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紙供給裝置以及打印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卷筒紙供給裝置以及打印機,其能夠簡單且正確地進行側引導件的位置調整,該側引導件對從卷筒紙拉出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進行限制。卷筒紙供給裝置(3)具有:卷筒紙收納部(12),其對打印用的連續用紙(11a)卷繞而成的卷筒紙(11)進行收納;側引導件(20、21),其對從收納于卷筒紙收納部(12)的卷筒紙(11)拉出的連續用紙(11a)的用紙寬度方向的端位置進行限定。側引導件能夠在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當其在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能夠與卷筒紙收納部(12)的卷筒紙(11)的端面抵接。通過使側引導件與卷筒紙(11)的端面接觸這樣的簡單操作,能夠在不損傷拉出的連續用紙(11a)的端的前提下正確地調整側引導件的位置。
【專利說明】卷筒紙供給裝置以及打印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卷筒紙供給裝置以及具備該卷筒紙供給裝置的打印機。更詳細 來說,涉及對從卷筒紙拉出而搬運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端位置進行限制的側引導 件。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卷筒紙供給裝置,公知有具備用于對從收納于其中的卷筒紙拉出的連續用紙 進行引導的側引導件的結構。側引導件對從卷筒紙拉出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 的端位置進行限制。由此,將連續用紙沿著預定的搬運路線,在不陷入斜行狀態等的情況下 朝向打印機的打印位置等進行輸送。
[0003]卷筒紙具有各種用紙寬度,因此需要與從卷筒紙拉出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相應 地調整側引導件的用紙寬度方向的位置。在將側引導件間的寬度與用紙寬度相比設定得狹 窄的情況等,在連續用紙的用紙端作用過度的限制力,有可能損傷用紙端。在側引導件間的 寬度過寬的情況下,不能正確地限制被搬運的連續用紙的用紙端位置,在連續用紙中產生 斜行等,產生卡紙、打印的位置偏移等弊害。
[0004]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打印介質支承裝置中,在收納有卷筒紙的卷繞部中,配置 有對卷筒紙的寬度方向位置進行限制的可動式的左右的寬度限制引導件。此外,配置有對 從卷繞部拉出的卷筒紙的寬度方向位置進行限制的可動式的左右的寬度限制引導件(側 引導件)。位于左側的寬度限制引導件彼此、位于右側的寬度限制引導件彼此分別借助臂部 而一體成形。當對卷繞部中的左右的寬度限制引導件進行定位時,另一方的左右的寬度限 制引導件也自動地定位。
[0005]在先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28331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0008]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09]在專利文獻I中,使對從卷筒紙拉出之后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位置進行限制的 側引導件與配置于卷筒紙收納部的可動式的寬度限制引導件連動。具有無需獨自進行側引 導件的位置調整這樣的優點。但是,這是以在卷筒紙收納部側具備可動式的寬度限制引導 件為前提的。此外,期望的是,由側引導件進行的位置限制是在用紙搬運路線的最下游處進 行限制。例如,期望的是,在盡可能地靠近打印機的打印位置的位置處進行。然而,在側引 導件與卷筒紙收納部的一側的寬度限制引導件一體成形的情況下,由于周邊零件的布局等 而無法在所希望的位置處配置側引導件等,從而布局的自由度較低。
[0010]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卷筒紙供給裝置以及具備該卷筒紙供給裝置的 打印機,該卷筒紙供給裝置在不與卷筒紙收納部的一側的構件連動的前提下能夠簡單且正確地進行對從卷筒紙拉出的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進行限制的側引導件的位置調整。
[0011]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2]本實用新型的卷筒紙供給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卷筒紙收納部,其對打印用的連 續用紙卷繞而成的卷筒紙進行收納;以及側引導件,其對從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 述卷筒紙拉出的所述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端位置進行限定,所述側引導件能夠在所 述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當其在所述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能夠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 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端面抵接。
[0013]在卷筒紙收納部中設置卷筒紙,從卷筒紙拉出連續用紙。然后,使側引導件在用紙 寬度方向上滑動,與卷筒紙的端面抵接。由此,設定側引導件的用紙寬度方向的位置。通過 使側引導件與卷筒紙的端面接觸這樣的簡單操作,能夠在不會對拉出的連續用紙的端造成 損傷的情況下正確地調整側引導件的位置。
[0014]在此,在從所述用紙寬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若所述側引導件具有如下輪廓形狀, 該輪廓形狀包括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端面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則 當使側引導件在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能夠使其與卷筒紙的端面抵接。
[0015]此外,能夠使連續用紙的寬度方向的一端被配置于固定位置的固定側側引導件限 定,使另一端如上述那樣被本實用新型的滑動式的側引導件限定。作為替代,也可以配置對 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的端位置進行限制的一對側引導件。
[0016]接下來,本實用新型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在上述結構之外,還具有:卷筒紙支承軸, 其對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旋轉中心線進行限定且沿著所述用紙寬度 方向延伸;以及側引導件支承軸,其將所述側引導件分別支承為能夠在沿著所述用紙寬度 方向延伸的軸線的方向上滑動的狀態,并且將所述側引導件分別支承為能夠以該軸線為中 心而向相對于所述卷筒紙支承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進行旋轉的狀態。
[0017]在作為所述側引導件,配置有對所述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的端位置進 行限制的一對側引導件的情況下,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卷筒紙按壓軸,該卷筒紙按壓 軸以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在沿著所述用紙寬度 方向延伸的狀態下,架設在所述一對側引導件之間,所述卷筒紙按壓軸由所述一對側引導 件各自的與所述側引導件支承軸不同的部位支承。
[0018]卷筒紙按壓軸架設在以側引導件支承軸為中心而能夠旋轉的一對側引導件之間。 若對卷筒紙按壓軸相對于一對側引導件的架設位置、即從側引導件支承軸到卷筒紙按壓軸 的距離進行適當設定,則能夠形成為使卷筒紙按壓軸與收納于卷筒紙收納部的卷筒紙的外 周面抵接的狀態。就接觸狀態的維持來說,以通過側引導件等的自重而作用以側引導件支 承軸為中心而使側引導件朝向卷筒紙支承軸旋轉的旋轉力矩的方式設定側引導件的姿勢 等即可。或者,使用彈簧構件、彈性構件來維持抵接狀態即可。
[0019]若處于使卷筒紙按壓軸與卷筒紙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則伴隨著卷筒紙的外徑的 變化,一對側引導件也以側引導件支承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因而,即使卷筒紙的外徑變小, 也始終能夠維持使側引導件與卷筒紙的端面抵接的狀態。不論設置在卷筒紙收納部的卷筒 紙的直徑的大小如何,都能夠使側引導件可靠地抵接于卷筒紙的端面,能夠正確地設定該 側引導件的位置。此外,即使在作為側引導件而使用了寬度狹窄的構件的情況下,也是不論 卷筒紙的外徑的大小如何,都始終能夠維持使側引導件與卷筒紙的外周側的端面部分抵接的狀態。因而,不需要使用寬度較寬的大尺寸的側引導件。
[0020]接下來,在具有對從所述卷筒紙拉出的所述連續用紙進行架設的用紙引導軸的情 況下,能夠將該用紙引導軸用作所述側引導件支承軸。架設于用紙引導軸的連續用紙的部 分彎曲,連續用紙中的彎曲部分處于其韌性較強(面外剛性較高)的狀態。若該連續用紙 的彎曲部分被側引導件限制,則不會在連續用紙的端處發生彎折等,能夠對被搬運的連續 用紙的寬度方向的位置進行正確限制。
[0021]此外,能夠將所述用紙引導軸設為具備對被搬運的連續用紙賦予張力的功能的用 紙引導軸。這種情況下的用紙引導軸被設為能夠在與該用紙引導軸的軸線正交的方向上滑 動。此外,所述用紙引導軸被彈性構件朝向能夠滑動的方向中的、對所述連續用紙賦予張力 的一方向施力。
[0022]有時在卷筒紙收納部安裝有用于對卷筒紙的余量處于規定量以下的情況進行檢 測的檢測機構。作為檢測機構,公知有基于與卷筒紙的外徑的減少相應而旋轉的即將用盡 檢測用的檢測構件的旋轉位置進行檢測動作的結構。此時,能夠將伴隨著卷筒紙的外徑的 變化進行旋轉的側引導件用作即將用盡檢測用的檢測構件。或者,能夠設為與側引導件連 動而使即將用盡檢測用的檢測構件旋轉。
[0023]在作為所述用紙引導軸,使用具備對連續用紙賦予張力的功能的能夠滑動的用紙 引導軸,使用能夠以與該用紙引導軸不同且沿著所述用紙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而向 相對于所述卷筒紙支承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旋轉的即將用盡檢測用的檢測構件的情況 下,在所述檢測構件的遠離所述軸線的部位連結有所述卷筒紙按壓軸。此外,所述卷筒紙按 壓軸以能夠向相對于所述用紙引導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滑動的狀態架設在所述一對側 引導件之間。由此,使用對檢測構件的旋轉中心進行限定且繞軸線旋轉的卷筒紙按壓軸,能 夠使側引導件以用紙引導軸為中心進行旋轉。
[0024]接下來,本實用新型的打印機具有:上述結構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對從所述卷筒紙 供給裝置供給的連續用紙進行打印的打印頭、以及沿著經由所述打印頭的打印位置的搬運 路線對所述連續用紙進行搬運的搬運機構。在利用卷筒紙供給裝置的側引導件精度優良地 限定了寬度方向的位置的狀態下,將連續用紙搬運到打印位置。能夠在用紙寬度方向上不 產生打印偏移的情況下進行打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表示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打印機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26]圖2是圖1的打印機的概略縱剖視圖。
[0027]圖3是圖1的打印機的概略縱剖視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I打印機,2打印機主體單元,3卷筒紙單元(卷筒紙供給裝置),4打印機 框體,5 打印機機構部,6 開口部,7 打印機罩,7a部位,8 單元框體,9、10 側板, 11卷筒紙,Ila連續用紙,Ilb 端面,Ilc外周面,12 卷筒紙收納部,13 單元罩, 13a前端邊緣部,13b后端邊緣部,14卷筒紙支承軸,15、16軸承槽,17用紙引導軸, 17a軸端部,18a軸孔,19拉伸螺旋彈簧,20、21側引導件,21a端部,21b旋轉中心, 20c,21c端部,23卷筒紙按壓軸,23a、23b軸端部,24a、24b引導孔,30即將用盡檢測機構,31檢測構件,31a、31b 端部,31c 突出部,32 檢測器,32a檢測片,33 旋 轉中心,41壓紙輥,42打印頭,44滑架導軸,45用紙引導板,46a、46b搬運輥,46c 排紙輥,47排紙口,48排紙引導框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31]圖1 (a)是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的外觀立體圖,圖1 (b)是表示將打印機罩拆卸下 來的狀態的打印機的立體圖。
[0032]打印機I包括成為長方體形狀的打印機主體單元2和安裝于該打印機主體單元2 的后端的卷筒紙單元3 (卷筒紙供給裝置)。打印機主體單元2包括打印機框體4與配置在 其內部的打印機機構部5。打印機框體4的上表面部分成為向上方開口的開口部6,以能夠 裝卸的狀態在該開口部6處安裝有打印機罩7。
[0033]卷筒紙單元3包括單元框體8,單元框體8包括配置在打印機寬度方向X的兩側的 側板9、10。單元框體8的側板9、10之間的部分是收納圖1(b)中假想線所示的卷筒紙11 的卷筒紙收納部12。卷筒紙收納部12的打印機前方側的部位被平板狀的單元罩13封閉。 卷筒紙收納部12朝向打印機上方側以及打印機后方側開口。
[0034]單元罩13能夠以其打印機前后方向Y中的后側的后端邊緣部13a為中心向上方 打開。單元罩13的前端邊緣部13b被打印機罩7的后端側的部位7a從上側覆蓋。當拆卸 打印機罩7時,如圖1(b)所示,能夠打開單元罩13。
[0035]圖2(a)是表示打印機的內部構造的概略縱剖視圖,圖2(b)是其局部說明圖。這 些圖表示將新的卷筒紙11安裝到卷筒紙收納部12的狀態。圖3(a)是表示打印機的內部 構造的概略縱剖視圖,圖3(b)是其局部說明圖。這些圖表示卷筒紙收納部12的卷筒紙11 處于即將用盡狀態的狀態。
[0036]當參照這些圖進行說明時,在卷筒紙單元3的卷筒紙收納部12處,配置有沿打印 機寬度方向X延伸的卷筒紙支承軸14。卷筒紙支承軸14架設在側板9、10之間。在側板
9、10上形成有將卷筒紙支承軸14的兩側的軸端部14a、14b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的軸承 槽15、16 (參照圖1)。軸承槽15、16朝向打印機后方而向斜上方開口,卷筒紙支承軸14能 夠相對于軸承槽15、16進行裝卸。
[0037]相對于卷筒紙支承軸14在打印機前方的一側配置有用紙引導軸17。在用紙引導 軸17上架設有從安裝于卷筒紙支承軸14的卷筒紙11拉出的連續用紙11a。將連續用紙 Ila從卷筒紙11朝向打印機前方而向斜上方拉出,架設到用紙引導軸17上,由此向打印機 前方的斜下方搬運,輸送到打印機主體單元2。
[0038]用紙引導軸17架設在側板9、10 (支承構件)之間。卷筒紙11在其中心軸線沿著 打印機寬度方向X進行延伸的狀態下配置,因此從卷筒紙11拉出的連續用紙Ila的用紙寬 度方向與打印機寬度方向X —致。
[0039]用紙引導軸17包括將搬運的連續用紙Ila維持于規定的張力狀態的張力調整機 構。由圖2(b)可知,在側板9、10的內側形成有大致在打印機上下方向Z上較長的長圓形 的軸孔18a(在圖中僅表示側板10 —側的軸孔)。用紙引導軸17的兩側的軸端部17a(在 圖中僅表示側板10 —側的軸端部)被支承為能夠沿著軸孔18a在與用紙引導軸17的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上進行滑動的狀態。
[0040]在用紙引導軸17的兩側的軸端部17a與側板9、10之間分別架設有拉伸螺旋彈簧 19 (在圖中僅表示側板10 —側的拉伸螺旋彈簧)。各軸端部17a始終被各拉伸螺旋彈簧19 向沿著各軸孔18a的該軸端部17a的滑動方向中的一方向、在本例中為上方拉伸。因此,用 紙引導軸17能夠與作用于連續用紙Ila的張力的變動相應地沿著軸孔18a在上下方向上 移動。
[0041]在此,在用紙引導軸17的兩側的軸端部17a上分別安裝有對從卷筒紙11拉出的 連續用紙Ila的用紙寬度方向的端位置進行限定的側引導件20、21。各側引導件20、21具 有相同形狀以及大小,配置成左右對稱的狀態(參照圖1)。因而,以一方的側引導件21為 中心進行說明。此外,側引導件20、21也可以為不同形狀。在從用紙寬度方向觀察的情況 下,側引導件20、21的形狀為包括與收納于卷筒紙收納部12的卷筒紙11的端面Ilb的一 部分重疊的部分的形狀。由此,當使側引導件20、21在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能夠與卷筒 紙11的端面Ilb抵接。
[0042]側引導件21是整體在一方向上細長的輪廓形狀的平板狀構件,配置在側板10的 內側。側引導件21中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21a被用紙引導軸17的軸端部17a支承為能夠 在軸線方向(連續用紙Ila的用紙寬度方向)上進行滑動的狀態。此外,端部21a被用紙 引導軸17的軸端部17a支承為能夠以該用紙引導軸17為中心進行旋轉的狀態。
[0043]側引導件21除了安裝于具有張力調整功能的用紙引導軸17之外,也能夠安裝于 不具有張力調整功能的普通用紙引導軸。此外,根據情況,也能夠以設置于用紙搬運路線上 的側引導件支承軸為中心而以能夠旋轉的狀態進行配置。另外,也能夠在確定的位置處以 不能旋轉的狀態進行配置。
[0044]在本例中,用紙引導軸17位于卷筒紙單元3中的用紙搬運路線的最下游。換言之, 在卷筒紙單元3的用紙搬運路線中,用紙引導軸17是位于打印機主體單元2中的最靠近后 述的打印位置的位置處的零件。在用紙引導軸17上配置側引導件21,從而能夠在盡可能靠 近打印位置的位置處限制用紙寬度方向,能夠精度優良地限定打印位置處的用紙寬度方向 的位置,因此是優選的。
[0045]在側引導件21中,從被用紙引導軸17的軸端部17a支承的旋轉中心21b到側引 導件2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的長度LI長于從該旋轉中心21b到卷筒紙支承軸14的外周 面的距離L2。因而,不論安裝在卷筒紙支承軸14的卷筒紙11的外徑的大小如何,當使側引 導件21沿著用紙引導軸17在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都能夠使側引導件21與卷筒紙11 的端面Ilb抵接。
[0046]在本例中,將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的側引導件20、21設為都能夠滑動。也可以代 替之,僅使一方的側引導件21能夠滑動,將另一方的側引導件20支承為僅能夠在用紙引導 軸17的軸端部處的確定位置進行旋轉的狀態。
[0047]從圖1(b)可知,在與兩側的側引導件20、21中的旋轉中心21b相反的一側的端部 20c、21c之間,架設有卷筒紙按壓軸23。在各側引導件20、21的端部20c、21c,形成有沿其 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圓形的引導孔24a、24b。在各引導孔24a、24b中,卷筒紙按壓軸23的兩 側的軸端部23a、23b各自以能夠沿著這些引導孔24a、24b滑動的狀態插通。此外,軸端部 23a、23b以能夠繞卷筒紙按壓軸23的中心軸線旋轉的狀態插通于引導孔24a、24b。另外,軸端部23a、23b以能夠沿用紙寬度方向滑動的狀態插通于引導孔24a、24b。
[0048]如圖2所示,側引導件20、21借助卷筒紙按壓軸23而立靠在卷筒紙11的外周面 IlC上。利用側引導件20、21、卷筒紙按壓軸23等的自重,將卷筒紙按壓軸23始終維持于 與卷筒紙11的外周面Ilc卡合的狀態(抵接的狀態)。
[0049]S卩,如圖所示,在將打印機I放置于水平的設置面的情況下,側引導件20、21以及 與該側引導件20、21 —并旋轉的構件的重心位置位于比用紙引導軸17靠卷筒紙支承軸14 一側的位置。由此,以用紙引導軸17為中心而向側引導件20、21始終作用朝向卷筒紙支承 軸14接近方向的旋轉力矩。也能夠取代利用重力所產生的旋轉力矩而配置彈簧構件、彈性 部材等,將側引導件20、21始終向接近卷筒紙支承軸14的方向施力。
[0050]當卷筒紙11的外徑減少時,與其相應,側引導件20、21以其旋轉中心為中心而朝 向卷筒紙支承軸14緩緩地傾倒。由此,不論卷筒紙11的外徑的大小如何,側引導件20、21 都維持與卷筒紙11的端面Ilb的外周側的部分抵接的狀態。
[0051]此外,也能夠替代卷筒紙按壓軸23而在各側引導件20、21上形成與卷筒紙11的 外周面Ilc卡合的部位。在這種情況下,側引導件20、21也能夠在與卷筒紙11的外周面 He抵接(卡合)的情況下進行旋轉。
[0052]在此,在卷筒紙收納部12中,組裝有對卷筒紙11的余量處于規定量以下的情況進 行檢測的即將用盡檢測機構30。即將用盡檢測機構30包括:與卷筒紙11的外徑的減少相 應地進行旋轉的檢測構件31 ;以及對該檢測構件31旋轉至規定的旋轉位置的情況進行檢 測的檢測器32。
[0053]檢測構件31與一方的側引導件21的旋轉連動而旋轉。檢測構件31配置于側板 10與配置在側板10內側的側引導件21之間。在圖2(b)、圖3(b)中,將側引導件21以假 想線進行表示,易于理解地顯示檢測構件31。檢測構件31的一端部31a以旋轉自如的狀態 連結于卷筒紙按壓軸23的軸端部23b。檢測構件31的另一端部31b以將固定的旋轉中心 線33作為中心而向相對于卷筒紙支承軸14靠近以及離開的方向旋轉自如的狀態安裝于側 板10。旋轉中心33相對于用紙引導軸17位于靠近卷筒紙支承軸14的一側。
[0054]在檢測構件31的端部31a、31b之間的部位形成有朝向卷筒紙支承軸14 一側突出 的突出部31c。在卷筒紙支承軸14的下側的部位配置有檢測器32。檢測器32在檢測構件 31的突出部31c的旋轉軌跡上的位置處配置有限位開關等檢測片32a。檢測器32在檢測 片32a被突出部31c按壓時,產生用于表示卷筒紙11的余量處于規定量以下的情況的即將 用盡檢測信號。
[0055]在本例中,安裝有側引導件20、21的用紙引導軸17具備張力調整功能。伴隨著用 紙引導軸17的上下方向的移動,側引導件20、21也移動。與此相對,在側引導件20、21以 將固定配置在確定位置的用紙引導軸作為中心而旋轉自如的狀態進行安裝的情況下,該側 引導件20、21的旋轉位置與卷筒紙11的余量對應。在該情況下,能夠將側引導件20、21直 接用作檢測構件31。
[0056]接下來,對搭載有所述結構的卷筒紙單元3的打印機主體單元2的內部構造進行 簡單說明。
[0057]在打印機主體單元2的內部配置有沿打印機寬度方向X延伸的壓紙輥41。擊打點 式的打印頭42從打印機前側與該壓紙輥41對峙。打印頭42搭載于未圖示的打印頭滑架上,利用未圖示的滑架驅動機構,能夠沿著架設在打印機寬度方向上的滑架導軸44進行移動。
[0058]從卷筒紙單元3—側經由側引導件20、21被供給的連續用紙Ila被用紙引導板45 導向壓紙輥41。在壓紙輥41的下側配置有一對搬運輥46a、46b。在壓紙輥41的上側配置 有排紙輥46c。夾在搬運輥46a、46b與壓紙輥41之間的連續用紙Ila被具有這些輥41、 46a、46b的搬運機構沿著經由打印頭42的打印位置的搬運路線搬運。經由打印位置之后的 連續用紙Ila經由排紙輥46c,通過形成在打印機罩7與單元罩13之間的排紙口 47,沿著 單元罩13的上表面被排出。
[0059]單元罩13的上表面作為排紙引導面發揮功能。此外,在單元罩13的端部以旋轉 自如的狀態安裝有排紙引導框48。被排出的連續用紙Ila從單元罩13的上表面被排紙引 導框48引導,向卷筒紙11的上方被排出。
[0060]在所述結構的打印機I中,對在卷筒紙單元3上設置卷筒紙的情況的動作進行說 明。打開打印機罩7以及單元罩13。此外,將卷筒紙支承軸14從卷筒紙單元3的單元框體 8拆卸。在卷筒紙支承軸14上安裝卷筒紙11,在該狀態下,將卷筒紙支承軸14安裝于單元 框體8。由此,在單元框體8的卷筒紙收納部12上安裝卷筒紙11。
[0061]從卷筒紙11拉出連續用紙11a、并將其架設于用紙引導軸17上之后,沿著用紙引 導板45進行配置,通過壓紙輥41與搬運輥46a、46b之間而向排出側拉出。
[0062]使安裝于用紙引導軸17的兩側的側引導件20、21在用紙寬度方向(打印機寬度 方向X)上滑動。調整側引導件20、21的滑動位置,以便處于正好與架設于用紙引導軸17 上的連續用紙Ila的兩側的用紙端接觸的狀態。在該位置調整中,使側引導件20、21與卷 筒紙11的兩側的端面Ilb抵接,從而能夠極其簡單地進行這些側引導件20、21的定位。
[0063]例如,側引導件20、21以具有規定的滑動阻力而能夠滑動的狀態安裝于用紙引導 軸17,不會從滑動到的位置進行移動。因而,在使側引導件20、21滑動而進行寬度方向的定 位時,需要施加一定程度較大的力而使側引導件20、21滑動。因此,以往難以精度優良地定 位側引導件20、21。此外,當將側引導件20、21過度地壓入到內側時,有時會損傷連續用紙 Ila的用紙端。然而,在本例中,由于使側引導件20、21與卷筒紙11的端面抵接,因而不會 將側引導件20、21過度地壓入到內側。相反地,也不會因側引導件20、21的寬度過寬而不 能筆直地搬運連續用紙11a。
[0064]這樣,在設置側引導件20、21之后,處于利用搬運輥46a、46b將連續用紙Ila按壓 于壓紙輥41的狀態。接著,關閉單元罩13,關閉打印機罩7。
[0065]在打印動作中,被從卷筒紙單元3向打印機主體單元2 —側搬運的連續用紙Ila 被側引導件20、21精度良好地限定了寬度方向的位置。因而,利用打印頭42在寬度方向上 不產生位置偏移地實施打印。
[0066]當卷筒紙11的余量處于規定的余量以下時,如圖3所示,與側引導件20、21連動 地旋轉的檢測構件31的突出部31c與檢測器32的檢測片32a接觸,產生即將用盡檢測信 號。由此,能夠將需要更換卷筒紙11的情況向操作者通知。
[0067]此外,在更換卷筒紙11的情況下,當不展開側引導件20、21時,存在重新設置的卷 筒紙11與側引導件20、21接觸的可能性。若在側引導件20、21的邊緣部分設置錐形部分, 則能夠順暢地進行將安裝有卷筒紙11的卷筒紙支承軸17安裝于卷筒紙收納部12的操作。[0068]此外,當不展開側引導件20、21而設置卷筒紙11時,利用側引導件20、21將從卷 筒紙11拉出的連續用紙Ila的用紙寬度方向的位置限定成與卷筒紙交換前相同的位置。因 此,獲得能夠在與卷筒紙交換前相同的位置處正確地進行打印這樣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卷筒紙收納部,其對打印用的連續用紙卷繞而成的卷筒紙進行收納;以及側引導件,其對從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拉出的所述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端位置進行限定,所述側引導件能夠在所述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當其在所述用紙寬度方向上滑動時, 能夠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端面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沿著所述用紙寬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側引導件具有如下輪廓形狀,該輪廓形狀包括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所述側引導件,配置有對所述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的端位置進行限制的一對側引導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卷筒紙支承軸,其對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旋轉中心進行限定且沿著所述用紙寬度方向延伸;以及 側引導件支承軸,其將所述側引導件支承為能夠在沿著所述用紙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的方向上滑動的狀態,并且將所述側引導件支承為能夠以該軸線為中心而向相對于所述卷筒紙支承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進行旋轉的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所述側引導件,配置有對所述連續用紙的用紙寬度方向的兩側的端位置進行限制的一對側引導件,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卷筒紙按壓軸,該卷筒紙按壓軸以與收納于所述卷筒紙收納部的所述卷筒紙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在沿著所述用紙寬度方向延伸的狀態下,架設在所述一對側引導件之間,所述卷筒紙按壓軸由所述一對側引導件各自的與所述側引導件支承軸不同的部位支承。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對從所述卷筒紙拉出的所述連續用紙進行架設的用紙引導軸,所述側引導件支承軸是所述用紙引導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支承構件,其將所述用紙引導軸支承為能夠在與該用紙引導軸的軸線正交的方向上滑動的狀態,以及彈性構件,其朝向該用紙引導軸能夠滑動的方向中的、對所述連續用紙賦予張力的一方向對所述用紙引導軸進行施力。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側引導件的旋轉位置或者與所述側引導件的旋轉進行連動旋轉的檢測構件的旋轉位置,對所述卷筒紙的余量進行檢測。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卷筒紙供給裝置還具有用于檢測所述卷筒紙的余量的檢測構件,所述檢測構件能夠以位于與所述用紙引導軸不同的位置的旋轉中心為中心,向相對于所述卷筒紙支承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進行旋轉, 在所述檢測構件的遠離所述旋轉中心的部位連結有所述卷筒紙按壓軸,所述卷筒紙按壓軸以能夠向相對于所述用紙引導軸接近以及離開的方向滑動的狀態架設在所述一對側引導件之間。
10.一種打印機,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卷筒紙供給裝置;打印頭,其對從所述卷筒紙供給裝置供給的連續用紙進行打印;以及搬運機構,其以使所述連續用紙經由所述打印頭的打印位置的方式對所述連續用紙進行搬運。
【文檔編號】B41J15/04GK203410171SQ201320459853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三津屋利幸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