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印刷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印刷設備的供墨裝置。
背景技術:
印刷機供墨通常都是直接將油墨加入到上墨槽中,而油墨因為放置時間過長或密封不良等經常造成油墨發生部分氧化。所以油墨內常有結團的雜質,當這些雜質過大,直徑超過0.3mm時,會造成印刷產品有黑斑,臟點等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印刷設備的供墨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印刷設備的供墨裝置,包括殼體、泵、進墨管和出墨管,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隔板,將殼體內分隔為進料腔和出料腔,進料腔的靠上方處設有進料斗,進料腔的上開口處設有蓋板,進料腔和出料腔之間連通有通道,泵固定于出料腔內,進墨管連接于泵的下方,出墨管連通于泵的上方,并延伸至出料腔外。
進一步,所述出料腔的靠下方水平設置第二隔板,進墨管貫穿于第二隔板的上下兩端。
進一步,所述第一隔板是豎直設置的,第二隔板垂直固定于第一隔板。
進一步,所述通道設于殼體內部的底端。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避免將過量的油墨儲存時間過長,可以隨用隨加,避免油墨發生部分氧化,結構合理,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板;2-進料斗;3-進料腔;4-通道;5-出墨管;6-出料腔;7-泵;8-第二隔板;9-進墨管;10-第一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印刷設備的供墨裝置,包括殼體、泵7、進墨管9和出墨管5,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隔板10,將殼體內分隔為進料腔3和出料腔6,進料腔3的靠上方處設有進料斗2,進料腔3的上開口處設有蓋板1,進料腔3和出料腔6之間連通有通道4,泵7固定于出料腔6內,進墨管9連接于泵7的下方,出墨管5連通于泵7的上方,并延伸至出料腔6外。
所述出料腔6的靠下方水平設置第二隔板8,進墨管9貫穿于第二隔板8的上下兩端。
所述第一隔板10是豎直設置的,第二隔板8垂直固定于第一隔板10。
所述通道4設于殼體內部的底端。
使用時,打開蓋板1,將油墨倒入到進料腔3內,油墨沿著通道4進入到出料腔6,由泵7將油墨吸入到進墨管9,并導出于出墨管5。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 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