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二氧化鈦制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改性二氧化鈦纖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鈦源與尿素共沉淀法制備的二氧化鈦均為無定形粉體,粒徑大且容易團聚,熱穩定性也不高,導致可見光催化活性低。
現有采用鈦源水解,或者與尿素共沉淀制備二氧化鈦纖維主要通過以下幾步:(1)鈦源水解或者共沉淀制備出二氧化鈦無定形粉體;(2)通過強堿(如koh、naoh)與二氧化鈦無定形粉體進行反應得到二氧化鈦纖維的前驅體(如鈦酸鈉、鈦酸鉀);(3)將前驅體經過酸化處理得到纖維偏鈦酸,再經過煅燒得到二氧化鈦纖維。但在煅燒過程中二氧化鈦纖維的結構容易破壞,纖維結構不完整。
因此,急需一種新的以鈦源和尿素共沉淀制備二氧化鈦纖維的方法,以克服上述易造成團聚,且熱穩定性差,且可見光催化活性低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根據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改性二氧化鈦纖維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兩步堿熱法制備二氧化鈦纖維,先將無機鈦源、堿液及尿素采用水熱沉淀法經過“一鍋煮”得到二氧化鈦前驅體(即鈦酸鉀),再將二氧化鈦前驅體經過鹽酸洗滌,然后通過naoh水熱處理,經洗滌得到二氧化鈦纖維,不需通過煅燒處理,得到的二氧化鈦纖維具有高溫穩定性。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二氧化鈦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無機鈦源加入到堿液中,然后加入尿素進行水熱反應,反應洗滌后得到前驅體;
s2.將s1中得到的前驅體加入堿液中反應,過濾,洗滌后得到二氧化鈦纖維;
s3.將s2中二氧化鈦纖維分散在鹽酸溶液中,加入苯胺酸和過硫酸銨酸,反應,靜置,棄去上層酸液,洗滌,離心后,干燥得到改性二氧化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一鍋煮”得到二氧化鈦前驅體(即鈦酸鉀),無需兩步,反應步驟減少,另外,本發明通過在前驅體中加入堿液水熱反應,以提高產物的熱穩定性,無需經過煅燒。
優選地,所述s1中無機鈦源與堿液的質量體積比為1:(5~8),所述堿液的濃度為14~16mol/l。
優選地,所述s1中無機鈦源與尿素的摩爾比為1:(0.5~1.5)。
優選地,s1中水熱反應的溫度為160~200℃,反應時間為40~50h。
優選地,s2中前驅體與堿液的質量體積比為1:(45~55),堿液的濃度為9~11mol/l。
優選地,s2中反應溫度為160~200℃,反應時間為18~28h。
優選地,所述無機鈦源為硫酸鈦,所述堿液為氫氧化鈉溶液。
本發明同時發現,在兩步堿熱法制備二氧化鈦纖維過程中,只有將恰當的無機鈦源和尿素以恰當的比例,且兩步堿液過程中堿液的濃度進行恰當的控制,才能合成得到較好形貌的二氧化鈦纖維產品。
優選地,s3中,所述苯胺和過硫酸銨預先溶解在鹽酸溶液中,過硫酸銨與苯胺的摩爾比為1:1;二氧化鈦纖維與苯胺的質量比為(1~5):1000。
優選地,s3中反應為3~5h。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一鍋煮”得到二氧化鈦前驅體(即鈦酸鉀),無需兩步,反應步驟減少,另外,本發明通過在前驅體中加入堿液水熱反應,以提高產物的熱穩定性,無需經過煅燒。
附圖說明
圖1為硫酸鈦與尿素不同摩爾比的xrd圖。
圖2為硫酸鈦與尿素不同摩爾比的sem圖。
圖3為pani改性f-tio2粒子前后的xrd圖。
圖4為pani改性f-tio2粒子前后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采用的試劑、方法和設備為本技術領域常規試劑、方法和設備。
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所用試劑和材料均為市購。
實施例1:
(1)二氧化鈦纖維的制備
將8g硫酸鈦溶于50ml15mol/l的koh中,70℃水浴,磁力攪拌30分鐘,溶解后按照1:1的摩爾比加入尿素,持續攪拌30分鐘并置于反應釜中180℃反應48小時,將得到的樣品用1mol/l的鹽酸洗滌至中性。于60℃烘干,再取1g樣品加入到50ml10mol/l的naoh中,并磁力攪拌30分鐘,置于180℃反應24小時,并過濾洗滌,用水洗滌至中性,60℃干燥得到tio2纖維(f-tio2)。
(2)tio2/pani纖維的制備
取0.0186g苯胺,用少許1mol/l的hcl溶液溶解,按n(過硫酸銨):n(苯胺)=1:1加入0.0456g過硫酸銨,并用少許1mol/l的hcl溶解。根據pani/tio2質量比為1/300稱取5.58g納米tio2,分散在一定體積的鹽酸中,磁力攪拌半個小時后用超聲處理20分鐘,冰水浴中磁力攪拌下先后逐滴加入苯胺酸溶液和過硫酸銨酸溶液,待反應4小時后,取出,反應懸浮液靜置,棄去上層酸液,并用大量水洗滌,最后用酒精洗滌一遍,離心后,沉淀于45℃真空干燥一天得到樣品pani/f-tio2,并將樣品取出置于保干器中備用。
對比例1:
將8g硫酸鈦溶于50ml15mol/l的koh中,70℃水浴,磁力攪拌30分鐘,溶解后按照1:2的摩爾比加入尿素,持續攪拌30分鐘并置于反應釜中180℃反應48小時,將得到的樣品用1mol/l的鹽酸洗滌至中性。于60℃烘干,再取1g樣品加入到50ml10mol/l的naoh中,并磁力攪拌30分鐘,置于180℃反應24小時,并過濾洗滌,用水洗滌至中性,60℃干燥得到tio2纖維。
對比例2:
將8g硫酸鈦溶于50ml15mol/l的koh中,70℃水浴,磁力攪拌30分鐘,溶解后按照1:3的摩爾比加入尿素,持續攪拌30分鐘并置于反應釜中180℃反應48小時,將得到的樣品用1mol/l的鹽酸洗滌至中性。于60℃烘干,再取1g樣品加入到50ml10mol/l的naoh中,并磁力攪拌30分鐘,置于180℃反應24小時,并過濾洗滌,用水洗滌至中性,60℃干燥得到tio2纖維。
對比例3:
將8g硫酸鈦溶于50ml10mol/l的koh中,70℃水浴,磁力攪拌30分鐘,溶解后按照1:1的摩爾比加入尿素,持續攪拌30分鐘并置于反應釜中180℃反應48小時,將得到的樣品用1mol/l的鹽酸洗滌至中性。于60℃烘干,再取1g樣品加入到50ml15mol/l的naoh中,并磁力攪拌30分鐘,置于180℃反應24小時,并過濾洗滌,用水洗滌至中性,60℃干燥得到tio2纖維(f-tio2)。
在對比例3中,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一步堿熱階段采用了濃度稍低的(10mol/l)的koh溶液,而在二步堿液階段采用了濃度稍高的(15mol/l)的koh溶液,合成階段顯示,該制備條件下不能得到二氧化鈦纖維。
其中圖1(a)n(ti(so4)2):n((nh2)2co)=1:0;(b)n(ti(so4)2):n((nh2)2co)=1:1;(c)n(ti(so4)2):n((nh2)2co)=1:2;(d)n(ti(so4)2):n((nh2)2co)=1:3。通過對照x射線衍射標準卡片jcpdsno.21-1272可知,2θ值是25.3(101)、37.9(103)、48.0(200)、54.6(105)和62.8(204)對應tio2銳鈦礦的衍射峰。說明通過兩步堿熱法制備的樣品均是銳鈦礦型tio2。但隨著前軀體硫酸鈦與尿素的摩爾比不斷增大,加入的尿素量的增多,水熱體系中的ph增大,使得ti(so4)2中ti4+水解反應向著有利于成核的方向進行,因而成核速率增大,所以制得的tio2粉體的粒徑尺寸減小。
圖2(a)n(ti(so4)2):n((nh2)2co)=1:0;(b)n(ti(so4)2):n((nh2)2co)=1:1;(c)n(ti(so4)2):n((nh2)2co)=1:2;(d)n(ti(so4)2):n((nh2)2co)=1:3;圖2是在兩步堿熱法調節硫酸鈦和尿素不同摩爾比得到的sem圖。在硫酸鈦與尿素的摩爾比為1:0時得到的是“土豆狀”的銳鈦礦型tio2(結合圖1的xrd圖),而在硫酸鈦與尿素的摩爾比為1:1時得到的銳鈦礦型纖維狀f-tio2,在摩爾比為1:2和1:3時得到的tio2形貌不規整,說明硫酸鈦與尿素的不同摩爾比對tio2的形貌有著重要的作用。
圖3中給出了實施例1中在f-tio2/pani的質量比為1/300時用pani對f-tio2粒子進行改性。通過對照x射線衍射標準卡片jcpdsno.21-1272銳鈦礦tio2特征衍射峰可知,改性后與改性前的m-tio2粒子的衍射圖基本吻合,峰型和峰的位置都沒有明顯變化,這表明pani的改性并沒有改變f-tio2其原有的晶體結構。
圖4為實施例1中聚苯胺改性tio2粒子前后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圖4(a)為制備的納米二氧化鈦纖維;(b)經過聚苯胺改性后的二氧化鈦纖維,從圖4中可以看出,tio2纖維納米粒子主要對紫外光有吸收,吸收邊界在紫外區域,對可見光區域基本沒吸收,這跟tio2納米粒子的禁帶寬度較大有關,又因聚苯胺禁帶寬度較低(2.8ev),對可見光能夠表現出較強的吸收,具備作為光敏化劑來修飾半導體tio2的能力。而當聚苯胺與tio2進行復合以后,復合粒子對可見光區域吸收明顯增強,并且吸收邊界有很大的紅移,達到750nm,能大大提高在可見光區域的吸收,提高太陽光的利用率。
本發明并不限于以上實施方法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之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