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菌紗線及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面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這樣很多傳統的面料逐漸不能符合人們的要求。一些新的面料出現在人們面前,菠蘿葉纖維(菠蘿纖維)以具有良好的挺度、吸汗透氣性、抗菌抑菌防臭功能,是一種非常有潛質的面料。
但菠蘿葉纖維纖維素含量較低,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偏高,菠蘿纖維存在粗硬,伸長小,彈性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具有菠蘿纖維含量高且彈性好的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由下列重量計百分比的纖維混紡而成,45~60%的菠蘿葉纖維、40~50%的長絨棉、5~15%的氨綸,包括以下步驟:將菠蘿葉纖維、長絨棉混合在開清工序中制成第一棉卷,第一棉卷經過梳棉工序制成第一生條,第一生條定量為15~17g/5m,氨綸經過開梳棉聯合機制成第二生條,第二生條定量為15~17g/5m;將所述第一生條、第二生條經并條工序制成熟條;將所述熟條依次經粗紗工序、細紗工序制得抗菌紗線;所述長絨棉纖維長度大于35毫米。
優選地,所述菠蘿葉纖維在混合前進性預處理:取菠蘿葉纖維重量0.5~1.5%的果膠酶、與菠蘿葉纖維投入容器中,加水至足以覆蓋所述菠蘿葉纖維,并用ph調節劑調節到pH5~6,在溫度60~65℃下浸泡40~50分鐘,后將菠蘿葉纖維放在70~80℃水中、25KHz超聲波下清洗30~40分鐘。
優選地,所述菠蘿葉纖維在混合前進性預處理還包括:超聲波清洗完的所述菠蘿葉纖維保持回潮率為10%以上,對菠蘿葉纖維噴灑所述菠蘿葉纖維0.3~0.5%的和毛油。
優選地,所述開清工序中在50%的濕度下進行,所述第一棉卷長度為15~16m。
優選地,所述第一棉卷經過梳棉工序制成第一生條,包括:梳棉工序中相對濕度為60%,所述梳理機中的刺輥轉速為700~750r/min;所述梳理機中的錫林轉速為300r/min;所述錫林與所述刺輥表面的線速度之比為1.4∶1。
優選地,所述將所述第一生條、第二生條經并條工序制成熟條:在相對濕度為70%下進行;所述并條工序包括3~5道混并條工序,并條車速為 150~200m/min,第一混并條工序的并和牽伸倍數分別為 1.5~2倍,,第二~五混并條工序的并和牽伸倍數分別為 2~8倍。
優選地,在相對濕度為80%進行粗紗工序、細紗工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抗菌紗線,
抗菌紗線,菠蘿葉纖維按重量計百分比大于45%,線密度為200~300 dtex,公定回潮率9~13%,斷裂強力30~100CN/tex,斷裂伸長率大于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將變得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菠蘿葉纖維良好的抗菌透氣性能特別適用于襪用紗線,然而菠蘿葉纖維面臨的彈性差、粗硬、可紡性差等問題制約了其在襪子上的使用,本發明旨在通過混紡以及混紡工藝的改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所存在的問題。
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由下列重量計百分比的纖維混紡而成,45~60%的菠蘿葉纖維、40~50%的長絨棉、5~15%的氨綸。具體地,50%的菠蘿葉纖維、40%的長絨棉、10%的氨綸混紡而成。通過以上配比,可以在發揮菠蘿葉纖維抑菌透氣的優勢,補強其彈性。
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所述菠蘿葉纖維在混合前進性預處理:取菠蘿葉纖維重量1%的果膠酶、與菠蘿葉纖維投入容器中,加水至足以覆蓋所述菠蘿葉纖維,并用ph調節劑調節到pH5.5,在溫度60℃下浸泡50分鐘,后將菠蘿葉纖維放在75℃水中、25KHz超聲波下清洗40分鐘。超聲波清洗完的所述菠蘿葉纖維保持回潮率為10%以上,對菠蘿葉纖維噴灑所述菠蘿葉纖維0.3~0.5%的和毛油。通過該步驟有效脫膠,且不傷害纖維結構以防止影響后續制作紗線的物理性質。
將菠蘿葉纖維、長絨棉混合在開清工序中制成第一棉卷,第一棉卷經過梳棉工序制成第一生條,第一生條定量為15~17g/5m,所述開清工序中在50%的濕度下進行,優選地,所述第一棉卷長度為15~16m。優選地,所述第一棉卷經過梳棉工序制成第一生條,包括:梳棉工序中相對濕度為60%,所述梳理機中的刺輥轉速為700~750r/min;所述梳理機中的錫林轉速為300r/min;所述錫林與所述刺輥表面的線速度之比為1.4∶1。本實施例中均刺輥、錫林選擇低轉速減少對菠蘿蜜纖維的損傷,菠蘿葉纖維本來纖維長度偏短,通過降低轉速減少紡紗途中進一步降低纖維損傷。
氨綸經過開梳棉聯合機制成第二生條,第二生條定量為15~17g/5m;
將所述第一生條、第二生條經并條工序制成熟條;優選地,所述將所述第一生條、第二生條經并條工序制成熟條:在相對濕度為70%下進行;所述并條工序包括5道混并條工序,并條車速為 150~200m/min,第一混并條工序的并和牽伸倍數分別為 1.5倍,第一混并條工序中,第一生條與第二生條以9:1的進行混并,第二~五混并條工序的并和牽伸倍數分別為 2~8倍。通過多級混并,所得熟條均勻度好,提高了最后紗線的物理性質。
將所述熟條依次經粗紗工序、細紗工序制得抗菌紗線;所述長絨棉纖維長度大于35毫米。優選地,在相對濕度為80%進行粗紗工序、細紗工序。
發明人發現,紡紗過程中,菠蘿葉纖維最佳濕度高于棉的最佳濕度,本發明通過提高開始工序時菠蘿葉纖維回潮率,及逐漸加大后續環境相對濕度的方法滿足菠蘿葉纖維對紡紗過程中對濕度的要求,且最大程度符合棉濕度的要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抗菌紗線。
抗菌紗線,菠蘿葉纖維按重量計百分比大于45%,線密度為200~300 dtex,公定回潮率9~13%,斷裂強力30~100CN/tex,斷裂伸長率大于8%。該抗菌紗線可通過前述抗菌紗線的制作方法制得,抗菌紗線用于襪子制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