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95990閱讀:21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諸如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或者同時兼有這些裝置的功能的復合機等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或者同時兼有這些裝置的功能的復合機等采用電子照片方式的成像裝置中,部分裝置搭載以顯影單元和感光體單元一體構成的單元體即處理卡
品.ο上述成像裝置中因調色劑用完或感光體單元等部位的劣化,需要定期交換處理卡盒。另外在一些采用LED光源作為曝光裝置的成像裝置中,交換處理卡盒時需要打開位于成像裝置主體上方的上蓋。上述成像裝置中的LED通常被設置在處理卡盒取出通道上。為此在現有技術中, 用上述交換方法進行處理卡盒交換時,需要打開成像裝置主機上方的上蓋,或者在打開的同時使LED從搭載位置退出,才能從成像裝置主機中取出處理卡盒。對此專利文獻1 (JP特開2003-255805號公報)公開了一種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將構成曝光裝置的LED構成為能夠沿著其長度方向滑動,以便于取出處理卡盒。但是在電子照片方式的成像裝置中,針對調色劑或紙粉等造成的充電輥污染會引起圖像質量下降的問題,一般設有清掃充電輥的清潔部件。清潔部件通常為薄片形部件,例如以發泡聚酯胺、發泡聚酯等發泡材料、或者毛氈等形成。該清潔部件一般構成為與充電輥 (充電體)相接觸。但是長期使用清潔部件會降低其清潔性能。對此,專利文獻2 (JP特開平3-126961 號公報)公開了一種結構,該結構在成像裝置主機一側設置充電輥,而在包括感光體在內的處理卡盒中設置充電輥清潔部件,每當交換處理卡盒時,便可以交換新的充電輥清潔部件。進而,專利文獻3 (JP特開2001-222160號公報)還公開了在上述成像裝置中交換感光體單元時,需要從裝置主機上拆下顯影劑容器即調色劑罐。而現有成像裝置中的處理卡盒和調色劑罐各自獨立設置,并可在裝置主機上裝卸。此時,在成像裝置中設有檔在前面的前蓋,需要打開該前蓋,才能將處理卡盒以及調色劑罐從前方拉出。上述現有的成像裝置存在以下問題。其一,采用使LED退出之后從主機中取出處理卡盒的方式,LED的退出軌跡上需要有一定的空間,而主機內部無法有效提供這樣的空間。而且,每次交換處理卡盒都會使得LED暴露到主機以外,使LED可能受到污染或損傷。其二,上述專利文獻1公開了 LED在處理卡盒上裝卸的結構。該結構在裝卸時沿長度方向滑動LED。由于LED是沿著長度方向移動,為此該結構在裝卸LED時需要打開主機側蓋,或者保證主機內部具有能夠使得LED在長度方向上移動的空間。如果在主機側面裝卸LED,則用戶需要從主機上表面以及側面的兩側展開操作,這不但加大了交換作業時的設
4置面積,而且會降低操作性能。而如果在主機內部設置移動LED的空間時,則難以有效利用主機內部空間,反而會引起裝置大型化。此外,LED的裝卸操作不但會使得處理卡盒交換變得更加費時費工,而且可能使LED受到損傷。其三,在上述專利文獻2所述的結構中,充電輥清潔部件被設置于處理卡盒中,此時,需要同時交換感光體單元和充電輥清潔部件,這樣,對于具有使用壽命較長的感光體的機種來說,延長交換周期會導致清潔性能降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分開交換充電清潔輥和感光體單元,將充電清潔輥置于交換頻率較高的調色劑卡盒或顯影單元中。然而,在一般的處理卡盒與曝光裝置的結構中, 清潔部件、調色劑卡盒或顯影單元通常會遮擋從曝光裝置射往感光體的曝光光路,因此無法在調色劑卡盒或顯影單元中設置充電裝置清潔部件。其四,在上述專利文獻3公開的結構中,處理卡盒和調色劑卡盒可相互獨立裝卸, 為此該結構需要打開前蓋。這樣,裝置主機周圍需要保持可供前蓋開閉的空間,需要較大的設置空間。在某些情況下,雖然無法保證前蓋開閉空間但還是可以設置裝置。也就是說,被設置在這種場地裝置在交換處理卡盒或調色劑卡盒時,需要移動到能夠提供前蓋開閉空間的場所來進行交換操作。而裝置如果被設置在每當交換操作時便要移動的場所,其操作性之差是不言而喻的。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能夠有效利用曝光裝置退出時的曝光裝置的移動空間,實現裝置主機的小型化。具體為,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防止感光體單元交換時對曝光裝置發生干涉的成像裝置,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以比感光體單元交換周期更短的周期來交換充電輥或充電體的清潔部件的成像裝置,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供設置空間小且感光體單元交換操作相對簡單的成像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用光源作為曝光裝置, 在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其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曝光裝置退出機構,該曝光裝置退出機構使得所述顯影劑容器、所述感光體單元以及所述顯影單元能夠在與所述感光體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裝卸,并使得所述曝光裝置在作用位置和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 該作用位置是指該曝光裝置發揮光源作用的位置,該退出位置是指該曝光裝置退出所述作用位置時的位置,在所述顯影劑容器離開該顯影劑容器的初始搭載位置、或者被從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的狀態下,借助于所述曝光裝置退出機構使得所述曝光裝置退出,以拆下所述感光體單元。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用光源作為曝光裝置, 在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其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將顯影劑容器、或者該顯影劑容器與顯影裝置構成為獨立于感光體單元并可以在成像裝置主機上裝卸的裝卸體,在該裝卸體被安裝到所述成像裝置中的搭載狀態下,該裝卸體被設置在與所述曝光裝置發射的光的發射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中,而且在所述裝卸體上設置用于清潔感光體單元中的充電體的清潔部件。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在于提供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 具備用于保持顯影劑容器的保持體以及變位機構,該變位機構使得所述保持體在搭載狀態與取出允許狀態之間改變位置,該搭載狀態是指顯影劑容器搭載于所述成像裝置主機內部的狀態,該取出允許狀態是指該顯影劑容器能夠被從該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的狀態,在該取出允許狀態下,所述顯影劑容器與感光體單元分離,允許在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上裝卸所述感光體單元。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有利于成像裝置中的感光體單元的拆下或安裝操作的穩定進行。而且在拆下或安裝操作中感光體單元不干涉曝光裝置,防止曝光裝置受到損傷。在交換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時不需要曝光裝置退出,減少了曝光裝置外露次數,從而降低了污染損傷的可能性。進而,在交換顯影劑容器或感光單元時,不需要從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曝光裝置,減少了操作者誤致曝光裝置受到損傷的危險性。此外,顯影劑容器、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可以在大致與感光體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裝卸,進行單向交換操作,有利于提高交換操作性能。進而該單向交換操作有利于減小包括交換時的操作面積在內的成像裝置設置面積的減小。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效果在于,可使得清潔部件的交換或維修的周期比感光體的交換周期短,有效防止充電體(充電輥)的污染,提高成像質量。也就是說,在長期使用無需交換感光體的成像裝置中,也能夠多次交換清潔部件,長期維持充電體(充電輥)清潔性能。而且,曝光裝置不妨礙裝卸體的裝卸動作,有利于裝卸體裝卸動作的穩定進行。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的效果在于,感光體單元的交換操作不會受到顯影劑容器的妨礙,有利于提高操作性能。


圖1是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劑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4使圖1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曝光裝置處于退出狀態的示意圖。圖5是圖1所示的成像裝置在感光體單元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6是第二實施方式所示的成像裝置的顯影劑容器離開初始搭載位置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7是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劑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9是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10是圖9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曝光裝置處于退出狀態的示意圖。圖11是圖9所示的成像裝置在處理卡盒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2是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
6
圖13是圖12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曝光裝置處于退出狀態的示意圖。圖14是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15是圖14所示成像裝置中的要部放大圖。圖16是圖14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劑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7是第七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中的要部放大圖。圖18是圖17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劑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9是顯示本發明第八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20是圖19所示的成像裝置在顯影劑容器被拆下時的狀態的示意圖。圖21是顯示本發明第九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22是圖21所示成像裝置的側視圖。圖23是圖21所示的成像裝置在可以拆下顯影劑容器時的狀態的示意圖。標記說明10 保持體,16 支持部件,20、20a、20b、20c、20d 感光體單元,22、22a、22b、22c、22d 感光體,31、31a、31b、31c、31d顯影單元,36、36a、36b、36c、36d LED, 37曝光裝置退出機構, 41、41a、41b、41c、41d 顯影劑容器,51 上蓋,51a外蓋,51b 側蓋,56 搖動體,80、80a、80b、80c、 80d清潔部件,81、81a、81b、81c、81d遮擋部件,100成像裝置主機,M變位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顯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彩色成像裝置結構的示意圖(第一實施方式)。該成像裝置的主機100中搭載分別收納各色調色劑的四臺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a、41b、 41c、41d、顯影單元31a、31b、31c、31d、感光體單元20a、20b、20c、20d等部件。標記尾部的字母a、b、c、d表示結構相同部件但使用的調色劑顏色不同的部件,在以下的說明中如果不涉及顏色,則僅以數字標記如31、20來表示顯影單元、感光體單元。感光體單元20中具備感光體220加、2213、22(3、22(1),該感光體22周圍設有清潔刮刀23 (23a、23b、23c、23d)以及充電輥21 (21a、21b、21c、21d)。該清潔刮刀23刮去經過初級轉印之后留在感光體22表面上的殘留調色劑。充電輥21與感光體22表面相接觸。這些部件一體形成。成像裝置中,LED36(36a、36b、36c、36d)構成對感光體22進行曝光的曝光裝置。各個LED36借助于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在圖1所示狀態即各個LED36位于能夠發揮光源作用的作用位置、與圖4所示狀態即各個LED36位于退出作用位置的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 LED為具備發光元件和圓柱透鏡等元件的光寫入頭。該LED中的發光元件有節能、使用壽命長、以及小型等優點。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包括搖動體56,該搖動體56通過樞軸55與成像裝置主機 100樞接,該搖動體56上以規定間距設置各個LED36a、36b、36c、36d。如圖1等所示,搖動體56從圖1所示的水平狀態,按照箭頭A所示方向搖動,成為圖4所示的略呈鉛直狀態,而后,從該略鉛直狀態起按照箭頭B所示方向搖動,返回到水平狀態。搖動體56位于水平狀態時上述LED36處于起光源作用的作用位置,而略呈鉛直狀態則為退出該作用位置的退出位置。此外,優選設置限制搖動體56搖動的未在此圖示的限制部件。再者,搖動體56被設置為搖動動作不會妨礙到顯影單元31或感光體單元20等。中間轉印帶觀構成為與感光體22相接觸或分離,該中間轉印帶觀架繞在驅動輥 26、從動輥27以及初級轉印輥四(四£1、四13、四(3、四(1)的周圍并進行循環移動。顯影單元31包括顯影輥32和供給輥33以及框架34等。顯影輥的金屬芯受到未圖示偏壓電源對其施加的負電位偏壓。感光體單元20的充電輥21上受到其他偏壓電源對其施加直流負電位的偏壓電壓。為此,與顯影單元31配合的感光體22、接觸該感光體22的清潔刮刀23以及充電輥21構成成像部(感光體單元)。也就是說,20a、20b、20c、20d分別為第一成像部、第二成像部、第三成像部、第四成像部,本實施例中的成像裝置中搭載四個成像部。第一成像部20a中的清潔刮刀23a清掃感光體2 表面上的殘留調色劑。充電輥 21a對受到清潔后的感光體2 表面充電,進行初始化,使感光體2 表面成為電位均等的高電位。而后,LED36基于圖像數據對感光體2 進行選擇性曝光。這樣,上述均等帶電的高電位感光體2 表面受到曝光,發生電位衰減的低電位部和保持初始狀態的高電位部便構成靜電潛像。顯影單元31a進行顯影處理,將調色劑移動到上述靜電潛像中的低電位部或高電位部,形成調色劑圖像。感光體22a轉動輸送,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觀上。配合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觀上的調色劑圖像到達該中間轉印帶觀與感光體22b之間的接觸部的時刻,第二成像部進行上述相同動作,顯影單元31b對感光體22b上的靜電潛像顯影, 形成調色劑圖像,而后,感光體22b轉動輸送,將該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觀上,與該中間轉印帶觀上的調色劑圖像重合。也就是說,在中間轉印帶觀上各種單色調色劑圖像重合形成具有多種顏色的彩色調色劑圖像。配合時機用一對輸送輥61等從供紙盒60向第二轉印裝置(次級轉印輥)39提供記錄紙或OHP薄片等未圖示記錄媒體。對第二轉印裝置39施加高電位使中間轉印帶觀與第二轉印裝置39之間產生電位差,這樣,中間轉印帶觀表面的單色或彩色調色劑圖像便被轉印到記錄媒體上。被轉印了調色劑圖像的記錄媒體離開中間轉印帶觀后,定影器65將調色劑圖像融熔并固定到記錄媒體上,而后該記錄媒體由排紙裝置66排到裝置主機100上表面上的排紙盤中。在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媒體上之后,中間轉印體清潔裝置清掃中間轉印帶觀, 去除留在其表面上的殘留調色劑,并回收到調色劑回收裝置67中。經過清掃后的中間轉印帶觀預備下一次調色劑圖像轉印。裝置主機100的上部設有主機上蓋51。該主機上蓋51通過設于搖動體56的樞軸陽上方的樞軸52而被設置在裝置主機100上。為此,上蓋51在圖1所示狀態即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被蓋住的狀態、與圖2所示狀態即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開放狀態之間發生位置變動。也就是說,通過以樞軸52為中心按箭頭Al方向搖動主機上蓋 51,來使得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被蓋住狀態變為圖2等所示的開口部開放狀態。相反,通過按箭頭Bl方向搖動上蓋51,開口部開放狀態便成為圖1所示的開口部關閉狀態。以下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成像裝置中的感光體單元20的交換方法。首先說明在如圖1所示地搭載了各個單元的狀態下拆下感光體單元20的方法。
從圖1所示狀態起,按箭頭Al方向搖動主機上蓋51,使得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 IOOa如圖2所示呈開放狀態。在此狀態下,通過開口部100a,沿著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箭頭Z方向,從裝置主機100取出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a、41b、 41c、41d。而后如圖3所示,通過開口部100a,按箭頭Z方向拆下顯影單元31。在此,只要拆下需要交換的顯影單元31便可,而不需要拆下所有的顯影單元。在圖3中僅拆下顯影單元 31a0而后,如圖4所示,用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使曝光裝置中的LED36成為退出狀態。 具體為沿箭頭A方向搖動搖動體56,以便拆下感光體單元20 (在此為20a)。進而如圖5所示,通過開口部100a,沿著大致垂直于感光體22排列方向的方向即箭頭Z方向,從裝置主機 100拆下感光體單元20a。以下說明安裝感光體單元20a的方法。該方法即為相反地實行上述感光體單元的拆下操作。首先,如圖4和圖5所示,按箭頭Al方向搖動主機上蓋51,使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開放狀態,同時按箭頭A方向搖動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的搖動體56,使LED 出于退出狀態。在此狀態下,在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且向著與箭頭Z相反的方向安裝感光體單元20a。按圖3的箭頭B所示方向搖動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上的搖動體56,使得LED36成為作用狀態。而后,在沿著與箭頭Z相反方向安裝顯影裝置31之后,沿著大致與感光體22 的排列方向相垂直且向著與箭頭Z相反方向安裝顯影劑容器(即調色劑卡盒)41,進而按箭頭B方向搖動主機上蓋51,使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關閉狀態,結束感光體單元 20a的安裝動作。如上所述,本發明在使得LED36退出之前可以拆下顯影劑容器41,為此,能夠在 LED36退出軌跡上設置顯影劑容器41,而且能夠增加顯影劑容器41的容量。用于電子照相方式成像裝置的消耗品中調色劑的交換次數最多。如果將顯影劑容器構成為可單獨交換,則該顯影劑容器的交換次數最多。而在現有方式中每次交換顯影劑容器都必須使得LED退出,這樣必然增大LED受到損傷的危險性。對此,本發明能夠實行安全的感光體單元20的裝卸作業。而且在裝卸操作時感光體單元20不會對曝光裝置發生干涉,因而防止了曝光單元受到損傷。在交換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時不需要曝光裝置退出,減少了曝光裝置從成像裝置外露的機會,從而減少曝光裝置受到污染或損傷的可能性。進而,在交換顯影劑容器41或感光體單元20時,不需要從成像裝置中拆下曝光裝置, 為此,減少了操作者誤致曝光裝置受到損傷的危險性。本發明可在曝光裝置退出時的一部分退出軌跡上安裝顯影劑容器41以及顯影單元31,有效利用了成像裝置主機100中用于曝光裝置退出的空間。通過對比該能夠有效利用空間的裝置和不能夠利用空間的裝置可知,在收納顯影劑的量為相同量情況下,前者即利用空間一方的裝置主機的高度較小,從而實現了裝置小型化(密集化)。顯影劑容器41、感光體單元20以及顯影單元31可在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裝卸,而且這些交換操作在單一方向進行,這不但有利于提高這些交換操作性能,而且還能夠減小包括交換面積在內的成像裝置主機100的設置面積。本發明具備支持曝光裝置的搖動體56,穩定了曝光裝置的退出動作,同時穩定了感光體單元20的裝卸動作。而在曝光裝置中采用LED36,則有利于曝光裝置發揮LED節能、 使用壽命長以及小型化等各種優點。上述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拆下顯影劑容器41之后需要使得LED36退出。為此, 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以阻止附設有LED36的搖動體56在顯影劑容器41被拆之后以外的期間中發生搖動。這是因為,如圖2或圖3等所示,沿著箭頭Al方向搖動主機上蓋51形成開放狀態時,如不取出顯影劑容器41而使得LED36退出時,LED36與顯影劑容器41之間有可能發生接觸或碰撞,導致LED36受到損傷等。在圖6所示的成像裝置中,主機上蓋51上設置可裝卸的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 (第二實施方式)。因此,顯影劑容器41與主機上蓋51 —體搖動。為此,圖6所示的成像裝置在拆下感光體單元20等時,搖動主機上蓋51,使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開放狀態,顯影劑容器41隨著蓋主機上蓋51的搖動,離開初始搭載位置。在此狀態下,可以沿著箭頭X方向從主機上蓋51上拆下顯影劑容器41。此后的操作如上述圖3至圖5所示,拆下顯影單元31之后使曝光裝置即LED36成為退出狀態,取出感光體單元20。至于安裝感光體單元20a,可按相反順序實行上述操作。利用圖6所示成像裝置可以發揮與圖1所示成像裝置相同的效果。圖6所示成像裝置的長處在于,能夠裝卸顯影單元31或感光單元20a而不必從主機上蓋51上拆下顯影劑容器41。而且,圖6所示的成像裝置中能夠同時實行主機上蓋51的打開動作和調色劑卡盒 41的移動動作,這使得交換作業變得更加簡便。此外,圖6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顯影劑容器 41隨著主機上蓋51的搖動而移動,為此在從成像裝置主機100上拆下顯影劑容器41時, 如上所述,是在圖6所示狀態下沿著箭頭X方向取出顯影劑容器41。在這種情況下,如圖6 所示,在離開初始搭載位置的狀態時,顯影劑容器41仍然是在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沿著箭頭Z方向移動。因此在圖6所示的成像裝置中也是沿著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拆下顯影劑容器41。圖7所示成像裝置中,線硬即容器41與顯影單元31 —體構成(第三實施方式)。 即顯影單元31的箱體34與顯影劑容器41被置于同一個箱體之中。該一體化裝置被稱為 DTM42。下面說明在圖7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感光體單元20的交換方法。首先說明感光體單元的拆除方法。如圖8所示,按箭頭Al方向搖動主機上蓋51使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開放狀態,而后沿箭頭Z方向拆下DMT42。接著,借助于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使構成曝光裝置的LED36成為退出狀態。也就是說,在箭頭A方向上搖動搖動體56以便于拆下感光體單元20 (在此為20a),而后通過開口部IOOa沿箭頭Z方向從裝置主機中拆下感光體單元20a。安裝感光體單元20時的操作順序與上述相反。根據以上所述,圖7所示的成像裝置與圖1等所示的成像裝置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顯影劑容器41和顯影單元31 —體構成方便使用。上述圖7以及圖8所示的成像裝置中也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以阻止附設有LED36 的搖動體56在DTM42被拆之后以外的期間中發生搖動,造成LED36損傷。圖9所示成像裝置中的顯影單元31和感光體單元20 —體構成為處理卡盒43G3a、4;3b、43C、43d)(第四實施方式)。以下說明圖9所示成像裝置中處理裝置的交換方法。首先,在箭頭Al方向上搖動主機上蓋51,使裝置主機100的開口部IOOa呈開放狀態,而后如圖10所示,沿著箭頭Z方向取出顯影劑容器41,接著在箭頭A方向上搖動搖動體56,使得LED36處于退出狀態。而后,如圖11所示,拆下處理卡盒43。至于安裝處理卡盒43,其操作順序與拆除相反。利用圖9所示成像裝置可以發揮與圖1所示成像裝置相同的效果。而且,該成像裝置具有顯影單元31和感光體單元20 —體化便于使用的優點。此外,優選一體構成的顯影單元31和感光體單元20可以分離,這樣有利于提高各個單元交換的作業效率。圖9所示成像裝置不需要使LED36退出,但如果拆下處理卡盒43,仍然會有LED36 與處理卡盒43接觸乃至碰撞的危險。為此,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于阻止處理卡盒43在 LED36退出之后以外的期間中被拆除。圖12所示的成像裝置中在鉛直方向上設置感光體單元20(第五實施方式)。為此,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顯影裝置31以及中間轉印帶觀等也均沿著鉛直方向設置。該成像裝置主機100上設有位于側面的側開口部100b,該側開口部IOOb受到側蓋 70遮蓋。也就是說,側蓋70借助于下部的的樞軸71在箭頭Cl、Dl方向上搖動。此時的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中包括搖動體73,該搖動體73的樞軸72位于側蓋 70的樞軸71的附近。如圖12所示,當搖動體73位于鉛直方向的狀態下,LED36處于作用位置,而如圖13所示,當搖動體73位于水平狀態,則LED36為退出位置。即搖動體借助于樞軸72在C、D方向上搖動。以下說明圖12所示成像裝置中感光體單元20的交換方法。首先說明感光體單元 20的拆除方法。在圖12所示狀態下,以樞軸71為中心按箭頭Cl方向搖動側蓋70,使側開口部IOOb呈開放狀態。而后,經由側開口部IOOb取出圖13所示的顯影劑容器41 (在此狀態下LED36未退出)。接著,經由側開口部IOOb沿著箭頭X方向即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取出顯影單元31之后,以樞軸72為中心在箭頭C方向上搖動搖動體73,使LED36處于退出位置。而后經由側開口部IOOb沿著箭頭X方向取出感光體單元20。安裝感光體單元20時的操作順序與上述相反。根據以上所述,圖12所示的成像裝置與圖1等所示的成像裝置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該成像裝置中也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以阻止附設有LED36的搖動體56在顯影劑容器41被拆之后以外的期間中發生搖動。在上述實施例中曝光裝置中的所有LED36需要同時退出,除此之外,多個曝光裝置LED36還可以獨立設置,在作用位置和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這樣曝光裝置能夠獨自改變位置,有利于提高操作性能。在圖14所示的成像裝置中,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上附設清潔部件80a、 80b、80c、80d以及遮擋部件81a、81b、81c、81d(第六實施方式)。清潔部件80以發泡聚酯胺或發泡聚酯等海綿材料或刷輥等構成。在顯影劑容器 41安裝到裝置主機100中的狀態下,清潔部件80接觸或者以壓力接觸充電體即充電輥21,
11刮落吸附在充電輥21上的調色劑或紙粉等異物。遮擋部件81為金屬或樹脂構成的遮擋板。在顯影劑容器41安裝到裝置主機100 中的狀態下,該遮擋部件81位于清潔部件80與LED36之間,防止清潔部件80刮落的調色劑等異物飛散到LED36。換言之,遮擋部件81起到防止調色劑等污染LED36的作用。此外,該成像裝置中還具備如圖15所示的推壓裝置85,在顯影劑容器41安裝到裝置主機100中的狀態下,該推壓裝置85將清潔部件80推向充電體即充電輥21,并與充電輥 21接觸。如圖15所示,推壓裝置85為附設在主機上蓋51上的彈性部件86,如線圈彈簧等。 當主機上蓋51關閉時,彈性部件86的彈性作用力使顯影劑容器推壓充電輥21。LED36設于遮擋部件81和顯影輥32之間。為此,顯影劑容器41被設置在與LED36 發射光束的發射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中。當主機上蓋51處于開放狀態下,彈性部件86的推壓被解除,能夠如圖16所示,按箭頭Z方向取出顯影劑容器41。此時不需要移動LED36。相反,在取出狀態下,沿著與箭頭 Z相反方向將顯影劑容器41插入裝置主機,便可將顯影劑容器41安裝到裝置主機中。在插入顯影劑容器41時也不需要移動LED36。如上所述,顯影劑容器41能夠在大致與感光體2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裝卸。為此,將顯影劑容器41稱為裝卸體90。在圖14至圖16所示的成像裝置中,清掃部件80被設置在裝卸體90上,這樣,清掃部件80的交換或維修的周期將短于感光體單元20的交換周期,為此,有效防止充電體即充電輥21發生污染,改善成像質量。換言之,可以在采用使用期間長且很少交換的感光體單元的成像裝置中頻繁交換清潔部件80,長期維持對充電體即充電輥21的清潔能力。而且, 裝卸體90位于與曝光裝置發射的光束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內,不會妨礙曝光裝置的曝光。進而還有利于穩定裝卸體90的裝卸動作。上述曝光裝置在成像裝置主機100中的搭載位置使得裝卸上述裝卸體90時不需要移動該曝光裝置,有利于裝卸體90在上述位置的穩定設置,成像裝置設計性能優異。在大致與感光體22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裝卸上述裝卸體90,不僅有利于提高裝卸體90的裝卸性能,而且還有望提高裝卸體90中的顯影劑容器41等的交換或保養性能。進而有利于減小裝卸操作所要空間,實現裝置的緊湊化。設置推壓裝置85有利于穩定清潔部件80與充電體之間的接觸狀態或在壓力作用下的接觸狀態,有利于提高清潔性能。在具有遮擋部件81的成像裝置中,用清潔部件80刮除調色劑等異物,避免這些異物吸附到曝光裝置上,防止曝光裝置污染。在裝卸體90被安裝到成像裝置主機100上的狀態下,還可以在清潔部件80和曝光部件之間設置遮擋部件81,以此防止清潔部件80刮落的調色劑等附著到曝光部件上。圖17顯示成像裝置中各個顯影劑容器41分別與顯影單元31 —體構成的DTM42 之中的DTM42a(第七實施方式)。也就是說,在圖17的情況下,以成像裝置中的顯影劑容器 41和顯影單元31 —體構成的DTM42即為裝卸體90。顯影劑容器41的箱體34中收納顯影輥32和供給輥33。此時,顯影劑容器41的箱體34上附設有清潔部件80和遮擋部件81。另外還將
12LED36設于遮擋部件81和顯影輥32之間。為此,顯影劑容器41位于與LED36發射的光束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中。當主機上蓋51為開放狀態時,彈性部件86的壓力被解除,便能夠如圖18所示地按箭頭Z方向取出顯影劑容器41。此時不需要移動LED36。相反,在取出狀態下,沿著與箭頭Z相反方向將顯影劑容器41插入裝置主機,便可將顯影劑容器41安裝到裝置主機中。在插入顯影劑容器41時也不需要移動LED36。具備圖17和圖18所示的裝卸體的成像裝置同樣可以發揮與圖14至16所示的成像裝置相同的效果。在圖14以及圖17省略了顯示,但在上述成像裝置中也優選設置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用以在取出感光體單元20時使得曝光裝置中的LED36成為退出狀態。此時的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為圖1等所示的搖動體56,該搖動體56以樞軸55為中心進行搖動。同時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以阻止在除了拆除裝卸體90之后的期間內LED3退出。圖19所示的成像裝置與前述圖12所示的成像裝置相同,其中的感光體單元20沿鉛直方向設置(第八實施方式)。為此,顯影劑容器(調色劑卡盒)41a、41b、41c、41d、顯影單元31a、31b、31c、31d以及中間轉印帶28也均設置在鉛直方向上。該成像裝置的顯影劑容器的箱體34a、34b、34c、34d中分別附設有清潔部件80a、 80b、80c、80d以及遮擋部件81a、81b、81c、81d。各個遮擋部件81和顯影輥32之間分別設有 LED36,為此,顯影劑容器41位于與LED36發射的光束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中。在此,按照箭頭Cl方向搖動側蓋70,成為圖20所示的開放狀態,便可沿箭頭X方向取出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相反,在側面開放狀態下,沿著與箭頭X相反方向將顯影劑容器41插入裝置主機,便可將顯影劑容器41安裝到裝置主機100中。上述成像裝置中也優選在側蓋70上設置彈性部件,用以在與箭頭X方向相反方向上推壓顯影劑容器41。設置彈性部件有利于穩定清潔部件80與充電體之間的接觸狀態或在壓力作用下的接觸狀態,有望提高清潔性能。如上所述,圖19和圖20所示的成像裝置同樣可以發揮與圖14等所示的成像裝置相同的效果。在圖19以及圖20省略了顯示,但在這些成像裝置中也優選利用曝光裝置退出機構在取出感光體單元20時使得曝光裝置中的LED36成為退出狀態。此時的曝光裝置退出機構以搖動體73構成。同時優選設置鎖定機構,用以阻止在除了取出顯影劑容器41 之后的期間內LED3退出。圖21和圖22顯示的成像裝置中的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上附設有可以裝卸的保持體(調色劑罐保持蓋)10 (第九實施方式)。該成像裝置主機100上還設有用于蓋住上方開口部的主機上蓋51。該主機上蓋51包括外蓋51a和內蓋51b。外蓋51a包括矩形上壁11以及從該上壁11周圍下垂的周壁12。內蓋51b包括以收納室15a、15b、15c、15d構成的塊體形的收納器,收納器中的收納室15a、15b、15c、15d 中分別收納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在圖23所示狀態下,可以沿著收納器長度方向從收納室15拉出顯影劑容器41,從而從收納室15a、15b、15c、15d中取出顯影劑容器41a、 41b、41c、41d。相反,在取出狀態下,沿著收納器長度方向將各臺顯影劑容器41a、41b、41c、 41d分別收納到各個收納室15a、15b、15c、15d中。如圖21和圖22所示,當成像裝置主機100的主機上蓋51關閉,上方開口部處于關
1閉狀態時,收納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的保持體10為收納狀態,即內蓋51a被收納在外蓋51a內。這樣,在收納狀態下,通過連通部14a、14b、14c、14d,顯影劑容器41a、41b、 41c、41d中的顯影劑分別被提供到感光體單元20a、20b、20c、20d。該主機上蓋51經由具備支持部件16的變位機構M與成像裝置主機100樞接。也就是說,變位機構M的支持部件16包括樞軸16a、以及附設于成像裝置100并支承樞軸16a 的支持體16b和16c,外蓋51a和內蓋51b可圍繞樞軸16a、在箭頭A3、B3和箭頭A4、B4方向上搖動。如圖21和圖22所示,成像裝置主機100中上方開口部關閉狀態為顯影劑容器41 被安裝到成像裝置主機內部的搭載狀態。從該狀態,如圖23所示地按箭頭A3方向搖動外蓋51a,成為外蓋開放狀態,在此外蓋開放狀態下,按箭頭A4方向搖動內蓋51b,便成為可以從成像裝置主機100中取出顯影劑容器41的取出允許狀態。圖23顯示了用戶用手H手動操作的狀態。這樣,在取出允許狀態下,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與包括顯影單元31a、 31b、31c、31d以及感光體單元20a、20b、20c、20d在內的處理卡盒43a、43b、43c、43d分離。在上述情況下,可以對各臺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以及各臺感光體單元 20a、20b、20c、20d進行交換操作,而且,各臺交換操作可以獨立進行。即在圖23所示的顯影劑容器取出允許狀態下,各臺顯影劑容器41a、41b、41c、41d可以單獨交換,交換操作時不受處理卡盒43a、43b、43c、43d的影響。與此相對,各臺處理卡盒43a、43b、43c、43d也可以單獨交換,交換操作時不受感光體單元20a、20b、20C、20d的影響。在圖21 圖23所示的成像裝置中顯影劑容器41能夠在不受感光體單元20影響的情況下進行交換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性能。通過變位機構M得到的取出允許狀態為從搭載狀態起顯影劑容器41向上方開放的狀態。這樣便不必在成像裝置周圍確保用于進行顯影劑容器41或感光體單元20的交換作業的空間。變位機構M包括支持部件16,用于樞軸支承保持體搖動。該支持部件16使得保持體10在受其支承的狀態下能夠搖動,在搭載狀態和取出允許狀態之間轉換。主機上蓋51蓋住成像裝置主機100的上方開口部,為包括外蓋51a和內蓋51b的雙重結構,保持體10構成為該內蓋51b。該結構有利于保護成像裝置主機100內部。內蓋51b在外蓋51a開放狀態下才能進行開閉操作,也就是說,內蓋51b必須在外蓋51a處于開放狀態下操作,這樣便能夠防止用戶在無意之中誤將顯影劑容器41等從成像裝置主機100中取出。圖21 圖23所示的成像裝置具有多個顯影劑容器41,所有顯影劑容器41均由保持體10保持,通過操作保持體10,所有顯影劑容器41在一體搭載狀態和取出允許狀態之間轉換,該結構操作性能優越。對于圖21 圖23所示的成像裝置中的每一個顯影劑容器,能夠進行單獨交換,因此,可以只交換需要交換的顯影劑容器。還可以不按照顯影劑容器41的設置順序進行交換操作,為此,用戶能夠從便于交換的顯影劑容器開始交換操作。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范圍內對本發明作種種更改。電子照相復印機、激光打印機、傳真機等均涉及本發明的成像裝置。在圖12 圖19 的成像裝置中,既可以如圖6所示地在側蓋70上附設顯影劑容器41,也可以將顯影劑容器 41和顯影單元31 —體形成,或者將顯影單元31和感光體單元20 —體形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裝置,用光源作為曝光裝置,在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其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曝光裝置退出機構,該曝光裝置退出機構使得所述顯影劑容器、所述感光體單元以及所述顯影單元能夠在與所述感光體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裝卸,并使得所述曝光裝置在作用位置和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該作用位置是指該曝光裝置發揮光源作用的位置,該退出位置是指該曝光裝置退出所述作用位置時的位置,在所述顯影劑容器離開該顯影劑容器的初始搭載位置、或者被從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的狀態下,借助于所述曝光裝置退出機構使得所述曝光裝置退出,以拆下所述感光體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影劑容器以及/或者所述顯影單元可以被搭載到所述曝光裝置退出時通過的一部分軌跡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將可以拆分的所述感光體單元和所述顯影單元一體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影劑容器和所述顯影單元一體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裝置退出機構具備支持所述曝光裝置的搖動體,通過該搖動體的搖動,該曝光裝置在所述作用位置與所述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多臺所述曝光裝置,各臺曝光裝置可以獨立地在所述作用位置與所述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
7.一種成像裝置,用光源作為曝光裝置,在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其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將顯影劑容器、或者該顯影劑容器與顯影裝置構成為獨立于感光體單元并可以在成像裝置主機上裝卸的裝卸體,在該裝卸體被安裝到所述成像裝置中的搭載狀態下,該裝卸體被設置在與所述曝光裝置發射的光的發射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區域中,而且在所述裝卸體上設置用于清潔感光體單元中的充電體的清潔部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中,所述曝光裝置被搭載到不需要移動該曝光裝置便能夠裝卸所述裝卸體的位置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推壓所述清潔裝置的推壓裝置, 在所述裝卸體被搭載到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中的搭載狀態下,該推壓裝置使得所述清潔部件與所述充電體相接觸、或者以壓力接觸所述充電體。
10.根據權利要求7 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遮擋部件,在所述裝卸體被搭載到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中的搭載狀態下,該遮擋部件遮擋在所述清潔部件和所述曝光裝置之間。
11.一種成像裝置,其中,在成像裝置主機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至少包括所述感光體的感光體單元以及顯影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用于保持顯影劑容器的保持體以及變位機構,該變位機構使得所述保持體在搭載狀態與取出允許狀態之間改變位置,該搭載狀態是指顯影劑容器搭載于所述成像裝置主機內部的狀態,該取出允許狀態是指該顯影劑容器能夠被從該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的狀態,在該取出允許狀態下,所述顯影劑容器與感光體單元分離,允許在所述成像裝置主機上裝卸所述感光體單元。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變位機構形成的所述取出允許狀態為開放所述搭載狀態下的所述顯影劑容器的上方。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位機構具有支持部件, 該支持部件用樞軸支承所述保持體的搖動。
14.根據權利要求11 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蓋住所述成像裝置主機的上放開口部的主機上蓋,該主機上蓋為包括外蓋和內蓋的雙重結構,該內蓋以所述保持體構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蓋被打開的狀態下,可以進行所述內蓋的開閉操作。
16.根據權利要求11 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多臺所述顯影劑容器,所有顯影劑容器均由所述保持體保持。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單獨進行所述顯影劑容器的交換操作。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不按照所述顯影劑容器的設置順序來進行該顯影劑容器的交換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能夠有效利用曝光裝置退出時的移動空間以實現小型化、且防止曝光裝置在感光體單元交換時受到干涉的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用光源作為曝光裝置,在感光體(22)上形成靜電潛像,在成像裝置主機(100)上可裝卸地搭載顯影劑容器(41)、至少包括感光體(22)的感光體單元(20)以及顯影單元(31),其中具備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其使得曝光裝置在發揮光源作用的作用位置、與退出該作用位置時的退出位置之間改變位置,在顯影劑容器(41)離開其初始搭載位置、或者被從成像裝置主機上拆下的狀態下,借助于曝光裝置退出機構(37),來使曝光裝置退出,以拆下感光體單元(20)。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2467026SQ20111033584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8日
發明者久保田智廣, 吉田知史, 喜多信彥, 大吉浩文, 村松武流, 橋本晴央, 清水義之, 濱田學, 福島辰生, 荒澤信一, 藤田雅也, 釣谷翔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新丰县| 铜鼓县| 繁昌县| 巴林右旗| 金阳县| 南召县| 胶南市| 广南县| 禄劝| 甘泉县| 隆尧县| 石首市| 萨嘎县| 阳原县| 常德市| 隆德县| 武川县| 双峰县| 丹巴县| 湟中县| 延吉市| 淄博市| 乳山市| 博爱县| 枝江市| 嵊州市| 新营市| 丰原市| 砚山县| 济南市| 绥化市| 顺平县| 鸡西市| 津南区| 阿克陶县| 苗栗市| 双峰县| 桦川县| 清涧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