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切裝置,特別是一種紙箱模切裝置,屬于紙箱模切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有產品的外包裝不僅作為運輸用途,更多的用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所以包裝所用的紙箱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模切是紙箱后期加工的一種裁切工藝,可以把紙箱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圖形制作成模切刀版進行裁切,是紙箱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藝步驟。模切的各種模切工藝都是基于模切機上產生的,所以和我們密切相關的模切機是模切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現有的模切機由機架、送料裝置、模切裝置、廢料筒和成品架組成。現有模切機送料需要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比較低,機器高速運行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模切過程中,缺乏定位裝置,紙箱容易隨往返運動產生偏差,降低模切位置的準確度,影響紙箱的質量,導致廢料率較高。模切裝置中上下輥輪之間的間距固定之后,再次調節間距時操作復雜。紙箱規格變化時,必須更換模切模具,增加模具成本。模切出來的數百張紙板疊成一堆,對廢棄的紙邊和中間孔屑的去除工作需要人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紙箱模切裝置,該裝置采取保護人體的措施,降低紙箱的廢料率、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模切的自動化程度,提升了綜合經濟效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種模切裝置包括機架、放料架、第一送料輥、第二送料輥、輸送帶、第一模切輥、第二模切輥、切模、廢料筒、成品架和傳動機構,還設有固料座、傳感裝置、定位裝置和吹風機構。機架上設有第一送料輥、第二送料輥、輸送帶、第一模切輥和第二模切輥,第一模切輥通過傳動機構連接于機架,第一模切輥上設有切模。機架的進料端設有放料架,出料端設有成品架。固料座置于放料架的前端,機架與成品架之間設有吹風機構,廢料筒豎直安置于吹風機構的下部。傳感裝置置于機架上部,定位裝置安裝于第一送料輥與第一模切輥之間的輸送帶上。通過傳動機構連接的傳動軸的正反轉動控制紙箱在第一送料輥、第二送料輥、輸送帶、第一模切輥和第二模切輥上的往復運動,經切模完成模切過程。
該模切裝置中的傳感裝置由感應探頭和線束組成,傳感裝置為六套,四套對稱安裝于機 架的兩側,一套置于機架的進料端,一套置于機架的出料端。
進一步的,定位裝置由定位桿和導向輪組成,定位桿為4個,導向輪也為4個。
該紙箱模切裝置還設有調節裝置,調節裝置與第一模切輥連接于機架的一側。調節裝置使得第一模切輥固定的切模與第二模切輥之間的上下間距可調,使得紙箱可模切的厚度規格范圍更廣。
為了降低切模和第二模切輥的磨損,還設置了緩沖裝置,該裝置由硅橡膠制成,包覆于第二模切輥的外圍。
所述的模切裝置中吹風機構有7組,由扇葉和電機組成。當模切后的紙箱從出料端輸出時,吹風機構從上往下吹風,將紙箱上廢棄的紙邊和中間孔屑吹到廢料筒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
紙箱模切裝置上設有固料座,固料座置于滑輪上,紙箱通過滑輪進入放料架然后開始模切,不用人工一張張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保護人身安全,在機架上設有多套傳感裝置,模切過程中當感應探頭能感應到人體時,設備立即停止運作,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通過定位裝置中的定位桿將紙箱固定,提高了模切的精度,降低廢料率,另外導向輪可調節定位桿的位置,使得紙箱可模切的寬度范圍更廣。調節裝置使得切模與第二模切輥之間的間距可調,這樣紙箱可模切的厚度規格范圍更廣。緩沖裝置有效地降低了切模與第二模切輥之間的磨損,延長了切模與第二模切輥的使用壽命。吹風機構實現了紙箱上廢棄紙邊和中間孔屑的清除。該裝置有效地降低了紙箱的廢料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進一步提高了模切的自動化程度和安全性,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的含義:1-機架,2-固料座,3-放料架,4-傳感裝置,5-第一送料輥,6-第二送料輥,7-定位裝置,8-輸送帶,9-調節裝置,10-第一模切輥,11-第二模切輥,12-緩沖裝置,13-切模,14-吹風機構,15-廢料筒,16-成品架,17-傳動機構,18-定位桿,19-導向輪。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的傳動軸的正反轉動控制紙箱在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 上的往復運動,經切模13完成模切過程。該模切裝置中的傳感裝置4由感應探頭和線束組成,傳感裝置4為六套,四套對稱安裝于機架1的兩側,一套置于機架1的進料端,一套置于機架1的出料端。模切裝置高速運行過程中,當傳感裝置4上的感應探頭能感應到人體時,設備立即停止運作,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多套傳感裝置4的設置,便于全方位地保護人身安全。定位裝置7由定位桿18和導向輪19組成。模切過程中,輸送帶8往返傳送不穩定,紙箱容易隨往返運動跑偏,4個平行的定位桿18將紙箱固定,提高了模切的精度,降低廢料率;另外4個導向輪19使得定位桿18位置可調,這樣紙箱可模切的寬度規格范圍變得更廣。
調節裝置9與第一模切輥10連接于機架1的一側。調節裝置9使得第一模切輥10固定的切模13與第二模切輥11之間的上下間距可調,使得紙箱可模切的厚度規格范圍更廣。為了降低切模13和第二模切輥11的磨損,設置了緩沖裝置12,該裝置由硅橡膠制成,包覆于第二模切輥11的外圍。硅橡膠避免了切模13和第二模切輥11的直接硬性接觸,在保證模切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切模13和第二模切輥11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避免了更換切模13和第二模切輥11引起的停產。吹風機構14有7組,由扇葉和電機組成。當模切后的紙箱從出料端輸出時,吹風機構14從上往下吹風,將紙箱上廢棄的紙邊和中間孔屑吹到廢料筒15中。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如圖1所示,模切裝置包括機架1、放料架3、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第二模切輥11、切模13、廢料筒15、成品架16和傳動機構17,還設有固料座2、傳感裝置4、定位裝置7和吹風機構14。機架1上設有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第一模切輥10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于機架1,第一模切輥10上設有切模13。機架1的進料端設有放料架3,出料端設有成品架16。固料座2置于放料架3的前端,機架1與成品架16之間設有吹風機構14,廢料筒15豎直安置于吹風機構14的下部,傳感裝置4置于機架1上部,定位裝置7安裝于第一送料輥5與第一模切輥10之間的輸送帶8上。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的傳動軸的正反轉動控制紙箱在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上的往復運動,經切模13完成模切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如圖1和圖3所示,該模切裝置的機架1上設有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第一模切輥10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于機架1,第一模切輥10上設有切模13。機架1的進料端設有放料架3,出料端設有成品架16。固料座2置于放料架3的前端,機架1與成品架16之間設有吹風機構14,廢料筒15豎直安置于吹風機構14的下部,傳感裝置4置于機架1上部,定位裝置7安裝于第一送 料輥5與第一模切輥10之間的輸送帶8上。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的傳動軸的正反轉動控制紙箱在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上的往復運動,經切模13完成模切過程。定位裝置7由定位桿18和導向輪19組成。模切過程中,輸送帶8往返傳送不穩定,紙箱容易隨往返運動跑偏,4個平行的定位桿18將紙箱固定,提高了模切的精度,降低廢料率;另外4個導向輪19使得定位桿18位置可調,這樣紙箱可模切的寬度規格范圍變得更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紙箱模切裝置通過傳動機構17連接的傳動軸的正反轉動控制紙箱在第一送料輥5、第二送料輥6、輸送帶8、第一模切輥10和第二模切輥11上的往復運動,經切模13完成模切過程。固料座2置于放料架3的前端,紙箱進入放料架3,經過輸送帶8開始模切,不用人工一張張上料。模切過程中,當傳感裝置4的感應探頭能感應到人體時,設備立即停止運作,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調節裝置9使得第一模切輥10固定的切模13與第二模切輥11之間的上下間距可調,使得紙箱可模切的厚度規格范圍更廣。緩沖裝置12有效地降低了切模13與第二模切輥11之間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模切過程中由于輸送帶8往返傳送不穩定,紙箱容易隨往返運動跑偏,平行的定位桿18將紙箱固定,提高了模切的精度,降低廢料率,導向輪19使得定位桿18位置可調,這樣紙箱可模切的寬度規格范圍變得更廣。當紙箱從出料端輸出時,吹風機構14從上往下吹風,將紙箱上廢棄的紙邊和中間孔屑吹到廢料筒15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