用氟塑料薄膜,而中間層為PET厚膜。氟塑料和PET的粘合需要使用粘結劑,現在通用的做法是使用聚氨酯膠水,乙酸乙酯作為溶劑。PET薄膜先由放卷機構放出,上膠,然后經過一個熱通道烘箱,短時間之內把溶劑揮發掉,涂好膠的PET薄膜通過兩個壓緊輥和與氟塑料薄膜干式復合成型,最后復合好的放置于烘箱中,一般需要2 3天以上的熟化過程。在上述復合工藝中,需要使用單價很高的聚氨酯膠水,加工過程中還需要使用溶齊U,如果直接排放,對環境產生污染。此外,溶劑揮發和聚氨酯膠水的固化過程中還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工業上急切需要使用一種創新的工藝,使上述過程變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且更為節能和環保。公開號CN101847667A的發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專用背封膜,該太陽能電池專用背封膜是由三層層膜材料經真空熱壓疊層而構成的復合膜,該三層層膜材料為外層為下列材料之一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塑料、乙烯一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或三元乙丙橡膠;中層為下列材料之一乙烯-醋酸乙烯酯或環氧樹脂;內層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該膜在太陽能電池背板制作時需要使用粘結劑,成本高,對環境影響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使用該膜可以簡易、方便地制備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節能,對環境影響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制備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層,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復合有粘結層形成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復合有粘結層形成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為復合結構,具有較好的自粘性,在制作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時,去除了使用溶劑型膠粘劑的步驟;薄膜復合成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生產速度大幅提高,從現有的10- 20 m/min提高到30-40m/min,甚至更高;去除了薄膜烘干和后續固化的過程,節能超過50%,節省材料成本超過10%。在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生產的復合操作上更為方便、簡易。由于使用了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背板的層與層之間結合力更加牢固,耐UV和濕熱老化性能更加優越,十分適合應用于太陽能光伏電池的背板,給太陽能電池在室外應用提供可靠的長期保護。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采用熱塑性材料多層共擠的加工方式制備,該工藝為塑料加工行業公知技術。作為優選,所述聚偏氟乙烯層的厚度為10-50微米,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2-20微米。作為優選,所述粘結層的材料選擇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熱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種。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如馬來酸酐-乙烯共聚物(簡稱E-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簡稱PE-g-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簡稱EVA-g-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簡稱PP-g-MAH)或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彈性體(簡稱 POE-g-MAH)。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與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與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如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簡稱E-G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E-MMA-GM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乙烯(簡稱PE-g-GM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簡稱PP-g-GM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烯烴彈性體(簡稱 POE-g-GMA)。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簡稱SEBS,極性基團選擇馬來酸酐、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噁唑啉中一種;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簡稱SIS,極性基團選擇馬來酸酐、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噁唑啉中一種。熱塑性聚氨酯,簡稱TPU。作為優選,所述聚偏氟乙烯層的材料為聚偏氟乙烯純聚合物或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作為優選,所述聚偏氟乙烯純聚合物采用擠出級規格,分子量在1(T100萬之間。這樣限定,在熔融加工時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聚偏氟乙烯混配物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熱穩定助劑0. 1-2%,無機填料2-20%,加工助劑2-20%,受阻酚/亞磷酸酯類抗氧劑< 0. 5%,增粘劑1-10%,聚偏氣乙稀余量。熱穩定助劑優選添加量0. 5-2%。本發明的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加入增粘劑,增粘劑與粘結層材料相對應,這樣聚偏氟乙烯層具有一定的粘性,聚偏氟乙烯層與粘結層復合時更容易,結合更牢固。作為優選,所述增粘劑選擇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熱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種。作為優選,所述熱穩定助劑選自有機錫類、金屬皂類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無機填料選自二氧化鈦、硫化鋅、硫酸鋇、硫化鋅/硫酸鋇混合物、碳酸鈣、二氧化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無機填料的平均粒徑為0. 1-50微米;所述加工助劑為丙烯酸樹脂與PMMA的混合物。有機錫類的熱穩定劑可以是馬來酸二正辛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雙(馬來酸單丁酯)二丁錫、雙(月桂基硫醇)二丁基錫、S,s’ -雙(硫代甘醇酸異辛錫)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等;金屬皂類的熱穩定劑可以是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鋰、硬脂酸鋅、硬脂酸鋁、雙硬脂酸鋁、月桂酸鈣、月桂酸鋅、蓖麻醇酸鈣、2-乙基己酸鋅等。二氧化鈦俗稱鈦白粉,硫化鋅/硫酸鋇混合物俗稱立德粉,無機填料的平均顆粒尺寸不超過50微米時,薄膜韌性較好。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所述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結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上、下兩層中至少有一層采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作為優選,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上、下兩層中的一層采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上、下兩層中的另一層聚烯烴層。本發明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其結構為3層結構。分為2大類型,即SPS和SPE型結構。在SPS結構中,“S”層為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即權I所述薄膜),背板的外側(上層)使用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內側(下層)采用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p”層為聚酯薄膜(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一般為雙向拉伸PET薄膜或耐水解、阻隔型聚酯薄膜,厚度范圍100-400微米。在SPE結構中,“S”層為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P”層為聚酯薄膜,一般為雙向拉伸PET薄膜或為耐水解、阻隔型聚酯薄膜,厚度范圍100-400微米;“E”層為聚烯烴層,如線性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或乙烯的共聚物,厚度范圍10-100微米。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采用干式復合的加工方式制備,該工藝為塑料加工行業所公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制作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時,去除了使用溶劑型膠粘劑的步驟;薄膜復合成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生產速度大幅提高,從現有的10-20 m/min提高到30-40m/min,甚至更高;去除了薄膜烘干和后續固化的過程,節能超過50%,節省材料成本超過10%。在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生產的復合操作上更為方便、簡易。由于使用了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背板的層與層之間結合力更加牢固,耐UV和濕熱老化性能更加優越,十分適合應用于太陽能光伏電池的背板,給太陽能電池在室外應用提供可靠的長期保護。
圖I是本發明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一種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另一種結構示意 圖3是本發明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一種結構示意 圖4是本發明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粘結層,2、聚偏氟乙烯層,3、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4、聚酯薄膜層,
5、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6、聚烯烴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結構如下
如圖I所示,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層2,所聚偏氟乙烯層2的上表面上復合有一層粘結層I形成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層2,所聚偏氟乙烯層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復合有一層粘結層I形成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聚偏氟乙烯層的厚度為10-50微米,粘結層的厚度為2-20微米。本發明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結構如下
一、如圖3所示,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所述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結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4,上層(背板外側)為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3,下層(背板內側)為聚烯烴層6。二、如圖4所示,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所述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結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4,上層(背板外側)為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3,下層(背板內側)為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5。聚烯烴層厚度為10-100微米,聚酯薄膜層厚度100-400微米。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采用熱塑性材料多層共擠的加工方式制備,該工藝為塑料加工行業公知技術,在此不做詳述。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采用干式復合的加工方式制備,該工藝為塑料加工行業所公知,在此不做詳述。當可熱塑加工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介于10萬與100萬之間時,原料可以熔融加工,且薄膜力學性能優良。實施例I中聚偏氟乙烯層的材料采用純PVDF樹脂,實施例2-7中聚偏氟乙烯層的材料采用PVDF混配物。以下是對PVDF混配物的組份進行說明
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無機填料是二氧化鈦(俗稱鈦白粉)、硫化鋅、硫酸鋇、硫化鋅/硫酸鋇混合物(俗稱立德粉)、碳酸鈣、二氧化硅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所述無機填料的平均粒徑為0. 1-50微米,無機填料添加量為2-20%。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熱穩定助劑為有機錫類、金屬皂類中的任一種或任幾種的組合。其中,有機錫類的熱穩定助劑是馬來酸二正辛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雙(馬來酸單丁酯)二丁錫、雙(月桂基硫醇)二丁基錫、S,s’ -雙(硫代甘醇酸異辛錫)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中的一種;金屬皂類的熱穩定助劑是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鋰、硬脂酸鋅、硬脂酸鋁、雙硬脂酸鋁、月桂酸鈣、月桂酸鋅、蓖麻醇酸鈣、2-乙基己酸鋅中的一種。熱穩定助劑優選添加量為0. 5-2%重量份。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加工助劑是一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簡稱PMMA)與一種丙烯酸樹脂(簡稱ACR) 50 50 (重量比例)的組合,其中聚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商品名是IRS-306,供應商為三菱麗陽(南通)高分子有限公司。丙烯酸樹脂的商品名是AcrylicK-355P,供應商為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加工助劑添加量為2-20%重量份。聚偏氟乙烯混配物中的增粘劑使用極性或極性基團改性的聚合物,該聚合物和大多數其它聚合物、陶瓷、玻璃和金屬基體具有很強的粘結力,所選擇的聚合物優選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如馬來酸酐-乙烯共聚物(簡稱E-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簡稱PE-g-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簡稱EVA-g-MAH)、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簡稱PP-g-MAH)或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彈性體(簡稱POE-g-MAH)中的一種。同樣,本發明粘結層主要使用極性或極性基團改性的聚合物,該聚合物和大多數 其它聚合物、陶瓷、玻璃和金屬基體具有很強的粘結力,所選擇的聚合物如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簡稱SEBS)、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簡稱SIS)、熱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種。在實施例中,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簡稱EVA-g-MAH),如美國杜邦公司的Bondfast系列產品。在實施例2-7中,聚偏氟乙烯塑料和其它各種添加劑通過雙螺桿擠出機熔融混合,使各種物料充分混合。在接下來的多層共擠制膜過程中,所得混配物和EVA-g-MAH粒料經多層共擠成膜。在共擠成膜過程中,使用3臺單螺桿擠出機。在制備雙層自粘性聚偏氣乙稀薄I旲時,在其中的2臺擠出機中擠出氣塑料,另一臺擠出EVA-g-MAH粒料,復合膜結構為EVA-g-MAH | PVDF。在制備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時,在其中的2臺擠出機中擠出加工EVA-g-MAH粒料,另外一臺擠出加工氟塑料的混配料,復合膜結構為EVA-g-MAHIPVDF|EVA-g-MAH。在實施例中,制成不同厚度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然后測試聚偏氟乙烯薄膜的粘結性能、拉伸強度、水蒸汽透過率和耐候性等關鍵性能指標。實施例I
聚偏氟乙烯層厚度10-50mm,本實施例中聚偏氟乙烯層厚度為20mm,成份組成如下 PVDF 100%
EVA-g-MAH粘結層厚度為2-20mm,本實施例中粘結層厚度選擇IOmm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30mm
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為 30mm I 260mm | 10mnin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2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
PVDF 81. 8%,鈦白粉10%,馬來酸二正辛基錫 2%,PMMA/ACR (50/50) 5%,受阻酚/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2%,EVA-g-MAH 1% ;PMMA/ACR (50/50)指PMMA和ACR按I :1的重量比例混合;
受阻酚/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指受阻酚和亞磷酸酯按I :1的重量比例混合; EVA-g-MAH粘結層厚度10_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 I PVDF,厚度IOmm | 20mm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為 30mm I 260mm | 10mnin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3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PVDF 74. 8%,立德粉2%,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PMMA/ACR (50/50) 20%,受阻酚/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2%,E-MMA-GMA 2% ;
EVA-g-MAH粘結層厚度10_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PVDF,厚度10_|20_
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為 30mm I 300mm1100mm。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4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
PVDF 80. 4%,二氧化硅5%,硬脂酸鎂I. 5%,PMMA/ACR (50/50)3%,受阻酚/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1%,PE-g-MAH 10% ;
E-MAH粘結層厚度10mm、2mm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AH|PVDF,厚度IOmmI 20_
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AHIPVDFI E-MAH, 2mm | 20mm | 2mmsps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為30mm I 320mm I 24mm。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5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1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
PVDF 75. 4%,鈦白粉20%,馬來酸二正辛基錫+ 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I 1重量比混合)0. 1%,PMMA/ACR (50/50) 2%,受阻酚 / 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5%, E-MMA-GMA 2% ;E-MMA-GMA粘結層厚度IOmm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MMA-GMA|PVDF,厚度10_| 10_
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為 20mm I 260mm | 10mnin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6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5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
PVDF 76. 8%,硫酸鋇+碳酸鈣(1:1重量比混合)10%,馬來酸二正辛基錫2%,PMMA/ACR(50/50) 5%,受阻酚 / 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2%,E-MAH 5% ;EVA-g-MAH粘結層厚度20mm
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PVDF,厚度20_|50_
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lldpe,厚度為
70mm I 260mm | 10mnin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實施例7
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20mm,成份重量百分比組成如下
PVDF 79. 8%,鈦白粉 10%,月桂酸鈣 2%,PMMA/ACR (50/50 ) 5%,
受阻酚/亞磷酸酯抗氧劑(50/50) 0. 2%,E-MMA-GMA 2% ;
EVA-g-MAH粘結層厚度5mm
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EVA-g-MAH I PVDF | EVA-g-MAH, 5mm | 20mm | 5mmSPE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IPET薄膜I LLDPE薄膜,厚度為 30mm I 400mm | 10mnin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和背板性能見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層,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復合有粘結層形成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復合有粘結層形成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層的厚度為10-50微米,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2-20微米。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的材料選擇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與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熱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層的材料為聚偏氟乙烯純聚合物或聚偏氟乙烯混配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純聚合物采用擠出級規格,分子量在i(Tioo萬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混配物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熱穩定助劑0. 1-2%,無機填料2-20%,加工助劑2-20%,受阻酚/亞磷酸酯類抗氧劑< 0. 5%,增粘劑1-10%,聚偏氟乙烯余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劑選擇 與馬來酸酐共聚或接枝改性的聚合物、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或接枝的聚合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氫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極性基團改性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熱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穩定助劑選自有機錫類、金屬皂類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無機填料選自二氧化鈦、硫化鋅、硫酸鋇、硫化鋅/硫酸鋇混合物、碳酸鈣、二氧化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無機填料的平均粒徑為0. 1-50微米;所述加工助劑為丙烯酸樹脂與PMMA的混合物。
9.一種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具有三明治結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上、下兩層中至少有一層采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其特征在于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的中間層為聚酯薄膜層,上、下兩層中的一層采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上、下兩層中的另一層聚烯烴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及用其制備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其目的在于解決現有復合型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生產時需要使用粘結劑和溶劑,工藝復雜,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能耗高,對環境影響大的缺陷。本發明所述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聚偏氟乙烯層,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復合有粘結層形成雙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或所聚偏氟乙烯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復合有粘結層形成三層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使用本發明的自粘性聚偏氟乙烯薄膜可以簡易、方便地制備太陽能光伏電池背板,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節能,對環境影響小。
文檔編號B32B27/30GK102653154SQ2012100721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鄭泓, 顧方明 申請人: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