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漿造紙技術領域,用于布漿支管的微調,尤其涉及一種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裝置。
背景技術:
方錐布漿總管是造紙機流漿箱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將上網漿料沿流漿箱橫向均勻分布,使紙頁橫向定量分布均勻一致,所以方錐布漿總管都要求設計加工成等壓管,以保證漿料沿流漿箱全幅寬形成穩(wěn)定的等壓分布。理想的等壓方錐布漿總管要求截面積呈非線性變化,給方錐布漿總管加工制造帶來較大的困難。因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方錐布漿總管一般采用了線性近似的方法來代替非線性變化的截面,布漿總管就無法保證完全等壓,造成每條布漿支管的漿料流量不一致,導致紙頁橫向定量分布不均勻,影響紙頁質量。目前,造紙機調節(jié)紙頁橫向定量分布手段有兩種方式,一種通過局部微調流漿箱唇板開口彎曲變形來實現,但這種方法存在著調節(jié)精度差、靈敏度較低、相鄰調節(jié)點相互影響較大的缺點,同時在紙頁定量改變同時,紙頁水分和厚度也跟隨變化;另外一種是采取了稀釋水調節(jié)局部漿料濃度的方法來微調紙頁橫向定量,克服了老式唇口機械微調裝置缺點,在紙頁橫向定量偏差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有效改善紙頁橫向定量分布。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受到流漿箱設計、制造質量和生產工藝條件的影響,導致布漿總管橫向布漿偏差較大,稀釋水的加入量是有限的,通過稀釋水極限量的調節(jié)也無法改善布漿偏差較大的位置處的紙頁定量,不能有效改善紙頁橫向定量分布,同時由于相鄰稀 釋水的加入量偏差較大,也會影響紙頁的勻度和紙頁纖維排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實現微調的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方法與裝置。克服現有技術難以精確控制紙頁的橫向定量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裝置,包括布漿總管1、多根布漿支管2、多個稀釋水添加模塊5和與稀釋水添加模塊5數量對應的管束6;多根布漿支管2沿流漿箱橫向間隔排列形成一個陣列,每根布漿支管2的一端與布漿總管1連接,另一端與各稀釋水添加模塊5的管束6連接;
所述布漿支管2為彈性管體,由支撐座3支撐;在每根布漿支管2的管體上,設有一個用于給布漿支管2局部提供一個徑向變形的獨立可調機構,使每根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大小可調。
所述獨立可調機構包括步進電機7、蝸桿12、與蝸桿12嚙合的蝸輪8、與蝸輪8嚙合的絲桿9、設置在絲桿9下端部的壓板11,蝸桿12的一端與步進電機7連接;壓板11的下端面與布漿支管2上端面接觸;
絲桿9為輸出軸,用于將蝸輪8的角位移轉換成直線位移;通過步進電機7帶動蝸桿12和蝸輪8傳動,蝸輪8帶動絲桿9產生直線運動,絲桿9帶動壓板11上下移動,擠壓布漿支管2,使其產生徑向變形,改變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當壓板11向下運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逐漸變小,當壓板11向上運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逐漸變大,從而微調所對應的布漿支管2的漿料流量。
每根布漿支管2的內徑相同。
支撐座3的頂部設有固定槽,布漿支管2置于該固定槽內,固定槽的深度小于布漿支管2的半徑。
固定槽的形狀與布漿支管2的接觸部位形狀相應。
所述蝸桿12的另一端連接有手動輪10。
各布漿支管2沿流漿箱橫向間距為50mm~100mm。
一種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供給方法如下:
來自布漿總管1的漿料進入沿流漿箱橫向排列的多根布漿支管2時,通過手動輪10或者控制步進電機7的轉動,使其帶動蝸桿12和蝸輪8轉動,蝸輪8帶動絲桿9產生直線運動,絲桿9帶動壓板11逐漸下移動,壓板11逐漸與布漿支管2接觸,并對其進行擠壓,使布漿支管2的徑向方向逐漸變形,此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由大逐漸變小;當絲桿9帶動壓板11逐漸向上移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由小逐漸變大;直至微調到所需漿料流量時,壓板11停止向上或者向下移動,使進入稀釋水添加模塊5的漿料流量沿流漿箱橫向分布一致,達到微調紙頁橫向定量的目的;
各布漿支管2的漿料經過微調流量后進入稀釋水添加模塊5,漿料在稀釋水添加模塊5內與加入的稀釋水混合,進而實現調節(jié)流漿箱橫向各點的漿料濃度,并精確控制紙頁的橫向定量。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及效果:
本實用新型布漿支管2采用彈性管體結構,由支撐座3支撐;在每根布漿支管2的管體上,設有一個用于給每根布漿支管2局部提供一個徑向變形的獨立可調機構,使每根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大小可以獨立可調。進而可以控制布漿總管輸出的每根布漿支管的漿料流量,使?jié){料沿流漿箱全幅寬形成穩(wěn)定的等流量分布,保證紙頁橫向定量的分布均勻。
本實用新型采用獨立可調機構直接微調各布漿支管的漿料流量,紙頁橫向定量的調節(jié)范圍大,效果好,結合稀釋水局部調節(jié)漿料濃度,進而實現調節(jié)流漿箱橫向各點的漿料濃度,并精確控制紙頁的橫向定量,很好地克服現有技術難以精確控制紙頁的橫向定量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巧妙地應用了布漿支管2彈性管體的結構特點,與獨立可調機構有機結合應用,只需要通過該機構在外部給布漿支管2施加一個徑向力矩,即可改變布漿支管2的流通面積,精確的控制了流量。除此之外,這種結構不僅克服了工程構造復雜、造價高等問題,而且有效克服了由于在布漿支管2的管路上設置接口、閥門等容易泄露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3另一側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1中A-A剖面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5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裝置,包括布漿總管1、多根布漿支管2、多個稀釋水添加模塊5和與稀釋水添加模塊5數量對應的管束6;多根布漿支管2沿流漿箱橫向間隔排列形成一個陣列,每根布漿支管2的一端與布漿總管1連接,另一端與各稀釋水添加模塊5的管束6連接;
所述布漿支管2為彈性管體,由支撐座3支撐;在每根布漿支管2的管體上,設有一個用于給布漿支管2局部提供一個徑向變形的獨立可調機構,使每根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大小可調。布漿支管2宜采用柔韌性較好、回 彈性好的軟管材質。
所述獨立可調機構包括步進電機7、蝸桿12、與蝸桿12嚙合的蝸輪8、與蝸輪8嚙合的絲桿9、設置在絲桿9下端部的壓板11,蝸桿12的一端與步進電機7連接;壓板11的下端面與布漿支管2上端面接觸;
絲桿9為輸出軸,用于將蝸輪8的角位移轉換成直線位移;通過步進電機7帶動蝸桿12和蝸輪8傳動,蝸輪8帶動絲桿9產生直線運動,絲桿9帶動壓板11上下移動,擠壓布漿支管2,使其產生徑向變形,改變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當壓板11向下運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逐漸變小,當壓板11向上運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逐漸變大,從而微調所對應的布漿支管2的漿料流量。每根布漿支管2的內徑一般相同。
支撐座3的頂部設有固定槽,布漿支管2置于該固定槽內,固定槽的深度小于布漿支管2的半徑。
固定槽的形狀與布漿支管2的接觸部位形狀相應。
所述蝸桿12的另一端連接有手動輪10,手動輪10可與步進電機7進行互動,實現精細微調。
各布漿支管2沿流漿箱橫向間距為50mm~100mm。
本實用新型流漿箱微調漿料流量控制紙頁橫向定量供給方法,可通過如下步驟實現:
來自布漿總管1的漿料進入沿流漿箱橫向排列的多根布漿支管2時,通過手動輪10或者控制步進電機7的轉動,使其帶動蝸桿12和蝸輪8轉動,蝸輪8帶動絲桿9產生直線運動,絲桿9帶動壓板11逐漸下移動,壓板11逐漸與布漿支管2接觸,并對其進行擠壓,使布漿支管2的徑向方向逐漸變形,此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由大逐漸變小;當絲桿9帶動壓板11逐漸向上移動時布漿支管2的通流面積由小逐漸變大;直至微調到所需漿料流量時,壓板11停止向上或者向下移動,使進入稀釋水添加模塊5的漿料流量沿流漿箱橫向分布一致,達到微調紙頁橫向定量的目的;
各布漿支管2的漿料經過微調流量后進入稀釋水添加模塊5,漿料在稀釋水添加模塊5內與加入的稀釋水混合,進而實現調節(jié)流漿箱橫向各點的漿料濃度,并精確控制紙頁的橫向定量。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