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具,尤其是一種適合于幼兒數學教學的幼兒數學教具。
背景技術:
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過程。幼兒的思維處于從直覺行動 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幼兒的思維特點是思維與行動相聯系,即以具體形象為依據的 思維。幼兒數學教育的基礎是認識數字、按順序數數,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 法。目前見到的幼兒數學教具一般是一張張印有數字、圖案或等式的卡片,但由于卡片順序 很容易被幼兒打亂,教學應用時并不方便,單張卡片的等式也不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幼兒數學教具應用不便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 種使用方便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教具本體至 少包括上環形體和下環形體,上環形體和下環形體繞同一旋轉中心線旋轉并連接;上環形體 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下環形體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下區間,各縱向下區間 與各縱向上區間 一一對應,各縱向下區間和各縱向上區間上均設置有標識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幼兒可通過與數字相關的形 象視覺圖案進行數學識記,并通過數數動作形成自然的數的序列和數的增減概念,逐漸建立 數與量的聯系,從而避免復雜的分析、運算給幼兒學習帶來困難,挫傷幼兒的學習興趣。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標識層的展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教學應用時的標識層的展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標識層的另 一展開圖。
圖中標記為,l-上環形體,2-下環形體,3-底板,4-底板,5-握把,6-縱向上區間, 7-標識層,8-數字層,9-圖案層,14-教具本體,16-縱向下區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 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教具本體14至少包括上環形體 l和下環形體2,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繞同一旋轉中心線旋轉并連接;上環形體l的外周面 被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6,下環形體2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下區間16,各縱向下區間16與 各縱向上區間6—一對應,各縱向下區間16和各縱向上區間6上均設置有標識層7。上環形體 l和下環形體2上的標識層7構成了兩條有序并相互有關聯的知識鏈。
如圖3 圖5所示,上環形體l、下環形體2的外周面各被等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6和多個 縱向下區間16,這樣,旋轉上環形體1或下環形體2時,可以讓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間16 旋轉后也能一一對應并縱向對齊。標識層7可為數字層8,即將數字通過印刷、貼附等手段設 置在各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間16上,數字將按照預定的順序排列,不會被弄亂,使用方 便,適合于幼兒教學。
考慮到幼兒一般要求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或20以內的加減法,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 間16的數量為11個或21個。
應用上述的教具可以實現下面所述的數學教學數數、加減法和同數分解等。
為便于敘述,下述內容中,將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間16統稱為縱向區間,將相互對 齊的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間16稱為一對縱向區間。
如圖3所示,設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上各有11個縱向區間6,從"0"到"10"的等差 為"1"的遞增數列的數字一一順序對應設置在各縱向上區間6上,從"10"到"0"的等差 為的遞減數列的數字一一順序對應設置在各縱向下區間6上,每個縱向區間上設置一 個數字。
或者,如圖5所示,上環形體1的標識層5上的數字可遞減排列而下環形體2的標識層5上 的數字遞增排列。
標識層5設置了數字后,只要幼兒認識這些數字,順序讀出各個數字,就能方便地訓練 幼兒正、倒數的數數。
如圖3所示,做加法時,先在上環形體1上找出加數所在縱向上區間6,從加數所在縱向 上區間6之后向右或者說向逆時針方向數出與被加數相同的幾個縱向上區間6,再認讀出最后 一個縱向上區間6上的數字,即是該加法題的答案。例如計算"2+2= "的過程,先在上 環形體l上找到加數"2"所在的縱向上區間6,然后自該縱向區上間6開始向右數數,數到與 被加數"2"同樣的"2"個縱向上區間6時,就會到達設置有數字"4"的縱向上區間6上, 讀出該縱向上區間6上的數字"4",即為計算結果;做減法時,先在下環形體2上的縱向下
區間16上找出被減數,然后從被減數之后,向右數出與減數相同的幾個縱向下區間16,再認 讀出最后一個縱向下區間16上的數字,即是該減法題的答案。例如計算"6-3= "的過程 ,先在下環形體2上找到被減數"6"所在的縱向下區間16,然后自該縱向下區間16向右數數 ,數到與減數"3"同樣的"3"個縱向下區間16時,就會到達設置有數字"3"的縱向下區 間16上,讀出該縱向下區間16上的數字"3",即為計算結果。
此外,幼兒數學學習中有一項內容是同數分解,本教具還能實現同數分解的演示。如圖 4所示,從下環形體2的標識層7上找出被分解的數字"8"所在的縱向下區間16,將該縱向下 區間16通過旋轉使之與上環形體1的標識層7上設置有數字"0"的縱向上區間6對齊,則自該 對縱向區間向右數出的"8減1"對縱向區間上的標識層7上設置的數字即為"8"的所有"8 減l"種分解組合。如圖3所示,為數字"10"的所有"10減1"種分解組合。
以上所述為標識層7為數字層8的情況,為了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標識層7也可以是數字 層8疊加圖案層9,圖案層9上可以設置與數字層8上的數字相應的圖案,例如,某一縱向上區 間6的數字層8上印刷的數字為"4",在該數字層8上疊加印刷有四個蘋果的圖案層9。
所述的上環形體l、下環形體2可以是圓環、錐環或正多棱柱。如圖2所示,上環形體l、 下環形體2為錐環,均可實現旋轉后縱向上區間6和縱向下區間16縱向對齊。從制作方便來說 ,如圖1所示,宜將上環形體l、下環形體2做成圓環。
如圖1所示,上環形體1離下環形體2較遠端設置有面板3,下環形體2離上環形體1較遠端 設置有底板4,則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形成了一個有蓋的盒體,可在盒體內裝入現有的卡 片教具或者其它幫助學習數學的物品,輔助教學。
此外,為了方便教師演示,教具本體14上還設置有握把5,握把5設置的方向宜保證握持 時數字為正向,且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不會相互脫離。
權利要求1.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教具本體(14)至少包括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上環形體(1)和下環形體(2)繞同一旋轉中心線旋轉并連接;上環形體(1)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6),下環形體(2)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下區間(16),各縱向下區間(16)與各縱向上區間(6)一一對應,各縱向下區間(16)和各縱向上區間(6)上均設置有標識層(7)。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上環形體 (1)、下環形體(2)的外周面各被等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6)和多個縱向下區間(16)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標識層( 7)為數字層(8)。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縱向上區 間(6)和多個縱向下區間(16)的數量為11個或21個。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標識層( 7)為數字層(8)疊加圖案層(9)。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上環 形體(1)和下環形體(2)為圓環、錐環或正多棱柱。
7.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上環形體 (1)離下環形體(2)較遠端設置有面板(3),下環形體(2)離上環形體(1)較遠端設 置有底板(4)。
8.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其特征是教具本體 (14)上設置有握把(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方便的數學教具,即幼兒雙鏈旋轉數學教具,教具本體至少包括上環形體和下環形體,上環形體和下環形體繞同一旋轉中心線旋轉并連接;上環形體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上區間,下環形體的外周面被分成多個縱向下區間,各縱向下區間與各縱向上區間一一對應,各縱向下區間和各縱向上區間上均設置有標識層。標識層可為數字層或數字層疊加圖案層。該教具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幼兒可通過與數字相關的形象視覺圖案進行數學識記,并通過數數動作形成自然的數的序列和數的增減概念,逐漸建立數與量的聯系,避免復雜的分析、運算給幼兒帶來學習困難而挫傷學習興趣,尤其適合于教師教學演示或幼兒學習加減法初期使用。
文檔編號G09B23/00GK201191466SQ20082030064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8日
發明者華 周 申請人:華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