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造紙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造紙設備。
背景技術: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公元105年,蔡倫就總結了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造紙術后來傳入歐洲,造紙行業更是在全世界蒸蒸日上,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非常嚴重的污染,一般的造紙設備產生的廢料很多,對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目前市面上的造紙設備,還存在能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造紙效率低,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安全可靠性低,不方便使用,干擾大,給企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紙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造紙設備,包括真空吸漿裝置,所述真空吸漿裝置的一側連接帶動網毯,所述帶動網毯的上表面連接傳遞輥,所述傳遞輥的中間開設有轉軸,所述帶動網毯的下表面連接烘缸,所述帶動網毯的一端連接壓型裝置。
優選的,所述真空吸漿裝置的底部安裝有滾輪,滾輪分別位于真空吸漿裝置底部的四個角。
優選的,所述烘缸的兩側對稱分布有傳遞輥。
優選的,所述轉軸的表面涂有耐腐蝕、耐高溫的潤滑劑。
優選的,所述壓型裝置為聯動循環系統。
優選的,所述帶動網毯、傳遞輥和烘缸共同組成烘干裝置,且所述烘干裝置為電磁感應烘干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造紙設備,采用所述真空吸漿裝置的一側連接帶動網毯,所述帶動網毯的上表面連接傳遞輥,所述傳遞輥的中間開設有轉軸,所述帶動網毯的下表面連接烘缸,所述帶動網毯的一端連接壓型裝置,所述壓型裝置為聯動循環系統,且所述帶動網毯的另一端連接真空吸漿裝置,使用方便,干擾性小,環保的同時又解決了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提高了造紙效率,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既安全又可靠,擴展的企業的發展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真空吸漿裝置、2滾輪、3帶動網毯、4傳遞輥、5烘缸、6轉軸、7壓型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造紙設備,包括真空吸漿裝置1,真空吸漿裝置1的底部安裝有滾輪2,分別位于真空吸漿裝置1的底部的四個角,使該裝置便于移動,方便使用,真空吸漿裝置1的一側連接帶動網毯3,帶動網毯3、傳遞輥4和烘缸5共同組成烘干裝置,且所述烘干裝置為電磁感應烘干器,環??煽?,帶動網毯3的上表面連接傳遞輥4,傳遞輥4的中間開設有轉軸6,轉軸6的表面涂有耐腐蝕、耐高溫的潤滑劑,增加了該裝置的使用壽命,帶動網毯3的下表面連接烘缸5,烘缸5的兩側對稱分布有傳遞輥4,方便簡單,帶動網毯3的一端連接壓型裝置7,壓型裝置為聯動循環系統,環保且提高了機器的工作效率,且帶動網毯3的另一端連接真空吸漿裝置1,使用方便,干擾性小,環保的同時又解決了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提高了造紙效率,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既安全又可靠,擴展的企業的發展空間。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