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載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后裝車載智能平視顯示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車載抬頭顯示主要分成兩類,其中傳統抬頭顯示技術往往采用一塊與駕駛員視線等高的獨立屏幕作為顯示媒介。另一種是利用手機或者其他設備放置于汽車儀表盤平臺上,投射到擋風玻璃表面。
現有技術存在如下缺點:顯示內容相對不夠豐富,通常只有時速,簡單導航等基本行駛信息,如果車主需要空調溫度等信息時依然需要將視線轉移;圖像顯示位置比傳統儀表盤略高,駕駛員的眼球依然需要在遠方道路與行車信息之間進行對焦,長時間駕駛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所顯示的內容通常不可控,廠家如何設定駕駛員只能被動接受,通常不能添加和刪除駕駛員想要顯示的內容;HUD亮度整體偏低,無法適應環境光,在強光尤其是逆光下識別率較低,使用價值不高;顯示尺寸小一般為10cm*8cm左右。不能滿足車載娛樂于多媒體信息的需求與其它即插設備的信息顯示;系統不能主動提供警告信息,只是單純放大儀表盤數據,被動式安全,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后裝車載智能平視顯示系統,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用戶可在不需要低頭的情況下,得到想要的信息,系統能自動監測潛在的風險,及時提供給用戶,可以完全獨立運行,或通過can-bus和汽車的中控系統相連,可以簡化儀表盤功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電子控制系統、DLP投影子系統、光學子系統、智能感光系統、眼球識別模塊、紅外傳感系統和無線數據接收系統;電子控制系統通過CANBUS總線(或OBD接口)與車載電腦連接;所述的紅外傳感系統與無線數據接收系統均與電子控制系統連接,電子控制系統與DLP投影子系統連接,DLP投影子系統與光學子系統連接,光學子系統與智能感光系統連接;所述的眼球識別模塊與電子控制系統連接。
所述的DLP投影子系統為DLP微型投影儀;所述的光學子系統包含平面反射鏡、散射面、凹面反射鏡、凹面半透半反鏡、外殼;外殼的內部一側設有DLP微型投影儀,DLP微型投影儀的一側傾斜設有平面反射鏡,平面反射鏡的前側設有散射面,散射面的前側設有凹面反射鏡;所述的凹面半透半反鏡設置在平面反射鏡的另一側。
所述的平面反射鏡呈45°角傾斜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DLP微投技術、激光與LED混合光源,將圖片、視頻等彩色信息通過光學子系統與虛擬成像技術處理投射到汽車擋風玻璃表面,虛擬成像在擋風玻璃外1.5米處,通過CANBUS總線,與車載電腦相鏈接,獲取行車數據如:溫度、速度、倒車信息、導航信息,手機信息及車輛自檢信息,也可通過紅外傳感系統與無線系統獲得數據,達到主動式防御的效果,使駕駛更安全,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調整聚焦距離及視場角度。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后裝車載智能平視顯示系統,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用戶可在不需要低頭的情況下,得到想要的信息,系統能自動監測潛在的風險,及時提供給用戶,可以完全獨立運行,或通過can-bus和汽車的中控系統相連,可以簡化儀表盤功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DLP投影子系統與光學子系統的分布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電子控制系統1、DLP投影子系統2、光學子系統3、智能感光系統4、眼球識別模塊5、紅外傳感系統6和無線數據接收系統7、DLP微型投影儀8、平面反射鏡9、散射面10、凹面反射鏡11、凹面半透半反鏡12、外殼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電子控制系統1、DLP投影子系統2、光學子系統3、智能感光系統4、眼球識別模塊5、紅外傳感系統6和無線數據接收系統7;電子控制系統1通過CANBUS總線(或OBD接口)與車載電腦連接;所述的紅外傳感系統6與無線數據接收系統7均與電子控制系統1連接,電子控制系統1與DLP投影子系統2連接,DLP投影子系統2與光學子系統3連接,光學子系統3與智能感光系統4連接;所述的眼球識別模塊5與電子控制系統1連接。
所述的DLP投影子系統2為DLP微型投影儀;所述的光學子系統3包含平面反射鏡9、散射面10、凹面反射鏡11、凹面半透半反鏡12、外殼13;外殼13的內部一側設有DLP微型投影儀8,DLP微型投影儀8的一側傾斜設有平面反射鏡9,平面反射鏡9的前側設有散射面10,散射面10的前側設有凹面反射鏡11;所述的凹面半透半反鏡12設置在平面反射鏡9的另一側;通過平面反射鏡9將DLP微型投影儀8的畫面投影到散射面10上,散射面10作為圖像源,經凹面反射鏡11反射給凹面半透半反鏡12,凹面半透半反鏡12將圖像反射給人眼,進入人眼的光線是發散的,人眼通過凹面半透半反鏡12看到圖像源上的虛像。
所述的平面反射鏡9呈45°角傾斜設置。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利用DLP微投技術、激光與LED混合光源,將圖片、視頻等彩色信息通過光學子系統與虛擬成像技術處理投射到汽車擋風玻璃表面,虛擬成像在擋風玻璃外1.5米處,通過CANBUS總線,與車載電腦相鏈接,獲取行車數據如:溫度、速度、倒車信息、導航信息,手機信息及車輛自檢信息,也可通過紅外傳感系統與無線系統獲得數據,達到主動式防御的效果,使駕駛更安全,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調整聚焦距離及視場角度。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具體實施方式有益效果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后裝車載智能平視顯示系統,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用戶可在不需要低頭的情況下,得到想要的信息,系統能自動監測潛在的風險,及時提供給用戶,可以完全獨立運行,或通過can-bus和汽車的中控系統相連,可以簡化儀表盤功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