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具,尤其涉及一種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是仿真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集合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虛擬現實技術(VR)豐要包括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各等方面。模擬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計算機圖形技術所生成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力覺、運動等感知,甚至還包括嗅覺和味覺等,也稱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頭部轉動,眼睛、手勢、或其他人體行為動作,由計算機來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并對用戶的輸入作出實時響應,并分別反饋到用戶的五官。傳感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
現在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存在教學效果差、不直觀、無法親身體驗的虛擬現實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教學效果好、直觀、能夠親身體驗虛擬現實的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在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存在教學效果差、不直觀、無法親身體驗的虛擬現實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教學效果好、直觀、能夠親身驗虛擬現實的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包括有底座、滑道、按鈕、滑軌、氣缸、滑塊、楔形塊、接觸輪、導向桿、導向套、弧形板、滾輪、驅動輪、底板、座椅和電動推桿Ⅰ,底座上方設有滑道,滑軌內的左端設有按鈕,底座的底部中間設有滑軌,滑軌上設有滑塊,滑軌與滑塊滑動式連接,滑軌滑軌右側設有氣缸,氣缸左端連接有楔形塊,楔形塊上方設有導向套,導向套內設有導向桿,導向套與導向桿配合,導向桿底部設有接觸輪,導向桿頂部設有弧形板,弧形板上設置有滾輪,滑道內設有驅動輪,驅動輪上方連接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設有設有座椅,座椅底部左端與地板左端鉸接連接,底板右上方與座椅右側之間設置有電動推桿Ⅰ,電動推桿Ⅰ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座椅的右側,另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底板的右端,按鈕與電動推桿Ⅰ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有支架和風機,座椅的頂部設有支架,支架上安裝有風機。
優選地,還包括有電動推桿Ⅱ,支架與風機之間安裝有電動推桿Ⅱ,電動推桿Ⅱ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風機上,另一端轉動式的連接在支架上,風機轉動式地安裝在支架上。
工作原理:體驗者坐在座椅上,控制驅動輪逆時針轉動,驅動輪在滑道上滑動,當體驗者需要座椅在移動過程中體驗震動反饋的時,控制氣缸伸長,氣缸伸長后推動楔形塊向左移動,并帶動滑塊在滑軌上向左滑動,當楔形塊向左移動時,導向桿會向上運動,接觸輪在楔形塊上滾動,滾輪伸入在滑道內,當驅動輪經過滾輪時,因為滾輪凸起,所以會導致座椅抖動,達到震動反饋的效果。當驅動輪移動到滑道左端并觸碰到按鈕時,電動推桿Ⅰ伸長,座椅向前傾斜,坐在座椅的人們能夠體驗到向前甩出的感覺。
因為還包括有支架和風機,座椅的頂部設有支架,支架上安裝有風機。驅動輪滑軌移動時,啟動風機,能體驗到行駛時吹風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電動推桿Ⅱ,支架與風機之間安裝有電動推桿Ⅱ,電動推桿Ⅱ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風機上,另一端轉動式的連接在支架上,風機轉動式地安裝在支架上。控制電動推桿Ⅱ伸長或縮短能夠調節風機的角度。
(3)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達到了教學效果好、直觀、能夠親身驗虛擬現實的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座,2-滑道,3-按鈕,4-滑軌,5-氣缸,6-滑塊,7-楔形塊,8-接觸輪,9-導向桿,10-導向套,11-弧形板,12-滾輪,13-驅動輪,14-底板,15-座椅,16-電動推桿Ⅰ,17-支架,18-風機,19-電動推桿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虛擬現實演示用教學用具,如圖1-3所示,包括有底座1、滑道2、按鈕3、滑軌4、氣缸5、滑塊6、楔形塊7、接觸輪8、導向桿9、導向套10、弧形板11、滾輪12、驅動輪13、底板14、座椅15和電動推桿Ⅰ16,底座1上方設有滑道2,滑軌4內的左端設有按鈕3,底座1的底部中間設有滑軌4,滑軌4上設有滑塊6,滑軌4與滑塊6滑動式連接,滑軌4滑軌4右側設有氣缸5,氣缸5左端連接有楔形塊7,楔形塊7上方設有導向套10,導向套10內設有導向桿9,導向套10與導向桿9配合,導向桿9底部設有接觸輪8,導向桿9頂部設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上設置有滾輪12,滑道2內設有驅動輪13,驅動輪13上方連接有底板14,底板14的上方設有設有座椅15,座椅15底部左端與地板左端鉸接連接,底板14右上方與座椅15右側之間設置有電動推桿Ⅰ16,電動推桿Ⅰ16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座椅15的右側,另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底板14的右端,按鈕3與電動推桿Ⅰ16連接。
還包括有支架17和風機18,座椅15的頂部設有支架17,支架17上安裝有風機18。
還包括有電動推桿Ⅱ19,支架17與風機18之間安裝有電動推桿Ⅱ19,電動推桿Ⅱ19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風機18上,另一端轉動式的連接在支架17上,風機18轉動式地安裝在支架17上。
工作原理:體驗者坐在座椅15上,控制驅動輪13逆時針轉動,驅動輪13在滑道2上滑動,當體驗者需要座椅15在移動過程中體驗震動反饋的時,控制氣缸5伸長,氣缸5伸長后推動楔形塊7向左移動,并帶動滑塊6在滑軌4上向左滑動,當楔形塊7向左移動時,導向桿9會向上運動,接觸輪8在楔形塊7上滾動,滾輪12伸入在滑道2內,當驅動輪13經過滾輪12時,因為滾輪12凸起,所以會導致座椅15抖動,達到震動反饋的效果。當驅動輪13移動到滑道2左端并觸碰到按鈕3時,電動推桿Ⅰ16伸長,座椅15向前傾斜,坐在座椅15的人們能夠體驗到向前甩出的感覺。
因為還包括有支架17和風機18,座椅15的頂部設有支架17,支架17上安裝有風機18。驅動輪13滑軌4移動時,啟動風機18,能體驗到行駛時吹風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電動推桿Ⅱ19,支架17與風機18之間安裝有電動推桿Ⅱ19,電動推桿Ⅱ19的一端轉動式地連接在風機18上,另一端轉動式的連接在支架17上,風機18轉動式地安裝在支架17上。控制電動推桿Ⅱ19伸長或縮短能夠調節風機18的角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