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線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
背景技術:
在生產線設備的流程中需要用到蓋章的工序,通常此類操作都是由線工(生產線工人)完成,占用了人工工作量,費時費力,缺少一種可以代替人工進行蓋章運動的設備,來代替人工進行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
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立架,所述立架上設有輸送帶,所述立架上且位于輸送帶一側設有一組立桿,所述一組立桿之間中心位置與上端分別設有連接桿和轉軸,所述轉軸上套裝有轉輪與從動齒輪,所述立桿上設有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旋轉端套裝有主動齒輪,所述連接桿側表面設有轉軸A,所述轉軸A上套裝有半圓形齒輪,所述半圓形齒輪上端固定擺動桿,所述擺動桿一側表面上端設有轉軸B,所述轉輪上開有斜線槽,所述轉軸B嵌裝在斜線槽內,所述立架上開有滑槽,所述滑槽內嵌裝有滑移齒條,所述滑移齒條一端設有拓印戳,所述底座上設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別與輸送帶和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相嚙合。
所述半圓形齒輪與滑移齒條相嚙合。
所述控制箱內設有控制器、市電接口和電容觸摸屏。
所述控制器分別與市電接口、電容觸摸屏、輸送帶和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制作的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一種可以代替人工進行蓋章運動的設備,來代替人工進行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立架;3、滑槽;4、立桿;5、旋轉電機;6、主動齒輪;7、轉軸;8、從動齒輪;9、轉輪;10、斜線槽;11、轉軸B;12、擺動桿;13、轉軸A;14、連接桿;15、半圓形齒輪;16、滑移齒條;17、拓印戳;18、輸送帶;19、控制箱;20、控制器;21、市電接口;22、電容觸摸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生產線用智能輕觸設備,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設有立架(2),所述立架(2)上設有輸送帶(18),所述立架(2)上且位于輸送帶(18)一側設有一組立桿(4),所述一組立桿(4)之間中心位置與上端分別設有連接桿(14)和轉軸(7),所述轉軸(7)上套裝有轉輪(9)與從動齒輪(8),所述立桿(4)上設有旋轉電機(5),所述旋轉電機(5)旋轉端套裝有主動齒輪(6),所述連接桿(14)側表面設有轉軸A(13),所述轉軸A(13)上套裝有半圓形齒輪(15),所述半圓形齒輪(15)上端固定擺動桿(12),所述擺動桿(12)一側表面上端設有轉軸B(11),所述轉輪(9)上開有斜線槽(10),所述轉軸B(11)嵌裝在斜線槽(10)內,所述立架(2)上開有滑槽(3),所述滑槽(3)內嵌裝有滑移齒條(16),所述滑移齒條(16)一端設有拓印戳(17),所述底座(1)上設有控制箱(19),所述控制箱(19)分別與輸送帶(18)和旋轉電機(5)電性連接;所述主動齒輪(6)與從動齒輪(8)相嚙合;所述半圓形齒輪(15)與滑移齒條(16)相嚙合;所述控制箱(19)內設有控制器(20)、市電接口(21)和電容觸摸屏(22);所述控制器(20)分別與市電接口(21)、電容觸摸屏(22)、輸送帶(18)和旋轉電機(5)電性連接。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底座上設有立架,立架上設有輸送帶,立架上且位于輸送帶一側設有一組立桿,一組立桿之間中心位置與上端分別設有連接桿和轉軸,轉軸上套裝有轉輪與從動齒輪,立桿上設有旋轉電機,旋轉電機旋轉端套裝有主動齒輪,連接桿側表面設有轉軸A,轉軸A上套裝有半圓形齒輪,半圓形齒輪上端固定擺動桿,擺動桿一側表面上端設有轉軸B,轉輪上開有斜線槽,轉軸B嵌裝在斜線槽內,立架上開有滑槽,滑槽內嵌裝有滑移齒條,滑移齒條一端設有拓印戳,底座上設有控制箱,控制箱分別與輸送帶和旋轉電機電性連接,一種可以代替人工進行蓋章運動的設備,來代替人工進行工作。
在本實施方案中,首先打開控制箱,接通電源,旋轉電機正常工作,旋轉電機的旋轉端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從而使轉軸轉動,帶動轉輪運動,使得嵌裝在轉輪的斜線槽中的轉軸B運動,轉軸B帶動固定擺動桿做擺動運動,固定擺動桿連接的半圓形齒輪與嵌裝在滑槽內的滑移齒條相嚙合,從而帶動滑移齒條左右進行規律運動,滑移齒條一端的拓印戳在輸送帶上進行拓印作業,此蓋章過程方便快捷,節省人力資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