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條整經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于分條整經機的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分條整經機在紡織業(yè)中愈發(fā)的重要。
目前,公開號為CN204874971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分條整經機,它包括整經機本體,所述整經機本體包括支架、支撐桿、支座、導紗筒、控制箱、箱體和整紗裝置,所述導紗筒一側設有支座以及設置在導紗筒另一側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與支座之間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一側與導紗筒底部相連,所述導紗筒頂部一側設有第一導桿以及設置在導紗筒與第一導桿之間的第二導桿,所述支座一側設有連接桿以及設置在連接桿頂部的顯示器,所述支架上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頂部設有轉軸,所述支座一側設有整紗裝置。
這種分條整經機結構簡單,工人在使用此分條整經機時,絲線經整經機本體繞卷一定的長度之后,需要用剪刀等工具將絲線剪斷,為了便于操作,工人往往倚靠在分條整經機的工作臺上,但工作臺的導軌上往往會有較多的油污,此時會將油污沾染到工人身上,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分條整經機的防護裝置,通過在導軌上設置支撐板、掛板以及防護板,工人倚靠在防護板上,達到避免導軌上的油污沾染到自己身上而造成不便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分條整經機的防護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防護板、支撐板和掛板,所述的支撐板置于防護板與掛板之間且兩端分別與防護板、掛板連接,所述的支撐板置于導軌上,所述的防護板和掛板分別置于導軌的兩側且與導軌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人倚靠在防護板上,避免與導軌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導軌上的油污沾染到工人身上而造成不便,通過掛板和防護板置于導軌的兩側,支撐板通過重力的作用置于導軌的上方,使支撐板可以沿著導軌的長度方向與導軌滑動連接,增加了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支撐板背對導軌的一側開設有放置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將剪刀的工具置于放置槽中,便于工人拿取和存放,提升工人的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護板背對導軌的一側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防護板連接,另一端連接有倚靠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人往靠近倚靠板的方向移動,倚靠板發(fā)生位移,彈性件發(fā)生形變產生彈力,使工人受到的倚靠板反向所用力起到緩沖的作用,從而使工人在工作時可以更為舒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護板朝向倚靠板的一側連接有引導桿,所述的倚靠板的邊沿與引導桿的表面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工人與倚靠板之間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力,使得工人會帶動倚靠板發(fā)生位移,無法對工人穩(wěn)定支撐,而引導桿的設置對倚靠板的位移方向起到引導的作用,使倚靠板沿著引導桿往特定的方向移動,使倚靠板能夠穩(wěn)定對工人支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倚靠板背對防護板的一側設置有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人體表面是呈曲線分布的,凹槽的設置增加了工人與倚靠板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倚靠板對工人產生的壓強,使得工人在工作時能夠更為舒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支撐板上鉸接有用于封堵放置槽的蓋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分條整經機在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的震動,蓋板的設置可以避免放置槽內的工具因震動而從支撐板上掉落,增加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蓋板上固定有把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人將蓋板掀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將支撐板通過重力作用放置在導軌上,工具放置在放置槽中,使得工人在工作時可以靠在倚靠板上,避免與導軌上的油污接觸的同時,通過彈性件的彈力作用增加了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分條整經機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處放大圖;
圖3為體現彈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分條整經機;11、導軌;2、支撐板;21、放置槽;22、蓋板;23、把手;3、掛板;4、防護板;41、引導桿;42、容納腔;43、彈性件;44、倚靠板;45、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分條整經機的防護裝置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用于分條整經機的防護裝置,包括防護板4、支撐板2以及掛板3,防護板4、支撐板2和掛板3均呈長方體設置,支撐板2放置在分條整經機1的導軌11上,導軌11呈四棱柱設置,防護板4與支撐板2的側面固定連接,且防護板4的一個表面和導軌11的一側貼合,且防護板4置于分條整經機1的外側;掛板3置于導軌11背對防護板4的一側,且掛板3與支撐板2固定連接;使得支撐板2可以沿著導軌11的長度方向與導軌11滑動連接。
支撐板2背對導軌11的一側開設有放置槽21,放置槽21用于放置剪刀等工具。支撐板2背對導軌11的一側還設置有一個蓋板22,蓋板22呈長方體設置,且一端和支撐板2鉸接,另一端和支撐板2抵觸設置,通過蓋板22來封堵放置槽21的開口。為了便于打開蓋板22,在蓋板22背對放置槽21的一側固定有把手23,把手23呈圓柱形設置。
防護板4背對導軌11的一側固定有四個引導桿41,引導桿41呈長方體設置且這四個引導桿41首尾相連,與防護板4形成一個容納腔42,在容納腔42中放置有一個呈長方體設置的倚靠板44,使倚靠板44的側面和引導桿41的外表面貼合,使得倚靠板44和引導桿41滑動連接;倚靠板44朝向防護板4的一側通過彈性件43和防護板4連接,彈性件43優(yōu)選為彈簧。
倚靠板44背對彈性件43的一側設置有長條形的凹槽45。
使用時,工人站在倚靠板44背對分條整經機1的一側,工人靠在倚靠板44上,使得倚靠板44受到工人的壓力作用而往靠近防護板4的方向移動,彈簧壓縮產生彈力,使工人受到倚靠板44的反向作用力減小,增加舒適度;通過防護板4避免工人與導軌11的直接接觸,避免導軌11上的油污沾染到工人身上而造成不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