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拆卸的安裝到成像裝置中的顯影盒。
背景技術:
電子照相成像裝置是通過電子照相成像原理將可視圖像形成在記錄介質上的一種成像裝置,包括電子照相復印機,電子照相打印機和LED打印機等。
具體地講,電子照相成像設備按照下面過程形成期望的圖像。首先,將光電導介質的表面充電到預定電勢。將激光束投射到光電導介質的表面上,以形成靜電潛像。通過將顯影劑供應給靜電潛像而獲得可視圖像。接著,在光電導介質上顯影的可視顯影劑圖像直接或者通過中間轉印介質轉印到打印介質上,然后經過定影過程定影到打印介質上。
在上述過程期間,成像設備的顯影盒通過將顯影劑供應給光電導介質而在光電導介質的表面上形成可視圖像。通常,顯影盒被構造成包括顯影劑儲存單元、充電單元、顯影單元和清潔單元的一體的盒子,并且顯影盒可拆卸的安裝到成像設備的主體上。由于顯影盒的壽命有限,所以當顯影盒被用盡時必須被更換。為此,用戶必須知道下面所列關于顯影盒的各種信息。
顯影盒裝備有存儲關于其操作的各種信息的存儲單元。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信息可包括顯影劑的剩余量以及組成部件的剩余壽命。存儲單元包括在其一側的端子,而成像設備的主體包括與存儲單元的端子對應的端子,一旦將顯影盒安裝在成像設備上,存儲單元端子就與成像設備端子電連接。這樣,在顯影裝置電連接到成像裝置的主體上的狀態下,成像裝置識別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信息,為用戶顯示信息,或利用這些信息執行任何需要的操作,并將操作結果傳遞給存儲單元,從而更新存儲單元中的信息。
現有一種公開號為CN101387859B中的顯影盒與成像裝置,如圖1所示,該成像裝置1包括多個顯影盒,可打開或關閉的門蓋11,門蓋11上設置有多個金屬觸點13。如圖2所示,是現有技術中用于成像裝置中的一種顯影盒,該顯影盒100K包括:盒體110;相對于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方向A位于盒體110后端的存儲單元180,其中存儲單元180上設置有多個在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時與成像裝置1對應的金屬觸點13結合的端子181,在成像裝置1運轉的過程中,由于顯影盒上的端子181會與成像裝置1上的金屬觸點13接觸,從而實現顯影盒100K與成像裝置1之間的信息交流,確保了成像裝置1的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現有技術(圖2中所示)的顯影盒100K的存儲單元180上的端子181在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前是一直處于暴露狀態下的,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端子181容易受到灰塵的污染,進而影響了顯影盒100K 在裝入成像裝置1后端子181與成像裝置金屬觸點13之間的導通效果。
現有另外一種公開號為CN10562969A中的顯影盒,相對于圖1、圖2中的顯影盒100K,該顯影盒還包括導電連接件34,金屬觸點13包括端面131和側面132,導電連接件34的一端連接儲存單元35的端子(圖中未示出),另一端連接金屬觸點13的側面132,使該顯影盒與成像裝置1之間形成電連接,實現了顯影盒與成像裝置1之間的信息交流確保了成像裝置1的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現有技術圖3中所示,金屬觸點13的側面132為光滑弧面,與導電連接件34之間的接觸面積小,而且在成像裝置1工作時產生振動使金屬觸點13側面與導電連接34之間產生滑動,接觸不穩定,影響成像裝置1與顯影盒之間的導通。
鑒于上述兩種現有技術中的顯影盒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顯影盒能夠防止端子受到灰塵的污染,又要保持儲存單元與金屬觸點的穩定接觸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行業極需改進的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儲單元上端子處于暴露狀態易受灰塵污染影響導通效果和中間連接件與成像裝置上金屬觸點的側面接觸造成顯影盒與成像裝置連接不穩定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拆的安裝到成像裝置中的顯影盒,
成像裝置包括門蓋,門蓋上設置有多個金屬觸點,金屬觸點包括端面和側面,
顯影盒包括:
盒體,其內部存儲有顯影劑;
存儲單元,包括多個端子;
中間連接件;
其特征在于,中間連接件一端連接儲存單元的端子,當顯影盒安裝到成像裝置中并關上成像裝置的門蓋時,中間連接件另一端連接金屬觸點的端面。
顯影盒還設置有彈性元件,彈性元件一端抵接殼體,另外一端抵接儲存單元與端子所在面相反的一面。
中間連接件包括導電部分和非導電部分。
導電部分與非導電部分一體注塑成型。
導電部分與非導電部分分體設計,導電部分安裝到設置有安裝部的非導電部分上。
上述的技術方案中中間連接部連接儲存單元的端子和成像裝置中的金屬觸點的端面,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儲單元上端子處于暴露狀態易受灰塵污染影響導通效果和中間連接件與成像裝置上金屬觸點的側面接觸造成顯影盒與成像裝置連接不穩定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顯影盒與成像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用于成像裝置中的一種顯影盒;
圖3是現有技術中另外一種顯影盒與成像裝的裝配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在A-A處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顯影盒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而獲得的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是現有技術中的顯影盒與成像裝置的安裝示意圖,該成像裝置1包括多個顯影盒,可打開或關閉的門蓋11,門蓋11上設置有多個金屬觸點13。如圖2所示,是現有技術中用于成像裝置中的一種顯影盒,該顯影盒100K包括:盒體110;相對于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方向A位于盒體110后端的存儲單元180,其中存儲單元180上設置有多個在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時與成像裝置1對應的金屬觸點13結合的端子181,在成像裝置1運轉的過程中,由于顯影盒上的端子181會與成像裝置1上的金屬觸點13接觸,從而實現顯影盒100K與成像裝置1之間的信息交流,確保了成像裝置1的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現有技術圖2中所示的顯影盒100K的存儲單元180上的端子181在顯影盒100K裝入成像裝置1前是一直處于暴露狀態下的,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端子181容易受到灰塵的污染,進而影響了顯影盒100K在裝入成像裝置1后端子181與成像裝置金屬觸點13之間的導通效果。
如圖3所示,是現有技術中另外一種顯影盒與成像裝置的裝配示意圖,相對于圖1、圖2中的顯影盒100K,該顯影盒還包括導電連接件34,金屬觸點13包括端面131和側面132,導電連接件34的一端連接儲存單元35的端子(圖中未示出),另一端連接金屬觸點13的側面132,使該顯影盒與成像裝置1之間形成電連接,實現了顯影盒與成像裝置1之間的信息交流確保了成像裝置1的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現有技術圖3中所示,金屬觸點13的側面132為光滑弧面,與導電連接件34之間的接觸面積小,而且在成像裝置1工作時產生振動使金屬觸點13側面與導電連接34之間產生滑動,接觸不穩定,影響成像裝置1與顯影盒之間的導通,而且此導電連接件34的生產工藝復雜,安裝過程繁瑣,實用性相對比較差。
根據圖1至圖3中描述,成像裝置1包括可以打開或關閉的門蓋11,門蓋11上設置有多個金屬觸點13,金屬觸點13包括端面131和側面132。
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20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顯影盒20在A-A處的截面圖。顯影盒20包括:盒體21,其內部存儲有顯影劑;存儲單元22,相對于顯影盒20的安裝方向安裝于盒體21后端,儲存單元22包括多個端子22;中間連接部件23,中間連接部件23包括導電部分23a和非導電部分23b,導電部分23由導電材料構成,非導電部分23b由非導電材料構成,導電部分23a與設置在中間連接部件23對應儲存單元22的端子22a的位置,連接存儲單元22的端子22a與成像裝置1中的金屬觸點13的端面131。本實用新型中導電部分23a和非導電部分23b可以一體注塑成型,中間連接部件23可以與顯影盒20的盒體21一體成型也可以可拆卸的與盒體21分體設計;導電部分23a和非導電部分23b也可以分體設計,導電部分23a由導電材料設計成型,對應的非導電部分23邊上設置有可以安裝導電部分23a的安裝部(圖中未示出)。
顯影盒20上還設置有彈性元件24,彈性元件24一端抵接盒體21,另一端抵接儲存單元22與端子22a所在面相反的一面,當儲存單元22安裝到盒體21上時,彈性元件24給儲存單元22一個相對于顯影盒20安裝方向相反的力,使儲存單元22緊靠中間連接部件23,保證了儲存單元22與中間連接部件23的導電部分23a的穩定接觸,使顯影盒20與成像裝置的電連接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儲單元上端子處于暴露狀態易受灰塵污染影響導通效果和中間連接件與成像裝置上金屬觸點的側面接觸造成顯影盒與成像裝置連接不穩定的技術問題。實現顯影盒與成像裝置之間的穩定的信息交流,確保了成像裝置的正常運行。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