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901112閱讀:367來源:國知局
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方法,特別是一種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紗線的傳統特點及紡制方法已難以滿足人們對服飾的舒適性、功能性等方面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雙(或多)組分絲(或纖維)復合成紗技術便應運而生,并已成為目前國內企業新技術的主要內容之一。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強度復合紗線的制備方法【申請號:201510347917.3;公開號:CN 104988625A】。這種高強度復合紗線的制備方法,紗線的內芯由氨綸絲和錦綸絲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紗線的外皮由玻璃纖維、納米級低熔點金屬粉末、棉纖維、抗氧化劑、阻燃劑、抗靜電劑、交聯劑和熒光粉熔融涂布并冷卻而成。

該專利中公開的制備方法雖然可以提高材料強度,但是,該制備方法的組分不合理,產品質量差,因此,設計出一種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具有產品質量好的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購買錦綸彈絲和粘膠長絲作為原料,檢驗原料是否符合國家紡織行業質量指標;

b、將3-5根錦綸彈絲和2-3根粘膠長絲通過并紗裝置進行并紗,再進行加捻形成復合紗線;

c、將有機硅聚氨酯水性涂料50-70份、抗菌劑5-8份、抗靜電劑3-7份、偶聯劑2-3份、分散劑0.8-1.2份和水10-20份倒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混合,攪拌時間為10-25Min,制得涂液;

d、將涂液涂覆在復合紗線的表面制成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將其收卷在成品線筒上;

e、通過打包裝置對成品線筒進行打包。

采用兩種纖維組合,使產品具有常規粘膠長絲和錦綸彈絲組合的特性,所以織造的產品具有挺括、耐磨的特性,又具有舒適、透氣、滑爽的優點,是制作中高端服飾的優質原料,產品質量好。

所述步驟c中的抗菌劑為銀離子抗菌劑。

所述步驟c中的偶聯劑為硅烷偶聯劑。

所述步驟c中的攪拌時間為12-20Min。

所述步驟b中的并紗裝置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多個并線單元,并線單元包括支架,支架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定位放線筒的放置桿和一個用于定位收線筒的放置軸,放置軸下方設置有導線輥,導線輥端部與驅動電機相連,支架上具有并線結構,支架上還固定有用于存放放線筒的暫存板,機架上設置有能向暫存板處輸送放線筒的輸送機構。

并紗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將多個放線筒放入相應的放置桿上,將收線筒放入放置軸上,通過并線結構將多根紗線并在一起,控制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轉動,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導線輥轉動,將其收卷在收線筒上,通過輸送機構將放線筒輸送到相應的暫存板處,方便對放線筒進行取用,并線快速。

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安裝架、輸送帶、轉軸、轉盤、梳理罩和輸送桿,安裝架固定在機架一側,輸送帶設置在安裝架上,轉軸豎直設置在安裝架上,轉軸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伺服電機相連,轉軸上端和轉盤相連,且轉盤位于輸送帶和機架之間,安裝架上還固定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位于轉盤側部,梳理罩固定在定位板上,梳理罩上開設有進風口,且進風口朝向轉盤,梳理罩出風口通過連接管和第一氣泵相連,梳理罩內設置有主驅動隔板和從驅動隔板,主驅動隔板位于從驅動隔板正上方,主驅動隔板與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結構相連,主驅動隔板和從驅動隔板上具有能將梳理罩內的線頭夾住的夾住件,夾住件包括上夾板和下夾板,上夾板固定在主驅動隔板上,下夾板固定在從驅動隔板上,且上夾板能與下夾板相接觸,輸送桿設置在機架上,輸送桿一端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移動結構相連,輸送桿另一端上設置有能將轉盤上的放線筒抓取住的抓取結構,輸送桿中部固定有連桿,連桿上固定有能將上夾板和下夾板處的線頭夾住的第一手指氣缸。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輸送帶將放線筒逐一輸送到轉盤上,控制伺服電機的輸出軸轉動,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轉盤轉動,轉盤帶動放線筒轉動,同時,開啟第一氣泵,連接管將梳理罩內的氣體抽走,梳理罩將放線筒的線頭梳理出來,通過升降結構帶動主驅動隔板向下移動,由于主驅動隔板向下移動使從驅動隔板向上移動,上夾板和下夾板將梳理罩內的線頭夾住,通過第一手指氣缸將上夾板和下夾板處的線頭夾住,通過抓取結構將轉盤上的放線筒抓取住,通過移動結構帶動輸送桿來回移動,輸送桿帶動放線筒來回移動,將放線筒輸送到暫存板上,且無需人工理線頭,輸送方便。

所述升降結構包括第一電機、驅動繩、導桿、上導套、下導套、導向輪、連接繩和加重塊,導桿豎直固定在梳理罩內,上導套和下導套分別設置在導桿上,主驅動隔板固定在上導套上,從驅動隔板固定在下導套上,第一電機固定在梳理罩上端,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和驅動繩一端相連,驅動繩另一端和主驅動隔板相連,導向輪固定在梳理罩上端,連接繩一端和主驅動隔板相連,連接繩另一端繞過導向輪和從驅動隔板相連,加重塊固定在主驅動隔板上。

采用以上結構,控制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轉動,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使驅動繩逐漸變長,在加重塊的作用下使主驅動隔板向下移動,主驅動隔板通過連接繩使從驅動隔板向上移動,從而使上夾板和下夾板相向靠近,升降簡單。

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一電機動作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包括具有發射部和接收部的傳感器和控制器,傳感器設置在梳理罩上,發射部固定在上夾板上,接收部固定在下夾板上。

當梳理罩將放線筒的線頭梳理出來時,線頭將發射部和接收部之間的信號阻隔,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動作,智能化程度高。

所述移動結構包括導軌、滑塊、齒輪、齒條和第二電機,導軌水平固定在機架上,滑塊設置在導軌上,齒條固定在導軌上,第二電機固定在滑塊上,第二電機的輸出軸水平設置,齒輪固定在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上,齒輪與齒條相嚙合,輸送桿一端和滑塊相連。

當需要使輸送桿來回移動時,控制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轉動,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帶動齒輪轉動,齒輪與齒條逐漸嚙合使滑塊沿著導軌移動,滑塊帶動輸送桿來回移動,從而可使輸送桿來回移動。

所述抓取結構包括呈環形的第一氣囊、呈環形的第二氣囊、安裝桿和第二氣泵,輸送桿另一端和驅動氣缸相連,驅動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下,驅動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和安裝桿上端相連,安裝桿下端為插入端,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分別套設在安裝桿上,第一氣囊位于第二氣囊上方,且第一氣囊的外徑大于第二氣囊的外徑,第一氣囊通過第一氣管和氣泵相連,第一氣管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第二氣囊通過第二氣管和氣泵相連,第二氣管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

當需要將轉盤上的放線筒抓取住時,控制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向下移動,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帶動安裝桿向下移動,使安裝桿插入到放線筒中,開啟第二氣泵,通過第一氣管和第二氣管分別對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進行充氣,通過第一氣囊將放線筒抓取住;當需要將安裝桿上的放線筒放到暫存板上時,開啟第二氣泵,打開第一電磁閥,通過第一氣管對第一氣囊進行抽氣,放線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被第二氣囊定位住,打開第二電磁閥,通過第二氣管對第二氣囊進行抽氣,使放線筒逐步往下移動,可使放線筒平穩的放置在暫存板上,抓取效果好。

所述步驟e中的打包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設置有送袋機構、送筒機構和打包機構。

打包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送袋機構輸送袋子,通過送筒機構輸送成品線筒,通過打包機構將袋子裝在成品線筒外,從而完成其打包作業,打包效率高。

所述送袋機構包括傳輸帶、多個導向輥、取袋板、抽氣泵和第一機械手,傳輸帶設置在底座上,多個導向輥設置在傳輸帶上,導向輥與傳輸帶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取袋板設置在傳輸帶的輸出端上,取袋板與一能帶動其來上下擺動的擺動結構相連,取袋板內具有空腔,取袋板上開設有與空腔相連通的進氣孔,抽氣泵固定在底座上,抽氣泵通過抽氣管和空腔相連通,第一機械手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第一機械手另一端上具有安裝條,安裝條一端上固定有固定板,安裝板另一端上設置有活動板,活動板與能一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第一氣缸相連,且活動板能與固定板相接觸。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傳輸帶將袋子輸送到取袋板下方,開啟抽氣泵,通過抽氣管將取袋板進氣孔處的氣體抽走,取袋板將袋子袋口吸住,通過擺動結構使取袋板向上擺動,第一機械手帶動安裝條移動,使活動板和固定板位于袋子袋口兩側,控制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移動,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帶動活動板移動,通過活動板和固定板將袋子袋口夾住,第一機械手可對其進行輸送。

所述擺動結構包括擺動板和第二氣缸,擺動板一端和底座相鉸接,擺動板另一端和取袋板相連,第二氣缸鉸接在底座上,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傾斜向上,第二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和擺動板中部相鉸接。

采用以上結構,控制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來回移動,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帶動擺動板上下擺動,擺動板帶動取袋板上下擺動。

所述送筒機構包括第二機械手和第二手指氣缸,第二機械手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第二機械手另一端和第二手指氣缸相連,第二手指氣缸的手指上固定有能將成品線筒夾住的夾塊。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第二手指氣缸將成品線筒夾住,第二機械手可對其進行輸送。

所述打包機構包括轉動軸和轉動盤,轉動軸豎直設置在底座上,轉動軸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相連,轉動軸上端和轉動盤相連,轉動盤上設置有多個能將袋子袋口定位住的定位組件,定位組件包括第一擺動桿和第二擺動桿,第一擺動桿一端鉸接在轉動盤上,第一擺動桿另一端上固定有能將袋子袋口一端夾住的第三手指氣缸,第二擺動桿一端鉸接在轉動盤上,第二擺動桿另一端上固定有能將袋子袋口另一端夾住的第四手指氣缸,轉動盤上設置有能使第一擺動桿和第二擺動桿同步相向擺動的第一擺動組件,底座上固定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上設置有能使袋子袋口打開的打開結構;底座上還固定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上設置有能將袋子袋口熱合的熱合結構。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第三手指氣缸將第一機械手上的袋子袋口一端夾住,通過第四手指氣缸將第一機械手上的袋子袋口另一端夾住,控制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轉動軸轉動,轉動軸帶動轉動盤轉動;通過第一擺動組件使第一擺動桿和第二擺動桿同步向內擺動,通過打開結構使袋子袋口打開;控制步進電機繼續轉動,通過第二機械手將成品線筒放入到袋子中;控制步進電機繼續轉動,通過第一擺動組件使第一擺動桿和第二擺動桿同步向外擺動,通過熱合結構將袋子袋口熱合。

所述打開結構包括第一靜電塊、第二靜電塊、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第一擺桿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桿上,第一擺桿另一端和第一靜電塊相連,第二擺桿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桿上,第二擺桿另一端和第二靜電塊相連,第一靜電塊和第二靜電塊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第一支撐桿上設置有能使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同步相向擺動的第二擺動組件。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第二擺動組件使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同步相內擺動,第一靜電塊和第二靜電塊分別將袋子袋口兩側吸住;通過第二擺動組件使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同步向外擺動,第一靜電塊和第二靜電塊使袋子袋口打開,打開方便。

所述熱合結構包括安裝塊、第一推桿電機、第二推桿電機、第一加熱板和第二加熱板,安裝塊固定在第二支撐桿上,第一推桿電機固定在安裝塊一端上,第一加熱板固定在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第二推桿電機固定在安裝塊另一端上,第二加熱板固定在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第一加熱板和第二加熱板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

采用以上結構,控制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移動,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第一加熱板移動,同時,控制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移動,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第二加熱板移動,第一加熱板和第二加熱板將袋子袋口熱合,使其袋子袋口兩側固定在一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具有該優點:采用兩種纖維組合,使產品具有常規粘膠長絲和錦綸彈絲組合的特性,所以織造的產品具有挺括、耐磨的特性,又具有舒適、透氣、滑爽的優點,是制作中高端服飾的優質原料,產品質量好。

附圖說明

圖1是并紗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并紗裝置拆去部分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并紗裝置拆去部分的剖視圖。

圖4是并紗裝置中移動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并紗裝置中抓取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打包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打包裝置中送袋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打包裝置中送筒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9是打包裝置中打開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熱合結構中熱合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控制器;3、放置桿;4、暫存板;5、導軌;6、輸送桿;7、滑塊;8、連桿;9、第一手指氣缸;11、支架;12、驅動電機;13、放置軸;14、導線輥;15、安裝架;16、伺服電機;17、輸送帶;18、定位板;19、傳感器;21、梳理罩;22、加重塊;23、主驅動隔板;24、上夾板;25、下夾板;26、從驅動隔板;27、轉盤;28、轉軸;29、驅動繩;31、第一電機;32、導向輪;33、連接繩;34、上導套;35、第一氣泵;36、連接管;37、下導套;38、導桿;41、齒輪;42、第二電機;43、齒條;44、安裝桿;45、第二氣囊;46、第一氣囊;47、第一氣管;48、第一電磁閥;49、驅動氣缸;51、第二氣泵;52、第二氣管;53、第二電磁閥;55、底座;56、第四手指氣缸;57、第二擺動桿;58、第二支撐桿;59、轉動盤;61、轉動軸;62、第二機械手;63、第一支撐桿;64、第一擺動桿;65、第三手指氣缸;66、傳輸帶;67、擺動板;68、第二氣缸;71、抽氣泵;72、第一機械手;73、第一氣缸;74、安裝條;75、活動板;76、固定板;77、抽氣管;78、取袋板;78a、進氣孔;79、導向輥;81、第二手指氣缸;82、夾塊;83、第一擺桿;84、第一靜電塊;85、第二靜電塊;86、第二擺桿;87、第一推桿電機;88、第一加熱板;89、第二加熱板;91、第二推桿電機;92、安裝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本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購買錦綸彈絲和粘膠長絲作為原料,檢驗原料是否符合國家紡織行業質量指標;

b、將3-5根錦綸彈絲和2-3根粘膠長絲通過并紗裝置進行并紗,再進行加捻形成復合紗線;在本實施例中,將4根錦綸彈絲和2根粘膠長絲通過并紗裝置進行并紗;

c、將有機硅聚氨酯水性涂料50-70份、抗菌劑5-8份、抗靜電劑3-7份、偶聯劑2-3份、分散劑0.8-1.2份和水10-20份倒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混合,攪拌時間為10-25Min,制得涂液;在本實施例中,將有機硅聚氨酯水性涂料60份、抗菌劑6份、抗靜電劑4份、偶聯劑2份、分散劑0.9份和水15份倒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混合;

d、將涂液涂覆在復合紗線的表面制成高彈輕薄型復合紗線,將其收卷在成品線筒上;

e、通過打包裝置對成品線筒進行打包。

采用兩種纖維組合,使產品具有常規粘膠長絲和錦綸彈絲組合的特性,所以織造的產品具有挺括、耐磨的特性,又具有舒適、透氣、滑爽的優點,是制作中高端服飾的優質原料,產品質量好。

步驟c中的抗菌劑為銀離子抗菌劑。

步驟c中的偶聯劑為硅烷偶聯劑。

步驟c中的攪拌時間為12-20Min,在本實施例中,攪拌時間為18Min。

如圖1-圖5所示,步驟b中的并紗裝置包括機架1和設置在機架1上的多個并線單元,在本實施例中,并線單元的數量為三個;并線單元包括支架11,支架11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定位放線筒的放置桿3和一個用于定位收線筒的放置軸13,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支架11上設置有三個放置桿3和一個放置軸13;放置軸13下方設置有導線輥14,導線輥14端部與驅動電機12相連,支架11上具有并線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并線結構可以采用申請號為:2015106351218中的技術;支架11上還固定有用于存放放線筒的暫存板4,機架1上設置有能向暫存板4處輸送放線筒的輸送機構。

輸送機構包括安裝架15、輸送帶17、轉軸28、轉盤27、梳理罩21和輸送桿6,安裝架15固定在機架1一側,安裝架1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一側;輸送帶17設置在安裝架15上,轉軸28豎直設置在安裝架15上,轉軸28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伺服電機16相連,伺服電機16的輸出軸和轉軸28相連;轉軸28上端和轉盤27相連,轉軸28上端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和轉盤27相連;且轉盤27位于輸送帶17和機架1之間,安裝架15上還固定有定位板18,安裝架15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定位板18;且定位板18位于轉盤27側部,梳理罩21固定在定位板18上,梳理罩21上開設有進風口,且進風口朝向轉盤27,梳理罩21出風口通過連接管36和第一氣泵35相連,梳理罩21內設置有主驅動隔板23和從驅動隔板26,主驅動隔板23位于從驅動隔板26正上方,主驅動隔板23與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結構相連,主驅動隔板23和從驅動隔板26上具有能將梳理罩21內的線頭夾住的夾住件,夾住件包括上夾板24和下夾板25,上夾板24固定在主驅動隔板23上,上夾板24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主驅動隔板23上,上夾板24的材料為橡膠;下夾板25固定在從驅動隔板26上,下夾板2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從驅動隔板26上,下夾板25的材料為橡膠;且上夾板24能與下夾板25相接觸,輸送桿6設置在機架1上,輸送桿6一端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移動結構相連,輸送桿6另一端上設置有能將轉盤27上的放線筒抓取住的抓取結構,輸送桿6中部固定有連桿8,輸送桿6中部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有連桿8;連桿8上固定有能將上夾板24和下夾板25處的線頭夾住的第一手指氣缸9,連桿8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手指氣缸9;連接管36上設置有流量調節閥。

升降結構包括第一電機31、驅動繩29、導桿38、上導套34、下導套37、導向輪32、連接繩33和加重塊22,導桿38豎直固定在梳理罩21內,上導套34和下導套37分別設置在導桿38上,主驅動隔板23固定在上導套34上,主驅動隔板2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上導套34上;從驅動隔板26固定在下導套37上,從驅動隔板26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導套37上;第一電機31固定在梳理罩21上端,第一電機31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梳理罩21上端;第一電機31的輸出軸和驅動繩29一端相連,驅動繩29另一端和主驅動隔板23相連,導向輪32固定在梳理罩21上端,連接繩33一端和主驅動隔板23相連,連接繩33另一端繞過導向輪32和從驅動隔板26相連,加重塊22固定在主驅動隔板23上,加重塊2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主驅動隔板23上,加重塊22的材料為鑄鐵。

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一電機31動作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包括具有發射部和接收部的傳感器19和控制器2,傳感器19設置在梳理罩21上,發射部固定在上夾板24上,接收部固定在下夾板25上;在本實施例中,傳感器19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光電傳感器,控制器2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單片機,單片機控制傳感器的程序為現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移動結構包括導軌5、滑塊7、齒輪41、齒條43和第二電機42,導軌5水平固定在機架1上,導軌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滑塊7設置在導軌5上,齒條43固定在導軌5上,齒條4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導軌5上;第二電機42固定在滑塊7上,第二電機4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塊7上;第二電機42的輸出軸水平設置,齒輪41固定在第二電機42的輸出軸上,齒輪41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電機42的輸出軸上;齒輪41與齒條43相嚙合,輸送桿6一端和滑塊7相連,輸送桿6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滑塊7相連。

抓取結構包括呈環形的第一氣囊46、呈環形的第二氣囊45、安裝桿44和第二氣泵5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囊46和第二氣囊45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輸送桿6另一端和驅動氣缸49相連,輸送桿6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驅動氣缸49相連;驅動氣缸49的活塞桿豎直向下,驅動氣缸49的活塞桿端部和安裝桿44上端相連,安裝桿44下端為插入端,第一氣囊46和第二氣囊45分別套設在安裝桿44上,第一氣囊46位于第二氣囊45上方,且第一氣囊46的外徑大于第二氣囊45的外徑,第一氣囊46通過第一氣管47和氣泵相連,第一氣管47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48,第二氣囊45通過第二氣管52和氣泵相連,第二氣管52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53;在本實施例中,放線筒上端具有向內凸出的定位沿。

并紗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將多個放線筒放入相應的放置桿3上,將收線筒放入放置軸13上,通過并線結構將多根紗線并在一起,控制驅動電機12的輸出軸帶動導線輥14轉動,將其收卷在收線筒上;通過輸送帶17將放線筒逐一輸送到轉盤27上,控制伺服電機16的輸出軸帶動轉盤27轉動,轉盤27帶動放線筒轉動,同時,開啟第一氣泵35,連接管36將梳理罩21內的氣體抽走,梳理罩21將放線筒的線頭梳理出來;線頭將發射部和接收部之間的信號阻隔,傳感器19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遞給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第一電機31的輸出軸使驅動繩29逐漸變長,在加重塊22的作用下使主驅動隔板23向下移動,主驅動隔板23通過連接繩33使從驅動隔板26向上移動,使上夾板24和下夾板25相向靠近,上夾板24和下夾板25將梳理罩21內的線頭夾住,通過第一手指氣缸9將上夾板24和下夾板25處的線頭夾住;控制驅動氣缸49的活塞桿帶動安裝桿44向下移動,使安裝桿44插入到放線筒中,開啟第二氣泵51,通過第一氣管47和第二氣管52分別對第一氣囊46和第二氣囊45進行充氣,通過第一氣囊46將放線筒抓取住;控制第二電機42的輸出軸帶動齒輪41轉動,齒輪41與齒條43逐漸嚙合使滑塊7沿著導軌5移動,滑塊7帶動輸送桿6來回移動,使輸送桿6位于暫存板4正上方;開啟第二氣泵51,打開第一電磁閥48,通過第一氣管47對第一氣囊46進行抽氣,放線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被第二氣囊45定位住,打開第二電磁閥53,通過第二氣管52對第二氣囊45進行抽氣,使放線筒逐步往下移動,可使放線筒平穩的放置在暫存板4上。

如圖6-圖10所示,步驟e中的打包裝置包括底座55,底座55上依次設置有送袋機構、送筒機構和打包機構。

送袋機構包括傳輸帶66、多個導向輥79、取袋板78、抽氣泵71和第一機械手72,傳輸帶66設置在底座55上,多個導向輥79設置在傳輸帶66上,在本實施例中,導向輥79的數量為四個;導向輥79與傳輸帶66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取袋板78設置在傳輸帶66的輸出端上,取袋板78與一能帶動其來上下擺動的擺動結構相連,取袋板78內具有空腔,取袋板78上開設有與空腔相連通的進氣孔78a,抽氣泵71固定在底座55上,抽氣泵71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55上;抽氣泵71通過抽氣管77和空腔相連通,第一機械手72一端固定在底座55上,第一機械手72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55上;第一機械手72另一端上具有安裝條74,安裝條74一端上固定有固定板76,安裝條74一端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固定板76;安裝板另一端上設置有活動板75,活動板75與能一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第一氣缸73相連,且活動板75能與固定板76相接觸。

擺動結構包括擺動板67和第二氣缸68,擺動板67一端和底座55相鉸接,擺動板67另一端和取袋板78相連,第二氣缸68鉸接在底座55上,第二氣缸68的活塞桿傾斜向上,第二氣缸68的活塞桿端部和擺動板67中部相鉸接。

送筒機構包括第二機械手62和第二手指氣缸81,第二機械手62一端固定在底座55上,第二機械手62一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55上;第二機械手62另一端和第二手指氣缸81相連,第二手指氣缸81的手指上固定有能將成品線筒夾住的夾塊82。

打包機構包括轉動軸61和轉動盤59,轉動軸61豎直設置在底座55上,轉動軸61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相連,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和轉動軸61下端相連;轉動軸61上端和轉動盤59相連,轉動軸61上端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和轉動盤59相連;轉動盤59上設置有多個能將袋子袋口定位住的定位組件,在本實施例中,定位組件的數量為四個;定位組件包括第一擺動桿64和第二擺動桿57,第一擺動桿64一端鉸接在轉動盤59上,第一擺動桿64另一端上固定有能將袋子袋口一端夾住的第三手指氣缸65,第二擺動桿57一端鉸接在轉動盤59上,第二擺動桿57另一端上固定有能將袋子袋口另一端夾住的第四手指氣缸56,轉動盤59上設置有能使第一擺動桿64和第二擺動桿57同步相向擺動的第一擺動組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擺動組件采用的是現有技術;底座55上固定有第一支撐桿63,底座55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支撐桿63;第一支撐桿63上設置有能使袋子袋口打開的打開結構;底座55上還固定有第二支撐桿58,底座55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支撐桿58;第二支撐桿58上設置有能將袋子袋口熱合的熱合結構。

打開結構包括第一靜電塊84、第二靜電塊85、第一擺桿83和第二擺桿8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靜電塊84和第二靜電塊85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第一擺桿83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桿63上,第一擺桿83另一端和第一靜電塊84相連,第二擺桿86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桿63上,第二擺桿86另一端和第二靜電塊85相連,第一靜電塊84和第二靜電塊85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第一支撐桿63上設置有能使第一擺桿83和第二擺桿86同步相向擺動的第二擺動組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擺動組件采用的是現有技術。

熱合結構包括安裝塊92、第一推桿電機87、第二推桿電機91、第一加熱板88和第二加熱板89,安裝塊92固定在第二支撐桿58上,安裝塊9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撐桿58上;第一推桿電機87固定在安裝塊92一端上,第一加熱板88固定在第一推桿電機87的推桿端部,第二推桿電機91固定在安裝塊92另一端上,第二加熱板89固定在第二推桿電機91的推桿端部,第一加熱板88和第二加熱板89之間具有供袋子通過的間隙。

打包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傳輸帶66將袋子輸送到取袋板78下方,開啟抽氣泵71,通過抽氣管77將取袋板78進氣孔78a處的氣體抽走,取袋板78將袋子袋口吸住,控制第二氣缸68的活塞桿帶動擺動板67向上擺動,擺動板67帶動取袋板78向上擺動,第一機械手72帶動安裝條74移動,使活動板75和固定板76位于袋子袋口兩側,控制第一氣缸73的活塞桿帶動活動板75移動,通過活動板75和固定板76將袋子袋口夾住,第一機械手72將其輸送第三手指氣缸65和第四手指氣缸56之間;通過第三手指氣缸65將第一機械手72上的袋子袋口一端夾住,通過第四手指氣缸56將第一機械手72上的袋子袋口另一端夾住,控制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轉動軸61轉動,轉動軸61帶動轉動盤59轉動;使第一擺動桿64和第二擺動桿57同步向內擺動,使第一擺桿83和第二擺桿86同步相內擺動,第一靜電塊84和第二靜電塊85分別將袋子袋口兩側吸住;使第一擺桿83和第二擺桿86同步向外擺動,第一靜電塊84和第二靜電塊85使袋子袋口打開;控制步進電機繼續轉動,通過第二手指氣缸81將成品線筒夾住,第二機械手62將其放入到袋子中;控制步進電機繼續轉動,使第一擺動桿64和第二擺動桿57同步向外擺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87的推桿帶動第一加熱板88移動,同時,控制第二推桿電機91的推桿帶動第二加熱板89移動,第一加熱板88和第二加熱板89將袋子袋口熱合,使其袋子袋口兩側固定在一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堆龙德庆县| 信阳市| 曲沃县| 乌鲁木齐县| 来凤县| 耒阳市| 田林县| 新安县| 蒙城县| 肇源县| 海林市| 璧山县| 兴和县| 三门峡市| 神木县| 互助| 项城市| 南皮县| 南通市| 舞阳县| 和平县| 衡阳县| 镇江市| 长海县| 金平| 车致| 渝北区| 仙游县| 封丘县| 潜山县| 正定县| 基隆市| 从化市| 平顺县| 民和| 瓮安县| 玉山县| 平顺县| 阿坝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