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數學器具包括直板尺,直板尺的一側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若干個扇形板,若干個扇形板與直板尺鉸接并具有同一軸線,若干個扇形板上分別設有擋塊,直板尺的另一側設有推拉尺,推拉尺的截面為梯形,直板尺上設有梯形通槽,推拉尺設置在梯形通槽內,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可以方便地進行畫出各種圖形,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屬于數學教育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教學中使用的三角板、量角器其功能單一,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只能不斷更換不同器具,在黑板上劃各種有關形狀,使學生感到枯燥,使用不便、不便于教學。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數學器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數學器具包括直板尺,直板尺的一側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若干個扇形板,若干個扇形板與直板尺鉸接并具有同一軸線,若干個扇形板上分別設有擋塊。
[0005]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直板尺的另一側設有推拉尺,推拉尺的截面為梯形,直板尺上設有梯形通槽,推拉尺設置在梯形通槽內。
[0006]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扇形板為第一扇形板、第二扇形板和第三扇形板。
[0007]再一種優化方案,所述擋塊包括在第一扇形板上設置的第一擋塊、第二扇形板上設置的第二擋塊和第三扇形板上設置的第三擋塊。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可以方便地進行畫出各種圖形,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直板尺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圖;
[0012]附圖3為附圖1的右視圖;
[0013]附圖4為附圖2中的局部放大圖;
[0014]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扇形板展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直板尺,2-扇形板,21-第一扇形板,22-第二扇形板,23-第三扇形板,3_推拉尺,4-凹槽,5-擋塊,51-第一擋塊,52-第二擋塊,53-第三擋塊。
[0017]【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不,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包括直板尺I,直板尺I的一側設有凹槽4,凹槽4內設有若干個扇形板2,本實施例中為3個,分別為第一扇形板21、第二扇形板22和第三扇形板23,第一扇形板21、第二扇形板22和第三扇形板23與直板尺I鉸接并具有同一軸線,第一扇形板21、第二扇形板22和第三扇形板23上分別設有擋塊5,擋塊5包括在第一扇形板21上設置的第一擋塊51、第二扇形板22上設置的第二擋塊52和第三扇形板23上設置的第三擋塊53,直板尺I的另一側設有推拉尺3,推拉尺3的截面為梯形,直板尺I上設有梯形通槽,推拉尺3設置在梯形通槽內。
[0019]使用時,直板尺I作為直尺使用,當需要畫弧形或測量弧度時,將扇形板2拉出,由于第一扇形板21、第二扇形板22和第三扇形板23上分別設有擋塊5,第一扇形板21依次將第二扇形板22及第三扇形板23拉出,并形成更大的扇形,當需要測量深度時,將推拉尺3推出即可,使用方便,采用以上多功能數學器具,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可以方便地進行畫出各種圖形,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0020]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本
【發明內容】
,不應理解為是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發明技術方案所作的改進,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數學器具包括直板尺(1),直板尺(I)的一側設有凹槽(4),凹槽(4)內設有若干個扇形板(2),若干個扇形板(2)與直板尺(I)鉸接并具有同一軸線,若干個扇形板(2)上分別設有擋塊(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尺(I)的另一側設有推拉尺(3),推拉尺(3)的截面為梯形,直板尺(I)上設有梯形通槽,推拉尺(3)設置在梯形通槽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2)為第一扇形板(21)、第二扇形板(22)和第三扇形板(2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數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5)包括在第一扇形板(21)上設置的第一擋塊(51)、第二扇形板(22)上設置的第二擋塊(52)和第三扇形板(23)上設置的第三擋塊(53)。
【文檔編號】B43L13/20GK203391525SQ20132045339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1日
【發明者】姜亦春 申請人:姜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