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無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改進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
背景技術:
前述梳理機的給棉裝置也稱梳理機的喂棉裝置,如業界所知,成套無紡織產品(如無紡布、無紡氈)生產設備主要包括開松機、梳理機、鋪網機以及針刺機或水刺機,梳理機介于開松機與鋪網機之間,由梳理機將開松機開松后的無紡織纖維梳理并輸送至鋪網機,由鋪網機鋪疊成所需厚度的棉網后送針刺機或水刺機對纖維進行纏結性刺合,形成無紡產品。
關于梳理機的技術信息可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見諸,如授權公告號CN1313660C(以纖維墊的形式多路喂纖維的蓋板梳理機)、CN2816061Y(全固定蓋板梳理機)、CN100510211C(一種梳理機的喂入和梳理系統)、公開號CN11811027A(具有可平移運動的覆蓋裝置的梳理機)和CN103882563A(新型高速梳理機),等等。梳理機的給棉裝置介于開松機與梳理機的開棉輥之間,由給棉輥(也稱喂棉輥)、給棉輥罩和壓棉輥構成,開松機開松后的纖維經輸送簾送至給棉輥,進而由給棉輥引至開棉輥。
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不乏關于梳理機的給棉裝置的技術信息,典型的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1509157B推薦的“梳理機的給棉機構”,該專利方案的建樹之處在于將先有技術中的下給棉方式改為上給棉方式,因為下給棉方式的給棉裝置至少存在以下四點弊端,其一,進棉不順,易損傷纖維,加上需要由兩對挾棉輥協同將纖維挾持并供給后方的給棉輥,因而對纖維的損傷甚為嚴重;其二,下給棉的給棉路徑表現為S形,給棉路徑長,影響開棉輥的開棉效率;其三,由于兩對挾棉輥需由動力驅動其運動,因而電能消耗大;四是由于給棉不穩定,因而影響后續的開棉效果。對此可具體參見該CN101509157B的說明書第0003段。
盡管上述CN101509157B客觀上能體現其說明書第0013段記載的技術效果,但是難以對給棉輥罩的傾角進行調整,因為對給棉輥罩除了上下調整外通常還需對其作傾角調整(業界習慣稱圓弧調整),對給棉輥罩作傾角調整的目的在于改變給棉輥與開棉輥之間的三角區的隙道大小,隙道越大給棉輥向開棉輥喂送的纖維的量在單位時間內便越大,反之亦然。
圖3所示為已有技術中普遍使用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的示意圖,包括轉動地支承在梳理機機架1上的給棉輥2、對應于給棉輥2的長度方向的上方設置的給棉輥罩3、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罩3上的并且對應于給棉輥2朝向進棉口的一側(圖示狀態的右側)的上方的壓棉輥4和設置在機架1上的并且還分別對應于給棉輥罩3的兩端端面的位置與給棉輥罩3連接的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當要依據纖維的變化和/或工藝要求控制由給棉輥2向開棉輥10喂送纖維的量時,即改變纖維在單位時間內向開棉輥10喂送的量時,那么由工人(通常由保鉗工擔任)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進行調整,使給棉輥罩3的傾角發生改變,最終使給棉輥2與開棉輥10之間的三角區10a的大小改變,例如給棉輥罩3進入三角區10a下方的程度越大,那么棉量便相對越小,反之同例。但是由于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分別位于梳理機機架1的兩則并且彼此之間是獨立的,因此工人調整需分別對兩個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操作,從而產生以下技術問題:其一,由于是對兩個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單獨操作,因而對給棉輥罩3的調整時間冗長,影響梳理機的工作效率,因為調整是在梳理機處于停機狀態下進行的,而且在調整的時間段內,開松機、鋪網機乃至針刺機俱處于停機狀態;其二,由于對兩個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分別操作,因而難以保障整個給棉輥罩3的水平程度,一旦出現一端高而另一端低的哪怕是微渺的傾斜情形,那么給棉輥2的給棉量的均勻性受到影響,即給棉量出現此多彼少或彼多此少現象,目前的解決辦法是由工人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反復微調;其三,由于前述調整操作屬于兩邊操作即兩次操作,因而工人的作業強度較大,并且調整效果還受工人的經驗、責任心、情緒等因素的影響。
上述由圖3所示結構導致的技術問題由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4499115A推薦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所彌補,但是該CN104499115A仍存在以下兩點缺憾:其一,由于給棉輥罩的長度是與給棉輥相適應的,又由于所要加工的無紡織產品的幅面越大(即門幅越大),給棉輥也相應越長,給棉輥罩同例,因而冗長的給棉輥罩易出現撓度,影響給棉裝置的給棉效果;其二,由于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給棉輥、開棉輥、壓棉輥以及對應于給棉輥與開棉輥之間的長度方向的下方即對應于前述三角區的底部的均棉輥三者形成一個同步的傳動體系,因而傳動帶(通常為傳動鏈條)相對較長,于是為了確保傳動帶的傳動效果,便在機架上設置相應的漲緊輪座,在漲緊輪座上轉動地設置漲緊輪,漲緊輪與傳動帶接觸。直接在機架上設置漲緊輪雖然能使傳動帶獲得期望的漲緊效果,但是致使機架結構復雜并且制作難度增大以及有失經濟性。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有必要繼續改進,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同時對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同步調整而藉以顯著縮短調整時間并且避免影響梳理機工作效率、有利于充分保障對給棉輥罩的調整效果而藉以避免傾斜現象并進而保障給棉輥得以均勻給棉和有益于體現單邊操作而藉以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有便于確保給棉輥罩的整體剛性而藉以避免產生撓度和有善于將漲緊輪以給棉輥罩為載體設置而藉以簡化機架的結構改進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結構改進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所述的梳理機包括梳理機機架、開棉輥和均棉輥,在梳理機機架的兩側并且在彼此面對面的位置各設置有一給棉輥支承墻板,開棉輥在對應于給棉輥支承墻板的左側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梳理機機架上,所述的給棉裝置包括一給棉輥,該給棉輥對應于所述開棉輥的長度方向的右側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給棉輥支承墻板上;一給棉輥罩,該給棉輥罩對應于所述給棉輥的長度方向的上方;一壓棉輥,該壓棉輥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給棉輥罩上并且對應于給棉輥朝向進棉口的一側的上方;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該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在分別對應于所述給棉輥罩的兩端端面的位置并且在與給棉輥罩相連接的狀態下設置在所述的梳理機機架上,一過渡傳動軸,該過渡傳動軸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之間的位置與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的均棉輥在對應于所述開棉輥與給棉輥之間的下方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梳理機機架上,在所述的給棉輥罩的兩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給棉輥罩端面封板,在該給棉輥罩端面封板上并且朝向所述給棉輥支承墻板的一側固定有一導軌座,在該導軌座上固定有一導軌,特征在于:在所述給棉輥罩的長度方向并且位于給棉輥罩的給棉輥罩腔內以間隔狀態設置有給棉輥罩增強腹板;在所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上固定有一漲緊輪座,該漲緊輪座對應于所述導軌座的右側,并且在漲緊輪座上轉動地設置有一漲緊輪。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給棉輥的兩端各通過給棉輥軸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軸軸承座上,而給棉輥軸軸承座固定在所述的給棉輥支承墻板上;在對應于給棉輥罩的長度方向的底部設置有一弧形板,該弧形板的端部與所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的下部固定,并且該弧形板的弧形板腔朝向所述的給棉輥,該弧形板腔與給棉輥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給棉通道,所述的壓棉輥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罩端面封板上,所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與所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連接;在所述過渡傳動軸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驅使所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工作的手輪。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各包括調整架、蝸輪箱支架、蝸輪箱、調整螺桿、蝸桿軸、蝸桿軸鏈輪、主動鏈輪、漲緊鏈輪和傳動鏈條,調整架的下端通過調整架軸套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給棉輥軸上,中部與所述的導軌座固定,而頂部設置有一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該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與導軌座連接,蝸輪箱支架在對應于所述給棉輥支承墻板的左側的位置與給棉輥支承墻板固定,并且在該蝸輪箱支架的頂部以縱向狀態固定有一鏈輪支架,所述的過渡傳動軸轉動地支承在該鏈輪支架朝向所述給棉輥罩的一側的上部,蝸輪箱固定在蝸輪箱座上,而該蝸輪箱座鉸接在蝸輪箱座托架上,蝸輪箱座托架固定在所述的蝸輪箱支架的上部,調整螺桿朝向蝸輪箱的一端與蝸輪箱傳動配合,而調整螺桿朝向調整架的一端配設有一調整螺桿螺母,該調整螺桿螺母連接在調整架上,蝸桿軸與蝸輪箱傳動配合并且探出蝸輪箱,蝸桿軸鏈輪固定在螺桿軸上,主動鏈輪固定在所述的過渡傳動軸上,漲緊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鏈輪支架上,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主動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蝸桿軸鏈輪上,中部與漲緊鏈輪聯結,所述的導軌與所述調整架朝向給棉輥罩的一側滑動配合;在所述調整架的右側并且位于調整架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設置有一給棉輥傳動鏈條輔助漲緊機構。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調整架上并且朝向所述給棉輥罩的一側固定有一導軌滑動座,該導軌滑動座與所述的導軌相對應并且構成有一導軌滑動腔,導軌與該導軌滑動腔滑動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調整架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調整螺桿螺母的位置開設有一螺母桿軸孔,所述的調整螺桿螺母構成有一螺母桿軸,該螺母桿軸在對應于螺母桿軸孔的位置連接在調整架上并且由旋配在螺母桿軸上的螺母桿軸限定螺母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給棉輥罩端面封板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壓棉輥的位置固定有一壓棉輥軸軸承座支承板,在該壓棉輥軸軸承座支承板上固定有一壓棉輥軸軸承座,壓棉輥的壓棉輥軸轉動地支承在該壓棉輥軸軸承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鏈輪支架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漲緊鏈輪的位置固定有一漲緊鏈輪調整板,在該漲緊鏈輪調整板上開設有一水平調整槽,所述漲緊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漲緊鏈輪軸上,該漲緊鏈輪軸探入漲緊鏈輪調整槽,并且由旋配在漲緊鏈輪軸上的限定螺母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包括調整螺桿上支承座、調整螺桿下支承座、上下調整螺桿和上下調整螺桿鎖緊螺母,調整螺桿上支承座與所述調整架的頂部固定,在該調整螺桿上支承座上并且位于調整螺桿上支承座的中央位置開設有一上支承座螺孔,調整螺桿下支承座在支承于所述導軌座的頂部的狀態下與所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固定,上下調整螺桿的上端與上支承座螺孔螺紋配合并且伸展到調整螺桿上支承座的上方,上下調整螺桿的下端轉動地支承在調整螺桿下支承座上,上下調整螺桿鎖緊螺母旋配在上下調整螺桿的上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調整螺桿下支承座與所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的側面相垂直并設置有一調整螺桿軸承,所述上下調整螺桿的下端轉動地支承在調整螺桿軸承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導軌的橫截面形狀呈燕尾形,所述導軌滑動座的導軌滑動腔的橫截面形狀同樣呈燕尾形;所述的給棉輥傳動鏈條輔助漲緊機構包括方軸支承座固定板、方軸支承座、方軸、輔助漲緊鏈板支承板和輔助漲緊鏈輪,方軸支承座固定板在對應于所述調整架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與調整架的右側固定,方軸支承座固定在方軸支承座固定板上,方軸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方軸支承座上,另一端與輔助漲緊鏈輪支承板的上端固定,輔助漲緊鏈輪設置在輔助漲緊鏈輪軸上,而該輔助漲緊鏈輪軸固定在輔助漲緊鏈輪支承板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之一,由于通過過渡傳動軸與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傳動連接,因而可實現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的同步調整,可顯著縮短調整時間,有助于增進梳理機的工作效率;之二,由于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在過渡傳動軸的驅動下同步運動,因而可充分保障給棉輥罩的整體調整效果,不會出現傾斜現象,確保給棉輥得以均勻地向開棉輥供棉;之三,由于表現了單邊操作,因而可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之四,由于在給棉輥罩的給棉輥罩腔內循著給棉輥罩腔的長度方向以間隔狀態設置了給棉輥罩增強腹板,因而能顯著增進給棉輥罩的剛性,避免產生撓度而影響給棉效果;之五,由于以給棉輥罩為載體設置了漲緊輪座并且在漲緊輪座上設置了漲緊輪,因而既簡化了梳理機機架的結構,又得以保障同時帶動給棉輥、壓棉輥以及均棉輥運動的給棉輥傳動鏈條的運動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對給棉輥罩實施調整的示意圖。
圖3為已有技術中的梳理機的給棉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
請參見圖1,給出了屬于梳理機的結構體系的一梳理機機架1、開棉輥10和均棉輥20(圖2示),在梳理機機架1的兩側并且在彼此面對面的位置各通過支承墻板固定螺釘111固定有一給棉輥支承墻板11,開棉輥10在對應于給棉輥支承墻板11的左側(以圖1所示位置狀態為例)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梳理機機架1上。
在下面,申請人對本實用新型的給棉裝置的結構體系進行說明,該給棉裝置包括:一給棉輥2,該給棉輥2對應于前述開棉輥10的長度方向的右側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前述的給棉輥支承墻板11上;一給棉輥罩3,該給棉輥罩3對應于給棉輥2的長度方向的上方;一壓棉輥4,該壓棉輥4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罩3上并且對應于給棉輥2朝向進棉口的一側的上方,這里所稱的進棉口是指給棉輥2的右側(以圖1所示位置狀態為例);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該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在分別對應于給棉輥罩3的兩端端面的位置并且在與給棉輥罩3相連接的狀態下設置在前述的梳理機機架1上。關于壓棉輥4的功用由于屬于公知技術,例如可參見中國專利CN101509157B,因而申請人不再在下面贅述;一過渡傳動軸6,該過渡傳動軸6在對應于前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之間的位置與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傳動連接,當對過渡傳動軸6操作時便由其同時驅使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運動,使給棉輥罩3得到調整。前述的均棉輥20在對應于前述開棉輥10與給棉輥之間的下方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梳理機機架1上(圖2示)。在前述的給棉輥罩3的兩端端面上各優選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在該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并且朝向給棉輥支承墻板11的一側以焊接方式或采用緊固件固定有一導軌座311,在該導軌座311上固定有一導軌3111,導軌3111也可與導軌座311構成為一體結構。
由圖1所示,在前述給棉輥罩3的長度方向并且位于給棉輥罩3的給棉輥罩腔33內以間隔狀態優選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有給棉輥罩增強腹板331;在前述的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固定有一漲緊輪座314,并且在該漲緊輪座314上轉動地設置有一漲緊輪3141。由圖1的示意可知,漲緊輪座314在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的位置對應于前述導軌座311的右側。
繼續見圖1,前述的給棉輥2的兩端各通過給棉輥軸21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軸軸承座211上,而給棉輥軸軸承座211通過給棉輥軸軸承座固定螺釘2113固定在給棉輥支承墻板11上;在對應于給棉輥罩3的長度方向的底部設置有一弧形板32,該弧形板32的端部與前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的下部固定,并且該弧形板32的弧形板腔朝向前述的給棉輥2,該弧形板腔與給棉輥2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給棉通道321(也可稱進棉通道),前述的壓棉輥4轉動地支承在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前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與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連接;在前述過渡傳動軸6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驅使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工作的手輪61。優選的方案還可在手輪6上并且圍繞手輪6的圓周方向設置刻度標記62。前述的給棉輥2在工作狀態下由屬于梳理機的結構體系的動力傳動機構的給棉輥驅動鏈輪8(雙排鏈輪)帶動,該給棉輥驅動鏈輪8固定在給棉輥軸21上。
由于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因而申請人在下面的描述是針對其中之一而言的。
請繼續見圖1,前述的一對給棉輥罩調整機構5各包括調整架51、蝸輪箱支架52、蝸輪箱53、調整螺桿54、蝸桿軸55、蝸桿軸鏈輪56、主動鏈輪57、漲緊鏈輪58和傳動鏈條59,調整架51的下端通過調整架軸套511轉動地支承在前述的給棉輥軸21上,調整架軸套511可繞給棉輥軸21轉動(調整架套511內設有軸承),調整架51的中部采用螺釘與前述的導軌座311固定,而頂部設置有一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7,該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7與導軌座3111連接(下面還要詳細說明),蝸輪箱支架52在對應于前述給棉輥支承墻板11的左側的位置通過蝸輪箱支架固定螺釘與給棉輥支承墻板11固定,當然,如果將蝸輪箱支架52直接與前述梳理機機架1固定或者與給棉輥支承墻板11構成一體結構,那么也是可以的,一旦采用這種方式,則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內容范疇。在蝸輪箱支架52的頂部以縱向狀態固定有一鏈輪支架521,前述的過渡傳動軸6通過過渡傳動軸軸承座63轉動地支承在該鏈輪支架521朝向給棉輥罩3的一側的上部。蝸輪箱53固定在蝸輪箱座531上,而該蝸輪箱座531通過其上的蝸輪箱座鉸接軸頭5311鉸接在蝸輪箱座托架532上,由圖1所示,在蝸輪箱座鉸接軸頭5311上開設有一鉸接軸孔53111,采用鉸接銷軸53112將蝸輪箱座鉸接軸頭5311鉸接在蝸輪箱座托架532上,蝸輪箱座托架532的形狀呈U字形,優選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前述的蝸輪箱支架52的上部,調整螺桿54朝向蝸輪箱53的一端與蝸輪箱53傳動配合,而調整螺桿54朝向調整架51的一端配設有一調整螺桿螺母541,該調整螺桿螺母541連接在調整架51上,蝸桿軸55與蝸輪箱53傳動配合并且探出蝸輪箱53,蝸桿軸鏈輪56優選以平鍵固定方式固定在螺桿軸55上,主動鏈輪57優選以平鍵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述的過渡傳動軸6上,漲緊鏈輪58轉動地設置在前述鏈輪支架521上,傳動鏈條59的一端套置在主動鏈輪57上,另一端套置在蝸桿軸鏈輪56上,中部與漲緊鏈輪58聯結,前述的導軌3111與所述調整架51朝向給棉輥罩3的一側滑動配合。由圖1所示,在前述調整架51的右側并且位于調整架5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設置有一給棉輥傳動鏈條輔助漲緊機構9.
作為優選的方案,可在前述鏈輪支架521上并且在對應于手輪61的位置設置一基準凸緣,該基準凸緣為前述手輪61上的刻度標記62提供參考基準。
由圖1所示,在前述的調整架51上并且朝向前述給棉輥罩3的一側固定有一導軌滑動座512,該導軌滑動座512與前述的導軌3111相對應并且構成有一導軌滑動腔5121,導軌3111與該導軌滑動腔5121滑動配合。
在前述的調整架51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調整螺桿螺母541的位置開設有一螺母桿軸孔513,前述的調整螺桿螺母541構成有一螺母桿軸5411,該螺母桿軸5411在對應于螺母桿軸孔513的位置可動地連接在調整架51上并且由旋配在螺母桿軸5411上的螺母桿軸限定螺母54111限定。
在前述的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壓棉輥4的位置采用軸承座支承板螺釘3122固定有一壓棉輥軸軸承座支承板312,在該壓棉輥軸軸承座支承板312上采用螺釘固定有一壓棉輥軸軸承座3121,壓棉輥4的壓棉輥軸41轉動地支承在該壓棉輥軸軸承座3121上。
在前述的鏈輪支架52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漲緊鏈輪58的位置以水平狀態固定有一漲緊鏈輪調整板5211,在該漲緊鏈輪調整板5211上開設有一水平調整槽52111,前述漲緊鏈輪58轉動地設置在漲緊鏈輪軸581上,該漲緊鏈輪軸581探入漲緊鏈輪調整槽52111,并且由旋配在漲緊鏈輪軸581上的限定螺母限定,藉由漲緊鏈輪軸581在水平調整槽52111上的調整而得以使漲緊鏈輪58的位置改變,以使傳動鏈條59始終處于合理的漲緊狀態。
仍見圖1,前述的給棉輥罩上下調整機構7包括調整螺桿上支承座71、調整螺桿下支承座72、上下調整螺桿73和上下調整螺桿鎖緊螺母74,調整螺桿上支承座71采用上支承座固定螺釘712與前述調整架51的頂部固定,在該調整螺桿上支承座71上并且位于調整螺桿上支承座71的中央位置開設有一上支承座螺孔711,調整螺桿下支承座72在支承于前述導軌座311的頂部的狀態下優選以焊接方式與前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固定并且還同時與導軌座311的頂部固定,上下調整螺桿73的上端與上支承座螺孔711螺紋配合并且伸展到調整螺桿上支承座71的上方,上下調整螺桿73的下端轉動地支承在調整螺桿下支承座72上,上下調整螺桿鎖緊螺母74旋配在上下調整螺桿73的上端。
在松啟上下調整螺桿鎖緊螺母74的狀態下,采用五金工具如扳手對上下調整螺桿73的上部的螺桿頭(方頭)進行操作(包括順時針或逆時針操作),便使上下調整螺桿73向上或向下位移,由上下調整螺桿73帶動給棉輥端面封板31相應向上或向下位移,從而實現對給棉輥罩3的調整,調整完畢后通過上下調整螺桿鎖定螺母74將上下調整螺桿73鎖定在調整后的位置。給棉輥罩3的調整使前述給棉通道321與給棉輥2之間的間隙改變。
由圖1所示,前述的調整螺桿下支承座72與前述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的側面相垂直并設置有一調整螺桿軸承721,前述上下調整螺桿73的下端轉動地支承在調整螺桿軸承721上。
優選地,前述導軌3111的橫截面形狀呈燕尾形,前述導軌滑動座512的導軌滑動腔5121的橫截面形狀同樣呈燕尾形。
前述的給棉輥傳動鏈條輔助漲緊機構9包括方軸支承座固定板91、方軸支承座92、方軸93、輔助漲緊鏈板支承板94和輔助漲緊鏈輪95,方軸支承座固定板91在對應于前述調整架5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與調整架51的右側固定,方軸支承座92固定在方軸支承座固定板91上,方軸93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方軸支承座92上,另一端與輔助漲緊鏈輪支承板94的上端固定,輔助漲緊鏈輪95設置在輔助漲緊鏈輪軸951上,而該輔助漲緊鏈輪軸951固定在輔助漲緊鏈輪支承板94的下端。
請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在圖1中還示出了前述均棉輥20的均棉輥軸201,該均棉輥軸201的兩端各支承在均棉輥軸軸承2011上并且在均棉輥軸201上固定有均棉輥鏈輪2012,前述的給棉輥驅動鏈輪8(雙排鏈輪)通過給棉輥動力過渡鏈條81與均棉輥鏈輪2012連接,也就是說,給棉輥動力過渡鏈條81的一端套置在給棉輥驅動鏈輪8上,另一端套置在均棉輥鏈輪2012上。在圖2中示出了給棉輥傳動鏈條30,由于該給棉輥傳動鏈條30與給棉輥驅動鏈輪8以及與固定在壓板輥軸41上的壓棉輥軸鏈輪411傳動聯結,又由于由前述的輔助漲緊鏈輪95以及 漲緊輪3141(鏈輪)與給棉輥傳動鏈輪30聯結,因而在動力機構(圖中未示出)帶動均棉輥20運動時,由設置在均棉輥軸201上的均棉輥鏈輪2012帶動給棉輥動力過渡鏈條81,由該給棉輥動力過渡鏈條81帶動給棉輥驅動鏈輪8,由給棉輥驅動鏈輪8帶動給棉輥2并同時通過給棉輥傳動鏈條30帶動壓棉輥軸鏈輪411,使壓棉輥4同時運動。
繼續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當要對給棉輥罩3實施調整時,例如當要使給棉輥罩3的長度方向的左側(圖2所示位置狀態為例)向位于給棉輥2與開棉輥10之間的三角區10a的下方位移時,那么由操作者對手輪61操作,由手輪61帶動過渡傳動軸6,由于主動鏈輪57固定在過渡傳動軸6上,因而由過渡傳動軸6帶動主動鏈輪57 ,進而由主動鏈輪57通過傳動鏈條59帶動蝸桿軸鏈輪56,由蝸桿軸鏈輪56帶動蝸桿軸55,經蝸輪箱53帶動調整螺桿54運動,由調整螺桿54通過調整螺桿螺母541帶動調整架51。由于調整架51通過導軌座連接螺釘與給棉輥罩端面封板31上的導軌座311連接,因而由調整架51經導軌座311帶動給棉輥罩3,使給棉輥罩3的長度方向的右側昂起,而左側向前述三角區10a的下方位移。從而實現控制并調節給棉輥2向開棉輥10喂送纖維的量或稱喂送速度。反之,當要使給棉輥罩3的左側向三角區10a的上方位移時,那么操作者對手輪61的操作的方向與前述相反,在上述過程中,由過渡傳動軸6同時帶動一對給棉輥調整機構5同步運動。由于對給棉罩上下調整機構7的操作在上面已提及并且還可參見中國專利CN101509157B,因而申請人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缺憾,完成了發明任務,如實地兌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載述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