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3D打印裝置,包括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的打印組件,設于所述支架側壁的Y軸移動組件,與所述Y軸移動組件連接的X軸移動組件,以及設于所述打印組件上的冷卻組件,所述打印組件中設有噴頭托盤,所述噴頭托盤上設有噴頭,所述冷卻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打印組件上且正對著所述打印組件的冷卻風扇,設于所述冷卻風扇與所述噴頭之間的溫度繼電器,及與所述冷卻風扇和所述溫度繼電器連接的機內電源。由于所述冷卻組件中設有所述溫度繼電器,使得所述打印組件的溫度只有超過所述溫度繼電器設定的閾值時,所述冷卻風扇才開始工作,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所述3D打印裝置在長時間待機狀態下的功耗,增加所述冷卻風扇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3D打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3D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3D打印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 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由于3D打印技術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是一種 增加材料的制造方法,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家庭用戶的青睞。
[0003] 目前市場上應用較廣泛的是熔融式3D打印裝置,所用的打印材料為PLA和ABS,通 過驅動電機組件將材料絲送至打印噴頭融化后進行打印,打印噴頭通過冷卻風扇進行散 熱。現有的3D打印裝置只要接通電源后,無論3D打印裝置是否工作,冷卻風扇都處于運轉狀 態,如果3D打印裝置長時間處在待機狀態勢必增加3D打印裝置的功率消耗,同時也會縮短 冷卻風扇的使用壽命,造成資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降低功耗功能的3D打印裝置。
[0005] -種3D打印裝置,包括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的打印組件,設于所述支架側壁的Y 軸移動組件,與所述Y軸移動組件連接的X軸移動組件,以及設于所述打印組件上的冷卻組 件,所述打印組件中設有噴頭托盤,所述噴頭托盤上設有噴頭,所述冷卻組件包括設于所述 打印組件上且正對著所述打印組件的冷卻風扇,設于所述冷卻風扇與所述噴頭之間的溫度 繼電器,及與所述冷卻風扇和所述溫度繼電器連接的機內電源,所述溫度繼電器控制所述 冷卻風扇工作。
[0006]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3D打印裝置中,由于所述冷卻組件中設有所述 溫度繼電器,使得所述打印組件的溫度只有超過所述溫度繼電器設定的閾值時,所述冷卻 風扇才開始工作,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所述3D打印裝置在長時間待機狀態下的功耗,增加 所述冷卻風扇的使用壽命。
[0007]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頂支架,與所述頂支架平行的底支架,將所述頂支架與所 述底支架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0008] 進一步地,所述打印組件包括與所述頂支架和所述底支架連接的Z軸桿和后軸,設 于所述Z軸桿上的平臺托盤,設于所述平臺托盤上方的工作平臺,用于連接所述平臺托盤和 所述工作平臺的校準螺釘,設于所述工作平臺上方的噴頭托盤,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位 于所述噴頭托盤與所述工作平臺之間的噴頭,及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與所述噴頭相對一 側的噴頭齒輪電機。
[0009]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組件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與所述噴頭處于同一平面上,所 述冷卻風扇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正對著所述噴頭。
[0010] 進一步地,所述Y軸移動組件設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Y軸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 述第二支架上的Y軸驅動電機,設于所述Y軸驅動電機和所述頂支架之間的第二掛耳,設于 所述第二掛耳上的Y軸桿,及用于連接所述Y軸驅動電機與所述Y軸桿的第二皮帶。
[0011] 進一步地,所述X軸移動組件與所述噴頭托盤連接,所述X軸移動組件包括與所述 第二掛耳連接X軸桿,設于所述X軸桿另一端的第一掛耳,設于所述第一掛耳上的X軸驅動電 機,及用于連接所述X軸驅動電機和所述X軸桿的第一皮帶。
[0012] 進一步地,所述噴頭托盤設于所述X軸桿上。
[0013] 進一步地,所述X軸桿、所述γ軸桿和所述ζ軸桿都為螺桿,用于實現X軸方向、γ軸方 向和Ζ軸方向的移動。
【附圖說明】
[0014]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3D打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 圖2為圖1中冷卻組件的原理框圖。
[0016]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冷卻元件的截面示意圖。
[0017]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19]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 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 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0021]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設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 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 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 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 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23]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打印裝置,包括支架10,設于所述支 架10上的打印組件11,設于所述支架1 〇側壁的Y軸移動組件12,與所述Y軸移動組件12連接 的X軸移動組件13,以及設于所述打印組件11上的冷卻組件14。
[0024] 所述支架10包括頂支架101,與所述頂支架101平行的底支架102,將所述頂支架 101與所述底支架102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架103和第二支架104。
[0025] 所述打印組件11包括與所述頂支架101和所述底支架102連接的Z軸桿111和后軸 112,設于所述Z軸桿111上的平臺托盤113,設于所述平臺托盤113上方的工作平臺114,用于 連接所述平臺托盤113和所述工作平臺114的校準螺釘115,設于所述工作平臺114上方的噴 頭托盤116,設于所述噴頭托盤116上且位于所述噴頭托盤116與所述工作平臺114之間的噴 頭117,及設于所述噴頭托盤116上且與所述噴頭117相對一側的噴頭齒輪電機118。在打印 之前,需先通過所述校準螺釘115對所述工作平臺114進行水平校準。所述Z軸桿111為螺桿, 帶動所述平臺托盤113在Z軸方向移動,即在打印時用來上下移動打印物。所述后軸112與所 述Z軸桿111平行,用于放置打印材料,打印材料通過噴頭齒輪電機118擠入所述噴頭117中, 被所述噴頭117融化后,在所述工作平臺114上進行打印。
[0026] 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冷卻組件14設于所述噴頭托盤116上且與所述噴頭117處于 同一平面上,所述冷卻組件14包括設于所述噴頭托盤116上且正對著所述噴頭117的冷卻風 扇141,設于所述冷卻風扇141與所述噴頭117之間的溫度繼電器142,及與所述冷卻風扇141 和所述溫度繼電器142連接的機內電源143。先設定所述溫度繼電器142的閾值,當所述噴頭 117的溫度超過所述溫度繼電器142設定的閾值時,所述溫度繼電器142閉合,所述冷卻風 扇141與所述機內電源143接通,所述冷卻風扇141對所述噴頭117進行降溫處理,當所述噴 頭117的溫度低于所述溫度繼電器142設定的閾值時,所述溫度繼電器142斷開,所述冷卻風 扇141不工作。
[0027] 所述Y軸移動組件12設于所述第二支架104上,所述Y軸移動組件12包括設于所述 第二支架104上的Y軸驅動電機121,設于所述Y軸驅動電機121和所述頂支架101之間的第二 掛耳122,設于所述第二掛耳122上的Y軸桿123,及用于連接所述Y軸驅動電機121與所述Y軸 桿123的第二皮帶124。所述Y軸桿123為螺桿,所述Y軸移動組件12通過所述第二皮帶124帶 動所述Y軸桿123實現所述打印組件11在Y方向的移動。
[0028] 所述X軸移動組件13與所述噴頭托盤116連接,所述X軸移動組件13包括與所述第 二掛耳122連接X軸桿131,設于所述X軸桿131另一端的第一掛耳132,設于所述第一掛耳132 上的X軸驅動電機133,及用于連接所述X軸驅動電機133和所述X軸桿131的第一皮帶134。所 述噴頭托盤116設于所述X軸桿131上,所述X軸桿131為螺桿,所述X軸移動組件13通過所述 第一皮帶134帶動所述X軸桿131實現所述打印組件11在X方向的移動。
[0029] 綜上,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打印組件11通過所述X軸桿131、所述Y軸桿 123和所述Ζ軸桿111實現X軸方向、Υ軸方向和Ζ軸方向的移動,由于所述冷卻組件14中設有 所述溫度繼電器142,使得所述噴頭117的溫度只有超過所述溫度繼電器142設定的閾值時, 所述冷卻風扇141才開始工作,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所述3D打印裝置在長時間待機狀態下 的功耗,增加所述冷卻風扇141的使用壽命。
[0030] 請參閱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打印裝置的冷卻元件,本實施 例中所述冷卻元件144代替所述冷卻風扇141設于所述噴頭托盤116上,所述冷卻元件144為 中空錐體結構,所述冷卻元件144包括第一端面1441,及與所述第一端面1441平行的第二端 面1442,所述第一端面1441上設有入氣孔1443,所述第二端面1442上陣列的設有出氣孔 1444,所述出氣孔1444正對著所述噴頭117。所述入氣孔1443與冷空氣管連接,冷空氣由所 述入氣孔1443進入所述冷卻元件144中,再由所述出氣孔1444排出對所述噴頭117進行冷 卻處理。
[0031]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3D打印裝置,包括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的打印組件,設于所述支架側壁的Y軸 移動組件,及與所述Υ軸移動組件連接的X軸移動組件,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設于所述打 印組件上的冷卻組件,所述打印組件中設有噴頭托盤,所述噴頭托盤上設有噴頭,所述冷卻 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打印組件上且正對著所述打印組件的冷卻風扇,設于所述冷卻風扇與所 述噴頭之間的溫度繼電器,及與所述冷卻風扇和所述溫度繼電器連接的機內電源,所述溫 度繼電器控制所述冷卻風扇工作。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頂支架,與所述頂支 架平行的底支架,將所述頂支架與所述底支架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組件包括與所述頂支架和 所述底支架連接的Ζ軸桿和后軸,設于所述Ζ軸桿上的平臺托盤,設于所述平臺托盤上方的 工作平臺,用于連接所述平臺托盤和所述工作平臺的校準螺釘,設于所述工作平臺上方的 噴頭托盤,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位于所述噴頭托盤與所述工作平臺之間的噴頭,及設于 所述噴頭托盤上且與所述噴頭相對一側的噴頭齒輪電機。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組件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 且與所述噴頭處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冷卻風扇設于所述噴頭托盤上且正對著所述噴頭。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Υ軸移動組件設于所述第二支 架上,所述Υ軸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Υ軸驅動電機,設于所述Υ軸驅動電機和 所述頂支架之間的第二掛耳,設于所述第二掛耳上的Υ軸桿,及用于連接所述Υ軸驅動電機 與所述Υ軸桿的第二皮帶。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軸移動組件包括與所述第二 掛耳連接X軸桿,設于所述X軸桿另一端的第一掛耳,設于所述第一掛耳上的X軸驅動電機, 及用于連接所述X軸驅動電機和所述X軸桿的第一皮帶。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托盤設于所述X軸桿上。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軸桿、所述Υ軸桿和所述Ζ軸桿 都為螺桿,用于實現X軸方向、Υ軸方向和Ζ軸方向的移動。
【文檔編號】B33Y30/00GK205705336SQ20162049024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5日
【發明人】辛增念
【申請人】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