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版系統,屬于紙質包裝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紙盒包裝制造領域,經常在紙盒上進行燙金,使其具備燙金效果,目前的加工方法為:在印前出一張整體陽版菲林,操作工人將菲林齊前規位置張貼在待燙印的紙張上面,保留咬口紙張,將版面內容割掉,然后將菲林反貼在蜂窩版上面,工人按照對應位置拼版,并根據結果進行上下左右的位置調整,由于菲林反貼在蜂窩版上,每次都需要揭開菲林后觀察位置是否對齊。
這種方法存在如下諸多弊端:
1.完全靠人工作業,需要工人極端熟練,一般需要培訓3-4年,才可能獨立裝版,熟練工人裝一套15聯拼的版至少需要12小時,個別的需要16小時以上,效率極低;
2.輸出膠片菲林對環境污染較大,現在都提倡環保印刷,多采用CTP出版,很多印刷廠已經淘汰了膠片菲林;但為了印后加工,不得不保留配套膠片輸出系統;
3.蜂窩版裝版時沒有溫度,開始生產加工需要增加溫度,從常溫到150攝氏度不等,蜂窩版在不同溫度條件下膨脹變形不一樣,因此需要人工改版較多;
4.由于個別工人用力的差異,容易在鎖緊螺絲時出現鎖緊不到位,螺絲松動掉落,造成壓版等設備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蜂窩版機械自動化裝版系統,以解決現有紙板燙金前的裝版方式過于落后,裝版效率極低,極為消耗人力物力;膠片菲林對環境污染較大;蜂窩版受溫度影響,在不同溫度下需工人多次改版以及容易造成壓版等設備事故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蜂窩版機械自動化裝版系統,包括機械手、主機、蜂窩版、裝版和裝版平臺,蜂窩版固定設置于裝版平臺上,機械手通過主機控制動作,機械手用于在蜂窩版上拼裝裝版。
一種蜂窩版機械自動化裝版方法,包括:
機械手、主機、蜂窩版、裝版和裝版平臺;
機械手根據主機提供的控制信號動作,用于在蜂窩版上拼裝裝版;
主機用于接收蜂窩版的位置信息及預拼裝產品的版面數據,所述版面數據包括前后咬口位置和左右位置,并控制機械手根據所接收數據在蜂窩版上通過裝版拼裝產品版面;
裝版平臺用于固定蜂窩版,并確定蜂窩版的具體位置信息。
主機內輸入有蜂窩版在0-150攝氏度條件下的熱膨脹系數,實際拼裝版時,主機根據操作環境的實際溫度選擇該對應溫度下蜂窩版的熱膨脹系數并進行運算,使機械手在蜂窩版上拼裝產品尺寸與蜂窩版的實際尺寸相匹配,消除蜂窩版熱脹冷縮的影響;
還包括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實際操作溫度,并將信號輸送至主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如下:
1.只需人工操作主機即可直接在蜂窩版上將所需拼的圖案及圖案位置(產品)拼裝出來,極大地提升了裝版精準度和拼裝效率,縮短拼裝版周期,且對工人的熟練度無要求,無需經多年培訓;
2.該系統及方法不需要使用膠片菲林,且同樣能夠保障后續加工,更為環保;
3. 主機中輸入有蜂窩版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膨脹變形系數,能夠根據環境溫度自行調整,以使其與該實際裝版環境下蜂窩版的尺寸相匹配,消除了蜂窩版熱脹冷縮對裝版的影響,無需人工多次改版;
4. 避免了由于個別工人用力的差異,在鎖緊螺絲時出現鎖緊不到位,螺絲松動掉落,造成壓版等設備事故的問題,提高了裝版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
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蜂窩版機械自動化裝版系統,包括機械手1、主機2、蜂窩版3、裝版4和裝版平臺5,蜂窩版3固定設置于裝版平臺5上,機械手1根據主機2提供的控制信號動作,用于在蜂窩版3上拼裝裝版4,主機2用于接收蜂窩版3的位置信息及預拼裝產品的版面數據,所述版面數據包括前后咬口位置和左右位置,并控制機械手1根據所接收數據在蜂窩版3上通過裝版4拼裝產品版面,裝版平臺5用于固定蜂窩版3,并確定蜂窩版3的具體位置信息,溫度傳感器6用于檢測實際操作溫度,并將信號輸送至主機2,主機2內輸入有蜂窩版3在0-150攝氏度條件下的熱膨脹系數,實際拼裝版時,主機2根據操作環境的實際溫度選擇該對應溫度下蜂窩版3的熱膨脹系數并進行運算,使機械手1在蜂窩版3上拼裝產品尺寸與蜂窩版3的實際尺寸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