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杯紡紗機。
背景技術:
轉杯紡紗機的紡紗原理為內離心式,即紡杯高速旋轉,紡杯內便產生離心力,離心力可使從分梳腔轉移到紡杯內的棉纖維產生凝聚而成為纖維環(須條),須條被加捻以后便成為紗條,紗條被引出紡杯后,棉纖維又在紡杯凝聚形成新的纖維環,以達到連續紡紗的目的。
但是在紡紗過程中紗線很容易斷頭,而斷頭的紗線需要采用接頭裝置將其重新接頭后。但是,目前廣泛應用的轉杯紡紗機的接頭裝置為人工接頭裝置、半自動接頭裝置。人工接頭裝置只適用于轉杯轉速較低的工況,而且可靠性較低,效率較差。接頭率和接頭質量因工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熟練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相對于人工接頭裝置,半自動接頭裝置可使用較高的轉杯速度,生產效率和接頭質量明顯提高,但接頭過程仍需要人工參與才能完成,且接頭率和接頭質量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杯紡紗機,能夠提高接頭率和接頭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轉杯紡紗機,包括機架、轉杯和剎車裝置,所述機架上設有喂給羅拉和分梳輥,所述分梳輥前方設假捻盤和輸棉管道,所述假捻盤出口處設有轉杯;所述轉杯穿設有轉杯軸,所述轉杯軸上設有軸筒,所述轉杯軸后端設有剎車裝置;
所述軸筒出口設置有接頭裝置;所述接頭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引紗裝置捻接裝置以及負壓輸送裝置;
所述引紗裝置安裝在所述機架的上部,包括中空直管的引紗導紗管和拉桿;所述引紗導紗管前端設置吸嘴;所述吸嘴的寬度可調;所述引紗導紗管的管身上設置有引紗負壓接頭,所述引紗負壓接頭與負壓輸送裝置連接;所述引紗導紗管的后端通過轉軸與所述機架兩側的安裝板連接;所述拉桿的一端鉸接有推桿,所述推桿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引紗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引紗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吸嘴在所述機架上部和下部之間翻轉;所述引紗導紗管與所述軸筒連接;
所述吸嘴出口設置有所述捻接裝置,所述捻接裝置包括傳動齒輪組、捻接器和導紗器;所述捻接器的捻接口開口方向與紗線對應;所述導紗器的一端鉸接在所述捻接器捻接口的一側,另一端可繞鉸接端做開合運動,其工作半徑大于紗線與捻接口之間的距離;所述導紗器可將紗線喂入捻接口中;捻接驅動裝置通過傳動齒輪組與所述捻接器連接。
優選地,所述剎車裝置為剎車片。
優選地,所述捻接裝置的下方設有一個電子清紗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杯紡紗機,接頭裝置中所設置的引紗裝置獲取新紗斷頭,新線生成筒紡出新紗,并由捻接裝置捻接,使得轉杯紡紗機的紗線接頭動作不再受紡紗速度的限制,解決了轉杯紡紗機紗線接頭難、質量不穩定的穩定,能夠確保紗線的接頭質量和接頭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轉杯紡紗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接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引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捻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2、轉杯;201、轉杯軸;202、軸筒;3、剎車裝置;4、喂給羅拉;5、分梳輥;6、假捻盤;7、輸棉管道;8、接頭裝置;9、引紗裝置;901、拉桿;902、推桿;903、引紗負壓接頭;904、轉軸;905、引紗導紗管;906、吸嘴;10、新線生成筒10;11、捻接裝置;111、傳動齒輪組;112、捻接器;113、導紗器;12、負壓輸送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轉杯紡紗機,包括機架1、轉杯2和剎車裝置3,機架1上設有喂給羅拉4和分梳輥5,分梳輥5前方設假捻盤6和輸棉管道7,假捻盤6出口處設有轉杯2;轉杯2穿設有轉杯軸201,轉杯軸201上設有軸筒202,轉杯軸201后端設有剎車裝置3;軸筒202出口設置有接頭裝置8;接頭裝置8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的引紗裝置9捻接裝置11以及負壓輸送裝置12;引紗裝置9安裝在機架1的上部,包括中空直管的引紗導紗管905和拉桿901;引紗導紗管905前端設置吸嘴906;吸嘴906的寬度可調;引紗導紗管905的管身上設置有引紗負壓接頭903,引紗負壓接頭903與負壓輸送裝置12連接;引紗導紗管905的后端通過轉軸904與機架1兩側的安裝板連接;拉桿901的一端鉸接有推桿902,推桿902與轉軸904固定連接,拉桿901的另一端與引紗驅動裝置連接,引紗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吸嘴906在機架1上部和下部之間翻轉;引紗導紗管905與軸筒202連接;吸嘴906出口設置有捻接裝置11,捻接裝置11包括傳動齒輪組111、捻接器112和導紗器113;捻接器112的捻接口開口方向與紗線對應;導紗器113的一端鉸接在捻接器112捻接口的一側,另一端可繞鉸接端做開合運動,其工作半徑大于紗線與捻接口之間的距離;導紗器113可將紗線喂入捻接口中;捻接驅動裝置通過傳動齒輪組111與捻接器112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當紗線斷頭后,首先由接頭裝置8所設置的引紗裝置9獲取新紗斷頭,新線生成筒10紡出新紗,并由捻接裝置11捻接,使得轉杯紡紗機的紗線接頭動作不再受紡紗速度的限制,解決了轉杯紡紗機紗線接頭難、質量不穩定的穩定,能夠確保紗線的接頭質量和接頭率。
在本實施方式中,剎車裝置3為剎車片,剎車片可以壓鑄轉杯軸201使轉杯2停轉,使用方便。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紗線接頭質量,捻接裝置11的下方設有一個電子清紗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