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信號傳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光信號傳輸裝置。
背景技術:目前,單模光纖被廣泛應用于激光信號傳輸領域。使用時,激光信號先被聚光透鏡會聚后,射入單模光纖的入射端面。但是由于單模光纖的光纖芯的入射端面直徑很小(一般為9μm或10μm),使得該聚光透鏡與該光纖芯的入射端面不容易對準,導致現有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的生產效率及產品良率比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良率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一種激光信號傳輸裝置,其包括一個第一基板、一個第一發光模塊、一個第一多模光纖及一個單模光纖。該第一基板由透光材料制成。該單模光纖的一端、該第一發光模塊及該第一多模光纖均設置在該第一基板內。該第一發光模塊用于發射具有第一波長的第一激光信號。該第一多模光纖位于該第一發光模塊及該單模光纖之間且分別與該第一發光模塊及該單模光纖對準。該第一多模光纖用于將該第一激光信號導引至該單模光纖。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還包括一個第二基板、一個第一收光模塊及一個第二多模光纖。該第二基板由透光材料制成。該單模光纖的另一端、該第二多模光纖及該第一收光模塊設置在該第二基板。該第二多模光纖位于該第一收光模塊及該單模光纖之間且分別與該第一收光模塊及該單模光纖對準。該第二多模光纖用于將從該單模光纖的該另一端出射的激光信號導引至該第一收光模塊。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由于多模光纖的光纖芯的入射端面直徑比單模光纖大,使得該第一發光模塊與該第一多模光纖容易對準;同時由于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之間的單模態信號耦合效率比單模光纖與其他元件之間的單模態信號耦合效率高,而激光信號就是單模態信號,從而有效提高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的生產效率及產品良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100a第一基板101、101a第二基板102、102a第一發光模塊11、11a第二發光模塊12第三發光模塊13第一收光模塊31、31a第二收光模塊32第三收光模塊33第一濾光片61第二濾光片62第三濾光片63第四濾光片64第一多模光纖71、71a第二多模光纖72、72a第三多模光纖73第四多模光纖74單模光纖80、80a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a包括一個第一基板101a、一個第二基板102a,一個第一發光模塊11a、一個第一收光模塊31a、一個第一多模光纖71a、一個第二多模光纖72a及一個單模光纖80a。該第一基板101及該第二基板102均由透光材料制成。該第一發光模塊11a用于發射出具有第一波長的第一激光信號。該第一收光模塊31a用于接收該第一激光信號。該第一發光模塊11a及該第一多模光纖71a嵌設在該第一基板101a內;該第一收光模塊31a及該第二多模光纖72a嵌設在該第一基板101a內;該單模光纖80a的一端嵌設在該第一基板101a內,另一端嵌設在該第二基板102a內,以減少該第一激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該第一多模光纖71a位于該第一發光模塊11a及該單模光纖80a之間,且分別與該第一發光模塊11a及該單模光纖80a對準。該第一多模光纖71a用于將該第一激光信號導引至該單模光纖80a。該第二多模光纖72a位于該單模光纖80a與該第一收光模塊31a之間,且分別與該第一收光模塊31a及該單模光纖80a對準。該第二多模光纖72a用于將該第一激光信號導引至該第一收光模塊31a。如圖2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包括嵌設于該第一基板101上的第一發光模塊11、第二收光模塊32、第三收光模塊33、第一濾光片61、第四濾光片64、第一多模光纖71及第四多模光纖74。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還包括嵌設于該第二基板102上的第二發光模塊12、第三發光模塊13、第一收光模塊31、第二濾光片62、第三濾光片63、第二多模光纖72及第三多模光纖73。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進一步包括一單模光纖80。該單模光纖80兩端分別嵌設在該第一基板101和該第二基板102上。該第一發光模塊11發射出具有第一波長的第一激光信號。該第二發光模塊12發射出具有第二波長的第二激光信號。該第三發光模塊13發射出具有第三波長的第三激光信號。該第一波長、該第二波長及該第三波長各不相同。該第一多模光纖71、該第二多模光纖72、該第三多模光纖73、該第四多模光纖74均為漸變式折射率多模光纖,以提高激光信號的傳輸質量。該第一濾光片61及該第二濾光片62均用于透射該第一激光信號,且反射該第二激光信號及該第三激光信號。該第三濾光片63及該第四濾光片64均用于透射該第二激光信號,且反射該第三激光信號。該第一多模光纖71位于該第一濾光片61與該第一發光模塊11之間,且該第一濾光片61與該第一多模光纖71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該第四多模光纖7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該第一多模光纖71的延伸方向。該第四多模光纖74位于該第一濾光片61與該第四濾光片64之間。該第四濾光片64與該第四多模光纖74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該第二收光模塊32及該第四多模光纖74位于該第四濾光片64的相背兩側。該第三收光模塊33與該第四多模光纖74位于該第四濾光片64的同一側。該第二多模光纖72位于該第一收光模塊31及該第二濾光片62之間,且該第二濾光片62與該第二多模光纖72位的夾角為銳角。該第三多模光纖7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該第二多模光纖72的延伸方向。該第三多模光纖73位于該第三濾光片63與該第二濾光片62之間。該第三濾光片63與該第三多模光纖73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該第二發光模塊12及該第三多模光纖73位于該第三濾光片63的相背兩側。該第三發光模塊13與該第三多模光纖73位于該第三濾光片63的同一側。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100的光路如下:該第一激光信號進入該第一多模光纖71內,被該第一多模光纖71導引至該第一濾光片61,被該第一濾光片61透射后進入該單模光纖80,被該單模光纖80導引至該第二濾光片62,被該第二濾光片62透射后,最后被該第一收光模塊31接收。該第二激光信號經過該第三濾光片63透射后,進入該第三多模光纖73,然后被該第二濾光片62反射至該單模光纖80內,被該單模光纖80導引至該第一濾光片61,被該第一濾光片61反射后,進入該第四多模光纖74被導引至該第四濾光片64,被該第四濾光片64透射后,最后被該第二收光模塊32接收。該第三激光信號被該第三濾光片63反射后,進入該第三多模光纖73,被導引至該第二濾光片62,然后被該第二濾光片62反射至該單模光纖80,被導引至該第一濾光片61,被該第一濾光片61反射至該第四多模光纖74,然后被該第四多模光纖74導引至該第四濾光片64,最后被該第四濾光片64反射至該第三收光模塊33,最后被該第三收光模塊33接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由于多模光纖的光纖芯的入射端面直徑比單模光纖大,使得該第一發光模塊11、該第二發光模塊12、該第三發光模塊13、該第一收光模塊31、該第二收光模塊32及該第三收光模塊33與對應的多模光纖比較容易對準;同時由于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之間的單模態信號耦合效率比單模光纖與其他元件之間的單模態信號耦合效率高,而激光信號就是單模態信號,從而有效提高該激光信號傳輸裝置的生產效率及產品良率。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