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的方面通常涉及一種打印裝置,該打印裝置包括多個片材存儲部,并且響應于接受執行作業的指令,來利用讀取單元進行圖像讀取,并利用打印單元進行圖像打印。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配備有多個盒(各盒存儲片材)的打印裝置中,已知如下自動選擇功能,該功能存儲指示存儲在各盒中的片材的大小的信息,并基于存儲的信息自動選擇作為供給片材的源(片材供給源)而使用的盒,如日本特開2005-070128號公報中所討論。使用該自動選擇功能,使得能夠基于例如由傳感器檢測到的原稿的大小,自動選擇存儲有具有與原稿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的盒,由此為用戶省去了必須手動選擇存儲有合適大小的片材的盒的麻煩。此外,由于在具有與存儲在給定盒中的片材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存儲在其他盒中的情況下,自動選擇所述其他盒,因此,即使沒有片材存儲在給定盒中(給定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用戶也能夠執行作業,而推遲以片材填充給定盒。
另一方面,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在避免使用自動選擇功能的情況下,允許用戶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例如,如果在具有相同大小但具有不同克重、表面性質或成本的片材分別存儲在多個片材存儲部的條件下使用自動選擇功能,則可能在與用戶打算使用的片材不同的片材上進行打印。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指定特定盒、然后發出執行作業的指令(作業執行指令),使得能夠在存儲在特定盒中的片材(即,用戶打算使用的片材)上進行打印。
此外,上述打印裝置被構造為,使得在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的情況下,如果特定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則不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該構造的原因在于,即使接受作業執行指令,也無法開始使用指定盒的打印,除非利用片材填充指定的盒。而且,在該構造中,盡管允許用戶在接受作業執行指令之前、通過用戶的決定將片材供給源改變為其他盒,但是不允許用戶在接受作業執行指令之后、通過用戶的決定進行這種改變。
還已知,在上述自動選擇功能有效(可用)的情況下,將指定自動選擇功能的使用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該設置使得,即使用戶發出作業執行指令、同時省略用于設置片材供給源的部分操作(例如,不顯示用于設置片材供給源的畫面),也使用自動選擇功能。因此,這種設置甚至對于不習慣操作的用戶也是方便的。
另一方面,在自動選擇功能無效(不可用)的情況下,無法將指定自動選擇功能的使用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想將指定多個盒中的任一個盒(例如,到打印單元的運送路徑最短的盒)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根據該設置,在用戶發出作業執行指令、同時省略用于設置片材供給源的至少部分操作的情況下,如果在默認狀態時指定的盒存儲有片材,則可以進行打印。然而,如果在默認狀態時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則由于這種條件被視為通過用戶的決定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條件,因此無法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當自動選擇功能有效時,如果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則認為很有可能存在使用存儲在特定盒中的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因此,這種構造被優選為,在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情況下不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然而,當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時,認為很有可能不存在這種用戶意圖,并且用戶打算在僅維持默認狀態的情況下執行作業。然而,由于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以至于無法接受作業執行指令,而跟具有與存儲在指定盒中的片材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存儲在其他盒中的事實無關,這種構造是不方便的。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打印裝置,所述打印裝置包括:多個片材存儲部;讀取單元,用于讀取原稿上的圖像,以生成與所讀取的圖像相對應的圖像數據;獲取單元,用于獲取關于所述讀取單元讀取了圖像的原稿的信息;打印單元,用于基于由所述讀取單元生成的圖像數據,將圖像打印在從所述多個片材存儲部中的任何一個供給的片材上;控制單元,用于響應于接受作為執行作業的指令的作業執行指令,使所述讀取單元進行圖像讀取,并使所述打印單元進行圖像打印;自動選擇單元,用于基于由所述獲取單元獲取的信息,從所述多個片材存儲部當中自動選擇作為供給用于打印的片材的源的片材供給源;以及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所述自動選擇單元有效還是無效,其中,在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自動選擇單元有效的情況下,如果用戶從所述多個片材存儲部中指定預定片材存儲部作為供給用于打印的片材的片材存儲部、并且所指定的片材存儲部未存儲片材,則所述控制單元不允許所述作業執行指令,并且其中,在所述確定單元確定所述自動選擇單元無效的情況下,如果所述多個片材存儲部當中的、供給用于打印的片材的片材存儲部未存儲片材,則所述控制單元允許所述作業執行指令。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將變得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截面圖。
圖2是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硬件構造圖。
圖3A、圖3B和圖3C例示了在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上顯示的操作畫面的示例。
圖4是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5是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6是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7是例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操作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例、特征和方面。此外,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不應當被構造為限制各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本發明,并且并非這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全部組合均是必須的。
圖1是例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打印裝置1的整體的截面圖。可以被大致分割為兩個單元的打印裝置1包括掃描器2(讀取單元)和打印機3(打印單元),掃描器2讀取原稿上的圖像以生成圖像數據,打印機3在片材(例如普通紙、厚紙或透明膠片)上打印圖像。掃描器2在其上部包括原稿定位板4,原稿定位板4包括透明玻璃板。原稿定位板4使得能夠將原稿D以要讀取的原稿D的圖像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原稿定位板4的預定位置,并通過原稿壓板5按壓并固定原稿D。掃描器2還在原稿定位板4下方包括燈6,燈6利用光和光學系統構件照射原稿D,光學系統構件包括將反射光導向圖像處理單元7的反射鏡8、9和10。通過以預定速度移動燈6和反射鏡8、9和10,來掃描原稿D。
掃描器2還包括檢測原稿D的大小的傳感器22(獲取單元)。通過傳感器22檢測到的原稿D的大小,用于稍后描述的盒的自動選擇功能。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盡管圖1所示的打印裝置1配備有傳感器22,但是出于降低打印裝置1的成本的目的,也準備了未配備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配備有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和未配備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搭載有至少針對在稍后描述的流程圖中描述的操作的公共控制程序。配備有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使得自動選擇功能被設置為有效,未配備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使得自動選擇功能被設置為無效。
打印機3包括感光鼓11、一次充電輥12、旋轉顯影單元13、中間轉印帶14、轉印輥15、清潔器16和其他構件。感光鼓11的表面使得能夠基于通過讀取原稿D上的圖像而生成的圖像數據,利用從激光單元17發射的激光,在該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在利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1之前,一次充電輥12對感光鼓11的表面均勻充電。
旋轉顯影單元13使得各顏色(即,品紅色(M)、青色(C)、黃色(Y)和黑色(K))的調色劑附著到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的靜電潛像,由此形成調色劑圖像。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顯影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4,然后通過轉印輥15將中間轉印帶14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片材S。在轉印調色劑圖像之后,清潔器16除去殘留在感光鼓11上的調色劑。
使用旋轉顯影方法的旋轉顯影單元13包括顯影設備13K、顯影設備13Y、顯影設備13M和顯影設備13C,并且可通過電機(未例示)而旋轉。當在感光鼓11上形成單色調色劑圖像時,顯影設備13K被旋轉并被移動到與感光鼓11接近的顯影位置,由此進行顯影。當在感光鼓11上形成全彩調色劑圖像時,旋轉顯影單元13被旋轉以將各顯影設備置于顯影位置,由此按照各顏色的順序進行顯影。
從盒18中的任一個或手動給送托盤20中,將轉印了中間轉印帶14上的調色劑圖像的片材S,供給到轉印位置。用于將運送的片材S上的調色劑圖像定影的定影設備19,被安裝在轉印輥15在運送方向的下游側。排出輥對21將定影有調色劑圖像的片材S,從打印裝置1排出到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的片材處理設備50。
盒18用作存儲片材的片材存儲部。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盒18包括能夠存儲具有相同大小或具有各自不同大小的片材的四個盒。盒18中的各個配備有用于基于導塊的位置檢測存儲的片材的大小的傳感器、以及用于檢測片材的剩余量(各盒是否未存儲片材(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傳感器。
片材處理設備50連接到打印裝置1的片材排出位置,并被構造為能夠經由信號線(未例示)與打印裝置1通信。片材處理設備50與打印裝置1進行通信,從而與打印裝置1協作操作。針對通過排出輥對21排出的片材S,片材處理設備50包括利用訂書釘裝訂多個片材的裝訂器51、以及不利用訂書釘而裝訂多個片材的裝訂器52。
片材處理設備50還包括檢測片材S的有無的片材檢測傳感器56、以及使片材S對齊的片材對齊部57。片材處理設備50經由片材檢測傳感器56檢測運送到片材對齊部57的片材S,然后經由裝訂器51或裝訂器52對片材S進行裝訂處理。
圖2是例示打印裝置1的構造的框圖。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211的控制單元210控制整個打印裝置1的操作。CPU 211讀出存儲在只讀存儲器(ROM)212中的控制程序,以進行各種控制操作,例如讀取控制和打印控制。隨機存取存儲器(RAM)213用作CPU 211的臨時存儲區域,例如主存儲器或工作區域。此外,盡管打印裝置1被構造為使得單個CPU 211使用單個存儲器(RAM 213或硬盤驅動器(HDD)214)來進行在以下描述的流程圖中指示的處理操作,但是可以采用其他構造。例如,多個CPU和多個RAM、HDD或固態驅動器(SSD)能夠協作以進行各處理操作。而且,以下描述的部分處理操作可以通過硬件電路(例如專用集成電路(ASIC))來進行。
HDD 214存儲圖像數據和各種程序。操作單元接口(I/F)215將控制單元210連接到操作單元219。配設有具有觸摸屏功能的液晶部、鍵盤和其他構件的操作單元219用作從用戶接收指令的接收單元。
打印機I/F 216將控制單元210連接到打印機3。經由打印機I/F 216,將要由打印機3打印的圖像數據從控制單元210傳送到打印機3,然后通過打印機3將該圖像數據打印在記錄介質上。
掃描器I/F 217將控制單元210連接到掃描器2。掃描器2讀取原稿上的圖像以生成與讀取的圖像相對應的圖像數據,然后經由掃描器I/F217將圖像數據輸入到控制單元210。打印裝置1能夠使用打印機3打印由掃描器2生成的圖像數據。
網絡I/F 218將控制單元210(打印裝置1)連接到局域網(LAN)100。網絡I/F 218將圖像數據或信息發送到LAN 100上的外部設備,并從LAN 100上的外部設備接收各種信息。
圖3A、圖3B和圖3C例示了在操作單元219的液晶部上顯示的操作畫面的示例。尤其是,圖3A至圖3C中的各個例示了用于進行與用于供給片材的源(片材供給源)有關的設置的設置畫面300。圖3A中例示的設置畫面300是在配備有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中顯示的畫面。顯示消息301以提示用戶選擇片材類型。能夠按下操作鍵302來指定自動選擇盒以用作片材供給源(使用自動選擇功能)。
自動選擇功能是如下功能:基于由傳感器22檢測到的原稿的大小、以及指示與各盒相關聯存儲的片材的大小的信息,自動選擇盒以用作片材供給源。指示與各盒相關聯的片材的大小的信息存儲在HDD 214中。基于由安裝在各盒中的大小檢測傳感器提供的檢測結果,來進行各盒與片材大小之間的關聯,但是可以基于用戶經由畫面(未例示)進行的大小選擇操作來進行該關聯。由于配備有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使得將自動選擇功能設置為有效(可用),因此顯示操作鍵302。
在自動選擇功能有效的情況下,將已指定自動選擇功能的狀態(已按下操作鍵302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當在按下操作鍵302的情況下按下確定按鈕307時,確認并設置使用自動選擇功能。此外,當替代確定按鈕307而按下用于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的開始按鈕(未例示)時,也確認并設置使用自動選擇功能。而且,當在未顯示設置畫面300的情況下按下開始按鈕時,也設置使用自動選擇功能。
操作鍵303至306分別對應于打印裝置1中包括的四個盒18。操作鍵303對應于位于最上方的盒18,與該盒相關聯地存儲有指示“A4”的大小信息。另外,通過顯示的圖標來指示該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狀態。操作鍵304對應于位于從頂部起的第二處的盒18,與該盒相關聯地存儲有指示“A3”的大小信息。另外,通過顯示的圖標來指示該盒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狀態。
操作鍵305對應于位于從頂部起的第三處的盒18,與該盒相關聯地存儲有指示“A4”的大小信息。另外,通過顯示的圖標來指示該盒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狀態。操作鍵306對應于位于從頂部起的第四處的盒18,與該盒相關聯地存儲有指示“A4”的大小信息。另外,通過顯示的圖標來指示該盒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狀態。
圖3B中例示的設置畫面300是當用戶在圖3A所示的設置畫面300中按下操作鍵303時顯示的畫面。該畫面指示已替代操作鍵302而按下操作鍵303的狀態,由此表示已將位于最上方的盒18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在此,由于指定的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因此確定按鈕307變灰并由此當前無法被按下。另外,在這種情況下,上述開始按鈕當前也無法被按下。換句話說,禁止接受作業執行指令。顯示消息308以提示用戶利用片材填充盒18。此外,當用戶接下來在圖3B所示的狀態下的設置畫面300上按下操作鍵304時,由于位于從頂部起的第二處的盒18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因此確定按鈕307和開始按鈕能夠被按下。換句話說,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圖3C中例示的設置畫面300是顯示在未配備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中顯示的畫面。如上所述,自動選擇功能是如下功能:基于由傳感器22檢測到的原稿的大小、以及指示與各盒相關聯存儲的片材的大小的信息,自動選擇盒以用作片材供給源。因此,由于未配備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使得將自動選擇功能設置為無效(不可用),因此未顯示操作鍵302。
此外,甚至能夠允許配備有傳感器22的打印裝置型號將自動選擇功能設置為無效。例如,在配設了傳感器22而傳感器22發生故障或者通過開關關閉了自動選擇功能的情況下,可以將自動選擇功能設置為無效。
在自動選擇功能無效的情況下,將已指定位于最上方的盒18的狀態(已按下操作鍵303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與圖3B中例示的畫面相比,圖3C中例示的畫面指示了確定按鈕307能夠被按下而未變灰,而圖3B中例示的畫面指示了確定按鈕307變灰并由此無法被按下。在該實例中,上述開始按鈕也能夠被按下,使得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當自動選擇功能有效時,如果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則認為很有可能存在使用存儲在特定盒中的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因此,這種構造被優選為,在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情況下不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然而,當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時,認為很有可能不存在這種用戶意圖,并且用戶打算在僅維持默認狀態的情況下執行作業。然而,由于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以至于無法接受作業執行指令,而跟具有與存儲在指定盒中的片材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存儲在其他盒中的事實無關,因此這種構造是不方便的。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鑒于該問題,即使在指定特定盒并且特定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情況下,如果自動選擇功能無效,也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圖4是例示打印裝置1的操作的流程圖,響應于用戶在啟動打印裝置1時顯示的菜單畫面中選擇復印功能而開始該操作。通過打印裝置1的CPU 211執行存儲在ROM 212中的控制程序,來實現圖4的流程圖中例示的各操作(步驟)。
在步驟S401中,CPU 211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是否有效。這里,基于打印裝置1的型號ID,如果打印裝置1為配備有傳感器22的型號,則CPU 211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有效,而如果打印裝置1為未配備傳感器22的型號,則CPU 211確定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此外,替代該方法,CPU 211可以通過參照直接指示傳感器22的有無的信息,來進行該確定。而且,如上所述,CPU 211可以基于傳感器22是否發生故障、或者通過開關打開還是關閉了自動選擇功能,來進行該確定。
如果在步驟S401中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有效(步驟S401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402。在步驟S402中,CPU 211將指示指定了自動選擇功能的“自動”,作為作業設置值存儲在RAM 213中。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驟S401中確定自動選擇功能不是有效(為無效)(步驟S401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403。在步驟S403中,CPU 211將指示指定了位于最上方的盒的“盒1”,作為作業設置值存儲在RAM 213中。將“盒1”設置為初始值的原因在于,從位于最上方的盒到打印引擎的運送路徑最短。此外,當打印裝置1已接通電源時,能夠進行目前的處理。
在步驟S404中,CPU 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更具體地說,CPU 211將安裝在用于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的開始按鈕上的發光二極管(LED)燈,從熄滅狀態轉換到綠色點亮狀態,并開始用于檢測開始按鈕的按下的處理。
在步驟S405中,CPU 211確定是否已接收到用于顯示圖3A、圖3B或圖3C中所示的設置畫面300的指令。如果確定已接收到顯示設置畫面300的指令(步驟S405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圖5所示的步驟S501。如果確定尚未接收到顯示設置畫面300的指令(步驟S405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406。在步驟S406中,CPU 211確定是否接受到作業執行指令。這里,如果已按下開始按鈕,則CPU 211確定接受到作業執行指令(步驟S406中為是),然后處理進行到圖6所示的步驟S601。如果尚未按下開始按鈕,則CPU 211確定尚未接受到作業執行指令(步驟S406中為否),然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405。
圖5是例示打印裝置1的操作的流程圖,響應于接收到顯示設置畫面300的指令而開始該流程圖。通過打印裝置1的CPU 211執行存儲在ROM 212中的控制程序,來實現圖5的流程圖中例示的各操作(步驟)。
在步驟S501中,CPU 211獲取在RAM 213中存儲的作業設置值。在步驟S502中,CPU 211確定在步驟S501中獲取的作業設置值是否是“自動”。如果確定作業設置值是“自動”(步驟S502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3。在步驟S503中,CPU 211允許(不禁止)接受作業執行指令,如步驟S404中。此外,如果當處理到達步驟S503時已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則CPU 211在步驟S503中不進行操作。
如果在步驟S502中確定作業設置值不是“自動”(步驟S502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8。此外,作業設置值不是“自動”是指作業設置值為“盒1”、“盒2”、“盒3”和“盒4”中的任何一個。在步驟S508中,CPU 211確定由作業設置值指示的盒(即,被指定為片材供給源的盒)當前是否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如果確定指定的盒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508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3,在步驟S503中,CPU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如果在步驟S508中確定由作業設置值指示的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508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9。在步驟S509中,CPU211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是否有效。這里,以與步驟S401中類似的方式進行該確定。如果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有效(步驟S509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10。在步驟S510中,CPU 211禁止(不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更具體地說,CPU 211將安裝在用于接收作業執行指令的開始按鈕上的LED燈,從綠色點亮狀態轉換到熄滅狀態,然后停止用于檢測開始按鈕的按下的處理。此外,如果當處理到達步驟S510時已禁止接受作業執行指令,則CPU 211在步驟S510中不進行操作。
當自動選擇功能有效時,如果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則認為很有可能存在使用存儲在特定盒中的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因此,在步驟S502中的確定結果為否、步驟S508中的確定結果為是、并且步驟S509中的確定結果為是的情況下,CPU 211不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驟S509中確定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步驟S509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3,在步驟S503中,CPU 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當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時,即使將特定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也認為很有可能不存在使用特定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并且用戶打算在僅維持默認狀態的情況下執行作業。然而,由于被指定為默認狀態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以至于無法接受作業執行指令,而跟具有與存儲在指定盒中的片材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存儲在其他盒中的事實無關,因此這種構造是不方便的。因此,即使在步驟S502中的確定結果為否、并且步驟S508中的確定結果為是的情況下,如果步驟S509中的確定結果為否,則CPU 211也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在步驟S504中,CPU 211確定是否接收到結束設置的指令。這里,當按下確定按鈕307時,CPU 211確定已接收到結束設置的指令(步驟S504中為是),則處理返回到圖4所示的步驟S405。如果確定尚未接收到結束設置的指令(步驟S504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5。在步驟S505中,CPU 211確定是否接受作業執行指令。這里,當按下開始按鈕時,CPU 211確定接受作業執行指令(步驟S505中為是),然后處理進行到圖6所示的步驟S601。當尚未按下開始按鈕時,CPU 211確定尚未接受作業執行指令(步驟S505中為否),然后處理進行到步驟S506。
在步驟S506中,CPU 211確定是否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這里,當按下操作鍵302至306中的與當前選擇的操作鍵不同的操作鍵時,CPU211確定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步驟S506中為是),然后處理進行到步驟S507。如果確定尚未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步驟S506中為否),則處理返回到步驟S504。在步驟S507中,CPU 211將存儲在RAM 213中的作業設置值更新為與按下的操作鍵相對應的值,然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501。例如,當在按下操作鍵302的情況下新按下操作鍵306時,CPU 211將“盒4”存儲為作業設置值。
在步驟S511中,與步驟S506一樣,CPU 211確定是否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這里,當按下操作鍵302至306中的與當前選擇的操作鍵不同的操作鍵時,CPU 211確定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步驟S511中為是),然后處理進行到步驟S507。如果尚未接收到改變設置的指令(步驟S511中為否),則處理返回到步驟S508。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戶利用片材填充由作業設置值指示的盒而不改變設置,則步驟S508中的確定結果為否,使得在步驟S503中,CPU 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圖6是例示打印裝置1的操作的流程圖,響應于接受作業執行指令而開始該流程圖。通過打印裝置1的CPU 211執行存儲在ROM 212中的控制程序,來實現圖6的流程圖中例示的各操作(步驟)。
在步驟S601中,CPU 211使掃描器2開始讀取原稿上的圖像。此外,與在步驟S602及后續步驟中進行的處理異步并行地進行掃描器2對原稿上的圖像的讀取。換句話說,連續進行讀取,直到要讀取原稿的讀取完成為止,而與步驟S602及后續步驟中的各步驟中的處理進程無關,并且與讀取處理的執行并行地進行步驟S602及后續步驟中的處理。
在步驟S602中,CPU 211獲取存儲在RAM 213中的作業設置值。在步驟S603中,CPU 211確定在步驟S602中獲取的作業設置值是否是“自動”。如果確定作業設置值是“自動”(步驟S603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04。如果確定作業設置值不是“自動”(步驟S603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1。
在步驟S604中,CPU 211獲取由傳感器22檢測到的原稿的大小。在步驟S605中,CPU 211將變量n的值設置為“1”。在步驟S606中,CPU 211通過參照存儲在HDD 214中的信息,獲取由與位于從頂部起的第n處的盒相關聯存儲的信息指示的片材的大小。在步驟S607中,CPU211確定在步驟S604中獲取的原稿的大小、與在步驟S606中獲取的片材的大小是否一致。如果確定二者一致(步驟S607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08。如果確定二者不一致(步驟S607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09。
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具有與原稿相同大小的片材要用于打印。然而,在設置了多個頁面被打印在片材的一面上的聚合打印(N-up打印)、或圖像的放大或縮小的情況下,在步驟S607的確定中考慮這種設置。在步驟S608中,CPU 211確定位于從頂部起的第n處的盒當前是否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如果確定上述盒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08中為否),則CPU 211將位于從頂部起的第n處的盒確定為片材供給源,然后在步驟S612中開始打印。如果確定所述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08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09。
在步驟S609中,CPU 211確定n的值是否小于盒的數量(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為4)。如果確定n的值小于盒的數量(步驟S609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0。在步驟S610中,CPU 211對n的值加“1”,然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606。如果確定n的值不小于盒的數量(步驟S609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7。在步驟S617中,CPU 211發出錯誤通知。然后,如果在步驟S618中確定已經用片材填充了相應盒(步驟S618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2。上述步驟S604至步驟S610中的處理被稱為“自動紙張選擇(APS)”。
另一方面,在步驟S611中,CPU 211確定由作業設置值指示的盒(在接受作業執行指令之前被指定為片材供給源的盒)當前是否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如果確定上述盒當前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11中為否),則CPU 211將上述盒確定為片材供給源,然后在步驟S612中開始打印。如果確定上述盒當前處于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11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5。
在步驟S612中,CPU 211將圖像打印在從被確定為片材供給源的盒運送的一個片材上。然后,在步驟S613中,CPU 211確定打印是否已完成。如果確定打印已完成(步驟S613中為是),則處理結束。如果確定打印尚未完成(步驟S613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4。在步驟S614中,CPU 211確定當前正在使用的盒是否進入片材用盡狀態。如果確定上述盒已進入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14中為是),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5。如果確定上述盒未進入片材用盡狀態(步驟S614中為否),則處理返回到步驟S612,在步驟S612中,CPU 211在下一個片材上進行打印。
在步驟S615和步驟S616中,CPU 211進行被稱為“自動盒改變(ACC)”的處理。更具體地說,在步驟S615中,CPU 211確定是否存在用作切換目的地的盒。基于指示存儲在HDD 214中的各盒的片材的大小的信息,進行該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存在存儲有具有與存儲在當前片材供給源中的片材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片材、并且未處于片材用盡狀態的其他盒,則CPU 211確定存在用作切換目的地的盒(步驟S615中為是),然后處理進行到步驟S616。在步驟S616中,CPU 211將片材供給源切換為在步驟S615中確定的盒,然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612。如果在步驟S615中確定不存在用作切換目的地的盒(步驟S615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617。
僅在步驟S602中獲取的作業設置值為“自動”的情況下進行APS的上述處理,而與在步驟S602中獲取的作業設置值是否為“自動”無關地進行ACC的上述處理。根據該構造,即使在用戶已明確指定盒的情況下,當盒中的片材用盡時,將盒切換為其他盒,由此使得能夠繼續進行打印。
以此方式,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CPU 211確定自動選擇用作片材供給源的盒的自動選擇功能是否有效。然后,如果確定自動選擇功能有效,則在將多個盒中的任何一個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并且指定的盒未存儲片材的情況下,CPU 211不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另一方面,如果確定自動選擇功能無效,則即使在將多個盒中的任何一個盒指定為片材供給源并且指定的盒未存儲片材的情況下,CPU 211也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換句話說,使得在指定的盒未存儲片材的情況下進行的操作,根據用于選擇片材供給源的自動選擇功能是否有效而不同,從而能夠提高用戶的便利性。
接下來,將描述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如果在圖5所示的步驟S509中確定自動選擇功能無效(步驟S509中為否),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503,而與作業設置值指示哪個盒無關,并且在步驟S503中,CPU 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然而,作業設置值指示“盒1”以外的值的情況是指:通過用戶經由圖3C所示的設置畫面300進行的指定操作,已將被設置為默認狀態的“盒1”改變為其他盒。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認為很有可能存在使用存儲在指定的盒中的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因此如果指定的盒處于片材用盡狀態,則優選不接受作業執行指令。第二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如下示例:鑒于上述問題修改圖5的流程圖。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僅描述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不同的點,并且將其他點視為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同。
圖7是例示打印裝置1的操作的流程圖,響應于接收到顯示設置畫面300的指令而開始該操作,該流程圖對應于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圖5的流程圖。當將圖7的流程圖與圖5的流程圖相比較時,發現添加了步驟S701。
如果在步驟S509中確定自動選擇功能無效,則處理進行到步驟S701。在步驟S701中,CPU 211確定作業設置值是否為“盒1”。由于“盒1”是在步驟S403中設置的默認值(在默認狀態下設置的值),因此如果作業設置值為“盒1”,則認為很有可能用戶打算在僅維持默認狀態的情況下執行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步驟S701中為是),處理進行到步驟S503,其中,CPU 211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另一方面,如果確定作業設置值不為“盒1”(如果是“盒2”、“盒3”和“盒4”中的任何一個)(步驟S701中為否),則認為很有可能存在使用存儲在特定盒中的片材進行打印的用戶意圖。由此,處理進行到步驟S510中,其中,CPU 211禁止接受作業執行指令。
以此方式,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在自動選擇功能無效的情況下,如果被指定為片材供給源的盒是被指定為默認狀態的盒,則即使當上述盒沒有存儲片材時,CPU 211也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另一方面,在自動選擇功能無效的情況下,如果被指定為片材供給源的盒不是被指定為默認狀態的盒,則當所述盒沒有存儲片材時,CPU 211不允許接受作業執行指令。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用戶的便利性。
此外,打印裝置1中包括的盒的數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四個,而可以是三個或更少、或者五個或更多。而且,在打印裝置1中包括的盒當中,可以僅針對一些盒來實施本發明。
另外,盡管描述了如下示例:通過熄滅開始按鈕來禁止作業執行指令的接受,但是可以通過在保持開始按鈕能夠被按下的情況下、響應于開始按鈕的按下而顯示警告消息,來禁止該接受。
此外,還可以通過進行以下處理來實現本發明的方面。例如,該處理包括向系統或裝置供給存儲有實現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功能的軟件的程序代碼(計算機可執行指令)的存儲介質、以及使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可替換地,例如為CPU或微處理單元(MPU))讀出存儲在存儲介質中的程序代碼。
在這種情況下,從存儲介質中讀出的程序代碼本身實現了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功能,并且程序代碼以及存儲程序代碼的存儲介質也構成了本發明。
其他實施例
另外,可以通過讀出并執行記錄在存儲介質(也可更完整地稱為“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例如,一個或更多程序)以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更多的功能的一個或更多電路(例如,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來實現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過由所述系統或裝置的所述計算機例如讀出并執行來自所述存儲介質的所述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以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個或更多電路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更多的功能的方法,來實現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計算機可以包括一個或更多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開的計算機或分開的處理器的網絡,以讀出并執行所述計算機可執行指令。所述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可以例如從網絡或所述存儲介質被提供給計算機。所述存儲介質可以包括例如硬盤、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分布式計算系統的存儲器、光盤(諸如壓縮光盤(CD)、數字通用光盤(DVD)或藍光光盤(BD)TM)、閃存設備以及存儲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的方法來實現,即,通過網絡或者各種存儲介質將執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軟件(程序)提供給系統或裝置,該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或是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讀出并執行程序的方法。
雖然參照示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并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應當對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給予最寬的解釋,以使其涵蓋所有這些變型例以及等同的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