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學纖維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制造竹節式丙綸空變絲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空變室用于加工空變絲,多根直纖維自空變室的外側喂入到走絲腔內后,被空變室中的壓縮空氣吹變,而在成束纖維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而制成空變絲。現有空變室一般為塊狀,在空變室內設置有走絲腔,以供皮絲和芯絲的喂料進給。在空變室內還設置有與進絲腔相通的氣道,壓縮空氣自氣道吹向由皮絲和芯絲組成的纖維束,芯絲呈拉緊狀態,皮絲通過超喂的方式而呈現松馳狀,壓縮空氣沿纖維束的側向把皮絲吹成絲圈,而使得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這種空變絲的外周面上形成一種相對較為均勻的膨松狀絲圈,其外形結構相對較為單一,并不適合面料差別化發展的思路,所織成的布料裝飾效果相對較差,不太適合制作窗簾布、沙發面料等對裝飾效果要求高的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丙綸竹節空變絲的制造裝置,該制造裝置所制作的成品絲的裝飾效果好,適合紡織成一些裝飾要求高的面料。
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丙綸竹節空變絲的制造裝置,包括空變室和用于向空變室內喂料的皮絲喂料機構和芯絲喂料機構,在空變室的下游設有牽引機構,空變室內設有走絲腔和氣道,走絲腔包括并捻段和吹變段,并捻段位于走絲腔的上游,氣道向著并捻段傾斜,氣道的出口斜向通向吹變段,其特征在于,在皮絲喂料機構與空變室之間設有往復擺動機構,往復擺動機構用于聯接皮絲。在進行喂料過程中,皮絲會采用超喂的方式實現喂料,芯絲往往采用欠喂的方式來實現喂料。進入到空變室內的皮絲正常處于松馳狀態,芯絲處于繃緊狀態。空變室的氣道外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對皮絲進行吹變,而使得皮絲彎曲變形而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皮絲聯接在往復擺動機構上,往復擺動機構在工作過程中使得皮絲在繃緊和松馳狀態下往復切換。皮絲在松馳狀態上被吹變室吹變而在成品絲表面上形成膨松的絲圈,皮絲在繃緊狀態不會被吹變成絲圈。因此,在成品絲的表面上間隔形成了一些凸頭狀結構,使得在成品絲上形成類似的竹節結構。
擺動機構包括供皮絲穿接的線框。在生產過程中,皮絲穿過線框,線框不停地往復運動而使得皮絲改變張緊狀態。
線框活動地聯接在槽筒表面的凹槽中。槽筒作為現有紡織行業中常見的一個部件,能夠完全滿足擺動機構的往復動作要求,而且造價低。
線框固定在滑桿的外端側,滑桿通過滑塊活動地聯接在導桿上,滑桿的內端部間隙地插接在凹槽內。通過導桿和滑桿的配合并加之槽筒的作用,使得線框的動作穩定性好,結構簡單,工作可靠。
槽筒的兩端部分別固定有限位板,槽筒的外周面位于限位板外緣的內側。限位板可以有效防止滑桿的端部由于慣性而運動到槽筒的外側,能夠有效保證線框工作過程中的運動穩定性。
在牽引機構的下游設有敞口式的油箱,油箱內轉動地設有油輥,油輥凸出到油箱敞口的外側。在油箱內倒入丙綸紡絲油劑,油輥部分浸在油劑中,油輥工作過程中的轉動會在油輥的表面粘附一層油劑,成品絲搭接到油輥的表面上,而使得成品絲得到上油,以免成品絲交纏在繞線輥上,而不便放線。
所述吹變段呈喇叭形,吹變段的小頭端朝向并捻段。這種喇叭形的吹變段便于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絲圈,能夠很好地適應絲圈的形變成型。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本裝置可以生產出結構新穎的竹節空變絲,該竹節空變絲具有天然亞麻的凹凸手感與柔軟觸感,同時又克服了天然亞麻的易皺性,可水洗,易護理。利用本裝置制造竹節空變絲,制作方便,便于空變絲上的竹節結構形成。通過傾斜設置的氣道來實現對皮絲的吹變,便于松馳狀態下的皮絲快速喂料,而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間隔形成膨松的絲圈,這些絲圈呈間隔點狀分布。這種空變絲裝飾效果好,可廣泛適用于裝飾布(窗簾布、紗發布、抱枕、靠墊、頭巾、紗巾等)、時裝面料等,且制造成本與現有普通空變絲的制造成本差別不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圖。
圖2是空變室的縱向剖視圖。
圖3是往復機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本丙綸竹節空變絲的制造裝置,包括空變室4和用于向空變室4內喂料的皮絲喂料機構1和芯絲喂料機構10。皮絲喂料機構用于實現皮絲2的喂料,芯絲喂料機構10用于實現芯絲9的喂料。
空變室4為塊狀體,空變室4內設有走絲腔,走絲腔包括連為一體的并捻段12和吹變段13,并捻段12位于走絲腔的上游,吹變段13位于走絲腔的下游位置處。在空變室4內還設有氣道11,氣道11向著并捻段12傾斜。氣道11的進口外接壓縮空氣,氣道11的出口斜向通向吹變段13。在皮絲喂料機構1與空變室4之間設有往復擺動機構3,皮絲2聯接在往復擺動機構3上,以便在工作過程中,往復擺動機構3來對皮絲2的張緊度進行改變。
往復擺動機構3包括供皮絲2穿接的線框35,線框35呈三角框形,線框35活動地聯接在槽筒32表面的凹槽33中,線框35固定在滑桿34的外端側,滑桿34通過滑塊活動地聯接在導桿36上,滑桿34的內端部間隙地插接在凹槽33內。槽筒32在轉動過程中,槽筒32表面上的凹槽33會通過滑桿34來帶動線框35在導桿36上往復運動。當線框35遠離皮絲2的正常行進路線時,皮絲2處于張緊狀態,而在線框35位于皮絲2正常的行進路線上時,皮絲2處于松馳狀態,以便皮絲2被壓縮空氣吹變成膨松的絲圈。
為防此滑桿34的內端部與槽筒32上的凹槽33相脫開,槽筒32的兩端部分別固定有限位板31,槽筒32的外周面位于限位板31外緣的內側。
上述的往復擺動機構3也可以是絲桿機構或齒輪齒條機構,這兩種機構均需要設置換向器來指令電機的換向轉動。
在牽引機構5的下游設有敞口式的油箱8,油箱8內轉動地設有油輥6,油輥6凸出到油箱8敞口的外側。油箱8中注入丙綸紡絲油劑,油輥6的下半部分浸在油劑中,成品絲搭接在油輥6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上,在油輥6轉動過程中而對成品絲進行上油。
為便于皮絲2的成型,所述吹變段13呈喇叭形,吹變段13的小頭端朝向并捻段12。
在空變室4的下游設有牽引機構5,油箱8的下游設有卷繞輥7,以用于對成品絲進行卷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