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用具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講述結構體穩定性的教學用具。
背景技術:
結構體的穩定性是指結構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傾斜后,其未主動傾倒的穩定狀態。往往結構體在發生傾斜時,只要結構體的重心與地面的垂心位于結構體與地面的接觸面范圍內,則結構體處于穩定狀態,當結構體的重心與地面的垂足超過了結構體與地面的接觸面范圍則結構體便會主動傾倒,稱結構體位于不穩定狀態。
生活中比薩斜塔之所以傾斜而不倒塌,就是因為其處于穩定狀態。
在教學中,為了更加直觀的介紹結構體的穩定性,還沒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教學用具,迫切需要加以創新。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講述結構體穩定性的教學用具,本實用新型用合葉片將結構體固定于底板上,通過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鍥體的銳角推動結構體,使結構體繞合葉片軸心緩慢轉動,使用吊于結構體的重心位置的吊錘表達了結構體與底板的垂足位置,達到了直觀形象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直觀明了,且生產成本低,易于推廣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用于講述結構體穩定性的教學用具,包括:結構體,鍥體;所述鍥體和結構體置于底板上,且所結構體的重心位置通過吊繩懸掛吊錘,結構體底端一側通過合葉片連接于底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底板在除與結構體的接觸面外設置遮蓋物。
進一步,所述鍥體為直角三角形結構,且一直角邊至于底板上,且該直角邊長度大于所述底板與所述結構體的接觸面長度,用所述鍥體的銳角推動所述結構體,且該銳角角度不大于90°。
進一步,所述底板與地面保持平行。
進一步,所述吊繩的長度大于所述結構體重心到所述底板的距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用合葉片將結構體固定于底板上,通過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鍥體的銳角推動結構體,使結構體繞合葉片軸心緩慢轉動,使用吊于結構體的重心位置的吊錘表達了結構體與底板的垂足位置,達到了直觀形象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直觀明了,且生產成本低,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用于講述結構體穩定性的教學用具,包括:結構體2,鍥體1;所述鍥體1和結構體2置于底板3上,且所結構體2的重心位置通過吊繩6懸掛吊錘4,結構體2底端一側通過合葉片7連接于底板3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底板3在除與結構體的接觸面外設置遮蓋物,方便觀察結構體主動傾倒時,吊繩與底板的垂足位置。
進一步,所述鍥體為直角三角形結構,且一直角邊至于底板上,且該直角邊長度大于所述底板與所述結構體的接觸面長度,用所述鍥體1的銳角推動所述結構體2,且該銳角角度不大于90°。
進一步,所述底板3與地面保持平行。
進一步,所述吊繩6的長度大于所述結構體2重心到所述底板3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步驟如下:
使用鍥體推動結構體,使結構體緩慢傾倒,在傾倒過程中,觀察吊繩與底板的垂足位置,和結構體不穩定狀態發生時刻,進一步得出結構體穩定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