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馬夾袋制備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馬夾袋大多包括兩塊結構相同的袋體,袋體的上邊緣具有向上延伸的提手,兩袋體的下邊緣壓合,左右兩側兩邊緣具有向內折疊的擴展部且連接在一起,由于其向內折疊的擴展部形成的層數較多,疊加以后形成的厚度比兩袋體直接接觸的部分厚,因此,制袋機對兩袋體的下邊緣壓合時,會在成兩袋體的疊合部分和直接接觸部分固結程度不一致,當按照直接接觸部分的壓合溫度和時間進行固結時,疊加部分就會因溫度為達到固結要求而使其固結不牢固,容易開裂,當按照疊加部分的壓合溫度進行固結時,直接接觸部分就會因為固結溫度過高和時間過長而造成其結合部分過度熔化,形成廢品。因此如何避免因馬夾袋左右兩側層數過多而影響到馬夾袋的質量是該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馬夾袋制備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馬夾袋制備裝置,包括依次排列于機架上的上料機構、熱封機構、沖口機構以及下料機構;
上料機構用于將沖膜機制得的雙層膜料輸送至熱封機構,以便進行熱封工序;
熱封機構用于對膜料進行熱壓封合;
沖口機構用于將熱封后的膜料沖壓成馬夾的形狀;
下料機構用于對加工成型后的馬夾袋進行收料。
其有益效果是:制袋之前,通過沖模機制得雙層膜料,首先通過上料機構將雙層膜料向熱封機構輸送,熱封機構對膜料熱壓封合,形成一個封好的袋子底部,然后沖口機構利用上下模之間的配合將封好底的袋子的前端沖壓成馬夾的形狀,由此馬夾袋成品完成,最后沖口完的馬夾袋由下料機構完成收料工序。本專利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相比于傳統的制袋機,結構更簡單,并且只需熱封和沖口兩道處理工序,工作原理更簡單,成本較低;傳統的制袋機制得的馬夾袋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折疊部,壓合的時候由于折疊部和底部的厚度不一致,對壓合溫度需求不同,導致制得的馬夾袋容易開裂或過度熔化成為廢品,大大降低了馬夾袋的質量,而本實用新型的馬夾袋制備裝置使用的是雙層膜料,只對袋子底部進行壓合即可,無需對兩側邊進行折疊,這就避免了因馬夾袋側邊和底部的厚度不同、壓合溫度需求不同而導致馬夾袋壓合不當的問題,從而保證了熱封部位的嚴密性和牢固性,提高了馬夾袋的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次品率。另外,本專利的馬夾袋制備裝置通過一控制終端控制上料機構、熱封機構、沖口機構以及下料機構的自動化運行,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制袋效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料機構包括分別與機架相連的上料卷軸、上料牽引軸以及上料輸送輥,上料牽引軸分布于上料輸送輥的前后兩側,上料輸送輥連接第一驅動裝置的輸出軸,第一驅動裝置能夠驅動上料輸送輥為膜料提供輸送動力,上料卷軸上的膜料經上料輸送輥及其兩側的上料牽引軸向熱封機構傳送。
其有益效果是:上料卷軸用于放置雙層膜料,上料牽引軸一方面對膜料的輸送起到導向作用,另一方面為生產線上的膜料提供必要的張力,保證制袋過程的順利進行,上料輸送輥在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轉動,從而帶動膜料向熱封機構方向輸送。本專利的上料機構結構較簡單,傳動方便,并且易維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熱封機構包括熱封刀、固定于機架上的用于放置膜料的熱封基座以及位于熱封基座上方的用于固定熱封刀的熱封刀固定架,熱封刀固定架通過第一傳動桿連接第二驅動裝置的輸出軸,第二驅動裝置能夠驅動熱封刀固定架垂直移動。
其有益效果是:當膜料輸送至熱封基座上,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第一傳動桿傳動,帶動熱封刀固定架垂直運動,從而帶動固定于熱封刀固定架的熱封刀垂直向下運動,對熱封基座上的膜料進行熱壓封合,熱封結束后,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傳動桿傳動,帶動熱封刀固定架以及與之相連的熱封刀垂直向上運動,熱封基座上的膜料向下游輸送,熱封機構再進行下一次熱封工序,如此循環,實現膜料的自動化熱封工序。本專利的熱封機構結構較簡單,工作原理簡單,并且自動化程度高。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沖口機構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設于滑桿上的沖壓刀模、壓緊模和底模,底模固定于機架上,沖壓刀模和壓緊模之間通過壓縮彈簧連接,沖壓刀模連接有沖口固定架,沖口固定架通過第二傳動桿連接第三驅動裝置的輸出軸,第三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沖口固定架垂直移動,沖壓刀模包括連接于一長條形齒狀刀片同一側的一個U形刀片和兩個L形刀片,L形刀片對稱設置于U形刀片的兩側,壓緊模、底模分別與沖壓刀模配合使用。
其有益效果是:當熱封過后的膜料輸送至底模上,第三驅動裝置通過第二傳動桿驅動沖口固定架垂直向下運動,與沖口固定架相連的沖壓刀模沿滑桿垂直向下運動,由于壓緊模通過壓縮彈簧與沖壓刀模相連,且壓緊模也套設于滑桿上,因此壓緊模也跟著垂直向下運動,由于壓緊模位于沖壓刀模的下方,因此,壓緊模首先到達底模,并對底模上的膜料進行壓緊,防止其位置發生偏移,然后沖壓刀模在驅動力作用下,向下施壓,通過和壓緊模、底模的模型配合,將膜料上多余的部分切掉,完成沖口工序。由于沖壓刀模具有一個U形刀片和對稱設于U形刀片兩側的L形刀片,因此實際沖掉的是膜料中間的一個U形區域,以及U形區域兩側的L形邊角,恰好形成一個馬夾的形狀,如此制得的馬夾袋不需要在左右兩側進行內折疊工序,只需將熱封后的雙層膜料通過本專利的沖口刀模沖出一個馬夾的形狀即可,大大簡化了制袋工序,節約生產成本,避免了多層膜料的熱封而導致的馬夾袋結構不嚴密,進一步保證了馬夾袋的質量,另外,利用長條形齒狀刀片能夠在兩道封口線之間形成一個易撕線,以便后期使用時,通過撕開易撕線即可獲取一個獨立的馬夾袋,以供使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下料機構包括依次與機架相連的下料輸送輥、下料牽引軸以及收料卷軸,下料輸送輥連接第四驅動裝置的輸出軸,第四驅動裝置能夠驅動下料輸送輥為產品提供輸送動力。
其有益效果是:第四驅動裝置驅動下料輸送輥轉動,經過熱封、沖口之后的馬夾袋成品在下料輸送輥的傳動作用下,向下料方向輸送,并在下料牽引軸的引導作用下,由收料卷軸收料,從而完成下料工序。本專利的下料機構通過下料輸送輥、下料牽引軸的互相配合將馬夾袋成品輸送至收料卷軸上,下料輸送輥提供輸送動力,下料牽引軸起到引導的作用以及調整張力的作用,收料卷軸負責收料,各部件分工明確,傳動自如且自動化程度高,提高了該馬夾袋制備裝置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料機構和下料機構的下方均設有光電感應開關,用于調整上料和下料速度。
其有益效果是:光電感應開關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光發射接收原理,發出調制光,接收被測物體的反射光,并根據接收光信號的強弱來區分不同的顏色來判別物體的存在與否,本專利在上料機構的下方設置光電感應開關的話,當光電感應開關偵測到上料機構的下方有膜料時,則控制上料機構停止運轉,當偵測不到膜料時,則控制上料機構運轉,如此設置能夠自動控制上料機構的運轉,防止堵料等情況發生,在下料機構的下方設置光電感應開關的話,當光電感應開關偵測到下料機構的下方有馬夾袋成品時,則控制下料機構停止運轉,當偵測不到馬夾袋成品時,則控制下料機構運轉,如此,能夠自動控制下料機構的運轉,保證馬夾袋成品的順利下料收卷。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熱封機構和沖口機構之間設有封口線校正軸,封口線校正軸的兩端通過滑塊連接有絲桿,絲桿連接有調節裝置。
其有益效果是:熱封后的膜料進入沖口機構沖壓時,若膜料的位置調整不當,易導致長條形齒狀刀片沖壓出的易撕線位置不當的情況,本專利能夠通過調節裝置調節絲桿上下傳動,從而帶動絲桿上的滑塊以及與滑塊相連的封口線校正軸上下移動,調整垂直方向的高度,從而調節了膜料在輸送線上的前后側位移,保證膜料進入沖口機構時,長條形齒狀刀片能夠準確地沖壓在兩道封口線中間的位置,避免因出現偏差而導致馬夾袋質量受損。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模下方設有廢料收集區,沖口固定架上還設有吹氣管,吹氣管向下延伸,并與沖壓刀模相連,吹氣管用于將沖壓刀模沖掉的廢料吹進廢料收集區里。
其有益效果是:當沖壓刀模將底模上的膜料沖壓完成時,沖壓出的廢料勢必會造成工序的干擾,本專利在沖口固定架上設有與沖壓刀模相連的吹氣管的話,當沖壓刀模在驅動力下垂直向下沖壓時,吹氣管內的氣體會將沖壓出的廢料吹進底模下方的廢料收集區里,這樣能夠及時地將廢料進行清理,以便下一次沖壓的順利進行,保證了該馬夾袋制備裝置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熱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封口線校正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沖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下料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沖壓刀模的俯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的長條形齒狀刀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8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馬夾袋制備裝置。如圖所示,包括依次排列于機架1上的上料機構2、熱封機構3、沖口機構4以及下料機構5,上料機構2、熱封機構3、沖口機構4和下料機構5均連接于控制終端(圖中未示出),上料機構2用于將沖膜機制得的雙層膜料輸送至熱封機構3,以便進行熱封工序;熱封機構3用于對膜料進行熱壓封合;沖口機構4用于將熱封后的膜料沖壓成馬夾的形狀;下料機構5用于對加工成型后的馬夾袋進行收料。
制袋之前,通過沖模機制得雙層膜料,首先通過上料機構2將雙層膜料向熱封機構3輸送,熱封機構3對膜料熱壓封合,形成一個封好的袋子底部,然后沖口機構4利用上下模之間的配合將封好底的袋子的前端沖壓成馬夾的形狀,由此馬夾袋成品完成,最后沖口完的馬夾袋由下料機構5完成收料工序。本專利的馬夾袋制備裝置相比于傳統的制袋機,結構更簡單,并且只需熱封和沖口兩道處理工序,工作原理更簡單,成本較低;傳統的制袋機制得的馬夾袋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折疊部,壓合的時候由于折疊部和底部的厚度不一致,對壓合溫度需求不同,導致制得的馬夾袋容易開裂或過度熔化成為廢品,大大降低了馬夾袋的質量,而本實用新型的馬夾袋制備裝置使用的是雙層膜料,只對袋子底部進行壓合即可,無需對兩側邊進行折疊,這就避免了因馬夾袋側邊和底部的厚度不同、壓合溫度需求不同而導致馬夾袋壓合不當的問題,從而保證了熱封部位的嚴密性和牢固性,提高了馬夾袋的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次品率。另外,本專利的馬夾袋制備裝置通過一控制終端控制上料機構2、熱封機構3、沖口機構4以及下料機構5的自動化運行,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制袋效率。
優選地,上料機構2包括分別與機架1相連的上料卷軸201、上料牽引軸202以及上料輸送輥203,上料牽引軸202分布于上料輸送輥203的前后兩側,上料輸送輥203連接第一驅動裝置204的輸出軸,第一驅動裝置204能夠驅動上料輸送輥203為膜料提供輸送動力,上料卷軸201上的膜料經上料輸送輥203及其兩側的上料牽引軸202向熱封機構3傳送,第一驅動裝置204為電機或氣缸。
上料卷軸201用于放置雙層膜料,上料牽引軸202一方面對膜料的輸送起到導向作用,另一方面為生產線上的膜料提供必要的張力,保證制袋過程的順利進行,上料輸送輥203在第一驅動裝置204的驅動作用下轉動,從而帶動膜料向熱封機構3方向輸送。本專利的上料機構2結構較簡單,傳動方便,并且易維修。
上料卷軸201的一側設有互相嚙合的兩個齒輪,在上料過程中起到減速的作用,防止因上料卷軸201的轉動慣性而發生堵料的情況。上料輸送輥203為兩個左右排布的組合膠輥,通過偏心軸手柄能夠調整組合膠輥的夾緊或松開,當首次手動上料時,通過偏心軸手柄松開組合膠輥,使膜料能夠從組合膠輥之間通過,然后再通過偏心軸手柄夾緊組合膠輥,使得膜料位置固定住,以便后續在第一驅動裝置204的驅動力下自動上料,使用膠輥的話,能夠大大增加其與膜料之間的摩擦力,同時也增強了上料輸送輥203的耐磨性能。膜料經組合膠輥后向下,繞經一垂直安裝于機架1上的竹簾205后再向上經組合膠輥下游的上料牽引軸202牽引至一個水平臺板206上,水平臺板206箍設有一彈性定位帶207,竹簾205在膜料輸送過程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水平臺板206用于水平輸送膜料至下游的熱封機構3,彈性定位帶207位于膜料之上,對膜料起到一個水平定位作用,保證其在水平臺板206輸送過程中不發生位置偏移。
優選地,熱封機構3包括熱封刀301、固定于機架1上的用于放置膜料的熱封基座302以及位于熱封基座302上方的用于固定熱封刀301的熱封刀固定架303,熱封刀固定架303通過第一傳動桿304連接第二驅動裝置305的輸出軸,第二驅動裝置305能夠驅動熱封刀固定架303垂直移動,其中,第二驅動裝置305為氣缸或電機。當膜料輸送至熱封基座302上,第二驅動裝置305驅動第一傳動桿304傳動,帶動熱封刀固定架303垂直運動,從而帶動固定于熱封刀固定架303的熱封刀301垂直向下運動,對熱封基座302上的膜料進行熱壓封合,一般為兩道封口線,熱封結束后,第二驅動裝置305驅動第一傳動桿304傳動,帶動熱封刀固定架303以及與之相連的熱封刀301垂直向上運動,熱封基座302上的膜料向下游輸送,熱封機構3再進行下一次熱封工序,如此循環,實現膜料的自動化熱封工序。本專利的熱封機構3結構較簡單,工作原理簡單,并且自動化程度高。另外,熱封機構3的前后兩側均設有張緊軸306,保證膜料存在一定的張力。
優選地,沖口機構4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設于滑桿401上的沖壓刀模402、壓緊模403和底模404,底模404固定于機架1上,沖壓刀模402和壓緊模403之間通過壓縮彈簧405連接,沖壓刀模402連接有沖口固定架406,沖口固定架406通過第二傳動桿407連接第三驅動裝置408的輸出軸,第三驅動裝置408能夠驅動沖口固定架406垂直移動,第三驅動裝置408為氣缸或電機,沖壓刀模402包括連接于一長條形齒狀刀片4021同一側的一個U形刀片4022和兩個L形刀片4023,L形刀片4023對稱設置于U形刀片4022的兩側,壓緊模403和底模404均為與沖壓刀模402形狀相對應的模型,壓緊模403、底模404分別與沖壓刀模402配合使用,長條形齒狀刀片4021、U形刀片4022、L形刀片4023以及底模404均為鋼材制成,壓緊模403為塑料材質制成。當熱封過后的膜料輸送至底模404上,第三驅動裝置408通過第二傳動桿407驅動沖口固定架406垂直向下運動,與沖口固定架406相連的沖壓刀模402沿滑桿401垂直向下運動,由于壓緊模403通過壓縮彈簧405與沖壓刀模402相連,且壓緊模403也套設于滑桿401上,因此壓緊模403也跟著垂直向下運動,由于壓緊模403位于沖壓刀模402的下方,因此,壓緊模403首先到達底模404,并對底模404上的膜料進行壓緊,防止其位置發生偏移,然后沖壓刀模402在驅動力作用下,向下施壓,通過和壓緊模403、底模404的模型配合,將膜料上多余的部分切掉,完成沖口工序。由于沖壓刀模402具有一個U形刀片4022和對稱設于U形刀片4022兩側的L形刀片4023,因此實際沖掉的是膜料中間的一個U形區域,以及U形區域兩側的L形邊角,恰好形成一個馬夾的形狀,如此制得的馬夾袋不需要在左右兩側進行內折疊工序,只需將熱封后的雙層膜料通過本專利的沖口刀模402沖出一個馬夾的形狀即可,大大簡化了制袋工序,節約生產成本,避免了多層膜料的熱封而導致的馬夾袋結構不嚴密,進一步保證了馬夾袋的質量,另外,利用長條形齒狀刀片4021能夠在兩道封口線之間形成一個易撕線,以便后期使用時,通過撕開易撕線即可獲取一個獨立的馬夾袋,以供使用。
沖口機構4的上游還設有張力輥411,用于調整膜料的表面張力,張力輥411一般為上下排布的兩個膠輥,通過偏心軸手柄能夠調節兩個膠輥的夾緊程度,從而調節膜料表面張力,便于輸送。
優選地,下料機構5包括依次與機架1相連的下料輸送輥501、下料牽引軸502以及收料卷軸503,下料輸送輥501連接第四驅動裝置504的輸出軸,第四驅動裝置504能夠驅動下料輸送輥501為產品提供輸送動力,第四驅動裝置504為氣缸或電機。第四驅動裝置504驅動下料輸送輥501轉動,經過熱封、沖口之后的馬夾袋成品在下料輸送輥501的傳動作用下,向下料方向輸送,并在下料牽引軸502的引導作用下,由收料卷軸503收料,從而完成下料工序。本專利的下料機構通過下料輸送輥501、下料牽引軸502的互相配合將馬夾袋成品輸送至收料卷軸503上,下料輸送輥501提供輸送動力,下料牽引軸502起到引導的作用以及調整張力的作用,收料卷軸503負責收料,各部件分工明確,傳動自如且自動化程度高,提高了該馬夾袋制備裝置的使用性能。
其中,下料輸送輥501和上料機構2中的上料輸送輥203結構上的區別在于下料輸送輥501中的兩個膠輥為上下排布,馬夾袋成品經下料輸送輥501向下游輸送,繞經設于機架1上的垂直放置的竹簾205后,向上再經下料牽引軸502輸送至收料卷軸503。另外,下料機構5還包括左右調整軸座506、收卷緊力滾筒507以及糾邊電機508,左右調整軸座506用于調節下料過程中馬夾袋成品的左右位置,保證其不偏移,收卷緊力滾筒507用于進一步將馬夾袋成品表面張緊,防止收料卷軸503收卷過程中出現松弛現象,糾邊電機508與收料卷軸503相連,用于收料卷軸503上的馬夾袋成品兩端平整。
優選地,上料機構2和下料機構5的下方均設有光電感應開關6,用于調整上料和下料速度。光電感應開關6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光發射接收原理,發出調制光,接收被測物體的反射光,并根據接收光信號的強弱來區分不同的顏色來判別物體的存在與否,本專利在上料機構2的下方設置光電感應開關6的話,當光電感應開關6偵測到上料機構2的下方有膜料時,則控制上料機構2停止運轉,當偵測不到膜料時,則控制上料機構2運轉,如此設置能夠自動控制上料機構2的運轉,防止堵料等情況發生,在下料機構5的下方設置光電感應開關6的話,當光電感應開關6偵測到下料機構5的下方有馬夾袋成品時,則控制下料機構5停止運轉,當偵測不到馬夾袋成品時,則控制下料機構5運轉,如此,能夠自動控制下料機構5的運轉,保證馬夾袋成品的順利下料收卷。本專利的光電感應開關6分別與上料機構2、下料機構5均設置的竹簾205配合使用,當光電感應開關6偵測不到膜料或馬夾袋成品時,控制機器運轉,當偵測到了膜料或馬夾袋成品時,停止運轉,此時膜料或馬夾袋成品向下垂落,竹簾205的設置,一方面對其起到一個限位作用,使得膜料或馬夾袋成品不會四處飄動,另一方面竹簾205材質較柔軟,易卷曲,不會對膜料或馬夾袋成品造成損壞。
優選地,熱封機構3和沖口機構4之間設有封口線校正軸7,封口線校正軸7的兩端通過滑塊701連接有絲桿702,絲桿702連接有調節裝置703,調節裝置703為手輪。熱封后的膜料進入沖口機構4沖壓時,若膜料的位置調整不當,易導致長條形齒狀刀片4021沖壓出的易撕線位置不當的情況,本專利能夠通過調節裝置703調節絲桿702上下傳動,從而帶動絲桿702上的滑塊701以及與滑塊701相連的封口線校正軸7上下移動,調整垂直方向的高度,從而調節了膜料在輸送線上的前后側位移,保證膜料進入沖口機構4時,長條形齒狀刀片4021能夠準確地沖壓在兩道封口線中間的位置,避免因出現偏差而導致馬夾袋質量受損。
優選地,底模404下方設有廢料收集區409,沖口固定架406上還設有吹氣管410,吹氣管410向下延伸,并與沖壓刀模402相連,吹氣管410用于將沖壓刀模402沖掉的廢料吹進廢料收集區409里。當沖壓刀模402將底模404上的膜料沖壓完成時,沖壓出的廢料勢必會造成工序的干擾,本專利在沖口固定架406上設有與沖壓刀模402相連的吹氣管410的話,當沖壓刀模402在驅動力下垂直向下沖壓時,吹氣管410內的氣體會將沖壓出的廢料吹進底模404下方的廢料收集區409里,這樣能夠及時地將廢料進行清理,以便下一次沖壓的順利進行,保證了該馬夾袋制備裝置的工作效率。而且,廢料收集區409的出口處套設有廢料收集袋412,便于將廢料收集區409里的廢料集中到外部的廢料收集袋412中,避免了因需清理廢料收集區409而停止該馬夾袋制備裝置的運轉。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