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六腔熱板焊接結構。
背景技術:
雙面機是瓦楞紙板生產線中的重要單機。雙面機(也稱加熱貼合機)的主要作用是將單面瓦楞紙板和面紙進行粘合、加熱固化、烘干后冷定形成為優質的三層、五層或七層瓦楞紙板,再將瓦楞紙板傳遞給縱切壓痕機等設備對紙板進行切割加工。
雙面機由熱段與冷段組成。加熱段由多組表面光滑平整的熱板組成,瓦楞紙板直接貼在其上,完成紙板的粘合、加熱固化與烘干?,F階段的熱板加工一般都是鑄件成型,對供應商的設備要求很高,廢品率高,制作成本比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六腔熱板焊接結構,其廢品率低,制作成本比較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六腔熱板焊接結構,其中,包括底板、與底板平行的頂板,還包括與底板、頂板連接的右側板、左側板、前側板、后側板;上述板狀結構連接形成長方形箱體;
所述的箱體內部依次焊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上述隔板將箱體內部隔開成六個連通的腔體;所述的底板上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
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相互平行,且上述隔板均與右側板、左側板平行。
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三隔板、第五隔板均一端與前側板,另一端為自由端;
所述的第二隔板、第四隔板均一端與后側板焊接,另一端為自由端。
所述的進氣口設于右側板與第一隔板之間;出氣口設于左側板與第五隔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中,六腔熱板焊接結構外觀看是一個長方形的箱體,其中包含了底板,前側板,右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頂板。箱體內部依次焊接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把箱體內部隔開成了六個連通的腔體。
本實用新型的六腔熱板焊接結構的工作原理:依次把前側板,右側板,后側板和左側板焊接在底板上,然后把第一隔板,第三隔板和第五隔板分別緊靠前側板的內表面,并焊接在前側板和底板上;把第二隔板和第四隔板緊靠后側板的內表面,并焊接在后側板和底板上。然后把頂板焊接上去。保證整個熱板結構的氣密性達到工作要求。蒸汽從底板的進氣口進入熱板內部,在熱板內部進行蛇形流動,最后從出氣口流出到板外部。蒸汽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整個熱板進行了有效的熱交換,保證頂板能均勻受熱,隨時補充由于紙板經過熱板頂板所帶走的熱損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蒸汽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整個熱板進行了有效的熱交換,保證頂板能均勻受熱,隨時補充由于紙板經過熱板頂板所帶走的熱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如圖1、2所示,一種六腔熱板焊接結構,其中,包括底板140、與底板140平行的頂板150,還包括與底板140、頂板150連接的右側板110、左側板130、前側板100、后側板120;上述板狀結構連接形成長方形箱體;
箱體內部依次焊接第一隔板200、第二隔板210、第三隔板220、第四隔板230、第五隔板240,上述隔板將箱體內部隔開成六個連通的腔體;底板140上設有進氣口010和出氣口020。
本實施例中,第一隔板200、第二隔板210、第三隔板220、第四隔板230、第五隔板240相互平行,且上述隔板均與右側板110、左側板130平行。
第一隔板200、第三隔板220、第五隔板240均一端與前側板100,另一端為自由端;
第二隔板210、第四隔板230均一端與后側板120焊接,另一端為自由端。進氣口010設于右側板110與第一隔板200之間;出氣口020設于左側板130與第五隔板240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六腔熱板焊接結構的工作原理:依次把前側板100,右側板110,后側板120和左側板130按圖1所示焊接在底板140上,然后把第一隔板200,第三隔板220和第五隔板240分別緊靠前側板110的內表面,并焊接在前側板110和底板140上;把第二隔板210和第四隔板230緊靠后側板120的內表面,并焊接在后側板120和底板140上。然后把頂板150焊接上去。保證整個熱板結構的氣密性達到工作要求。蒸汽從底板140的進氣口010進入熱板內部,并如圖1所示的箭頭方向在熱板內部進行蛇形流動,最后從出氣口020流出到板外部。蒸汽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整個熱板進行了有效的熱交換,保證頂板能均勻受熱,隨時補充由于紙板經過熱板頂板所帶走的熱損失。
另外,還可以在箱體內設置不同數量的隔板,形成的腔體的數量也不同。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