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物聯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準確判斷司機是否存在急加速或急減速這類不利于安全或燃油經濟性的駕駛行為,需要對司機的駕駛行為進行監控和管理,駕駛行為一般通過采集車輛行駛數據分析駕駛員的駕車技術是根據采集到的車輛駕駛數據分析駕駛員的駕車技術。
現有的汽車類型繁多,車型、是否載重、自動擋、手動擋、不同路況都會對加速度產生影響,因此單純只計算加速度來判斷司機的駕駛行為,會導致誤差偏大,結果不準確。采用傳統的采集方法和判斷方法無法適應復雜的路況即不同的車型。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改變了傳統技術中的采集方法和判斷方法,是的測量誤差小,結果準確。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其改進之處在于,包括:
采集模塊,用于與汽車的obd接口連接,采集駕駛員的指紋信息、道路違規信息以及汽車狀態信息;
計算模塊,用于接收采集模塊所采集的信息,獲得比對數據,并建立比對矩陣;
判斷模塊,分別與采集模塊和計算模塊連接,用于接收采集模塊采集的汽車狀態信息,與計算模塊中的比對矩陣進行比對,判斷駕駛行為;
汽車中央處理器,分別與采集模塊、計算模塊和判斷模塊連接,用于向采集模塊、計算模塊和判斷模塊發送控制命令。
進一步地,還包括:
信號傳輸模塊,與判斷模塊連接,用于接收判斷模塊發出的不良駕駛行為信息,并將不良駕駛行為信息發送至汽車中央處理器,汽車中央處理器將不良駕駛行為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
監控中心,用于接收汽車中央處理器發出的不良駕駛行為信息,并進行記錄;
gps定位模塊,用于定位及檢測汽車的行駛軌跡。
進一步地,所述監控中心分別與汽車中央處理器和gps定位模塊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塊包括:
駕駛員指紋采集模塊,用于采集駕駛員的指紋信息;
道路違規采集模塊,用于采集道路違規信息;
汽車狀態采集模塊,用于采集汽車行駛的狀態信息。
進一步地,所述駕駛員指紋采集模塊包括指紋采集儀和數據線。
進一步地,所述道路違規采集模塊包括依次串聯的傳感器、單片機和通信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汽車狀態采集模塊主控單元mcu及汽車總線接口單元,汽車總線接口單元通過汽車總線接口單元與主控單元mcu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信號傳輸模塊采用有線傳輸方式或無線傳輸方式實現。
進一步地,所述gps定位模塊采用gps定位導航儀實現。
進一步地,所述監控中心為車管所系統、公檢法系統、交管所系統、工商系統和黑名單系統的大數據平臺。
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搭建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傳統的采集方法和判斷方法帶來的誤差偏大,結果不準確的缺陷,設計的采集模塊和判斷模塊會使得測量誤差小,結果準確,并且是為了從根本意義上去糾正駕駛員的違規、違法等陋習,在自我約束的前提下,制定相應的強制硬件措施。此系統為未來汽車自動化駕駛后必要的監控及監管手段,所以涉及的部門和范圍比較廣泛,可以說是一次汽車和道路監管的革命,特別是道路監管權力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的結構圖;
圖2是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中采集模塊的結構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汽車中央處理器與監控中心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1-采集模塊;11-駕駛員指紋采集模塊;12-道路違規采集模塊;13-汽車狀態采集模塊;2-計算模塊;3-判斷模塊;4-汽車中央處理器;5-汽車的obd接口;6-信號傳輸模塊;7-監控中心;8-gps定位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包括:
采集模塊1,用于與汽車的obd接口5連接,采集駕駛員的指紋信息、道路違規信息以及汽車狀態信息;
計算模塊2,用于接收采集模塊所采集的信息,獲得比對數據,并建立比對矩陣;
判斷模塊3,分別與采集模塊和計算模塊連接,用于接收采集模塊采集的汽車狀態信息,與計算模塊中的比對矩陣進行比對,判斷駕駛行為;
比對矩陣中主要比對信息,包括:
1)駕駛人是否為相關部門查找和限制的人員。2)駕駛行為與現行法律法規是否沖突。3)車輛信息是否符合上路條件。4)駕駛人是否駕駛條件。
汽車中央處理器4,分別與采集模塊1、計算模塊2和判斷模塊3連接,用于向采集模塊1、計算模塊2和判斷模塊3發送控制命令。
進一步地,還包括:
信號傳輸模塊6,與判斷模塊3連接,用于接收判斷模塊發出的不良駕駛行為信息,并將不良駕駛行為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
監控中心7,用于接收信號傳輸模塊發出的不良駕駛行為信息,并進行記錄;
gps定位模塊8,用于定位及檢測汽車的行駛軌跡。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監控中心7分別與汽車中央處理器4和gps定位模塊8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塊1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包括:
駕駛員指紋采集模塊11,用于采集駕駛員的指紋信息;
道路違規采集模塊12,用于采集道路違規信息;
汽車狀態采集模塊13,用于采集汽車行駛的狀態信息。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駕駛員指紋采集模塊11包括指紋采集儀和數據線。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道路違規采集模塊12包括依次串聯的傳感器、單片機和通信單元。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汽車狀態采集模塊13主控單元mcu及汽車總線接口單元,汽車總線接口單元通過汽車總線接口單元與主控單元mcu相連。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信號傳輸模塊6采用有線傳輸方式或無線傳輸方式實現。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gps定位模塊8采用gps定位導航儀實現。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監控中心7為車管所系統、公檢法系統、交管所系統、工商系統和黑名單系統的大數據平臺。
實施例二、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的實現方法,主要包括:
一、通過汽車內嵌的中央處理器(行車電腦),記錄相關信息主要為:
1、駕駛人的基本信息:是否有駕駛證、駕駛證是否在有效期、駕駛證狀態是否正常等-------通過指紋識別實現。
2、駕駛人狀態:有無飲酒、有無疲勞駕駛、有無違規接打電話等。
3、駕駛中的行為記錄并語音提醒或強制干預:有無長期占用超車道、有無超速行駛、有無超載、是否長疲勞駕駛等。
二、通過物聯網技術,交換相關信息主要為:
1、經過第“一”點的行為記錄并保存后,有兩種方法進行交換:1)通過限速牌、交警提示牌、測速攝像頭、違章攝像頭等交通管理監管、監督點,通過數據交換技術;2)通過汽車出廠設置并安裝終身流量卡等手段;將車輛存取的信息交換至交通關系中心。
2、中心接收數據后,與相關機構及當下法律法規進行數據比對。主要為:1)與公安部進行指紋比對,意義為:確定駕駛人身份,是否為公安部查找的嫌疑人員。2)與車管所比對,意義:車輛是否過檢,是否合法上路,保險有無繳納。3)與交管所所數據比對,意義:確認駕駛人是否合法駕駛,是否為查找的嫌疑人員。
3、將第“2”點比對后的數據反饋至汽車中央處理器,如發生,駕駛人為相關部門追逃人員,則汽車強制干預,鎖緊窗門,并發送實時定位供有關部門做出相應對策。如只是簡單超速20%內,則語音提醒駕駛人員,注意減速;如超過則強制干預,降低到規定速度。
4、通過指紋打卡的人員,確定駕駛人,不允許只打指紋,再給別人駕駛的情況,可以有效的杜絕交通肇事逃逸事件的發生。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物聯網的汽車駕駛行為糾正系統,具有可以確定駕駛人,明確責任,預防肇事逃逸。約束駕駛行為,起到提前預防,處罰有依據,事后可追責等有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