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硬件相關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內存條緊固防護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計算機的主機內的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可有可無的外存不同,內存是以總線方式進行讀寫操作的部件,電腦上任何一種輸入(來自外存、鍵盤、鼠標、麥克風、掃描儀等等)和任何一種輸出(顯示、打印、音像、寫入外存等等)無一不是通過內存才可以進行,一般情況下內存條都不用管理,但是時間長了,因為機箱搬動,浮塵的堆積,內存條會經常出現松動現象,現象1:開機后,顯示器一片漆黑,機箱發出“嘟—,嘟—”的長聲;現象2:開機后,顯示器界面停留在開機畫面不能進入系統桌面,不斷重啟;現象3:開機后,顯示器一片漆黑,機箱內除風扇轉動外沒有其它任何聲音。這幾種情況都是內存條出現了松動或者內存條上的金手指被氧化而造成的,目前,現有的裝備內存條的內存條插槽主要是依靠插槽兩端塑料制成的保險栓進行固定,但是現有的電腦尤其是臺式機經常出現松動等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是:1、保險栓在長期使用時,由于長期積存灰塵以及老化等原因,旋轉不能到位,不能有效固定內存條;2、現有的保險栓固定需要人工手動固定,而且稍不小心就會斷裂,使得內存條插槽不能很好使用,而且更換保險栓十分困難;3、現有的內存條插槽沒有防塵、防氧化措施,內存條長期使用容易積灰或者被氧化,需經常用吹風機以及橡皮進行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內存條插槽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易于內存條插入和拔出、更換方便、防塵防氧化的內存條緊固防護連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內存條緊固防護連接裝置包括內存條插槽,所述內存條插槽兩端對稱設置有支撐柱和設置在支撐柱內的保險栓,所述保險栓頂部設置有能固定內存條的卡塊,所述卡塊的寬度由前端向后端逐漸擴大,保險栓內活動設置有轉軸,轉軸兩端設置有階梯形凹槽,支撐柱上設置有與轉軸位置相對的矩形槽,矩形槽內活動設置有按壓塊,按壓塊內端設置有導向環,按壓塊厚度小于階梯凹槽大槽深度,所述轉軸兩端的階梯凹槽與導向環之間設置有彈簧,彈簧一端與按壓塊相連、另一端與轉軸相連。
進一步地,還包括防護罩,所述防護罩呈條形,并對稱設置在內存條插槽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1、通過設置矩形槽和轉軸,矩形槽略大于轉軸,使得轉軸即使在積灰的情況下也能輕松實現轉動,匹配改進的保險栓卡塊,內存條插拔更加快捷;2、將保險栓上的轉軸與支撐柱設置成彈性活動連接,安裝以及更換更加方便;3、通過設置遮罩內存條插槽的防塵罩,有利于防止內存條插槽積灰或者內存條的金手指被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內存條插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 為圖2中的X-X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A-A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內存條 2、防護罩 3、保險栓 4、支撐柱 5、內存條插槽 6、安裝孔 7、緊固螺栓 8、卡塊 9、按壓塊 10、矩形槽 11、彈簧 12、轉軸 13、導向環 14、階梯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根據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2、3、4所示,所述內存條緊固防護連接裝置,包括內存條插槽5,所述內存條插槽兩端對稱設置有支撐柱4和設置在支撐柱內的保險栓3,所述保險栓頂部設置有能固定內存條1的卡塊8(保險栓底部和現有的相同,同樣設置有蛇片,圖中未畫出),所述卡塊的寬度由前端向后端逐漸擴大,形成圓弧面(與現有的相比,能夠更好地匹配內存條上的半圓槽),保險栓內活動設置有轉軸12,轉軸兩端設置有階梯凹槽14,支撐柱上設置有與轉軸位置相對的矩形槽10,矩形槽內活動設置有按壓塊9,按壓塊內端設置有導向環13,導向環一端設置有倒角或圓角,按壓塊厚度(包括導向環)小于階梯凹槽大槽深度,即當用兩手指同時壓按壓塊時,按壓塊包括導向環壓縮彈簧可相對向內移動,當按壓塊外端面低于階梯凹槽內時,保險栓能向上取出,按壓塊包括導向環全部容納在階梯凹槽大槽深度內,以確保險栓連同轉軸、彈簧和按壓塊一同向上移動或取出,從而可取出內存卡條,所述轉軸兩端的階梯凹槽與按壓塊上的導向環之間設置有彈簧11,所述彈簧一端按壓塊9相連、另一端與轉軸相連。
優選地,還包括防護罩2(由橡膠等材料制成),所述防護罩呈條形,并對稱設置在內存條插槽的兩側,其具體形式可以如圖1所示,使用緊固螺栓7通過防護罩上與內存條插槽的兩側的安裝孔6固定,當然,為了方便清潔,也可以使用卡接等方式。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矩形槽和按壓塊之間存在適當的間歇,因此即使有灰塵保險栓也能輕松轉動,內存條插槽兩端的保險栓不容易被掰斷,即使保險栓斷裂,只要通過手指同時作用于按壓塊上,使按壓塊收回到保險栓內,用力將上端提起或者下壓,就能輕松地拔出損壞的保險栓或更換新的保險栓。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