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圖像形成裝置。提供了包括控制器的圖像形成裝置,該控制器被構造成執行獲取當使用圖像數據曝光感光體的曝光操作已完成時的曝光完成時間點和當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時的尾端檢測時間點的獲取操作,和基于在獲取操作中獲取的曝光完成時間點和尾端檢測時間點、感光體上任意點從曝光位置移動到轉印位置所需的轉印時間段和自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起片材的尾端移動到轉印位置所需的輸送時間段,來確定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轉印到片材外部的確定操作。
【專利說明】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以下描述涉及用于確定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轉印到片材外部的一種或更多種技術。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用于響應于片材傳感器檢測到片材尾端而終止曝光感光體的曝光操作的技術(例如見日本專利臨時公開N0.2001-228778 )。
【發明內容】
[0003]近些年,隨著降低圖像形成裝置尺寸上的進步,其上用于輸送片材的輸送路徑變短,因此在用于檢測片材的片材傳感器和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上的轉印位置之間的距離變短。在這種環境下,在片材傳感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時終止曝光感光體的曝光操作的情況下,可能引起顯影劑圖像被部分轉印到片材外部的問題。
[0004]本發明的方面有利于提供一種或更多種改進的技術以確定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轉印到片材外部,以便防止上述問題。
[0005]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該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感光體;曝光單元,該曝光單元被構造成對于在該感光體上的曝光位置執行使用圖像數據曝光該感光體并且基于該圖像數據在該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操作;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被構造成利用顯影劑對形成在該感光體上的靜電潛像顯影,并且在該感光體上形成顯影劑圖像;轉印單元,該轉印單元被構造成在該轉印單元隔著片材與該感光體面對的轉印位置將該顯影劑圖像從該感光體轉印到片材上;饋送單元,該饋送單元被構造成將片材在輸送路徑上、在輸送方向上朝該轉印位置饋送;檢測器,該檢測器被構造成檢測該輸送路徑上的片材,并且被設置在該輸送路徑上的預定位置,該預定位置是使得自該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起將片材的尾端移動到轉印位置所需的輸送時間段比在該感光體上的任意點從用于曝光感光體的曝光位置移動到用于將顯影劑圖像轉印到片材上的轉印位置所需的轉印時間段短的位置;和控制器,該控制器被構造成執行獲取當完成使用該圖像數據的曝光操作時的曝光完成時間點和當該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的尾端檢測時間點的獲取操作,和基于在該獲取操作中獲取的該曝光完成時間點和該尾端檢測時間點、該轉印時間段和該輸送時間段,來確定該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轉印到片材外部的確定操作。
[0006]根據本發明的方面,進一步提供一種被構造成電子照相地在片材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該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感光體;曝光單元,該曝光單元被構造成對于在該感光體上的曝光位置執行曝光該感光體且在該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操作;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被構造成利用顯影劑顯影形成在該感光體上的靜電潛像且在該感光體上形成顯影劑圖像;轉印單元,該轉印單元被構造成在該轉印單元隔著片材與該感光體面對的轉印位置將該顯影劑圖像從該感光體轉印到片材上;輸送機構,該輸送機構被構造成在輸送路徑上經由該轉印位置在輸送方向上輸送片材,該輸送機構包括:第一檢測器,該第一檢測器被構造成當片材處于該輸送路徑上的第一位置時輸出第一信號,且當片材不處于該輸送路徑上的第一位置時輸出第二信號;第二檢測器,該第二檢測器被構造成當片材處于在該輸送路徑上、在輸送方向上相對于第一位置的上游的第二位置時輸出第一狀態信號,且當片材不在該輸送路徑上的第二位置時輸出第二狀態信號;和饋送輥,饋送輥在輸送路徑上被設置在第一檢測器和第二檢測器之間,并且被構造成在輸送方向上將紙張從第一檢測器朝第二檢測器饋送;和控制器,該控制器被構造成控制曝光單元以響應于從該第一檢測器輸出的第二信號改變成第一信號而開始曝光操作,并控制曝光單兀以于從該第二檢測器輸出的該第一狀態信號改變成該第二狀態信號而終止曝光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主要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
[0008]圖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電氣構造的框圖。
[0009]圖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第一檢測器和第二檢測器的構造的透視圖。
[0010]圖4A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檢測器或第二檢測器未檢測到片材的狀態。
[0011]圖4B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檢測器或第二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前端的狀態。
[0012]圖4C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檢測器或第二檢測器檢測到片材的尾端的狀態。
[0013]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感光鼓周圍部分的放大圖。
[0014]圖6是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饋送輥周圍部分的放大圖。
[0015]圖7是示出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來自第一和第二檢測器的輸出信號響應于片材輸送的狀態(0N/0FF)和曝光單元的曝光操作之間的關系的時序圖。
[0016]圖8A和8B是示出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曝光控制順序的過程的流程圖。
[0017]圖9是示出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一實施例中來自第一和第二檢測器的輸出信號響應于片材輸送的狀態(0N/0FF)和曝光單元的曝光操作之間的另一關系的時序圖。
[0018]圖1OA和IOB是示出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更多方面的第二實施例中曝光控制順序的過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應該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闡述元件之間的各種連接。應該注意這些連接通常并且除非特別指出,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并且該說明書不打算在該方面進行限制。本發明的方面可以在電路(諸如專用集成電路)上實施,或以計算機軟件來實施,如可存儲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閃存、EEPR0M、CD介質、DVD介質、臨時存儲器、硬盤驅動器、軟盤驅動器、永久存儲器等的計算機可讀介質上的程序。
[0020]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方面的實施例。
[0021]〈第一實施例〉
[0022]將參考圖1至圖9提供關于根據本發明的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說明。
[0023]1.打印機的構造
[0024]參考圖1和圖2,將闡述打印機10的構造。打印機10包括輸送機構30、圖像形成單元40、定影單元50、第一檢測器S1、第二檢測器S2、操作單元91、顯示單元93、網絡接口70、控制器80和高壓產生電路90。
[0025]輸送機構30被構造成一頁一頁地從設置在打印機10下部的托盤T拾取片材5且沿著輸送路徑L輸送片材5。輸送機構30包括各種輥,諸如拾取輥31、饋送輥33和排出輥35。拾取輥31被構造成從托盤T拾取片材5。饋送輥33被構造成將拾取的片材5朝輸送位置O饋送。排出輥35被構造成將打印的片材5排出到打印機10之外。
[0026]圖像形成單元40被構造成基于圖像數據在感光鼓41上形成圖像(顯影劑圖像)并且將形成的圖像轉印到片材5上。圖像形成單元40包括感光鼓41、轉印輥43、曝光單元45、用于使感光鼓41的表面充電的充電器(未不出)和顯影棍47。
[0027]曝光單元45被構造成根據外部輸入圖像數據發射光,并且將感光鼓41曝露到發射的光。顯影輥47被構造成通過施加到顯影輥47的輥軸的顯影電壓的作用對從箱體48供應的顯影劑正充電,并且將正充電的顯影劑供應到感光鼓41上。顯影輥47被進一步構造成通過利用顯影劑對通過由曝光單元45曝光而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靜電圖像顯影,以在感光鼓41上形成顯影劑圖像。轉印輥43被構造成通過施加到轉印輥43的輥軸的轉印電壓的作用,來將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轉印到片材5上。
[0028]定影單元50被設置在沿片材5被輸送機構30輸送所沿著的片材輸送方向上相對于圖像形成單元40的下游。定影單元50包括加熱輥51和加壓輥53。定影單元50被構造成在片材5在加熱輥51和加壓輥53之間通過的同時將被轉印在片材5上的顯影劑圖像熱固定。然后,具有熱固定到其上的顯影劑圖像的片材5通過排出輥35排出到收集托盤上(未示出)。
[0029]操作單元91設置有按鈕和鍵,并且被構造成經由按鈕和鍵接收各種使用者操作,諸如用于輸入指令以在片材5上執行打印的使用者操作。顯影單元93設置有液晶顯示器(IXD)和燈,并且被構造成經由IXD和燈示出各種設定屏和操作狀態。網絡接口 70經由通訊線NT與諸如PC或傳真機的信息終端設備100連接。網絡接口 70被構造成利用信息終端設備100執行相互數據通訊。高壓產生電路90被構造成產生要被施加到充電器、顯影輥47和轉印輥43的高壓。
[0030]控制器80被構造成控制打印機10。控制器80包括CPU81、R0M83、RAM85和用于測量時間的計時器87。R0M83被構造成存儲用于控制打印機10的各種程序(諸如下面提到的曝光控制順序)。RAM85被構造成存儲各種數據。一旦從信息終端設備100接收到打印作業,控制器80的CPU81執行打印操作以基于圖像數據在片材5上電子照相地打印圖像。此夕卜,控制器80被構造成與打印操作并行地執行下面提到的曝光控制順序以執行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外部的操作。
[0031]2.曝光控制
[0032]如圖1所示,第一檢測器SI被設置在輸送路徑L上在饋送輥33和轉印輥43之間。如圖3所不,第一檢測器SI包括光學傳感器60和遮蔽板65。光學傳感器60包括彼此相對的光發射兀件61和光接收兀件。
[0033]光學傳感器60被構造成當由光發射元件61發射的光被光接收元件63接收到時提供“0N”輸出信號,當由光發射元件61發射的光在到達光接收元件63之前被阻擋時提供“OFF”輸出信號。在第一實施例中,作為光學傳感器60,采用封裝光發射元件61和光接收元件63的透射型光電傳感器(光中斷器)。
[0034]遮蔽板65被支撐以在光發射元件61和光接收元件63之間繞鉸鏈H可旋轉。遮蔽板65的末端突出到輸送路徑L中。遮蔽板65被構造成響應于片材5的輸送而移動。具體地,當遮蔽板65不與片材5接觸時,遮蔽板65處于遮蔽姿態,其中遮蔽板在如圖3中的實線表不的豎直方向上定向。在遮蔽姿態中,遮蔽板65被放置于光發射兀件61和光接收元件63之間,以便阻擋從光發射元件61朝光接收元件63的光。因此,當沒檢測到片材5時,光學傳感器60提供“OFF”輸出信號。
[0035]同時,在遮蔽板65與被輸送到輸送路徑L上的片材5接觸的同時,遮蔽板65采取光路打開姿態,其中遮蔽板65繞鉸鏈H旋轉且如圖3中的雙點劃線所示相對于豎直方向傾斜,以便打開從光發射元件61到光接收元件63的光路。從而,由于允許來自光發射元件61的光到達光接收元件63,當檢測到片材5時,光學傳感器60提供“0N”輸出信號。
[0036]因而,來自光學傳感器60的輸出根據遮蔽板65響應于片材5的輸送的移動在“0N”輸出信號和“OFF”輸出信號之間切換。因此,能夠基于來自光學傳感器60的輸出是“0N”還是“OFF”來檢測在輸送路徑L上被輸送的片材5。
[0037]具體地,如此圖4B所示,通過檢測當來自光學傳感器60的輸出從“0N”切換到“OFF”時的時刻,能夠檢測到片材5的前端通過前端檢測位置Fl。此外,如圖4C所示,通過檢測到當來自光學傳感器60的輸出從“OFF”改變成“0N”時的時刻,能夠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通過尾端檢測位置F2。應該注意同樣應用于第二傳感器S2。另外,感光鼓41的旋轉表面的速度等同于在輸送路徑L上輸送片材5的輸送速度。因此,在輸送路徑L上的兩個點之間輸送片材5所需的時間段一對一地對應于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因而,在以下描述中,當輸送路徑L上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等于輸送路徑L上的不同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時,在該兩個點之間輸送片材5所需的時間段被認為等于在該不同的兩個點之間輸送片材5所需的時間段。
[0038]第一檢測器SI被用于控制用于開始曝光操作的時序。具體地,第一檢測器SI被構造成基于當片材5的前端通過前端檢測位置Fl的時刻開始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也就是,在控制器80基于片材5的前端被檢測到的位置確定開始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的時刻(時序)時,能夠減少片材5上的圖像的實際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間的位置偏離。
[0039]第一檢測器SI被設置在輸送路徑L上的第一位置Dl中(見圖1)。具體地參考圖4A、4B、4C和圖5描述,第一位置Dl是使得輸送時間段T2比轉印時間段Tl短的位置,其中轉印時間段Tl是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任意點從執行曝光操作的曝光位置Pl移動到轉印位置O所需的時間段,輸送時間段T2是片材5的尾端從尾端檢測位置F2移動到轉印位置O所需的時間段。
[0040]此外,第一位置Dl是使得輸送時間段T3比轉印時間段Tl長的位置,其中輸送時間段T3是片材5的前端從前端檢測位置Fl移動到轉印位置O所需的時間段。
[0041]此外,如圖1所示,第二檢測器S2被設置在輸送路徑L上在拾取輥31和饋送輥33之間。以與第一檢測器SI相同的方式,第二檢測器S2包括光學傳感器60和遮蔽板65,并且被構造成基于光學傳感器60提供“0N”輸出信號還是“OFF”輸出信號來檢測在輸送路徑L上輸送的片材5。
[0042]第二檢測器S2被設置在沿輸送方向在相對于第一檢測器SI上游的第二位置D2中(即在圖1中比第一檢測器SI低)。具體地,如圖4A、4B、4C和5所示,第二位置D2使得第二檢測器S2的前端檢測位置F3和尾端檢測位置F4兩者都在輸送片材5的輸送方向上在相對于輸送路徑L上的對應曝光位置Pl上游且輸送時間段T4比轉印時間段Tl長的位置。應該注意輸送時間段T4是片材5的尾端從尾端檢測位置F4移動到轉印位置O所需的時間段。
[0043]第二檢測器S2被用于控制用于終止曝光操作的時序。也就是,第二檢測器S2被構造成基于當第二檢測器S2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時的時刻終止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見下面提到的步驟S90和S95)。
[0044]具體地,當在第二檢測器S2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通過尾端檢測位置P4之后(即在來自第二檢測器S2的輸出從“0N”改變成“OFF”之后)經過預定時間段To的時間,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仍沒完成時,此時曝光操作終止。從而,在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的尺寸超出片材5的尺寸時,能夠終止基于圖像數據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從而防止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5外部。應該注意預定時間段To可以是從輸送時間段T4減去轉印時間段Tl所得的時間段(見圖5)。
[0045]3.由于兩個片材之間重疊造成的第二檢測器的檢測錯誤
[0046]可能引起不希望的情況,其中,在通過拾取輥31饋送之后,跟著第一片材5A之后的第二片材5B在第二片材5B的前端與通過第二檢測器S2的第一片材5A (的尾端)部分重疊的情況下,被第一片材5A拉出至輸送路徑L上的中間點。在這種重疊情況(見圖6)下,即使當第一片材5A已通過第二檢測器S2時,重疊的第二片材5B可能被留在第二檢測器S2的位置,從而第二檢測器S2的光學傳感器60可能保持提供“0N”輸出信號。在該情況下,第二檢測器S2不能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因此不能執行與片材5A的尺寸一致的曝光操作。
[0047]4.用于使用第一檢測器終止曝光操作的控制
[0048]考慮上述問題,打印機10被構造成基于當使用圖像數據的曝光操作已完成時的曝光完成時間點TA、當第一檢測器SI已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時的尾端檢測時間點TB、轉印時間段Tl和輸送時間段T2來控制用于終止曝光操作的時序。
[0049]具體地,控制器80被構造成測量當使用圖像數據的曝光完成時的曝光完成時間點TA和當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時的尾端檢測時間點TB,并且確定曝光完成時間點TA和尾端檢測時間點TB之間的時間差ATba (見圖5和7)。此外,控制器80被構造成將確定的時間差ATba與從轉印時間段Tl減去輸送時間段T2所得的時間差ΛΤ12比較。
[0050]當確定的時間差ATba比時間差ΛΤ12長時,如圖5所示,意味著感光鼓41上的曝光完成點P2與尾端檢測時間點TB的尾端檢測位置F2相比更靠近轉印位置O。在這種情況下,確定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小的尺寸,并且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在片材5內(S150:是,和S170)。
[0051]同時,當時間差ATba比時間差Λ T12短時,意味著感光鼓41上的曝光完成點Ρ2與尾端檢測時間點TB處的尾端檢測位置F2相比更遠離轉印位置O。在該情況下,確定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大的尺寸,并且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部分轉印到片材5的外部(S150:否,和S180)。
[0052]因而,即使當第二檢測器S2不能檢測到第一片材5Α的尾端時,能夠通過執行容易的計算來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部分轉印到第一片材5Α的外部。
[0053]應該注意轉印時間段Tl基于在曝光位置Pl和轉印位置O之間的距離和感光鼓41的旋轉速度而被確定,并且被事先存儲在R0M83中。此外,輸送時間段Τ2基于在尾端檢測位置F2和轉印位置O之間的距離和片材5的輸送速度而被確定,并且被事先存儲在R0M83上。另外,輸送時間段Τ3和輸送時間段Τ4被事先存儲在RAM83上。
[0054]5.曝光控制順序
[0055]下文中,參考圖7、8和9將提供關于由控制器80執行的曝光控制順序的說明。當存在從信息終端設備100接收的打印作業時,執行該曝光控制順序。在SlO中,控制器80向打印機10的輸送機構30、圖像形成單元40和定影單元50發出打印開始指令。
[0056]之后,在S20中,控制器80控制輸送機構30以驅動拾取輥31、從托盤T拾取片材
5、并且將拾取的片材5饋送到輸送路徑L上(見圖7中的時間點t0)。
[0057](a)當片材被一頁一頁地正常輸送時
[0058]在片材輸送開始之后,片材5順序地通過第二檢測器S2和第一檢測器SI。在片材5的前端通過第二檢測器S2時的時間點tl,來自第二檢測器S2的輸出被從“OFF”改變成“0N”。在片材5的前端通過第一檢測器SI時的時間點t2,來自第二檢測器SI的輸出被從“OFF” 改變成 “ON”。
[0059]當第一片材5被從托盤T饋送到輸送路徑L上時,控制器80前進到S30,其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否為“0N”。在從時間點t0到時間點t2的時間段,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OFF”。因此,在S30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不是“ON” (S30:否)。
[0060]然后,在第一片材5的前端通過第一檢測器SI時的時間點t2,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被改變成“0N”,并且在S30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0N”(S30:是)。之后,控制器80前進到S40。
[0061]在S40中,控制器80控制曝光單元45以在時間點t3開始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之后,在S50中,控制器80確定基于圖像數據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是否已被完成。當曝光操作沒完成時,在S50中控制器80做出否定確定(S50:否)。
[0062]之后,片材5與曝光操作并行地被沿輸送方向向下游輸送,并且在片材5的尾端通過第二檢測器S2時的時間點t4,來自第二檢測器S2的輸出被從“0N”改變成“OFF”。
[0063]當曝光操作在時間點t4處或在時間點t4之前沒完成時,在時間點t4在S60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二檢測器S2的輸出是“OFF” (S60:是),然后前進到S80。在S80中,控制器80確定曝光操作是否完成。當確定曝光操作沒被完成時(S80:否),控制器80前進到S90,其中控制器80確定從第二檢測器S2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時的時間點t4是否已經經過預定時間段To。
[0064]當確定從當第二檢測器S2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的時間點t4沒經過預定時間段To時(S90:否),控制器80返回S80,其中控制器80再次確定曝光操作是否已完成。當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小的尺寸時,曝光操作在從時間點t4經過預定時間段To之前完成,并且在S80中控制器80做出肯定確定,即確定曝光操作已完成(S80:是)。在這種情況下,曝光操作正常完成。
[0065]同時,當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大的尺寸時,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前從時間點t4經過預定時間段To。因此,當從時間點t4經過預定時間段To時,在S90中控制器80做出肯定確定(S90:是),并且然后前進到S95。在S95中,控制器80終止曝光操作。從而,在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的尺寸超出片材5的尺寸時,能夠終止基于圖像數據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并且能夠防止將顯影劑圖像轉印到片材5外部。
[0066](b)當兩個片材在輸送路徑上彼此部分重疊時
[0067]同時,在第二片材5B在通過拾取輥31被饋送之后與通過第二檢測器S2的第一片材5A的尾端重疊的重疊情況下,即使當第一片材5A已通過第二檢測器S2時,重疊的第二片材5B保持在第二檢測器S2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第一片材5A通過第二檢測器S2時的時間點t4或之后,第二檢測器S2仍保持提供“0N”輸出信號(見圖7中的點劃線)。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檢測器SI和第二檢測器S2兩者保持提供“0N”輸出信號,直到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時的時間點t6。
[0068]因此,在該情況下處理流程如下:在S40中開始曝光操作之后,控制器80在S60中確定來自第二檢測器S2的輸出是“ON” (S60:否),在S70中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ON”(S70:否),并且重復執行圖8A中示出的循環R。然后,當在時間點t5完成曝光操作時,在S50中控制器80確定曝光操作已被完成(S50:是),然后前進到S100。
[0069]在S100中,控制器80獲取曝光完成時間點TA。在該情況下,在時間點t5已完成曝光操作,因此曝光完成時間點TA是時間點t5。應該注意控制器80被構造成響應于從曝光單元45接收曝光操作已被完成的通知,從計時器87獲取關于曝光完成時間點TA的信肩、O
[0070]之后,控制器80前進到S110。在SllO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否是“OFF”。在時間點t5,第一片材5A的尾端沒到達第一檢測器SI。因此,在SllO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0N”(S110:否)。之后,當在時間點t6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時,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從“0N”改變成“OFF”。從而,在SllO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是“OFF” (S110:是),然后前進到 S120。
[0071]在S120中,當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時(即當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被從“0N”改變成“OFF”時),控制器80獲取尾端檢測時間點TB。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時間點t6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被從“0N”切換到“0FF”,尾端檢測時間點TB是時間點t6。[0072]之后,控制器80前進到S130。在S130中,控制器80基于以下表達式(I)確定曝光完成時間點TA和尾端檢測時間點TB之間的時間差Λ Tba。
[0073]Λ Tba=TB-TA …(I)
[0074]其中TA表示曝光完成時間點,TB表示尾端檢測時間點。應該注意,在該示例中,曝光完成時間點TA是時間點t5,尾端檢測時間點TB是時間點t6。因此,時間差ATba等于 “t6-t5”。
[0075]接下來,控制 器80前進到S140。在S140中,控制器80獲取轉印時間段Tl和輸送時間段T2之間的時間差ΛΤ12。轉印時間段Tl和輸送時間段T2被事先存儲在R0M83中。因此,控制器80通過從R0M83讀取轉印時間段Tl和輸送時間段T2并且從轉印時間段Tl減去輸送時間段T2來獲取時間差ΛΤ12 (見以下表達式(2))。
[0076]ΔΤ12=Τ1-Τ2— (2)
[0077]其中Tl表示轉印時間段,Τ2表示輸送時間段。
[0078]在執行S140之后,控制器80進行到S150。在S150中,控制器80將在S130中確定的時間差Λ Tba與S140中確定的時間差Λ Τ12進行比較(具體地,控制器80確定時間差ΛΤ12是否比時間差Λ Tba長)。
[0079]當確定時間差ATba比時間差Λ Τ12長時(S150:否),控制器80前進到S170。在S170中,控制器80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在片材5Α內。這是因為當時間差ATba比時間差ΛΤ12長時,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小的尺寸,因而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在片材5Α內。在這種情況下,曝光操作正常完成。
[0080]同時,當確定時間差ΛΤ12比時間差ATba長時(S150:是),控制器80前進到S160。在S160中,控制器80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Α外部。這是因為當時間差ΛΤ12比時間差ATba長時,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長的尺寸,因而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部分地轉印到片材5Α外部。
[0081]之后,控制器80前進到S180,其中控制器80執行出錯操作。出錯操作可以包括在顯示單元93上顯示出錯消息(例如消息“顯影劑圖像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外部”)的操作和防止顯影劑圖像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Α外部的操作。
[0082]防止顯影劑圖像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Α外部的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即,在片材5Α的尾端到達轉印位置O時的時間點,通過控制高壓產生電路90以將具有與轉印電壓相反極性的反向轉印電壓施加到轉印輥43,能夠防止將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的將被轉印在第一片材5Α外部的部分轉印到轉印棍43。因而,能夠防止轉印棍43被顯影劑污染,并且能夠清潔地打印第二片材5Β和隨后的片材5。
[0083]在執行諸如在顯示單元93上顯示出錯消息并且將反向轉印電壓施加到轉印棍43的出錯操作之后,控制器80終止在圖8Α和SB中示出的處理(曝光控制順序)。
[0084]接下來,將提供關于在第二片材5Β由拾取輥31饋送之后與通過第二檢測器S2的第一片材5Α的尾端重疊的情況下,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前第一檢測器SI何時檢測到第一片材5Α的尾端(當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比片材5的尺寸大的尺寸時)的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如圖9所示,在曝光操作開始之后,第一檢測器SI和第二檢測器S2兩者都提供“0Ν”輸出信號。然后,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前,在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時的時間點t6,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從“ON”改變成“OFF”。因此,在時間點t6,在S70中控制器80確定來自第一檢測器SI的輸出已改變成“OFF” (S70:是),然后前進到S190。
[0085]在S190中,控制器80終止曝光操作。在執行S190之后,控制器80前進到S180,其中控制器80執行出錯操作。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前,當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片材5A的尾端時,意味著基于圖像數據的圖像具有確實比片材5的尺寸大的尺寸。在這種情況下,當在第一檢測器SI檢測到片材5A的尾端之后繼續曝光操作時,對應于曝光操作的繼續部分的顯影劑圖像將被確實地轉印到片材5A外部。因此,通過恰好在檢測到片材5A的尾端時的時間點t6之前終止曝光操作,能夠迅速地終止感光鼓41上的無用曝光操作。
[0086]如上所述,打印機10被構造成基于第二檢測器S2檢測到片材5的尾端時的時間點t4終止感光鼓41上的曝光操作。因此,能夠在基于圖像數據的顯影劑圖像的尺寸超出片材5的尺寸時的時間點,終止基于圖像數據曝光感光鼓41的曝光操作。因而,能夠防止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5外部。
[0087]此外,打印機10包括設置在輸送路徑L上在拾取輥31和饋送輥33之間的第二檢測器S2。在打印機10中,在第二片材5B被拾取輥31饋送之后與通過第二檢測器S2的第一片材5A的尾端重疊的情況下,即使在第一片材5A已通過第二檢測器S2之后,當檢測到第二片材5B時,第二檢測器S2可能仍保持提供“0N”輸出信號。也就是,第二檢測器S2可能不能正常地檢測到第一片材5A的尾端。然而,通過將時間差Λ Tba與時間差ΛΤ12比較,打印機10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Α外部。因此,即使第二檢測器S2不正常地檢測到第一片材5Α的尾端,作為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Α外部的響應,打印機10執行出錯操作。
[0088]此外,第一檢測器SI被設置在沿輸送方向相對于饋送輥33的下游。因此,與第一片材5Α的尾端重疊的第二片材5Β與饋送輥33接觸且在該位置停止。因此,重疊的第二片材5Β被保持與第一片材5Α —起被饋送到相對于饋送輥33下游。因而,即使在前述重疊情況下,也允許第一檢測器SI確實地檢測第一片材5Α的尾端。
[0089]另外,在前述重疊情況下,第一檢測器SI具有檢測第一片材5Α的尾端的功能和控制時序以開始曝光操作的功能。因此,與為每一個功能設置檢測器時相比能實現更少的打印機10的部件量。
[0090]<第二實施例>
[0091]接下來,將參考圖1OA和IOB描述根據本發明方面的第二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控制器80被構造成通過將從尾端檢測時間點TB減去曝光完成時間點TA所得的時間差ATba與從轉印時間段Tl減去輸送時間段Τ2所得的時間差ΛΤ12比較,來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外部。
[0092]在第二實施例中,控制器80被構造成將由轉印時間段Tl加到曝光完成時間點TA所得的第一時間點(ΤΑ+Τ1)與由輸送時間段Τ2加到尾端檢測時間點TB所得的第二時間點(ΤΒ+Τ2 )比較。具體地,當第一時間點(ΤΑ+ΤI)比第二時間點(ΤΒ+Τ2 )早時(S155:否),控制器80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圖像將被轉印在片材5內(S170)。這是因為當第一時間點(ΤΑ+Τ1)比第二時間點(ΤΒ+Τ1)早時,在片材5的尾端到達轉印位置O之前,感光鼓41上的曝光完成點Ρ2到達轉印位置O。[0093]同時,當第一時間點(TA+TI)比第二時間點(TB+T2)晚時(S155:是),控制器80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外部(S160)。這是因為當第一時間點(TA+T1)比第二時間點晚(TB+T2)時,在片材5的尾端到達轉印位置O之后,感光鼓41上的曝光完成點P2到達轉印位置O。
[0094]應該注意第二實施例的曝光控制順序、即圖1OB中由點劃線包圍的S135至S155不同于以上確定方法中第一實施例的曝光控制順序。更具體地描述該差別,在S135中,控制器80確定通過將轉印時間段Tl加到曝光完成時間點TA的第一時間點(TA+T1)。在接下來的步驟S145中,控制器80確定通過輸送時間段T2加到尾端檢測時間點TB的第二時間點(TB+T2)。然后,在S155中,控制器80確定第一時間點(TA+T1)是否比第二時間點(TB+T2)晚,以便確定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部分轉印到片材5外部。
[0095]上文中,已經描述了根據本發明方面的實施例。本發明能夠通過采用傳統材料、方法和裝備實踐。因此,這種材料、裝備和方法的細節在此不再詳細闡述。在以前的描述中,闡述各種具體細節,諸如具體材料、結構、化學物、處理等,以便提供本發明的全面理解。然而,應該認識到本發明能夠在不用重新分配到具體闡述的細節的情況下被實踐。在其它范例中,不再詳細描述公知處理結構,以便不會不必要地使本發明模糊不清。
[0096]在本公開中示出且描述了僅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和它們多樣性的僅幾個示例。應該理解本發明能夠在各種其它組合和環境下使用,并且在如這里描述的本發明的范圍內能夠具有改變或變型。
[0097][變型]
[0098]例如,以下變型是可能的。應該注意,在以下變型中,關于與前述實施例示出的相同構件的說明將被省略。
[0099]在前述實施例中,控制器80包括單個CPU81、R0M83和RAM85。然而,控制器80可以包括多個CPU81。替代地,控制器80可以包括CPU81和一個或更多電路(諸如專用集成電路)的組合,或可以包括僅一個或更多電路來代替CPU81。
[0100]在前述第一實施例中,控制高壓產生電路90以向轉印輥43施加反向轉印電壓的操作被示范為防止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5A外部的操作。代替這一點,例如,為了防止將顯影劑供應到感光鼓41上,控制器80可以控制高電產生電路90以在片材5A的尾端到達轉印位置O時的時間點停止對轉印輥43施加轉印電壓。從而,能夠防止顯影劑被供應到感光鼓41上,必然使顯影劑圖像難以轉印到片材5A外部。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感光體; 曝光單元,所述曝光單元被構造成對于在所述感光體上的曝光位置執行使用圖像數據曝光所述感光體并且基于所述圖像數據在所述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操作; 顯影單元,所述顯影單元被構造成利用顯影劑對形成在所述感光體上的所述靜電潛像顯影,并且在所述感光體上形成顯影劑圖像; 轉印單元,所述轉印單元被構造成在所述轉印單元隔著片材與所述感光體面對的轉印位置,將所述顯影劑圖像從所述感光體轉印到所述片材上; 饋送單元,所述饋送單元被構造成將所述片材在輸送路徑上、在輸送方向上朝所述轉印位置饋送; 檢測器,所述檢測器被構造成檢測所述輸送路徑上的所述片材,并且被設置在所述輸送路徑上的預定位置,所述預定位置是使得輸送時間段比轉印時間段短的位置,所述輸送時間段是自所述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尾端起將所述片材的尾端移動到所述轉印位置所需的時間段,所述轉印時間段是所述感光體上的任意點從用于曝光所述感光體的所述曝光位置移動到用于將所述顯影劑圖像轉印到所述片材上的所述轉印位置所需的時間段;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構造成執行: 獲取操作,用于獲取當已經完成使用所述圖像數據的所述曝光操作時的曝光完成時間點和當所述檢測器已經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尾端時的尾端檢測時間點;以及 確定操作,用于基于在所述 獲取操作中獲取的所述曝光完成時間點和所述尾端檢測時間點、所述轉印時間段和所述輸送時間段,來確定所述顯影劑圖像是否將被轉印到所述片材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進一步被構造成,在所述確定操作中: 確定從所述尾端檢測時間點減去所述曝光完成時間點所得到的第一時間差是否比從所述轉印時間段減去所述輸送時間段所得到的第二時間差短;并且 當確定所述第一時間差比所述第二時間差短時,確定所述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到所述片材外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進一步被構造成,在所述確定操作中: 確定將所述轉印時間段加到所述曝光完成時間點所得到的第一時間點是否比將所述輸送時間段加到所述尾端檢測時間點所得到的第二時間點晚;并且 當確定所述第一時間點比所述第二時間點晚時,確定所述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到所述片材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進一步構造成當確定所述顯影劑圖像將被轉印到所述片材外部時執行出錯操作。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二檢測器,所述第二檢測器被構造成檢測在所述輸送路徑上的所述片材,并且在所述輸送路徑上被設置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相對于所述預定位置的上游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使得第二輸送時間段比所述轉印時間段長的位置,所述第二輸送時間段是自所述第二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尾端起將所述片材的尾端移動到所述轉印位置所需的時間段, 其中所述控制器進一步被構造成執行: 曝光終止操作,用于響應于所述第二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尾端,來控制所述曝光單元終止所述曝光操作; 第二確定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二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存在的同時,確定使用所述圖像數據的所述曝光操作是否已完成;并且 當在所述第二確定操作中,在所述第二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存在的同時,確定使用所述圖像數據的所述曝光操作已完成時,執行所述獲取操作和所述確定操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進一步構造成,響應于在使用所述圖像數據的所述曝光操作期間,所述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尾端,來執行控制所述曝光單元終止所述曝光操作的曝光終止操作。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片材供應單元,所述片材供應單元被構造成將所述片材供應到所述饋送單元, 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上位于所述片材供應單元和所述饋送單元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進一步被構造成,響應于所述檢測器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前端,來控制所述曝光單元開始所述曝光操作。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檢測器包括: 光學傳感器;以及 可移動構件,所述可移動構件被構造成,響應于所述片材的輸送而移動,以便將來自所述光學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的狀態改變成不同狀態;并且 其中所述檢測器的所述預定位置是使得在當所述檢測器基于從所述光學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的狀態改變而檢測到所述片材的前端時的時間點和當所述片材的前端到達所述轉印位置時的時間點之間的時間段長于所述轉印時間段的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檢測器的所述預定位置位于所述輸送方向上相對于所述饋送單元的下游。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進一步被構造成,在所述出錯操作中,防止所述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所述片材外部。
12.—種被構造成在片材上電子照相地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感光體; 曝光單元,所述曝光單元被構造成對于在所述感光體上的曝光位置執行曝光所述感光體并且在所述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操作; 顯影單元,所述顯影單元被構造成利用顯影劑對形成在所述感光體上的所述靜電潛像顯影,并且在所述感光體上形成顯影劑圖像; 轉印單元,所述轉印單元被構造成在所述轉印單元隔著所述片材與所述感光體面對的轉印位置,將所述顯影劑圖像從所述感光體轉印到所述片材上; 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被構造成在輸送路徑上經由所述轉印位置在輸送方向上輸送所述片材,所述輸送機構包括:第一檢測器,所述第一檢測器被構造成當所述片材處于所述輸送路徑上的第一位置時輸出第一信號,并且當所述片材不處于所述輸送路徑上的所述第一位置時輸出第二信號;第二檢測器,所述第二檢測器被構造成當所述片材處于在所述輸送路徑上、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相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上游的第二位置時輸出第一狀態信號,并且當所述片材不在所述輸送路徑上的所述第二位置時輸出第二狀態信號;以及 饋送輥,所述饋送輥在所述輸送路徑上被設置在所述第一檢測器和所述第二檢測器之間,并且被構造成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將所述紙張從所述第一檢測器朝所述第二檢測器饋送;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構造成: 響應于從所述第一檢測器輸出的所述第二信號改變成所述第一信號,來控制所述曝光單元開始所述曝光操作;以及 響應于從所述第二檢測器輸出的所述第一狀態信號改變成所述第二狀態信號,來控制所述曝光單元終止所述曝光操作。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被構造成滿足關系表達式“L1〈L0〈L2”,其中 LO表示在所述感光體上在所述曝光位置和所述轉印位置之間的距離, LI表示在所述輸送路徑上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轉印位置之間的距離,并且 L2表示在所述輸送路徑上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轉印位置之間的距離。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 其中所述輸送機構進一步包括片材供應機構,所述片材供應機構被構造成將所述片材供應到所述輸送路徑上,并且將所供應的片材經由所述第二位置朝所述饋送輥饋送。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676524SQ20131036176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鈴木貴史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