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節能型造紙干燥部。
背景技術:
造紙機的干燥部及其工作原理自從發明以來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在紙與紙板的干燥中仍普遍采用蒸汽烘缸的接觸干燥方法,中低速多缸紙機的干燥部均采用傳統的雙排烘缸結構,當車速稍高時,為了穩定紙幅的運行,前面一組或幾組烘缸采用單干網結構,若車速進一步提高時,多采用單排烘缸結構,對于多烘缸造紙機來說,干燥部的占地面積為紙機總占地面積的50%以上,現代化高速造紙機的干燥部就更長,這不僅造成操作管理上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廠房的建筑投資和土地使用費增大,還有不少造紙廠需要對現有的造紙機進行升級改造,以提高生產能力,這時往往需要增加烘缸的數量,經常遇到由于廠房布置的限制,使造紙機的升級改造難度加大,甚至無法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節能型造紙干燥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節能型造紙干燥部,包括多組烘缸單元和橫梁,橫梁設置在多組烘缸單元上部,每一組烘缸單元包括兩根立柱和八根短橫梁,兩根立柱豎直設置在兩側,八根短橫梁從上到下均勻設置在兩根立柱之間,每一組烘缸單元包括左右兩列烘缸,每組烘缸單元頂部有一根長橫梁,每兩個烘缸組之間用4根短橫梁連接成一個整體。
左列烘缸的刮刀設在烘缸的右側,右列烘缸的刮刀設在烘缸的左側。
橫梁上部設置有驅動電機。
左傳動組左列烘缸的左側面設置有干網,干網與烘缸一起從上向下運行。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干燥效果好,干燥速度快,效率高,維修方便,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節能型造紙干燥部,包括多組烘缸單元和橫梁2,橫梁2設置在多組烘缸單元上部,每一組烘缸單元包括兩根立柱1和八根短橫梁4,兩根立柱1豎直設置在兩側,八根短橫梁4從上到下均勻設置在兩根立柱1之間,每一組烘缸單元包括左右兩列烘缸3,每組烘缸單元頂部有一根長橫梁5,每兩個烘缸組之間用4根短橫梁連接成一個整體。
左列烘缸的刮刀設在烘缸的右側,右列烘缸的刮刀設在烘缸的左側。
橫梁2上部設置有驅動電機7。
左傳動組左列烘缸的左側面設置有干網6,干網6與烘缸3一起從上向下運行。
工作原理:紙幅被壓榨毛毯托著輸送到入口單元的左上部,然后緊貼在右干網下表面運行到右列最上面一只烘缸的上部,干網壓著紙幅運行至本烘缸的下部,紙幅先離開本干網,再脫離本烘缸表面,沿切線方向運行到左列最上面一只烘缸上部,左干網壓著紙幅運行到本烘缸的下部,依此類推,紙幅依次經過左右迂回,從上至下通過左傳動組的左列和右列烘缸,到達左列最下面一只烘缸下表面,還由左干網托著紙幅向右運行一段距離,接著右干網拖著紙幅運行到右傳動組的右列最下面一只烘缸,紙幅依次左右迂回,從下至上依次通過右傳動組各烘缸表面,最后,為了穩定紙幅的運行,右傳動組的左干網壓著紙幅,右干網拖住紙幅再運行一段距離后,紙幅離開本單元,進入下一個單元,紙幅以類似的方法通過其余單元,完成全部干燥過程。
在一個烘缸單元中,左傳動組左列烘缸的左側面被干網包繞,干網與烘缸一起從上向下運行,干網離開最下邊一只烘缸后,將紙幅再向右輸送一段距離,然后經過張緊器,再從左側向上經導輥和校正器返回到最上面一只烘缸,左傳動組右列烘缸的右側面被干網包繞,干網與烘缸也是一起從上向下運行,干網離開最下邊一只烘缸后,從右側向上經導輥、校正器、張緊器返回到最上面一只烘缸,右傳動組左列烘缸的左側面被干網包繞,干網與烘缸一起從下向上運行,干網離開最上邊一只烘缸后,經過頂部的張緊器,從左側向下再經導輥和校正器返回到最下面一只烘缸,右傳動組右列烘缸的右側面被干網包繞,干網與烘缸一起從下向上運行,干網離開最上邊一只烘缸后,再從右側經過導輥、校正器和張緊器,向下返回到最下面一只烘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