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合股設備,尤其是一種用于消防水帶緯線合股的合股設備。
背景技術:
消防水帶,也叫水帶、消防水管、帆布水帶等多種稱謂。根據地域的不同叫法不盡相同。消防水帶的材質,分為帶體自身的材質和管身內襯材質兩部分,通常人們叫帆布水帶,指的是消防水帶管身的材質,該帆布水帶所謂的帆布多半是經線采用滌綸紗(大化纖),緯線采用滌綸高強絲等化纖織物經高密紡織,織造成的一種管狀、長條的管身(帶體)部分,由此為了提高該消防水帶的強度,緯線通常會采用多根滌綸高強絲進行合股一起形成線條,再與經線進行織造。
現用于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包括有線架和合股機,線架處于合股機一側外,合股機上設有穿線孔板和合股線筒,合股機上安裝有控制合股線筒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使用時若干個單股線筒分別水平并排放置在線架上,并將各單股線筒上的線條的首端拉出并共同穿過穿線孔板上的穿孔,之后繞固在合股線筒上,最后轉動驅動裝置驅動合股線筒轉動,即可實現各單股線條的合股。然而,此種合股設備,因單股線筒呈水平放置,使線架的占地面積大,且各線條經穿線孔板的穿線孔合股后與合股線筒直接配合,這樣,使所有線條的走向和轉彎全靠穿線孔板完成,容易發生線條拉斷的現象,進而需停機復原,導致工作效率低和人員操作強度大的缺陷。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對現有上述缺陷進行再次深入研究,遂于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其能夠避免單股線條易發生拉斷的現象,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操作強度,具有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新型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包括單股線筒機架、合股線筒機架、引導線架和繞線架,上述單股線筒機架處于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一側,上述單股線筒機架上安裝有若干根供若干單股線筒一一套裝于外的線筒安裝桿,各線筒安裝桿均呈向上傾斜設置,共處于單股線筒機架的同一側,并沿單股線筒機架的上下方向間隔分布,上述合股線筒機架上安裝有沿合股線筒機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橫臥設置的合股線筒,上述合股線筒可拆卸轉動安裝于上述合股線筒機架上,上述繞線架以沿合股線筒縱向所在的軸線方向滑動安裝在上述合股線筒機架上,并處于合股線筒的一側,上述合股線筒機架上安裝有控制繞線架滑動和合股線筒轉動的驅動裝置,上述繞線架上設有與上述合股線筒相對應設置的下穿線座,上述下穿線座上設有下過線孔和轉動的下過線輪,上述下過線孔處于下過線輪與合股線筒之間,上述下過線孔的孔心線與上述合股線筒縱向所在的軸心線相垂直設置,上述下過線輪的的軸心線與上述合股線筒縱向所在的軸心線相平行設置,上述引導線架處于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上方,上述引導線架位于上述下穿線座的正上方處設有向下延伸的上穿線座,上述上穿線座上設有上過線孔和處于上過線孔上方的轉動的上過線輪,上述上過線孔處于上述下過線輪的正上方,上述上過線輪與上述下過線輪呈上下錯位設置,上述引導線架位于上述合股線筒的正上方處設有側座體,上述側座體包括向下延伸的側穿線座和側過線座,上述側穿線座處于上述側過線座與上述線筒安裝桿之間,上述側穿線座上開設有處于各線筒安裝桿上方的側過線孔,上述側過線座上安裝有轉動的側過線輪。
上述單股線筒機架設有二個,二單股線筒機架分別對應處于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左、右兩側,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述合股線筒,上述繞線架的左、右兩側分別對應設有上述下穿線座,上述引導線架對于繞線架左、右兩側的下穿線座處分別對應設有上穿線座,上述引導線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上述側座體,兩上述上穿線座處于兩上述側座體之間。
以單股線筒機架中上下間隔分布的各線筒安裝桿構成一個線筒安裝桿群,上述單股線筒機架設有若干個線筒安裝桿群,各線筒安裝桿群沿單股線筒機架的前后方向間隔并排設置,且單股線筒機架上呈前后方向并排排列的各線筒安裝桿共處于同一平面上,呈上下方向并排排列的各線筒安裝桿共處于同一平面上;合股線筒機架左、右兩側處均設有由若干個上述合股線筒構成的合股線筒群,上述合股線筒群中的各合股線筒沿合股線筒機架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且上述合股線筒群中合股線筒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上述繞線架的左、右兩側處均設有若干個上述下穿線座,處于同一側的各下穿線座沿繞線架的上下方向間隔排列分布,且處于同一側的下穿線座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以處于繞線架一側的各下穿線座為下穿線座群,上述引導線架對應于繞線架兩側的下穿線座群處分別對應設有由若干個上述上穿線座構成的上穿線座群,上述上穿線座群的上穿線座的總個數與下穿線座群的下穿線座的總個數相同,上述上穿線座群的各上穿線座沿引導線架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上述上穿線座群的各上過線孔與上述下穿線座群的各下過線輪一一對應設置,上述側穿線座上開設有若干個上述側過線孔,側過線孔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側穿線座上的各側過線孔沿側穿線座的上下方向間隔排列分布,上述側過線座上設有由若干個上述側過線輪構成的側過線輪群,上述側過線輪群設置有若干個,各側過線輪群沿上述側座體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每一個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呈上下方向間隔排列。
上述側座體上設有三個上述側過線輪群,三側過線輪群依次分為第一側過線輪群、第二側過線輪群和第三側過線輪群,上述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為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的2倍,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與上述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相同,上述第一側過線輪群處于上述側過線座與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之間,且上述側過線座中的每一個側過線孔均處于上述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兩側過線輪之間,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處于第一側過線輪群和第三側過線輪群之間,且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的每一個側過線輪均處于上述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兩側過線輪之間,上述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與上述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呈一一上下錯位設置,上述上穿線座群上的各上過線輪與上述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一一對位設置。
上述單股線筒機架對應于上述線筒安裝桿處分別設有前連接臂和后連接臂,上述前連接臂的第一端和后連接臂的第一端分別對應鎖固在上述單股線筒機架的前、后兩側壁上,上述線筒安裝桿的下端處于上述前連接臂的第二端與上述后連接臂的第二端之間,上述前連接臂的第二端與后連接臂的第二端通過螺栓與螺母的配合共同與上述線筒安裝桿的下端鎖緊在一起。
上述上過線輪、下過線輪和側過線輪的輪面上均凹設有閉環形集線槽,上述閉環形集線槽呈V型。
上述側過線孔、上述上過線孔和上述下過線孔內均套裝有陶瓷過線圈。
上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傳動絲桿,上述傳動絲桿橫臥設置,并沿合股線筒縱向所在的直線方向延伸設置,上述傳動絲桿處于兩合股線筒群之間,上述傳動絲桿的后端端部伸出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后側壁外,上述傳動絲桿的后端端部外套固有第一傳動皮帶輪,上述驅動電機橫臥設置,且上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朝后設置,上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外套固有第一主動皮帶輪和第二主動皮帶輪,上述第一傳動皮帶輪和第一主動皮帶輪上繞設有第一傳動皮帶,上述繞線架處于上述傳動絲桿的上方,且上述繞線 架的底部凸設有放置在傳動絲桿上的連接塊,上述連接塊的下底面設有與上述傳動絲桿外螺紋相螺合的螺牙;上述合股線筒的前后兩端端部均對應轉動伸入上述合股線筒機架的前、后兩側壁內,且上述合股線筒的后端端部活動伸出合股線筒機架的后側壁外,上述合股線筒的后端端部外套固有第二傳動皮帶輪,以合股線筒群中與傳動絲桿相鄰的合股線筒為主動合股線筒,其一主動合股線筒上的第二傳動皮帶輪、另一主動合股線筒上的第二傳動皮帶輪與上述第二主動皮帶輪上繞設有第二傳動皮帶,上述主動合股線筒與該主動合股線筒的合股線筒群中的其余合股線筒通過傳動皮帶依次傳動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合股時將若干個單股線筒一一對應套裝在各線筒安裝桿外,將各單股線筒上單股線的首端均拉出并共同穿過側過線孔,然后依次繞過側過線輪和上過線輪,再共同穿過上過線孔,之后依次繞過下過線輪和穿過下過線孔至合股線筒上,最后驅動裝置驅動合股線筒轉動和繞線架移動,此時,合股線筒的轉動可使單股線筒出線,拉出的各股線通過各過線孔集合在并一起形成合股線,該合股線繞設在合股線筒上,同時,利用繞線架的移動使合股線沿合股線筒的軸線方向一層層均勻纏繞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因各單股線筒呈傾斜豎立安裝在單股線筒機架上,且單股線筒機架上的各單股線筒呈上下間隔方向設置,使單股線筒機架的整體面積較小,不會占據過多的地面面積,且各單股線經側過線孔合股后經多次過線孔合股和過線輪過線輸送配合才至合股線筒處,使合股線的走向和轉彎由過線孔和過線輪來配合完成,從而可保證拉線靈活、可靠和無卡阻現象,避免了線條拉斷的現象,使合股線筒的合股纏繞持續工作,大大提了了整體合股效率,避免傳統線條易發生拉繼需停機復原造成合股工作效率低和人員操作強度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繞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側過線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合股線筒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如圖1-6所示,包括單股線筒機架1、合股線筒機架2、引導線架3和繞線架4;其中:
單股線筒機架1設置有二個,二個單股線筒機架1分別對應處于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側外,單股線筒機架1呈豎立設置的桿架,每一個單股線筒機架1上安裝有若干根供單股線筒100套裝于外的線筒安裝桿3,各線筒安裝桿5均呈向上傾斜設置,共處于單股線筒機架1的同一側,并沿單股線筒機架1的上下方向間隔分布,本實施例以三個為例,合股線筒機架2上安裝有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方向延伸橫臥設置的合股線筒6,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該合股線筒6,合股線筒6可拆卸轉動安裝于合股線筒機架2上,即合股線筒6的前后兩端端部均對應轉動伸入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兩側壁內,即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兩側壁上開設有供合股線筒6的兩端端部穿出的穿出孔,兩穿出孔之間的最大間距大于合股線筒6的總長度,該合股線筒6的兩端并通過安裝軸承轉動安裝在合股線筒機架2前后兩側的穿出孔內,并利用兩穿出孔之間的間距可實現合股線筒6的拆卸,繞線架4以沿合股線筒6縱向所在的軸線方向滑動安裝在合股線筒機架2上,并處于左側的合股線筒6和右側的合股線筒6之間,合股線筒機架2上安裝有控制繞線架4滑動和合股線筒6轉動的驅動裝置。
所述的繞線架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下穿線座41,下穿線座41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方向延伸,下穿線座41上設有下過線孔411和轉動的下過線輪412,下過線孔411處于下穿線座41的自由端端面上,處于同一側的下過線孔411處于下過線輪412與合股線筒6之間,下過線孔411的孔心線與合股線筒6縱向所在的軸心線相垂直設置,即下過線孔411的孔心線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方向延伸,下過線輪412的的軸心線與合股線筒6縱向所在的軸心線相平行設置,即下過線輪412的軸心線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方向延伸,引導線架3處于合股線筒機架2的上方,引導線架3的左右兩側位于繞線架4左右兩側的下穿線座41的正上方處設有向下延伸的上穿線座31,上穿線座31上設有上過線孔311和處于上過線孔311上方的轉動的上過線輪312,上過線孔311處于上穿線座31的下端端面上,上過線輪312和上過線孔311處于下過線輪412的正上方,上過線輪312的軸心線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方向延伸,上過線孔311的孔心線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上下方向延伸,該引導線架3位于合股線筒機架2左右兩側的合股線筒6的正上方處設有側座體32,兩上穿線座31處于兩側座體33之間,側座體32包括向下延伸的側穿線座321和側過線座322,側穿線座321處于側過線座322與線筒安裝桿5之間,側穿線座321上開設有處于單股線筒機架1上同一側的各線筒安裝桿5上方的側過線孔321a,側過線孔321a的孔心線沿引導線架3的左右方向延伸,側過線座321上安裝有轉動的側過線輪321b,側過線輪321b的軸心線沿引導線架3的前后方向延伸設置。
再一優選的是:單股線筒機架1中的上下間隔分布的各線筒安裝桿5構成一個線筒安裝桿群,單股線筒機架1設有若干個線筒安裝桿群,各線 筒安裝桿群沿單股線筒機架1的前后方向間隔并排設置,本實施例以三個為例,即三個線筒安裝桿群呈前后間隔設置,且單股線筒機架1上呈前后方向并排排列的各線筒安裝桿5共同于同一平面上,呈上下方向并排排列的各線筒安裝桿共同于同一平面上,三個線筒安裝桿群的各線筒安裝桿在上下方向上處于同一直線上,在左右方向上處于同一平面上,合股線筒機架2左、右兩側處均設有若干個合股線筒6,處于左側的各股線筒6和處于右側的各股線筒6均構成一個合股線筒群,每一個合股線筒群中的各合股線筒6沿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且合股線筒群中合股線筒6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1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即合股線筒機架2的左、右兩側上分別設有三根合股線筒6;繞線架4的左、右兩側處均設有若干個下穿線座41,處于同一側的各下穿線座41沿繞線架4的上下方向間隔排列分布,且處于同一側的下穿線座41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1上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即繞線架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三個下穿線座41,以處于繞線架4一側的各下穿線座41為下穿線座群,引導線架3對應于繞線架4左右兩側的下穿線座群處分別對應設有由若干個上穿線座31構成的上穿線座群,上穿線座群的上穿線座31的總個數與下穿線座群的下穿線座41的總個數相同,即上穿線座群的上穿線座31相應設有三個,上穿線座群的各上穿線座31沿引導線架3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上穿線座群中三上穿線座31上的上過線孔311一一對應處于下穿線座群的三下過線輪412的正上方,且上過線輪312與下過線輪412上下錯位設置,側穿線座321上開設有若干個所述的側過線孔321a,側過線孔321a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1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即相應設置有三個,側穿線座321上的各側過線孔321a沿側穿線座321的上下方向間隔排列分布,側 過線座321上設有由若干個側過線輪321b構成的側過線輪群,側過線輪群設置有若干個,各側過線輪群沿側座體32的左右方向間隔排列,每一個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呈上下方向間隔排列,且其中一個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為單股線筒機架上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的2倍,余下各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與單股線筒機架上的線筒安裝桿群的總個數相同,即其一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321b的總個數為6個,其余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321b的總個數為3個;優選的是:側過線輪群設置有本個,三側過線輪群依次分為第一側過線輪群、第二側過線輪群和第三側過線輪群,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為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的2倍,即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為6個,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與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相同,第二、三側過線輪群的側過線輪的總個數為3個,第一側過線輪群處于側過線座321與第二側過線輪群之間,且側過線座321中的每一個側過線孔321a均處于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兩側過線輪之間,第二側過線輪群處于第一側過線輪群和第三側過線輪群之間,且第二側過線輪群的每一個側過線輪均處于第一側過線輪群的兩側過線輪之間,第二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與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呈一一上下錯位設置,上穿線座群上的各上過線輪312與第三側過線輪群的各側過線輪一一對位設置。
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71和傳動絲桿72,傳動絲桿72橫臥設置,并沿合股線筒6縱向所在的直線方向延伸設置,即傳動絲桿72沿前后方向延伸設置,且傳動絲桿72的兩端端部分別通過安裝軸承轉動安裝在合股線筒機架2的前、后兩側壁上,該傳動絲桿72處于兩合股線筒群之間,傳動絲桿72的后端端部伸出合股線筒機架2的后側壁外,傳動絲桿72的 后端端部外套固有第一傳動皮帶輪721,驅動電機71橫臥設置,且驅動電機71的輸出軸朝后設置,驅動電機71的輸出軸外套固有第一主動皮帶輪711和第二主動皮帶輪712,第一傳動皮帶輪721和第一主動皮帶輪711上繞設有第一傳動皮帶73,繞線架4處于傳動絲桿72的上方,且繞線架4的底部凸設有放置在傳動絲桿72上的連接塊42,連接塊42的下底面設有與傳動絲桿72外螺紋相螺合的螺牙421;兩合股線筒群的各合股線筒6的后端端部均活動伸出合股線筒機架2的后側壁外,各合股線筒6的后端端部外套固有第二傳動皮帶輪74,以合股線筒群中與傳動絲桿6相鄰的合股線筒為主動合股線筒,該主動合股線筒為合股線筒群中處于最底部的合股線筒,處于左側的主動合股線筒上的第二傳動皮帶輪74、處于右側的主動合股線筒上的第二傳動皮帶輪74與第二主動皮帶輪712上繞設有第二傳動皮帶75,主動合股線筒與該主動合股線筒的合股線筒群中的其余合股線筒通過傳動皮帶依次傳動配合,具體的是,兩主動合股線筒的后端端部外套均設有第三傳動皮帶輪76,處于主動合股線筒上方的第一個合股線筒外套固有第四傳動皮帶輪77,第三傳動皮帶輪76與第四傳動皮帶輪77上繞設有第三傳動皮帶78,利用第三傳動皮帶輪76、第四傳動皮帶輪77與第三傳動皮帶78可實現兩合股線筒的傳動配合,則,兩兩合股線筒之間的傳動配合方式均采用上述方式,兩合股線筒之間的傳動配合為一公知技術,在此不再累述。驅動電機71工作時,驅動電機71經第一傳動皮帶輪721、第一主動皮帶輪711及第一傳動皮帶73的配合可帶動傳動絲桿72轉動,利用繞線架4的螺牙421與傳動絲桿72的外螺紋的配合使傳動絲桿72的轉動帶動繞線架4沿傳動絲桿72作前后移動;同時,通過兩主動合股線筒上的第二傳動皮帶輪74、第二主動皮帶輪712及第二傳動皮帶75的配合可使驅 動電機帶動兩主動合股線筒同步轉動,兩主動合股線筒的轉動可依次帶動各合股線筒6同步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消防水帶緯線合股設備,合股前,將若干單股線筒100一一對應套裝在各線筒安裝桿5外,將三線筒安裝桿群中各單股線筒上單股線的首端均拉出,且每一個線筒安裝桿群中的各單股線共同對應穿過一個側過線孔321a,然后向下繞過第一側過線輪群中處于該側過線孔321a下方的側過線輪321b,再向上繞過處于該側過線孔321a上方的側過線輪321b,之后向下傾斜繞過第二側過線輪群中的一側過線輪321b,再水平牽引繞過第三側過線輪群中的一側過線輪321b,最后水平牽引繞過其一上穿線座31的上過線輪312,再共同穿過該上過線輪312下方的上過線孔311,之后向下牽拉至下穿線座41的下過線輪412處,繞過下過線輪412再水平牽拉共同穿過下過線孔411,最后纏固在一合股線筒6上;合股時,驅動裝置啟動,驅動電機71工作,驅動電機71帶動傳動絲桿72轉動和各合股線筒6一同轉動,合股線筒6的轉動可將線筒安裝桿群上各單股線筒上的線條拉出并合股繞設在一合股線筒6上,同時傳動絲桿72的轉動使繞線架4沿合股線筒機架2作前后移動,繞線架4的前后移動可使合股線條沿合股線筒6的軸向方向一層層均勻繞設在合股線筒6上。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緯線合股設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各單股線筒100在單股線筒機架1的安裝呈豎立設置,且每一合股線筒6配套的各單股線筒100在單股線筒機架1上呈上下間隔設置,使各單股線筒100占據單股線筒機架1的面積較小,從而使單股線筒機架1的整體體積能夠設置較小,整體占地面積小;
二、通過各過線孔和過線輪的配合使合股線的走向和轉彎由過線孔和過線輪來配合完成,從而可保證拉線靈活、可靠和無卡阻現象,避免了線條拉斷的現象,使合股線筒的合股纏繞持續工作,大大提了了整體合股效率,避免傳統線條易發生拉繼需停機復原造成合股工作效率低和人員操作強度大的問題;
三、第一側過線輪群中兩側過線輪與側過線孔的高位差使合股線折彎牽拉產生一定的預緊力,更好地將合股線控制在過線輪上,使多條單股線的合股更加緊密結實,進而保證合股的穩定和可靠性;
四、上過線輪與下過線輪的上下錯位設置可保證合股線平穩牽引走線;
五、利用左、右兩側的單股線筒架和單股線筒架上各單股線桿群的設置,使本新型的合股設備可同時對三根單股線的合股,并同時實現六個合股線筒的合股,工作效率高,給合股設備產生質和量的飛越。
本實用新型中,上過線輪312、下過線輪412和側過線輪321b的結構均相同,以側過線輪321b為例,如圖4所示,該側過線輪321b的輪面上均凹設有閉環形集線槽321c,此閉環形集線槽321c呈V型,同理上過線輪312和下過線輪412的輪面上均凹設有呈V型的閉環形集線槽,利用該V型的閉環形集線槽使多條單股線在牽拉時會順著閉環形集線槽的V型全部集中在閉環形集線槽的槽底,從而使多條單股線的合股較為緊密結實。
本實用新型中,側過線孔321a、上過線孔311和下過線孔411內均套裝有陶瓷過線圈(圖中未示出),該陶瓷過線圈表面光滑且耐高溫,這樣通過此陶瓷過線圈減少牽引摩擦卡阻和牽引摩擦合股線升溫易斷問題,進一步保證合股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中,單股線筒機架1對應于線筒安裝桿5處分別設有前連接臂8和后連接臂9,前連接臂8的第一端和后連接臂9的第一端分別對應鎖固在單股線筒機架1的前、后兩側壁上,線筒安裝桿5的下端處于前連接臂8的第二端與后連接臂9的第二端之間,前連接臂8的第二端與后連接臂9的第二端分別通過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與線筒安裝桿5的下端鎖緊在一起;這樣,使用時可調節線筒安裝桿5的傾斜角度,傾斜角度調節后再通過螺栓與螺母的配合鎖緊線筒安裝桿5,該線筒安裝桿5的角度調節可使單肥肉線筒軸線和側穿線孔的孔心線均能與線筒安裝桿5的軸心線為同一直線,進而可保證拉線靈活、可靠和無卡阻現象。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