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經濟教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經濟教學使用多媒體裝置。
背景技術:
功放俗稱擴音機,作用就是把來自音源或前級放大器的弱信號放大,推動音箱放聲,功放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專業功放、民用功放、特殊功放。
但是現有的功放機存在播放音質不穩定,功能單一等缺點,因此需要發明一種智能高效的多功能的功放機彌補其存在的不足,提高功放的效率和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濟教學使用多媒體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經濟教學使用多媒體裝置,包括固定立柱、第一接入口、旋轉調節器、傳輸控制器和電源接入口,所述固定立柱上側與機體固定連接,且機體前側安裝有智能顯示器,所述第一接入口左側設置有開關,且開關上側安裝有變調器,所述旋轉調節器上側設置有狀態指示燈,且旋轉調節器下側安裝有數據接入口,所述傳輸控制器后側與機體固定連接,且傳輸控制器右側設置有聲道功率放大器,所述散熱裝置下側與機體固定連接,且機體后側安裝有電源接入口,所述第二接入口后側與機體固定連接,且第二接入口右側設置有第三接入口。
優選的,所述固定立柱與機體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開關為長方體結構。
優選的,所述第二接入口的直徑是第三接入口的2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高效智能的音響功放機使用時可根據操作需求進行調控,操作更加快捷,節省時間,該設備整體結構更加穩固,運行更加平穩,同時該高效智能的音響功放機還能通過智能顯示器、變調器和旋轉調節器三者相互配合工作進行高效智能的功放處理工作,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功放的效率,而且還能提高功放的質量,實現智能化簡單快捷式的操作和使用,并且該設備還具有聲道功率放大器和傳輸控制器,這樣設置能夠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標準,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同時設備設計合理,功能多樣化,操作簡單,有利于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大大提高了經濟教學的教學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前側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后側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立柱,2、機體,3、智能顯示器,4、第一接入口,5、開關,6、變調器,7、旋轉調節器,8、狀態指示燈,9、數據接入口,10、傳輸控制器,11、聲道功率放大器,12、散熱裝置,13、電源接入口,14、第二接入口,15、第三接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經濟教學使用多媒體裝置,包括固定立柱1、第一接入口4、旋轉調節器7、傳輸控制器10和電源接入口13,固定立柱1上側與機體2固定連接,固定立柱1與機體2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這樣設置能夠增強該結構的整體強度,便于使用人員進行安裝和維修,有利于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且機體2前側安裝有智能顯示器3,第一接入口4左側設置有開關5,開關5為長方體結構,這樣設置能夠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且開關5上側安裝有變調器6,旋轉調節器7上側設置有狀態指示燈8,且旋轉調節器7下側安裝有數據接入口9,傳輸控制器10后側與機體2固定連接,且傳輸控制器10右側設置有聲道功率放大器11,散熱裝置12下側與機體2固定連接,且機體2后側安裝有電源接入口13,第二接入口14后側與機體2固定連接,第二接入口14的直徑是第三接入口15的2倍,這樣設置能夠保證提高兩者的傳輸效率和質量,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節省資金成本,且第二接入口14右側設置有第三接入口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高效智能的音響功放機過程中,可以通過電源接入口13接入工作電源,然后通過開關5打開該裝置,使其處于工作運行狀態,之后通過數據接入口9插入需要進行擴音處理的數據存儲裝置,數據會進入機體2內部并通過智能顯示器3顯示出來,使用人員可以直觀的觀察出需要擴音數據的各項指標,既智能高效又方便快捷,然后使用人員可以進一步的通過變調器6、旋轉調節器7和聲道功率放大器11三者相互配合工作進行高效智能的調節控制聲音擴大處理,這樣不但能夠提高聲音擴大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而且還能簡化操作程序,實現智能化操作,并且使用人員還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器10對數據接入口9、第一接入口4、第二接入口14和第三接入口15插入的數據進行智能高效的調節控制傳輸速率,有利于保證設備的高效平穩運轉以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該設備還會通過散熱裝置12進行散熱處理,同時通過狀態指示燈8對該功放機的工作狀態和指標進行智能高效的顯示,有利于使用人員進行及時的監測并做出處理措施,能夠保證減少設備故障,節省資金成本。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