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制版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
背景技術:
膠印機是平版印刷機的一種,印刷時印刷圖文從印版先印到橡皮滾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滾筒轉印到紙張上。膠印機按進紙方式不同,可分為單張紙膠印機和卷筒紙膠印機;根據承印的最大紙張幅面可以分為小膠印機、六開、四開、對開及全張紙印刷機,此外還有一次走紙可以同時完成兩面印刷的雙面印刷機,根據一次走紙完成的印刷色數可以分為單色、雙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機,現有的多色膠印機多采用人工進行上墨,效率低下,容易出錯,影響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以上背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實現從墨桶中自動上料至膠印機中墨斗,無需人工傾倒油墨。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效果,現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該膠印機供墨裝置通過管道與膠印機的墨斗相連接,其包括一固定架、一墨桶、一氣缸以及導軌架,其中,固定架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兩側的固定軸;墨桶設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固定軸之間,墨桶內設置有壓墨盤;導軌架設置在墨桶上方,所述導軌架包括架體和導軌,所述導軌穿過壓墨盤設置在墨桶內部;氣缸設置在導軌架和墨桶之間,所述氣缸與壓墨盤之間通過出墨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壓墨盤在出墨管的帶動下可沿著導軌上下運動,所述壓墨盤的外壁與墨桶的內壁貼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架體包括橫梁以及垂直設置在橫梁兩側底部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與固定軸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導軌有兩條,設置在兩根支撐桿之間,所述導軌兩端與橫梁以及墨桶的底部相連接,同時兩條導軌之間設置有氣缸。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氣缸垂直設置,所述氣缸的頂部與橫梁相連接,所述氣缸內的活塞桿從底部延伸而出,所述活塞桿另一端連接有出墨管。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出墨管靠近端部的位置設置有出墨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墨桶內設置有隔離層,所述隔離層貼合設置在墨桶的內表面上,所述隔離層設置在墨桶與壓墨盤之間。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隔離層采用防油墨的薄膜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優選地,所述隔離層設置有部分翻折至墨桶的外表面,所述墨桶的上端面處設置有夾持塊,所述夾持塊將隔離層夾持固定在墨桶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膠印機供墨裝置,將人工上墨方式進行了改革,采用集中供墨的方式對墨斗進行自動上墨操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墨的質量也能得到保障,提高企業的效益。油墨存儲在墨桶中,利用氣缸,打開輸送開關,氣缸工作,帶動壓墨盤往下壓,在壓力的作用下,墨桶內的油墨涌入壓墨盤上的出墨管,再由出墨管上的出墨口輸出,經由管道輸送至需要的膠印機中,完成輸送。氣缸配合固定架和導軌架進行運動,整體結構穩定,上下運動順暢平滑,出油量穩定,在墨桶內還設置防油隔離層,即保護了設備同時還方便更換不同顏色的油墨,不用對墨桶內部進行清洗,對墨桶的清洗時一個繁瑣的過程,依靠隔離層,可以除去這一步驟,極大加快了工作的進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或者優選地描述,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A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膠印機供墨裝置,該膠印機供墨裝置通過管道與膠印機的墨斗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架1、一墨桶2、一氣缸3以及導軌架4,其中,固定架1包括底座11和設置在底座11兩側的固定軸12;墨桶2設置在底座11上且位于固定軸12之間,墨桶2內設置有壓墨盤21;導軌架4設置在墨桶2上方,所述導軌架4包括架體41和導軌42,所述導軌42穿過壓墨盤21設置在墨桶2內部;氣缸3設置在導軌架4和墨桶2之間,所述氣缸3與壓墨盤21之間通過出墨管5相連接,壓墨盤21在出墨管5的帶動下可沿著導軌42上下運動,所述壓墨盤21的外壁與墨桶2的內壁貼合。
其中,架體41包括橫梁411以及垂直設置在橫梁411兩側底部的支撐桿412,所述支撐桿412另一端與固定軸12相連接,對應的導軌42有兩條,設置在兩根支撐桿412之間,所述導軌42兩端分別與橫梁411以及墨桶2的底部相連接,同時兩條導軌42之間設置有氣缸3。
為了實現上墨,將氣缸3垂直設置,所述氣缸3的頂部與橫梁411相連接,所述氣缸3內的活塞桿從底部延伸而出,所述活塞桿另一端連接有出墨管5,出墨管5靠近端部的位置設置有出墨口51。
進一步的,還可以在墨桶2內設置隔離層100,所述隔離層100貼合設置在墨桶2的內表面上,所述隔離層100設置在墨桶2與壓墨盤21之間,隔離層100采用防油墨的薄膜材料制成,如pe,pp,pvc,pet薄膜等。
同時,為了固定隔離層,避免其飄散,隔離層100還有部分翻折至墨桶2的外表面,在墨桶2的上端面處設置有夾持塊101,利用夾持塊101將隔離層100夾持固定在墨桶2上。
需要進行供墨時,打開開關,氣缸3工作,底部的活塞桿連接出墨管5往下運動,帶動壓墨盤21下壓,墨桶2內的油墨在壓力的作用下,流入出墨管5內,再經過出墨管5上的出墨口51經由管道輸送至指定的膠印機中,完成供墨。
當然,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