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液體噴射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514619閱讀:150來源:國知局
液體噴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抑制在記錄介質上形成的圖像品質的降低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供給記錄介質(M)的記錄介質供給部(10);具有對記錄介質進行支持的支持面(23a)、輸送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輸送部(20);向被記錄介質輸送部支持的記錄介質噴射液體的噴射頭(H);回收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回收部(30);和配置在記錄介質輸送部與記錄介質回收部之間并作為將附著于記錄介質的墨液干燥的干燥部的加熱塊(27),加熱塊的抵接面(27a)的成為最靠近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的部位與支持面(23a)的成為最靠近加熱塊側的部位相比配置在鉛垂方向的上方。
【專利說明】液體噴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液體噴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對于棉織物、絲織物、毛織物、化學纖維、混紡織物等布的印染,采用使用染模(染型)進行的絲網印染裝置,但是近年來,由于噴墨打印機技術的提高,進行基于噴墨方式的印染的噴墨印染裝置受人注目。
[0003]噴墨印染,不使用在絲網印染中所用的染模,能夠利用數字化的設計。因此,能夠迅速地應對相應于顧客要求的細微的設計變更等,能夠大幅縮短生產時間。另外,具有能夠表現顏色的濃淡層次等的設計自由度大這樣的優點。
[0004]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介紹了如下結構:噴墨印染裝置中具有下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在對進行基于噴墨的印染印刷的噴射頭輸送記錄介質即布時,為了提高其輸送精度,而將布貼附到在對布進行支持的支持面具有粘接性的輸送帶上,并通過輸送輥等驅動該輸送帶以輸送布。
[0005]另外,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噴墨印染裝置中,具備:對記錄介質輸送部輸出布以向記錄介質輸送部供給的記錄介質供給部;向被記錄介質輸送部支持的布噴射液體的噴射頭;回收從記錄介質輸送部輸送的布的記錄介質回收部;和在記錄介質輸送部與記錄介質回收部之間配置的、對附著于記錄介質的液體進行干燥的干燥部。
[0006]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噴墨印染裝置中,作為干燥部(干燥加熱器)例示了對布吹附暖風的結構、對布照射紅外線的結構。
[0007]除了這樣的以非接觸方式對布進行干燥的干燥部外,還可以考慮使布與加熱塊接觸而加熱來實施干燥的類型的干燥部。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 - 108588號公報
[0009]但是,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噴墨印染裝置的結構中,干燥部為非接觸型干燥加熱器,所以為了使附著在被印染印刷的布上的液體干燥,所以可能存在下述問題:需要設置例如十千瓦或幾十千瓦等級的高規格的加熱器單元、干燥步驟中的消耗電力增大等裝置成本和/或制造成本增大。
[0010]另外,為了使布相對于非接觸型的干燥部的位置穩定,在干燥部的入口附近以及出口附近配置引導輥,特別是干燥前的布抵接于在入口附近配置的引導輥,所以可能存在下述問題:在布上印刷的液體滲入直至引導輥的抵接面為止而附著于引導輥的抵接面,會污染之后輸送來的印刷完畢的布而導致描繪不良。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夠作為下面的方式或應用例來實現。
[0012](應用例I)本應用例涉及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記錄介質供給部,其供給記錄介質;記錄介質輸送部,其具有支持所述記錄介質的支持面,輸送所述記錄介質;噴射頭,其向所述記錄介質噴射液體;記錄介質回收部,其回收所述記錄介質;和干燥部,其配置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之間,使附著于所述記錄介質的所述液體干燥,所述干燥部是具有所述記錄介質所抵接的抵接面的加熱塊,所述抵接面的最靠近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的部位,與所述支持面的最靠近所述干燥部側的部位相比,位于鉛垂方向的上方。
[0013]根據本應用例的結構,在干燥部的抵接面的最靠近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的部位保持記錄介質,記錄介質輸送部與干燥部之間的記錄介質具有一定張力地被保持,所以能夠不使用引導輥地使記錄介質的輸送變得穩定。另外,使記錄介質與干燥部的抵接面接觸以進行干燥,所以能夠以較少的能量高效地使附著于記錄介質的液體干燥。由此,能夠不使干燥部和輸送系統的結構復雜化地、實現穩定性優異的記錄介質的輸送和/或附著于記錄介質的液體的高效干燥或者由引導輥污染所導致的描繪不良的抑制。
[0014]因此,能夠提供既抑制裝置成本和制造成本上升又能夠實現記錄介質的穩定輸送以及高品質的描繪的液體噴射裝置。
[0015](應用例2)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優選,所述干燥部與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相比配置在鉛垂方向的上方,所述抵接面具有向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側下垂的斜坡。
[0016]根據本應用例,干燥部的抵接面具有朝向在鉛垂方向的下方配置的記錄介質回收部下垂的斜坡,所以從干燥部送往記錄介質回收部的記錄介質的彎曲變小、記錄介質的輸送穩定,并且能夠確保記錄介質相對于抵接面的接觸面積較大、提高干燥效率。
[0017](應用例3)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優選,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狀中,所述抵接面為包括向該抵接面側突出的彎曲部的形狀。
[0018]根據本應用例,能夠更大地得到:記錄介質對抵接面抵接的穩定化和增大記錄介質與抵接面的接觸面積的效果。
[0019](應用例4)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優選,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狀中,所述抵接面為包括向該抵接面側鼓出的圓弧的形狀。
[0020]根據本應用例,能夠特別顯著地得到記錄介質相對于抵接面的抵接的穩定化和增大記錄介質與抵接面的接觸面積的效果,并且抑制記錄介質輸送期間對記錄介質的摩擦,所以起到輸送穩定的效果。
[0021](應用例5)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優選,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的軸部,俯視與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相反側的端部相比,配置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
[0022]根據本應用例,在干燥部的抵接面的最靠近記錄介質回收部側的部位,干燥部與記錄介質回收部之間的記錄介質有一定張力地被保持,記錄介質的輸送穩定,并且記錄介質穩定地抵接于抵接面,能夠穩定地確保記錄介質與抵接面的接觸面積較大,所以能夠更顯著地實現附著于記錄介質的液體的干燥的高效化。
[0023](應用例6)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備:位置檢測部,其與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干燥部之間的所述支持面的最靠近所述干燥部側的部位相t匕、配置在鉛垂方向的下方,對從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輸出的、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干燥部之間垂下的所述記錄介質進行檢測;和控制部,其進行下述控制:在所述位置檢測部檢測到所述記錄介質時,使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驅動而按預定量回收所述記錄介質。
[0024]根據本應用例,能夠提供通過簡單的裝置結構不對記錄介質施加無用張力且一邊保持適度張力一邊輸送記錄介質、并能夠進行描繪的液體噴射裝置。
[0025](應用例7)上述應用例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間隔紙供給部,該間隔紙供給部,以使得被夾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抵接面與所述記錄介質之間的片狀的間隔紙與所述記錄介質一并被輸送的方式,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供給所述間隔紙。
[0026]根據本應用例,在干燥部上,即使在記錄介質輸送部中噴射到記錄介質上的液體滲入記錄介質而到達抵接面的情況下,由于在記錄介質與抵接面之間存在間隔紙,不會污染抵接面。由此,能夠防止在干燥部的抵接面上附著的液體污染隨后輸送來的記錄介質等描繪不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裝置的概略結構的示意圖。
[0028]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裝置的一部分結構的立體圖。
[0029]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涉及的印染裝置的概略結構的示意圖。
[0030]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印染裝置的變形例的一部分結構的示意圖。
[0031]附圖標記說明
[0032]C0NT...控制部;M...記錄介質;H...噴射頭;S...間隔紙;10...記錄介質供給部;23...輸送帶;23a...支持面;23b...內周面;27、127...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a、127a...抵接面;30...記錄介質回收部;70...位置檢測部;80...間隔紙供給部;100、200...印染裝置(液體噴射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34]實施方式I
[0035]首先,關于本發明的液體噴射裝置的實施方式I進行說明。
[0036]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裝置的概略結構的示意圖。另外,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裝置的部分結構的立體圖。
[0037]如圖1以及圖2所示,印染裝置(液體噴射裝置)100具有記錄介質供給部10、記錄介質輸送部20、記錄介質回收部30、噴墨部40、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維護部50、位置檢測部70以及控制部C0NT。印染裝置100的各部分安裝在框架部FR上。
[0038]印染裝置100通過在記錄介質M上形成圖像以進行該記錄介質M的印染。作為記錄介質M,使用例如棉織物、絲織物、毛織物、化學纖維、混紡織物等的布。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對于帶狀(片狀)記錄介質M以滾動(roll)方式形成圖像的結構。
[0039]記錄介質供給部10供給沒有進行圖像形成的記錄介質M。記錄介質供給部10有軸部11以及軸承部12。
[0040]軸部11形成為圓筒狀或圓柱狀,設置為可沿周向旋轉。在軸部11上按卷筒狀卷繞有帶狀的記錄介質Μ。軸部11相對于軸承部12可拆裝地安裝。因此,例如能夠將預先卷繞有記錄介質M的軸部11安裝到軸承部12上。
[0041]軸承部12支持軸部11的軸線方向的兩端使其可旋轉。軸承部12具有使軸部11旋轉驅動的未圖示的旋轉驅動部。旋轉驅動部使軸部11按記錄介質M被送出的方向旋轉。旋轉驅動部的工作例如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42]記錄介質輸送部20在從記錄介質供給部10到記錄介質回收部30之間輸送記錄介質Μ。記錄介質輸送部20具有輸送帶23、帶旋轉輥24以及帶旋轉輥25。
[0043]此外,雖未圖示,但是為了實現記錄介質M的輸送穩定化,也可以在記錄介質M的輸送路徑的適當位置配置引導輥(輸送輥)。
[0044]輸送帶23形成為環狀,掛在帶旋轉輥24以及帶旋轉輥25上。輸送帶23使得帶旋轉輥24與帶旋轉輥25之間的部分與地面平行地,以預定張力作用的狀態被保持。在輸送帶23的表面(支持面23a)設有使記錄介質M粘接的粘接層(未圖示)。輸送帶23用設有該粘接層的支持面23a支持記錄介質M。支持面23a通過相互交叉的第I方向(輸送方向)以及第2方向(寬度方向)規定。
[0045]帶旋轉輥24以及帶旋轉輥25支持輸送帶23的內周面23b。此外,即使是在帶旋轉輥24與帶旋轉輥25之間設有對輸送帶23進行支持的支持部的結構,也沒有關系。帶旋轉輥24伴隨輸送帶23的旋轉而旋轉。帶旋轉輥25通過未圖示的旋轉驅動部(馬達等)而旋轉。旋轉驅動部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46]通過帶旋轉輥25的旋轉使輸送帶23旋轉,通過輸送帶23的旋轉使帶旋轉輥24旋轉。通過輸送帶23的旋轉,將被該輸送帶23支持的記錄介質M向預定輸送方向輸送。本實施方式中,從帶旋轉輥24向帶旋轉輥25的方向為輸送方向。因此,例如在將帶旋轉輥24與帶旋轉輥25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帶旋轉輥24配置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帶旋轉輥25配置在輸送方向的下游側。
[0047]加熱塊27通過埋設在其一部分的未圖示的加熱芯片而加熱到預定溫度,使從記錄介質輸送部20輸送的記錄介質M抵接于抵接面27a、將作為噴射到記錄介質M上的液體的墨液干燥。根據該結構,使記錄介質M與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接觸并進行干燥,所以能夠以少的能量高效地使在記錄介質M上附著的墨液干燥。
[0048]記錄介質回收部30對由記錄介質輸送部20輸送并由加熱塊27干燥了的記錄介質M進行回收。記錄介質回收部30有軸部31以及軸承部32。
[0049]軸部31形成為圓筒狀或圓柱狀,設置為可沿周向旋轉。在軸部31上按卷筒狀卷繞有帶狀記錄介質M。軸部31相對于軸承部32可裝卸地安裝。因此,例如在軸部31上卷繞有記錄介質M的狀態下,通過從軸承部32將軸部31卸下來,能夠按每個該軸部31卸下記錄介質M。
[0050]軸承部32支持軸部31的軸線方向的兩端使其可旋轉。軸承部32具有使軸部31旋轉驅動的未圖示的旋轉驅動部。旋轉驅動部使軸部31按記錄介質M被卷繞的方向旋轉。旋轉驅動部的工作例如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51]這里,關于作為本發明的印染裝置(液體噴射裝置)100的要部的干燥部(加熱部)的加熱塊的形狀和/或配置詳細地進行說明。
[0052]加熱塊27,通過加工例如招等金屬而形成,具有抵接面27a,該抵接面27a與記錄介質輸送部20中的附著有墨液的記錄介質M的墨液附著面相反側的面抵接。加熱塊27與記錄介質回收部30相比配置在鉛垂方向(與第I方向以及第2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上方,抵接面27a具有向記錄介質回收部30側下垂的斜坡。本實施方式中,在加熱塊27的主截面形狀中,抵接面27a形成呈向該抵接面27a側鼓出的圓弧的斜坡。由此,確保記錄介質M相對于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的接觸面積較大,能夠提高干燥效率,并且不會出現下述問題:例如在抵接面為與記錄介質輸送部20的支持面23a水平的面那樣的情況下,使記錄介質M從該水平的抵接面向鉛垂方向下方的記錄介質回收部30較大地彎曲,所以能夠使記錄介質M的輸送變得順暢而穩定。
[0053]另外,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干燥部的加熱塊27,在其主截面形狀中,抵接面27a呈包括向該抵接面27a側鼓出的圓弧的形狀。由此,能夠特別顯著地得到記錄介質M相對于抵接面27a的抵接的穩定化和增大記錄介質M與抵接面27a的接觸面積的效果,并且通過抑制記錄介質M輸送期間的對記錄介質M的摩擦,使得記錄介質M的輸送變得穩定。
[0054]另外,加熱塊27配置為,抵接面27a的成為記錄介質輸送部20側的部位與記錄介質輸送部20的支持面23a的成為最靠加熱塊27側的部位相比,位于鉛垂方向的上方。由此,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的記錄介質M,在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的成為最靠記錄介質輸送部20側的部位具有適度的張力地被保持,所以能夠不使用引導輥等其他輸送部件地使記錄介質M的輸送穩定。因此,能夠不使干燥部(本實施方式中為加熱塊27)和/或輸送系統的結構復雜化地進行穩定性優異的記錄介質M的輸送,并且能夠防止在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設置有引導輥等其他輸送部件的情況下會發生的輸送部件的墨液污染所致的描繪不良。
[0055]進而,加熱塊27配置為,俯視時,記錄介質回收部30的軸部31與該加熱塊27的記錄介質輸送部20側的相反側的端部相比,位于記錄介質輸送部20側。由此,在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的成為最靠記錄介質回收部30側的部位,加熱塊27與記錄介質回收部30之間的記錄介質M具有一定張力地被保持,記錄介質M的輸送穩定,并且記錄介質M牢固地抵接于抵接面27a,能夠穩定地確保記錄介質M與抵接面27a的接觸面積較大,所以能夠實現附著在記錄介質M上的墨液的高效干燥。
[0056]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的具體說明如上所述,繼續進行關于本實施方式的印染裝置100的結構的說明。
[0057]噴墨部40對記錄介質M噴射墨液。噴墨部40具有噴射頭H以及頭移動部41。在噴射頭H設定有噴射墨液的噴射面Ha。在噴射面Ha形成有排出墨液的多個噴嘴NZ。噴射面Ha朝向由輸送帶23輸送的記錄介質M。頭移動部41使噴射頭H沿與輸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例如記錄介質M的寬度方向)移動。
[0058]維護部50進行輸送帶23的維護。維護部50具有處理部51、基部52以及移動部53。處理部51具有將例如在輸送帶23上附著的墨液和/或塵埃、線頭等去除的維護裝置和/或在輸送帶23的粘接層劣化等情況下對該粘接層進行修補的粘接層修補裝置等、對輸送帶23進行各種處理的裝置。基部52支持處理部51。基部52也可以具有使處理部51升降的升降部。移動部53使處理部51以及基部52沿地面一體地移動。
[0059]位置檢測部70配置在: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的、與輸送帶23的支持面23a的成為最靠加熱塊27側的部位相比成為鉛垂方向下方的高度。位置檢測部70對從記錄介質輸送部20輸出的、在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下垂的記錄介質M(圖中用虛線示出)進行檢測。作為位置檢測部70能夠使用例如光傳感器和/或CCD相機
坐寸ο
[0060]控制部CONT在通過位置檢測部70檢測出了記錄介質M時,進行使記錄介質回收部30驅動以將記錄介質M按預定量回收的控制。在此所謂預定量是指:在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的記錄介質M以預定張力筆直地被保持為止(圖中用實線示出的記錄介質M)的狀態。
[0061]這樣,根據基于位置檢測部70進行的記錄介質M的位置檢測、通過控制部CONT使記錄介質回收部30驅動的記錄介質M的輸送控制方法,能夠通過簡單的裝置結構不對記錄介質M施加無用的張力且一邊保持適當張力一邊輸送記錄介質M而進行描繪。
[0062]接下來,說明上述那樣構成的印染裝置100的工作。
[0063]在從外部對印染裝置100輸入圖像數據的情況下,控制部CONT使在記錄介質M上形成與輸入的圖像數據相對應的圖像。首先,說明用于對記錄介質M形成圖像的工作流程。
[0064]控制部CONT使軸部11旋轉而從記錄介質供給部10送出記錄介質M。從記錄介質供給部10送出的記錄介質M被輸送帶23支持。此時,采用將記錄介質M按壓到輸送帶23的支持面23a上的按壓部(未圖示),以使得其與該支持面23a之間無上浮地貼附的狀態進行支持。
[0065]輸送帶23的支持面23a具有粘接性,所以記錄介質M在貼附于支持面23a的狀態下被輸送。控制部CONT使帶旋轉輥25旋轉而使輸送帶23沿輸送方向移動。通過該工作,記錄介質M通過輸送帶23沿輸送方向被輸送。
[0066]在記錄介質M到達輸送帶23上的預定位置后,控制部CONT —邊使噴射頭H沿記錄介質M的寬度方向移動,一邊使墨液從噴嘴NZ中排出。噴射頭H每沿寬度方向掃描記錄介質M —次,控制部CONT就使記錄介質M沿輸送方向移動一個預定距離。控制部C0NT,在一次移動中使帶旋轉輥25旋轉一個預定角度。這樣,控制部CONT使記錄介質M沿輸送方向間歇地移動,使噴射頭H掃描使墨液從噴嘴NZ排出,從而在記錄介質M上形成預定圖像。
[0067]控制部CONT使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M向輸送帶23的下游側移動。移動到輸送帶23的下游側的記錄介質M經加熱塊27到達記錄介質回收部30。如果控制部CONT使記錄介質M向輸送帶23的下游側移動,則記錄介質M在輸送帶23與加熱塊27之間向鉛垂方向的下方垂下。在該垂下的記錄介質M被位置檢測部70檢測到時,控制部CONT進行如下控制:使記錄介質回收部30驅動,回收記錄介質M直到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加熱塊27之間的記錄介質M以預定張力筆直地被保持為止(圖中用實線示出的記錄介質M)。
[0068]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加熱塊27作為在上游側的記錄介質輸送部20與下游側的記錄介質回收部30之間保持記錄介質M的輸送引導件發揮作用,還作為與被噴射了墨液的記錄介質M緊密附著以直接進行加熱的干燥部發揮作用。而且,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形成有在加熱塊27的主截面形狀中呈向該抵接面27a側鼓出的圓弧的斜坡。由此,能夠提供不使裝置結構復雜化、能夠實現記錄介質M輸送的穩定化和墨液干燥的高效化的印染裝置100。
[0069]另外,引導輥等輸送部件減輕、抑制了裝置成本,并且能夠防止在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的上游側配置輸送部件的情況下會發生的輸送部件的墨液污染所致的描繪不良。[0070]實施方式2
[0071]接下來,關于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印染裝置的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72]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涉及的印染裝置的概略結構的示意圖。此外,本實施方式中,關于與上述實施方式I相同的結構在附圖上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
[0073]圖3中,實施方式2的印染裝置200與上述實施方式I的印染裝置100 (參照圖1和圖2)同樣地,具有記錄介質供給部10、記錄介質輸送部20、記錄介質回收部30、噴墨部40、加熱塊27、維護部50、位置檢測部70以及控制部C0NT,這些各部分安裝在框架部FR上。
[0074]記錄介質M的輸送路徑中,在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的上游側具備對加熱塊27與記錄介質M之間供給片狀的間隔紙S的間隔紙供給部80。
[0075]從間隔紙供給部80輸出而在加熱塊27的記錄介質輸送部20側與記錄介質M的抵接于抵接面27a的側的面重合的間隔紙S,在被夾在抵接面27a與記錄介質M之間的狀態下與記錄介質M—并向記錄介質回收部30側被輸送。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下述結構:與記錄介質M重合地在加熱塊27上與記錄介質M —并被輸送的間隔紙S,與記錄介質M —起由記錄介質回收部30卷繞,但也可以構成為:在加熱塊27的記錄介質回收部30側另行設置僅卷繞間隔紙S的間隔紙回收部,在記錄介質回收部30僅回收記錄介質M。
[0076]根據實施方式2的結構,即使在記錄介質輸送部20中,作為從噴墨部40的噴射頭H噴射到記錄介質M上的液體的墨液,在加熱塊27上滲入記錄介質M而直至到達抵接面27a的情況下,通過在記錄介質M與抵接面27a之間存在間隔紙S,不會污染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由此,能夠防止附著在加熱塊27的抵接面27a上的墨液污染之后輸送來的記錄介質M等描繪不良。
[0077]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適當地加以變更。
[0078]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中,對于下述例子進行了說明:作為干燥部的加熱塊27,在其主截面形狀中呈下述形狀:抵接面27a包括向該抵接面27a側鼓出的圓弧,但是不限定于此。
[0079]例如,也可以是如圖4所示的加熱塊127那樣的結構,在該加熱塊127的主截面形狀中包括下述形狀:抵接面127a包括向該抵接面127a側突出的彎曲部127c和在彎曲部127c兩側形成斜坡的平坦部127f。
[0080]此外,圖4中,例示了在主截面形狀中抵接面127a具有多個彎曲部127c的結構的加熱塊127,但是彎曲部也可以是一個,另外也可以是包括個數比圖4所示的加熱塊127的彎曲部127c還多的彎曲部的結構。
[0081]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舉出在輸送帶23的支持面23a設有粘接層并通過該粘接層的粘接力保持記錄介質M的結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過靜電吸附和/或真空吸附保持記錄介質M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記錄介質供給部,其供給記錄介質; 記錄介質輸送部,其具有支持所述記錄介質的支持面,輸送所述記錄介質; 噴射頭,其向所述記錄介質噴射液體; 記錄介質回收部,其回收所述記錄介質;和 干燥部,其配置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之間,使附著于所述記錄介質的所述液體干燥, 所述干燥部是具有所述記錄介質所抵接的抵接面的加熱塊,所述抵接面的成為最靠近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的部位,與所述支持面的成為最靠近所述干燥部側的部位相比,位于鉛垂方向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部與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相比,配置在鉛垂方向的上方,所述抵接面具有向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側下垂的斜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狀中,所述抵接面為包括向該抵接面側突出的彎曲部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狀中,所述抵接面為包括向該抵接面側鼓出的圓弧的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2?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的軸部,俯視與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相反側的端部相比,配置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位置檢測部,其與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干燥部之間的所述支持面的成為最靠近所述干燥部側的部位相比,配置在鉛垂方向的下方,檢測從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輸出的、在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與所述干燥部之間垂下的所述記錄介質;和 控制部,其進行下述控制:在所述位置檢測部檢測到所述記錄介質時,使所述記錄介質回收部驅動而按預定量回收所述記錄介質。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間隔紙供給部,該間隔紙供給部,以使得被夾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抵接面與所述記錄介質之間的片狀的間隔紙與所述記錄介質一并被輸送的方式,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記錄介質輸送部側供給所述間隔紙。
【文檔編號】B41J11/00GK103625131SQ201310367336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1日
【發明者】石冢博孝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平和县| 思南县| 鄢陵县| 宣化县| 肥西县| 淮安市| 舟曲县| 监利县| 绥宁县| 奉新县| 余干县| 图木舒克市| 博兴县| 攀枝花市| 九龙县| 桂东县| 池州市| 滦平县| 韩城市| 兴山县| 黎平县| 黄冈市| 时尚| 上栗县| 阳城县| 吴旗县| 北安市| 紫金县| 涿州市| 兴安县| 本溪| 平南县| 双峰县| 灵山县| 万安县| 通城县| 桐庐县| 包头市| 札达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