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涉及燙金膜,特別涉及一種啞光復合燙金膜。
背景技術:
燙金膜技術最早由德國人科鈉?庫爾茲提出,起初主要應用于鉛筆、帽子、紙張等低端產品的表面裝飾,以改善傳統印刷難以實現的金屬質感。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燙金膜制造及燙金工藝不斷取得完善,種類繁多、用途廣泛的燙金膜相繼問世。例如,以中國光群為代表的鐳射燙金膜制造企業,其產品多采用計算機點陣光刻、3D真彩色全息、多重與動態成像等技術,賦予燙金膜更多美感,燙金產品不僅圖案精美、色彩絢麗、技術質感強烈,還能起到較高的防偽作用。再比如,日本尾池(KIOE)公司研發的熱轉印花膜,膜面本身帶有膠黏劑的圖文,在熱與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連同離型層一起脫離載體薄膜,牢固轉印在承印物表面,因而該種燙金膜能夠滿足物體表面質地較硬或精細圖案的燙印。
近年來,燙金膜技術在我國大陸地區發展迅猛,科研工作者們正想方設法通過改變燙金膜復合層結構從而實現燙金功能和燙金效果方面的突破。例如,CN2015207511440《一種剛性材質表面燙金電化鋁箔》中提到了通過增設保護層來實現多種剛性材質表面燙金,如石器、金屬器及木質材料等,為古代文物、現代工藝品及高端家具或實用器械的保護,防止其長期存放易腐蝕、延長使用壽命提供幫助;CN2015210767541《一種軟體表面燙金電化鋁》中提到了位于鍍鋁層與粘結層之間增設一韌性層以提高燙金膜整體的韌性,解決了由于軟體材料易受力發生形變且耐高溫性能一般較差,造成燙金時很容易造成燙印錯位、燙金圖案深淺不一以及承印物損傷的問題。
受地域文化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對燙金效果的審美觀點有所差異。在我國,具有啞光效果的燙金膜備受追捧,而如何將傳統的燙金膜改良成為具有啞光效果的燙金膜一直是行業內公認難題,主要原因在于傳統燙金膜通過真空鍍鋁,鋁層表面光潔如鏡,因而最終的燙金效果呈現出較為耀眼的金屬光澤。如果將燙金膜啞光色層透光率降低,并去除真空鍍鋁環節,則可以獲得啞光效果的燙金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部分人們的審美喜好,公開了一種啞光復合燙金膜,并通過普通燙金方式可以獲得具有啞光效果的燙金產品。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啞光復合燙金膜,包括基材薄膜(1),在基材薄膜(1)上依次均勻涂覆有離型層(2)、啞光色層(3)和粘結層(4),去除了傳統燙金膜中必不可少的鋁層,省去真空鍍鋁環節,這極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產能耗,生產工序的減少有利于燙金膜成品率的提高,啞光色層(3)能夠減少光的反射和折射,用于裝飾材料的表面燙金時能夠得到磨砂啞光的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啞光色層(3)為消光丙烯酸類樹脂。消光丙烯酸類樹脂使用透光率較高的染料、透光率較低的消光劑和丙烯酸類樹脂制成。選用透光率較高的染料主要是確保啞光色層(3)的色相飽滿度,而選用透光率較低的消光劑目的在于中和染料的透光性能,并減少光線的反射與折射,使得整個膜面呈現出啞光效果,啞光色層(3)中丙烯酸樹脂作為染料與消光劑的分散介質,并起到粘合離型層(2)與粘結層(4)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基材薄膜(1)為雙向拉伸聚酯薄膜、雙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或聚丙烯纖維膜。基材薄膜(1)作為整個燙金膜制作與信息傳遞的載體,要求具備較高的抗拉強度和較好的潤濕性能,以確保基材薄膜(1)之上涂覆的離型層(2)的均勻性與流平性;所述基材薄膜(1)通常厚度在8~20μm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離型層(2)為有機硅類樹脂或蠟類材料。離型層(2)厚度一般在0.1~0.8μm之間、涂布干量在0.05±0.004 g/m2;所述離型層(2)作用在于燙金時確保啞光色層(3)及粘結層(4)能夠從基材薄膜(1)上剝離。
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離型層(2)為硅氧烷聚合樹脂或硅樹脂甲基支鏈硅油。
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離型層(2)為合成石蠟、微晶石蠟或聚乙烯蠟。
作為優選,所述粘結層(4)為二氧化硅改性熱塑性樹脂。所述二氧化硅改性熱塑性樹脂由熱塑性樹脂與二氧化硅粉末按一定比例構成,其固含質量比可以是80~95份︰5~20份,整個粘結層涂布干量在1.3±0.5 g/m2之間;所述熱塑性樹脂具有受熱軟化、冷卻硬化的性能,反復多次使用而不產生化學性質的改變。
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二氧化硅改性熱塑性樹脂中的熱塑性樹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苯醚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二氧化硅改性熱塑性樹脂中二氧化硅粉末作為粘結填充劑,可以是500~1000目,用以改善粘結層的硬度,防止燙金膜制作過程中收卷擠壓造成的涂層反粘,同時在燙金過程中,二氧化硅粉末可以提高粘結層(4)的導熱性能,確保燙金熱能均勻、有效地傳輸。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啞光復合燙金膜,通過在基材薄膜之上依次均勻涂覆離型層、啞光色層和粘結層,為達到啞光效果,該種啞光復合膜去除了傳統燙金膜的鋁層,并在啞光色層中引入適量的消光劑以降低膜面的光澤度,用于某些古典系裝飾材料的表面燙金,能夠給人以“磨砂啞光”的審美享受。由于省去真空鍍鋁環節,這極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產能耗,生產工序的減少有利于燙金膜成品率的提高,通常情況下該種一種啞光復合燙金膜成品率在95~102%之間(生產過程中膜面難以避免的拉伸導致成品率可能出現≥100%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啞光復合燙金膜的展開圖;
圖2、啞光復合燙金膜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基材薄膜,2、離型層,3、啞光色層,4、粘結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傳統燙金膜制作時通過在啞光色層與粘結層之間設有真空鍍鋁層,該鋁層表面光潔如鏡,因此最終的燙金產品表現出強烈的金屬光澤,深受部分消費者的喜愛,但在某些地區、某些文化影響下,具有“磨砂啞光”效果的燙金產品更受人們的追捧。
如圖1、圖2所示,啞光復合燙金膜整體上至少應包括:基材薄膜(1),離型層(2),啞光色層(3),粘結層(4)。
基材薄膜(1)作為整個燙金膜制作與信息傳遞的載體,要求具備較高的抗拉強度和較好的潤濕性能,以確保基材薄膜(1)之上涂覆的離型層(2)的均勻性與流平性,基材薄膜(1)通常厚度在8~20μm之間,可以選用雙向拉伸聚酯薄膜、雙向拉伸聚氯乙烯薄膜、聚丙烯纖維膜。
離型層(2)厚度一般在0.1~0.8μm之間、涂布干量在0.05±0.004 g/m2,其作用在于燙金時確保啞光色層(3)及粘結層(4)能夠從基材薄膜(1)上剝離,選材可以是有機硅類樹脂,例如硅氧烷聚合樹脂、硅樹脂甲基支鏈硅油,也可以是蠟類材料,例如合成石蠟、微晶石蠟、聚乙烯蠟。
啞光色層(3)作為啞光效果的關鍵所在,要求制備啞光色層(3)時使用透光率較高的染料、透光率較低的消光劑和丙烯酸類樹脂,三者固含質量比可以是0.2~0.5份︰0.2~1.0份︰5~50份,整個啞光色層(3)涂布厚度一般在0.2~1.0μm之間,選用透光率較高的染料主要是確保啞光色層(3)的色相飽滿度,而選用透光率較低的消光劑目的在于中和染料的透光性能,并減少光線的反射與折射,使得整個膜面呈現出啞光效果,此外啞光色層(3)中丙烯酸樹脂作為染料與消光劑的分散介質,并起到粘合離型層(2)與粘結層(4)的作用,透光率較高的染料可以是金屬絡合染料,主要色調分為黃色、橙色、紅色、藍色、黑色以及熒光紅(桃紅)等,透光率較低的消光劑可以是環氧基聚丙烯酸酯粉末、聚甲基脲粉末、1200~2000目的二氧化硅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