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紡紗或捻線機且尤其是環錠紡紗機的錠子裝置,其包括多個相鄰布置且通過切向帶驅動的錠子。
錠子裝置包括帶有用于固定錠子的孔的錠軌、第一錠子、與第一錠子相鄰布置的第二錠子、裝有彈簧的第一壓輥(其安裝在第一錠子和第二錠子間并將切向帶推靠在第一錠子和第二錠子的錠盤上)、和與第二錠子相鄰布置的第三錠子。第一錠子和第二錠子的孔的中心點在錠子直線上。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括錠子裝置的環錠紡紗機。
背景技術:
DE31 06 307 A1公開了一種用于紡紗或捻線機的錠子裝置,其通過切向帶驅動。顧名思義,切向帶與錠子錠盤切向接觸。僅通過切向的接觸,摩擦及由此產生的損失可保持最低。
錠子安裝在錠軌上。錠軌包括用于固定錠子的孔。為此目的,錠子軸承插入孔內。為了保證錠子通過切向帶的安全傳輸,錠子孔制造精確以便所有的孔在一直線上。為了精確,孔的中心點在直線上。穿過錠子孔的中心點的直線以下稱為錠子直線。為每兩個錠子配屬一裝有彈簧的壓輥,以便將切向帶推靠在錠子的錠盤上。由于壓力,在錠子錠盤上形成非常小的環,其足夠可靠地驅動錠子。
紡紗或捻線機錠子的已知切向帶驅動器在其構造方面需要大量的努力。尤其是,兩個錠子通常需要一個壓輥。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紡紗或捻線機的簡化的錠子裝置。
為了實現該目的,第三錠子的孔的中心點與錠子直線間隔布置,其中第三錠子的孔的中心點和第一壓輥在錠子直線的同側。
通過根據本發明的錠子裝置,每三個錠子僅需一個壓輥。所需壓輥的數量因此減少1/3。無需額外努力地使用現代制造方法來實現孔的偏置是可能的。
優選地,第三錠子的孔的中心點距離錠子直線的距離大于0.5mm。甚至0.5mm的距離保證第三錠子通過切向帶的可靠傳輸。
根據本發明的改進,第三錠子的孔的中心點距離錠子直線的距離小于2mm。通過設定該距離的上限閾值,保證了錠子的偏置不會對紡紗或捻線機產生負作用。
根據一特別優選實施例,第四錠子與第三錠子相鄰布置,且與第三錠子相對應地,第四錠子孔的中心點與錠子直線間隔開。在該錠子裝置中,每四個錠子僅需要配備一個壓輥。本發明的該實施例相對于之前的技術使壓輥數量減少一半成為可能。
優選地,第五錠子和第六錠子與第四錠子相鄰布置,且第五錠子和第六錠子的孔的中心點在錠子直線上。第五錠子和第六錠子之間可布置裝有彈簧的第二壓輥,該第二壓輥將切向帶推靠在第五錠子和第六錠子的錠盤上。
如果第四、第五和第六錠子以所述方式排列,則相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錠子呈鏡像對稱布置。
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可以優選地在第三錠子和第四錠子間固定于錠軌上。第一和第二壓輥在第三錠子和第四錠子之間在錠軌上的固定點處的聯合固定有助于根據本發明的錠子裝置的簡單結構。
本發明還涉及根據本發明的包括錠子裝置的環錠紡紗機。
環錠紡紗機除了錠軌外還包括帶孔的鋼領板以固定紡紗鋼領。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紡紗鋼領配屬于第一錠子,第二紡紗鋼領配屬于第二錠子,第三紡紗鋼領配屬于第三錠子。優選地,第一紡紗鋼領和第二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位于紡紗鋼領直線上,且第三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與紡紗鋼領直線間隔開,其中第三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距紡紗鋼領直線的距離與第三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距錠子直線的距離相對應。
通過鋼領板的所述調整,以簡單方式將紡紗鋼領和錠子對中是可能的。當其他錠子或相應孔在錠軌上偏置時,鋼領板上的紡紗鋼領的孔可被相似地調整。
特別是,如果第四錠子如上所述進行設計,且第四紡紗鋼領配屬于第四錠子,鋼領板上的第四紡紗鋼領的孔中心點可根據第三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與紡紗鋼領直線間隔開。第五和第六紡紗鋼領可配屬于第五和第六錠子。鋼領板中第五和第六紡紗鋼領的孔的中心點則可再次定位于紡紗鋼領直線上。
在其它方面,可使用根據本發明的錠子裝置,無需做進一步的調節,連接已知環錠紡紗機。環錠紡紗機的導紗元件,例如導紗器和氣圈限制環,已經相對于錠子軸承居中。
在根據本發明的錠子裝置中,錠子相對小的偏置是足夠的。為此已知落紗裝置根據本發明可用于連接錠子裝置。錠子的偏置可選擇遠小于落紗裝置的夾紗器的捕捉范圍。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中的示范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
下面: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環錠紡紗機的紡紗工位;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錠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以及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錠子裝置的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環錠紡紗機1的紡紗工位2的側視圖。在紡紗工位2處,紗線19由紗條18被紡制并卷繞至紡紗筒管17上。紗條18穿過牽伸機16。為了將紗線19儲存至紡紗筒管17的頂椎21上,紗線19通過在紡紗鋼領3上旋轉的鋼絲圈23引導。為了紗線19的引導,游動導紗器5也布置在紡紗筒管上方。在卷繞期間形成的線氣圈20通過氣圈限制環4限定。氣圈限制環4安裝在紡紗鋼領3和游動導紗器5之間。環錠紡紗機1具有多個沿縱向2相鄰布置的含錠子11的紡紗工位2。紡紗工位2的紡紗鋼領3布置在環錠紡紗機1的沿縱向2延伸的鋼領板8上。鋼領板8還包括孔7以固定紡紗鋼領。相鄰布置的紡紗工位2的氣圈限制環4布置在環錠紡紗機1的沿縱向延伸的橫向構件9上。相應地,相鄰布置的紡紗工位2的游動導紗器5可調節地布置在環錠紡紗機1的縱向延伸的橫向構件10上。
紡紗工位2的錠子11包括錠盤12和錠子軸承13。為了固定錠子11,設置有在環錠紡紗機1縱向延伸的錠軌14。錠軌14包括用于每個錠子11的孔15。為了固定錠子11,錠子軸承13被插入孔11。錠子11通過切向帶6驅動,切向帶被推靠在錠子11的錠盤12上。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環錠紡紗機1的錠軌14的具體實施例的平面圖。錠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點位于直線40上。在錠子31和32之間安裝壓輥41,其將切向帶推靠在錠子31和32的錠盤12上。壓輥41還通過葉片彈簧51被施加壓力。葉片彈簧51通過固定元件52固定在錠軌14上。錠子33的孔15的中心點與直線40間隔開,其中錠子33的孔15的中心點和壓輥41都位于直線40的同側。因此,切向帶6在錠子33的錠盤12上承受足夠壓力。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錠子裝置在環錠紡紗機1的縱向上重復。這表明錠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點也在直線40上。在錠子31’和32’之間布置壓輥41’,其將切向帶推靠在錠子31’和32’的錠盤12上。壓輥41’通過葉片彈簧51’加壓。葉片彈簧51’通過固定元件52’固定在錠軌14上。錠子33’的孔15的中心點與直線40間隔布置,其中錠子33’的孔15的中心點和壓輥41’處于直線40的同側。圖2所示實施例相對于現有技術將壓輥數量減少1/3。根據現有技術,兩個錠子配屬有一個壓輥。所示實施例要求一個壓輥用于三個錠子。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環錠紡紗機1的錠軌14的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錠子31,32和33根據圖2實施例布置,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壓輥41布置在錠子31和32之間并將切向帶推靠在兩錠子31和32的錠盤12上。錠子34與錠子33相鄰布置。根據錠子33的孔15的中心點,錠子34的孔15的中心點與直線40間隔開。錠子34后面的錠子35和36布置成,使它們的孔15的中心點再次處于直線40上,錠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點也位于下述錠子35和36靠近上。壓輥42推動切向帶6壓在錠子35和36的錠盤12上。壓輥41和42通過葉片彈簧43和44加壓。葉片彈簧通過共用固定元件45固定于錠軌14上。該固定發生在錠子33和34之間。另外兩個錠子37和38靠近錠子36布置。根據錠子33和34的孔15的中心點,錠子37和38的孔15的中心點與直線40間隔開。8個錠子31,32,33,34,35,36,37,38在環錠紡紗機1的縱向方向重復。圖3的錠子裝置可相對于現有技術將壓輥數量減少一半。僅需要一個壓輥分別用于四個錠子。
在環錠紡紗機1中,紡紗鋼領3、氣圈限制環4和游動導紗器5相對于錠子11居中。在氣圈限制環4和游動導紗器5中,這通過以已知方式對每個紡紗工位2進行調節來執行。為了相應地居中紡紗鋼領3,對應于錠軌中的孔15的偏置,優選地對鋼領板8中的孔7進行偏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