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刷機,特別涉及一種軸對稱轉輪印刷機。
背景技術:
轉輪印刷機是常見的印刷機之一,常用于批量印刷印刷品。
一般地,轉輪印刷機包括卷輪和多組轉輪,以及由多組轉輪分別驅動的膠棒等印刷元件。轉輪設置于卷輪之間,在位于兩側的卷輪的驅動下,待印刷材料依次通過轉輪而完成材料印刷。上述轉輪印刷機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多組轉輪之間難以同步協調運動,總體印刷精度不高;多組轉輪同時運動,占地面積大且整體驅動效率較低,不利于降低能耗、節能環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軸對稱轉輪印刷機,所述軸對稱轉輪印刷機采用單輪驅動,單個轉輪同步驅動多組膠棒等印刷元件,便于同時協調多組膠棒等印刷元件,提高印刷精度,同時降低能耗。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對稱轉輪印刷機,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
電機、支撐架和安裝于所述支撐架的中心輪,所述電機通過皮帶驅動所述中心輪運動;
第一印刷輪、膠棒、第二印刷輪、第一輸墨棒、第二輸墨棒和第三印刷輪,所述支撐架具有四條支撐臂,每條所述支撐臂依次螺栓連接所述第一印刷輪、膠棒、第二印刷輪、第一輸墨棒、第二輸墨棒和第三印刷輪;和
基座,所述支撐架還包括軸對稱支撐中心和由所述軸對稱支撐中心一體延伸形成的兩條支撐腿,所述支撐腿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基座。
其中,所述支撐臂從左至右依次為第一支撐臂至第四支撐臂,所述第一支撐臂至所述第四支撐臂圍繞所述軸對稱支撐中心依次呈60°設置,所述第一支撐臂和所述第四支撐臂分別與水平面平行。
其中,每條所述支撐臂安裝的所述第一印刷輪、膠棒、第二印刷輪、第一輸墨棒、第二輸墨棒和第三印刷輪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各個豎直平面與支撐臂之間的距離呈等間距設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于其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其他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對稱轉輪印刷機,參見附圖的圖1,所述軸對稱轉輪印刷機包括電機3、支撐架2和安裝于所述支撐架2的中心輪1,所述電機3通過皮帶4驅動所述中心輪1運動,所述軸對稱轉輪印刷機還包括第一印刷輪5、膠棒6、第二印刷輪7、第一輸墨棒8、第二輸墨棒9和第三印刷輪10,所述支撐架2具有四條支撐臂,每條所述支撐臂依次螺栓連接所述第一印刷輪5、膠棒6、第二印刷輪7、第一輸墨棒8、第二輸墨棒9和第三印刷輪10。
優選地,所述軸對稱轉輪印刷機還包括基座,所述支撐架2還包括軸對稱支撐中心和由所述軸對稱支撐中心一體延伸形成的兩條支撐腿和四條所述支撐臂,所述支撐腿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基座,所述支撐臂從左至右依次為第一支撐臂至第四支撐臂。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臂至所述第四支撐臂圍繞所述軸對稱支撐中心依次呈60°設置,所述第一支撐臂和所述第四支撐臂分別與水平面平行。
優選地,每條所述支撐臂安裝的所述第一印刷輪5、膠棒6、第二印刷輪7、第一輸墨棒8、第二輸墨棒9和第三印刷輪10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各個豎直平面與支撐臂之間的距離呈等間距設置,各個豎直平面與支撐臂之間的距離可根據實際需求調節。
優選地,所述軸對稱轉輪印刷機還包括第一卷輪11和第二卷輪12,待印刷材料收卷于所述第一卷輪11,已印刷材料收卷于所述第二卷輪12。在所述電機3驅動下,待印刷材料從所述第一卷輪11分離,各條支撐臂安裝的所述第一印刷輪5分別印刷所述待印刷材料的預定區域,形成印刷完畢的印刷材料。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圖中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只作為舉例而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已經完整并有效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展示和說明,在沒有背離所述原理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可以有任何變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