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孔防偽膜,特別是涉及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
背景技術:
傳統的微孔防偽膜主要為核徑跡微孔防偽膜和重離子微孔防偽膜。通過利用核反應堆中子誘發的鈾裂變碎片或重離子加速器的高能粒子輻照塑料膜,在輻照后,高能粒子通過區域形成徑跡損傷,通過化學蝕刻等工序,得到微孔防偽膜。傳統的微孔防偽膜由于微孔區域肉眼難于識別,消費者在檢驗識別時只有通過水筆涂抹,墨水滲透進入下層介質中才能夠識別防偽圖案,鑒別真假,其防偽外觀特征不明顯。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增強防偽力度和唯一性,改善其外觀特征的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包括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塑料薄膜層和通孔,塑料薄膜層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介質全息層上印刷有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和塑料薄膜層上未涂設熱熔膠層處形成通孔。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通孔通過高能粒子輻照及蝕刻等工藝后形成。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通孔的直徑為0.1 IOii 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塑料薄膜層為PET薄膜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在塑料薄膜層上設置上了介質全息層,并涂覆熱熔膠層對其進行保護,未涂覆熱熔膠層處形成通孔,介質全息層可以便于消費者通過肉眼識別,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外觀特征,此介質全息層和微孔防偽方法相結合,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力度和防偽唯一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本發明為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包括熱熔膠層1,介質全息層2,塑料薄膜層3和通孔4,塑料薄膜層3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2,介質全息層2上印刷有熱熔膠層1,介質全息層2和塑料薄膜層3上未涂設熱熔膠層I處形成通孔4。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在塑料薄膜層3上設置上了介質全息層2,并涂覆熱熔膠層I對其進行保護,未涂覆熱熔膠層I處形成通孔4,介質全息層2可以便于消費者通過肉眼識別,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外觀特征,此介質全息層和微孔防偽方法相結合,增強了此類防偽膜的防偽力度和防偽唯一性。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通過涂布、模壓、鍍介質工序,使介質全息層2鋪設在塑料薄膜層3上,介質全息層2上印刷有熱熔膠層1,再利用核反應堆中子誘發的鈾裂變碎片或重離子加速器的高能粒子輻照,并通過化學蝕刻等工序形成通孔,經過清洗、烘干、收卷工序完成制作。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通孔的直徑為0.1 IOii m。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塑料薄膜層3為PET薄膜層。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或者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塑料薄膜層和通孔,所述塑料薄膜層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所述介質全息層上印刷有熱熔膠層,所述介質全息層和塑料薄膜層上未涂設熱熔膠層處形成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通過高能粒子輻照及蝕刻工藝后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徑為0.1 10 u 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層為PET薄膜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包括熱熔膠層,介質全息層,塑料薄膜層和通孔,塑料薄膜層上設置有介質全息層,介質全息層上印刷有熱熔膠層,熱熔膠層上設有與防偽圖案或者文字相對應的通孔。此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通過在塑料薄膜層上鋪設介質全息層,可增強防偽外觀特性,通過介質全息層和微孔膜的防偽方法結合,增強該介質全息微孔防偽膜的防偽力度和防偽唯一性,此發明用于防偽膜領域。
文檔編號G09F3/02GK103065546SQ20121058834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崔清臣, 陵紅旗, 黃海龍 申請人:中山國安火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